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全册第十二册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36KB
约88页
文档ID:5639088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全册第十二册_第1页
1/88

1第十二册数学教学总目标1、 使学生理解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尺知识解答简单的应用题2、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半径和直径,会计算圆柱表面积和圆柱圆锥体积3、使学生会看制作含有百分数的复试统计表,了解 简单统计图 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 习,加深 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 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的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 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能力,空 间能力 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课时总安排:教学计划进度表周次 项目 起止时间 教学内容1 3.4--5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2 8---12 正反比例3 15---19 整理和复习4 22---26 圆柱统计表5 29---4.2 圆锥6 5---9 整理和复习7 12---16 统计表8 19---23 统计图9 26---30 整理和复习10 5.1---7 休息11 10---14 数和数和运算12 17---21 代数和初步知识13 24---28 应用题14 31---6.4 量和计量15 7---11 几何初步图形16 14---18 简单统计17 21---25 复习18 28---7.2 复习19 5---9 考试20 12---16第一单元 比例单元目标:1、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 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 ,能 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知识解答比较容易应用题23、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 ,求出平面 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出 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4、通过比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辨证唯物主义的观 点启蒙教育第 1 课时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2页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练习一的第 l~3 题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 组成比例教学过程: 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1.复习 1  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2  知道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会求比 值吗 ?求下面各比比值12:16 4.5:2.7 10: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4.5:2.7的比值和 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 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 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 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2.教学比例的意义 (l)出示例 1:指名学生读题 教师:这道题涉及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我 们用表格把它 们表示出来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 时”,第二 栏表示路程,单位“千米” 这辆汽车第一次 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二次 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时间(时) 2 5路程(千米) 80 200根据这个表,指导 分别写出第一、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的比: 第一次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80:2 第二次所行路程和时间的比是 200:5 然后让学生算出这两个比的比值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0:2=40,200:5=40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比的比值再 问:大家发现了什么?”( 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 40 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相等,所以可以把它 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80:2=200:5)像这样(指着这个式子和复习题的式子 4.5:2.7=10:6)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指着比例式 80:2=200:5,提 问“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例? ”引导学生观察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然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并 让学生 齐读一遍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 组成的?这 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 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小 结:通过上面的学习,我 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

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 组成比例时,关 键是看这 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 以后再看例如判断 10:12和 35: 42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先要算出 10: 12= ,35: 42= ,所以 10:12=35:42以上举例边说边 板书 (2)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 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 ,那么 “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引导学生从意义上、 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3)巩固练习 ①做第 2页的“做一做”②给出 2、3、4、6 四个数,让学生组成不同的比例③做练习一的第 3题对于能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把能 组成的比例写出来组成的比例只要能成立就可以 第 4小题, 给出的四个数都是分数,在写比例式时,也要让学生写成分数形式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 项、内 项教师板书:80:2=200:5 指名让学生指出板书出的比例的外项、内 项。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知道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板书 :比例的基本性质, 请同学们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是 80 × 5 = 400 两个内项的积是 2×200 = 400 同学们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板书:80×5=2×200 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成立都是这样的呢?让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式 通过计算,大家发现所有的比例式都有 这个共同的规律, 谁能用一句 话把这个规律说出来?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 项的积并 说明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 质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 ”(指着 80:2=200:5)教师边问边改写成: “这个比例的外项是哪两个数呢?内项呢?” “因为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所以,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怎么样?”边问边画出交叉线,如: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板书: 80×5=2×200 3.巩固练习 4(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 3:4和 6:8能不能组成比例。

教师:可以这样想:先假设 3:4和 6:8可以组成比例再算出两个外项的积(板书:两个外项的积: 3×8= 24)和两个内项的积(板书:两个内项的积: 4 × 6=24)因为 3 × 8=4 × 6(板书出来),也就是 说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 项的积,所以 3:4和 6:8可以组成比例边说边板书: 3:4=6:8) (2)做第 3页“做一做”的第 1、题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 识?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 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四、练习:1  说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2  先应用比的意义,再应用比的基本性 质,判断下面哪 组 中的两个比可组成比例1) 6:9和 9 :12 (2)1.4 :2 和 7:10 (3) 0.5 :0 .2 和 5/8 :1/43、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 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写成几组就组几组)2 、3 、4和 6四、作业 :练习一的第 3题课后反思: 第 2课时 解比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3页解比例的内容, 练习一的第 4~9 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 质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新课 教师:什么叫做解比例呢?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1.出示教学例 2 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 项,并 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再回答: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教师板书:3x=8×15 “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5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 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因为解方程要写“解: ”,所以解比例也 应写“解: ”在 3x前加上:解:) “怎样解这个方程?”(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把 x看作一个因数,因为一个因=积÷另一个因数,可以求出 x。

教 师板书: 教师: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 x 2.教学例 3,出示例 3:解比例 9/X = 4.5/0.8提问: “这个比例与例 2 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 “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变成方程来求解 吗?”(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就得出方程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在写方程 时,含有未知数的 积通常写在等号的左 边,并板书:4.5x=9×0.8 “这个方程你们会解吗?”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出求解过程解答后,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解的 3.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提问:“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 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 ”(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4.做第 3页“做一做”的第 2题三、全课小结:略四、作业练习 :做练习一的第 4~9 题 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第 8*、9*题和思考题 第 8“题的第(1)题,教师可以 这样启发学生:这道题需要逆用比例的基本性 质,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 项的积等于两个外 项的积。

现在这道题是知道两个积相等,如果我们把左边 的两个数当作比例的外项,那么右边的两个数就应作为比例的内项,这样就能推出比例式了如果把左 边的两个数当作比例的内 项,那么右边的两个数就应作为比例的外项,也可以推出比例式然后让学生自己写出比例式写完后,教师板书出来 如果把 3、40作为外项,有下面这些比例式: 3:8=15:40 40:15=8:33:15=8:40 40:8=15:3如果把 3、40作为内项,有下面这些比例式: 15:3=40:8 8:40=3:1515:40=3:8 8:3=40:15可能有的学生写比例式时是按照数的排列规律来写的,有些可能没什么规律性 学生做完后,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才能写全所有的比例式课后反思: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