游沙湖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399185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沙湖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游沙湖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游沙湖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游沙湖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游沙湖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游沙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沙湖(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游沙湖,苏轼,“与屈原比,苏轼多了一分自我,少了几分愚忠;与陶潜比,苏轼多了一分经历,少了几分寒闲;与韩柳比,苏轼多了一分豁达,少了几分悲观;与李白比,苏轼多了一分责任,少了几分狂漫;与杜甫比,苏轼多了一分大度,少了几分怨言”黄玉峰说苏轼,苏轼,字 _,号 _,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与其父_ 、其弟_ 都是散文 家,号称“三苏”。,走近作者,苏轼是个文艺全才,诗、散文、词、书法、绘画都有成就。他的散文与_并称“欧苏 ”,诗与黄庭坚并称“_”,词与_并称“苏辛 ”,在书法方面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深远。,坎坷一生,登州(中书舍人) 京城(旧党欧阳修) (旧

2、党重启) (判官)密州 徐州 湖州 知州 杭州(不容于新旧两党)杭州(反对新党新政) 惠州通判 黄州 (乌台诗案) 团练副使 儋州,诗词风格,自1071年任杭州通判以来,苏轼历任密州知州、徐州太守和湖州太守,政绩卓著。其诗词作品在整体风格上是大漠长天挥洒自如,内容上则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情。乌台诗案之后,虽然有一段时间官至翰林学士,但其作品中却少有致君尧舜的豪放超逸,相反却越来越转向大自然、转向人生体悟。至于晚年谪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旷达的心境就更加显露出来,一承黄州时期作品的风格,收敛平生心,我运物自闲,以达豁然恬淡之境。,题西林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饮湖上初晴后雨 欲把西

3、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前赤壁赋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定风波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江城子十年生死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水龙吟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4、,苏轼名句,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 苏轼经常游赏赤壁矶,在被贬第四年即1082年,一气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三篇传世名作,由他的政治低谷转而登上他的文学创作的颠峰。同年,苏轼还写了一篇小短文游沙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游沙湖,体会其又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写作背景,朗读课文,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称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因为去那里查看田地,得了病。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

5、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慧过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把手当作嘴巴,你把眼当做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病好之后,(我)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清泉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诗:“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6、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当天,(我们)喝得非常痛快才回去。,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书( ) 余戏之曰 戏( ) 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 以( ) 是日剧饮而归 是日( ),写,调笑,逗趣,用,当 天,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 B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C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D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解析:选B。A项,“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C项,“西”名词作状语;D项,“西”名词作动词,向西流淌。,B,3、解释下列句中的多义词的意义。 因往相田( ) 儿以薄禄相( ) 茕茕孑立

7、,形影相吊( ),观 察,相 貌,互 相,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 凡牧民者,必知其疾( )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小 病,痛苦,疾病,痛 心,同“嫉”。妒忌,强,猛烈,4、翻译下列语句: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3)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领悟超过一般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字,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谁说是人老了不再年轻了,你看那流水还能向西,白发的老人还能做报晓的公鸡,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

8、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游沙湖是一篇游记散文,欧阳修醉翁亭记和柳宗元小石潭记相比有什么特点?,篇福短小精悍 没有以记游为主,文章内容,文章第一部分写什么?是怎么写的? 第一部分写人,写庞安常的“异 ”。用的字极少,但抓住了人物的特点,使人物个性极为鲜明。 作者写庞安常只是为了突出庞安常的个性特点吗? 从作者文中“戏”言可以看到,作者写庞安常,其实也是在写作者自己。 苏轼在第一部分中写了自己的什么?是怎样写自己的?,安常 “以眼为耳”作者“以手为口”,安常“颍悟绝人”却隐居乡间,作一名村医作者满腹才华,为官清廉贤能,贬居僻远,皆一时异人,境遇相同,类比,成一代眼明心慧巧手神医,是一代诗

9、文绝佳的士子,赏析词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 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 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下阕用典:休将白发唱黄鸡:白居易醉歌示妓人商玲珑诗:“谁道使君不解歌

10、,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诗称“黄鸡催晓”,“白日催年”,人就是在黄鸡的叫声、白日的流动中一天天变老的,因此他慨叹“腰间红绫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苏轼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休将白发唱黄鸡”。“白发”,指年老,“黄鸡”,指代白居易诗中的年华易逝的感慨。全句意思是不要因为自己老了就消极悲观,人生也会返老还童。这是一种多么从容自信、旷达乐观的人生情怀!,第二部分写了哪些内容?有何特点 ? 水极甘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了水之异溪水西流借典抒情作歌言情 我作了一首诗歌:“山下短短的兰芽浸在溪水中,松林里沙子路土干净没有污泥。晚间萧萧细雨里子规啼

11、鸣。谁说是人老了不再年轻,你看那流水还能向西而流,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崔晓朱颜看已失的悲歌。”这一天,喝得大醉了回去。,第二部分运用了哪两个典故?这两个典故的 作用是什么?,1、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典故出自:乐府相和歌辞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认为过去的就过去了,就永远不可能再回来了,情绪消沉低落 ;在本诗中:苏轼认为过去的还有可能回来,老年人也可以像年轻人一样的英气勃发(老夫聊发少年狂)。基调积极乐观,蕴蓄着一种催人向上的人生哲理,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前途的憧憬和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2、休将白发唱黄鸡典故出自:白居易醉歌示妓人商玲珑诗

12、:“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诗借“黄鸡催晓”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本诗中:而苏轼却奉劝大家“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是一种多么从容自信、旷达乐观的人生情怀! 反其意而用之,从苏轼的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当时 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时的苏轼已在黄州东坡筹划造屋开荒,安于“识字耕田夫”的生活,疾病亦已痊愈,与安常相交甚欢,“余戏之曰”。与庞安常同游清泉寺,心情特别开朗。当他看到王羲之的洗笔泉,又看到兰溪“溪水西流”,便领悟到了一种新的哲理,产生了一种新的意境,对人生萌动了一种积极美好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向往和追求鲜明地体现在

13、他随口唱出的浣溪沙一词中。因此苏轼在写这篇文章时心情是开朗诙谐、活泼风趣、乐观豁达的。,小结:,本文是一篇记游随笔,也就是兼有随笔和游记两种特色的散文。“不刻意为文,遇有可记,随笔写去。”文章着重写一个异人:庞安常耳聋心明;一样奇景:兰溪水向西流。行文无拘无束,生动活泼,时而漫记戏言,时而引录词作,表现了作者风趣、开朗的个性和乐观、积极的精神。,黄州:走向成熟“乌台诗案”以及其后的在黄州被贬的生活使苏轼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

14、刻。 余秋雨 苏东坡突围,诚如余秋雨先生在他的苏东坡突围一文中所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先生曾经在文化苦旅中提到“贬官文化”一词。“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这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得不坏。”有兴趣的同学去找找这方面的资料,深入研究下去,写篇读书笔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