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生发展心理学理论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6398912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PPT 页数:146 大小:4.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生发展心理学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毕生发展心理学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毕生发展心理学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毕生发展心理学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毕生发展心理学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生发展心理学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生发展心理学理论(1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毕生发展心理学的理论,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第三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第四节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第五节 蒙台梭利的心理发展观 第六节 现代有影响的心理发展观,第一章 毕生发展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毕生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意义第二节 毕生发展心理学的产生于发展第三节 毕生发展心理学在中国,第一节 毕生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任务和意义一、毕生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毕生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三、毕生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一、毕生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发展仅指

2、个体心理发展。,包括种系发展、种族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1)种系发展:动物种系演进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 (2)种族发展: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发展。民族心理学 (3)个体心理发展: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个体发展心理学,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不平衡性 普遍性和差异性 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 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阶段性:从全程看有不同质的阶段连续性:个体心理随时间发展又连续进程,广义发展心理学,狭义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与毕生发展心理学的关系,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动物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或毕生

3、发展心理学。,毕生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毕生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即研究由出生到老死这一阶段心理发生、发展规律和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二、毕生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毕生发展心理学的任务是揭示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科学的毕生发展心理学。概括地说,有以下9个任务:,(一)探索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二)探索个体心理在各个年龄阶段的认知、情感、意志的心理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发展趋势和发展特点,(三)探索个体心理在各个年龄阶段中的个性(人格)发展的规律、特点及个体差异(四)探索个体社会性发展规律的社会化历程,(五)探索个体认知与社会认知的神经机制

4、(六)探索个体认知与社会认知的交互作用(七)探索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八)探索促进个体心理发展及心理健康的方法与途径(九)探索心理行为障碍发展的特点与干预措施,三、毕生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意义毕生发展心理学为唯物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毕生发展心理学为我国儿童青少年教育事业及其他与儿童青少年有关的事业服务毕生发展心理学为解决青年、中年、老年心理问题提供心理学依据,返回,第二节 毕生发展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二、从儿童心理学到毕生发展心理学的转变三、毕生发展心理学的未来走向,普莱尔出版儿童心理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1882年,20世纪中期以前,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发展,

5、被称为儿童心理学。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诞生也经过一个准备和形成的过程。,一、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儿童心理学诞生的准备阶段,在中世纪时期:儿童并未被作为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来对待,只被视为“小大人”。 文艺复兴以后:人本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们以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提出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基本教育观念。儿童的天性 & 自然的法则 福禄贝尔 、达尔文等不仅继承了上述思想,还采用观察法、传记法等进行了实际研究。,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普莱尔 (wPreyer)。 普莱尔用观察法,跟踪研究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并于1882年发表了他的儿童心理一书。 这是第一本较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被公认为是一部科

6、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研究的目的 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 研究的价值,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儿童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霍尔(GSHall) 的问卷法 比内 (ABinet) 的测验法 格塞尔 (AGesell) 的发育常模 杜威(JDewey)的机能主义和儿童中心说 施太伦 (wStern) 的人格主义等,19世纪末20世纪初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华生行为主义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 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儿童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儿童心理学的演变和增新(20世纪中期以后)儿童心理的理论、内容和方法方面都有明显的发展,相继出现了各种心理学流

7、派和学说:,新精神分析学派 新行为主义学派 新认知发展学派,二、从儿童心理学到毕生发展心理学的转变,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作章的名称,从而以“发展心理学”取代了长期惯用的“儿童心理学”名称。,“发展心理学”的内涵被明确为个体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规律的研究。发展过程如下:20世纪初霍尔:老年心理20世纪20-30荣格:全程心理发展20世纪30-40何布渥斯:发展心理学概论20世纪以后从多方面研究,三、毕生发展心理学的未来走向林崇德(1998)根据自己长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指出以下四方面: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思维方式的变革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趋势 发展心理学研究内容的趋势 发展心理

8、学研究中更大范围的整体化趋势,返回,第三节 毕生发展心理学在中国一、中国毕生发展心理学的萌芽期二、中国毕生发展心理学的奠基期三、中国毕生发展心理学的发展期四、中国毕生发展心理学的未来,一、中国毕生发展心理学的萌芽期,中国古代儿童心理学思想,在2500多年前,我国已有了丰富的发展心理学的思想。 自孔子、孟子、老子、荀子以后,历代许多思想家就以“性”与“习”或“性”与“伪”的形式,阐述了在发展过程中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观点,并提出了划分年龄阶段的思想。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中国近代儿童心理学,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时心理学家,他们把欧美的儿童心理学介绍到中国。

9、陈鹤琴 20世纪50年代几乎全面学习前苏联的儿童心理学。巴甫罗夫 从1978年开始,我国的儿童心理学家们开拓新的研究工作。,二、中国毕生发展心理学的奠基期中国儿童心理学体系的形成奠基期间中国儿童心理学经历的发展阶段 中国儿童心理学体系的雏形:教学和科研机构的设立,(三)中国儿童心理学科学体系的确立朱智贤著的儿童心理学(1962)标志着中国儿童心理学学科体系的确立。,朱智贤(19081991),三、中国毕生发展心理学的发展期中国毕生发展心理学体系的形成(一)中国毕生发展心理学概括(二)近20年来中国发展心理学的研究,1. 研究内容逐渐扩大,研究问题逐渐深入,积累了丰富的资料2. 结合中国的社会文

10、化背景研究心理发展已有良好的开端3. 开始注重毕生发展心理学应用领域的研究4. 理论研究初见成效,四、中国毕生发展心理学的未来(一)中国毕生发展心理学面临的问题及任务1. 拓宽研究领域,加强与实际工作有关问题的研究2. 提高研究的理论水平3. 改进研究方法,对儿童后期发展的研究,怀孕期、婴儿期、儿童早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过去的发展,未来的发展,以人的一生发展为方向的研究要求,对任何一个年龄阶段的研究。,(二)毕生发展心理学的中国化1. 毕生发展心理学中国化的四个阶段林崇德指出,中国心理学要走出自己的特色,具体需要历经四大阶段。,2. 毕生发展心理学中国化的基本途径,小结,毕生发展心理学

11、是研究由出生到老死这一阶段心理发生发展规律和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从儿童心理学到毕生发展心理学,在历经120多年的发展演变历程中,毕生发展心理学确立了在心理学中的地位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思考题,为什么要学习毕生发展心理学? 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为什么说普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毕生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标志。 毕生发展心理学的未来走向?,The end!,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二、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一)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产生,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18561936),奥国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

12、创始人。, 1856年,生于摩拉维亚的弗莱堡 1873年,进入维也纳大学 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1895年,与布洛伊尔(BreuerJ.)合作发表了癔症研究 1900年,出版梦的解析 1908年,在奥地利召开了第一次精神分析大会 1909年,应邀在美国的克拉克大学演讲 1910年,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成立 1939年,在伦敦逝世,(二)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心理地形说,人格结构说,本能说(动机理论),性心理发展阶段说,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这里指人格)是由不同意识水平的三个部分组成: 意识(conscious) 前意识(preconscious) 潜意识(unconscious),心理地

13、形说,意识(conscious):是人格的最表层部分,是人能随意想到、清楚察觉到的主观经验。前意识(preconscious):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所组成。 潜意识(unconscious):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以及与本能冲动有关的欲望。,心理地形说,检查作用,意识前意识压抑力上升潜意识,(conscious),( preconscious ),( unconscious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示意图,人格结构说,弗洛伊德后期理论认为人格结构由三大系统(又称“三部个性结构”)构成: 本我(i

14、d) 自我(ego) 超我(superego),弗洛伊德心理和人格结构图,现实原则,至善原则,稽查作用,快乐原则,自我,超我,本我,(ego),(superego),(id),本能说(动机理论),本能(instinct)是一种经常以动机力量的方式起作用的内部驱力或冲动 。,根源性 目的性 对象性 动力性,本能的 四个特点,早期,弗洛伊德主张人有两种本能:自我本能(ego instinct)和性本能(sexual instinct)。,晚期,弗洛伊德又将本能改为:生的本能(life instinct)和死的本能(death instinct)。,性心理发展阶段说,弗洛伊德根据力比多(或欲力、性本

15、能)(libido)主要投射的部位来划分年龄阶段。每个阶段力比多集中投射的身体部位是机体获得快感的重要区域,这一区域被称为动欲区(ego generous zone)。,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评价,贡献 对无意识的研究,扩大了个性心理学研究的范围。 弗洛伊德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问题,丰富了心理学学科的建设。 精神分析心理学对临床治疗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 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评价,局限性 弗洛伊德过分性本能在性格发展中的作用。 过分强调无意识,否认意识在人精神生活中的作用。 他的理论主观色彩浓厚。 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过分依赖有关非常态的或变态的心理资料,而忽视了对正常人的研究,导致了对人的解释的片面性。,(一)埃里克森简介, 艾里克森(E. H. Erikson,19021994),美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二)艾里克森人格发展渐成说,1.艾里克森认为,儿童既是心理的,又是认识的,注重自我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社会机制。,2.艾里克森认为,发展是一个进化过程。,3.艾里克森认为,人最初的本性不好也不坏,但有向任何一方发展的可能性。,4.艾里克森把人格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第一阶段(02岁),信任感 怀疑感,第二阶段(24岁),第三阶段(47岁),第四阶段(712岁),自主感 羞怯感,主动感 内疚,勤奋感 自卑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