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 老年胃肠动力性疾病的临床诊治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382096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课件 老年胃肠动力性疾病的临床诊治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医学课件 老年胃肠动力性疾病的临床诊治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医学课件 老年胃肠动力性疾病的临床诊治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医学课件 老年胃肠动力性疾病的临床诊治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医学课件 老年胃肠动力性疾病的临床诊治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课件 老年胃肠动力性疾病的临床诊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课件 老年胃肠动力性疾病的临床诊治(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年胃肠动力性疾病的临床诊治,内部资料,仅供医疗保健专业人士参考,严禁翻印及传播,目录,老年胃肠动力性疾病的临床诊治,老年人胃肠动力功能的生理性变化,老年人胃肠系统发生变化,GASTROENTEROLOGY 2002;122:1688-1700,老年人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用药以及器官退化导致胃肠动力的异常,老年人食管的变化,老年人食管动力的改变包括 食管下括约肌松弛 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带变短 食管排空延缓其他方面: 静息时食管上括约肌压力降低 食管收缩速率减少、持续时间缩短,Am J Gastroenterol 1990;85:1569-1572. Ann Intern Med 1974;80:

2、371-374.,疾病和药物也会因影响食管的运动功能,老年人常患有糖尿病、神经性疾病服用多种药物,影响食管的 运动功能,患者可出现吞咽困难、吞咽不适或与反流性食管炎有关等,胃和小肠动力的变化,老年人胃粘膜前列腺素、钠、碳酸氢盐以及粘液分泌减少,胃粘膜的防御功能减弱;,Am J Physiol 1997;272:R243-R248.,胃排空延迟,易出现胃内容物滞留,虽然这些变化比较轻微,但是却可造成食欲减退和消化不良,食欲,饥饿感,其他部位的变化,结肠运输功能降低,直肠感觉降低,肛门括约肌松弛,老年性便秘,大便失禁,Am J Gastroenterol 1993;88:1854-1859. Sc

3、and J Gastroenterol 1990;25:1247-1256.,目录,老年人胃肠动力功能的生理性变化,老年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诊治,常见的老年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老年胃食管返流病,老年性厌食,老年消化不良,老年DGIM,老年便秘,胃食管返流病是老年患者易发疾病,食管动力障碍 蠕动减弱 收缩幅度减小 不适当地松弛 异常的食管括约肌压力 胃排空延迟,周慧, 许国铭. 胃食管反流病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胃食管返流病的发病机制:,我国GERD发病率较高,我国北京协和医院和上海长海医院1996年对两地区成年人胃食管反流病(GERD)流行病学调查,老年GERD的治疗目标,老年GERD的治疗目标

4、包括:,缓解症状,治愈食管炎,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复发和并发症,PPI是治疗老年GERD的主要药物,34 名GERD病人的交叉研究,0,5,10,15,20,* p=0.0010 p4所能维持的小时数,Miner et al 2003,此外,组胺H2受体拮抗剂亦可有效治疗老年GERD,0,20,40,60,0,1-2,3-4,6-8,治疗时间(周),Meta-分析 n=2.198,80,Chiba et al 1997,烧心感消失的病人%,研究证实:胃肠动力药对增加GERD患者的LES张力效果显著,吗丁啉促进胃排空,显著增加下食管括约肌张力(LESP)、胃食管屏障压(GEBP) 及LES松弛率(

5、LESRR),降低TLESR伴酸反流率。1,丁元伟,易淑倩,凌奇荷. 中华消化杂志 1997;17(4):246-7.,对伴有胃排空延迟的患者,可考虑联合应用促动力药物,多潘立酮联合PPI治疗GERD有效率更高,张南征,朱云等. 徐州医学院学报 2O04;24(4):349-51.,内镜治疗也有用武之地,内窥镜下缝合 内窥镜下射频消融术 内窥镜下注射药物,常见的老年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老年胃食管返流病,老年性厌食,老年消化不良,老年DGIM,老年便秘,老年性厌食,Physiology & Behavior 88 (2006) 257266,胃排空延滞是老年人厌食的常见原因,老年人食欲和饥饿感下

6、降,胃排空延滞是老年人厌食、早饱的常见原因,Am J Physiol 1997;272:R243-R248.,使用促胃动力药 对于促进老年人胃排空疗效显著,P 0.05,餐后2h胃排空量,常见的老年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老年胃食管返流病,老年性厌食,老年消化不良,老年DGIM,老年便秘,慢性便秘,老年人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60岁以上人群中便秘发生率为15-20% 65岁以上发病率为30%,慢性便秘在结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早老性痴呆等症的发生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症的便秘甚至可导致生命意外 部分便秘和肛门直肠病关系密切 滥用泻剂造成诸多的不良反应,浪费医疗资源,消化病学

7、分会.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 Chin J Intern Med , January 2004; 43 (1):73-74,张亚历.便秘的临床诊治进展.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3;2(1):28-30,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可引起便秘,Ogilvie 综合征(巨结肠病) 先天性巨结肠 慢传输型便秘(M/ N 病变) 肛门括约肌失弛缓症(Anismus),消化病学分会.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 Chin J Intern Med , January 2004; 43 (1):73-74,慢性便秘的诊治流程,慢性传输型便秘以及经验性治疗可选用促动力剂,消化病学分会.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 Chin J I

8、ntern Med , January 2004; 43 (1):73-74,多潘立酮能有效缓解便秘症状,患者数,万松涛等.多潘立酮结合指针疗法治疗习惯性便秘62例.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6;13(9):43-45,常见的老年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老年胃食管返流病,老年性厌食,老年消化不良,老年DGIM,老年便秘,西方消化不良流行病学,消化不良影响约1/4人口(发达国家) 每年新发病例约10%,约15%症状严重就医 7%患者因消化不良就医,Slesinger,et al 2002,我国消化不良流调资料,广东地区城镇居民(N=3234) 18.9%1 天津部分人群(N=3348) 23.3

9、% 1 黑龙江省部分人群(N=6352) 35.2%2,1、陈旻湖 2003年 2、王爱民 中华现代内科学 2005年第二卷第9期,消化不良是我国老年人群高发疾病,王爱民 中华现代内科学 2005年第二卷第9期,老年人消化不良发病率是普通人群两倍,70%消化不良患者存在胃肠动力障碍,消化不良的治疗目的,消化不良的治疗目的:,消化不良,检查,是,无效,否,与进餐关系,报警征象,治疗,酸相关,餐后缓解,餐后出现,动力相关,进餐加重,动力/酸相关,无影响,动力药物,动力药物 +抑酸,抑酸剂,经验治疗 2-4 ws,FD/OD,中华消化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如无效,2007中国共识推荐消化不良诊治流程,消

10、化不良诊治流程2007,促胃动力药对解除上消化道动力障碍症状疗效显著,很好/良好(%),饱胀,恶心,早饱,胀痛,嗳气,1. Pharmatherapeutica 2(3) P140-146, 1979. 2. Gastroenterolgy 82,P1033,1980. 3. Iternational congress and Symposium series No. 36 :77-79, 1981.,多潘立酮解除上消化道动力障碍症状疗效研究:,对于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由于不同程度脏器功能减退,容易合并患有多种疾病,22.8的老年人同时患有2种疾病,23.8%的老年人同时患有3种以上疾病。,马志

11、华 等. 中国临床康复 2004;8(2):4141-3.,老年等特殊人群易同时患多种疾病,对于合并多种疾病的消化不良患者, 合理用药尤其重要,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与用药种类和年龄成正比,由于消化不良患者的病因复杂性,对于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合理用药尤其重要。,马建丽 等.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5;21(5): 394-6h,2007年消化不良诊治指南指出莫沙比利在我国和亚洲的使用目前未见心脏严重不良反应报道,但对5HT4受体激动剂的心血管不良反应仍应引起重视 1。,2007年消化不良诊治指南,选择促动力药,需要关注用药安全,多潘立酮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多潘立酮临床研究中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2、7%大部分是一过性的,患者容易耐受,Domperidone Product Info. Revised 2010,总结,随着年龄的变大,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如GERD、消化不良、厌食症等。老年患者的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临床上需引起注意,同时也要注意老年人伴随的心血管、骨骼等其他疾病及其治疗给胃肠道带来的影响。老年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治疗要考虑到老年人特殊的病理生理学特点、权衡风险和获益。,编辑手机短信 会议编码+所有问题答案代码 发送到 12114 如:会议编码为MDL#RT0002,正确答案代码为ABCDE,则发MDL#RT0002abcde到12114,CME答题,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