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尾密鲴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技术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6380953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尾密鲴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黄尾密鲴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黄尾密鲴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黄尾密鲴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尾密鲴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尾密鲴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技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尾密鲴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技术 黄尾密鲴(XenocyprisdavidiBleeker)俗称黄尾、黄片、黄姑子、黄瓜鱼 等,隶属于鲤科、鲴亚科、鲴属,是一种中小型淡水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 珠江、闽江及闽东南各溪流,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能力强、易捕捞等特 点,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移入池塘驯养,至 20 世纪 60 年代初人工繁殖获得 成功,但其体质嫩弱、性情急躁,人工繁殖难度较大,未能形成批量的苗种生 产。近年来,随着黄尾密鲴野生资源的锐减,导致市场供不应求,促进了人工 养殖的发展,其人工繁育技术也日趋成熟,且该鱼易养殖,饲料来源广,养殖 成本低,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增养殖前景

2、,已成为当前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 整中首选的优良品种之一。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特征 黄尾密鲴体长而稍侧扁,腹部圆。头小而尖,眼居头侧上位, 吻端圆突,吻长小于眼后头长,口小下位,横裂呈弧形,下颌有发达的角质边 缘。体长为体高的 3.23.6 倍,为头长的 4.44.8 倍。头长为吻长的 2.73.7 倍,为眼径的 3.74.7 倍。下咽齿 3 行,主行侧扁,外形呈细条状。鳃耙 4751,短而侧扁,呈三角形,排列紧密。背鳍,7;有硬刺。胸鳍不发达。 腹鳍起点位于背鳍起点下方稍后。臀鳍较小,有 911 根分枝鳍条。尾鳍分叉, 上下叶近相等。侧线前部弯曲,后延至尾柄中央。鳞较小,侧线鳞 6368。肛

3、 门靠近臀鳍,肛门前有一小段不明显的腹棱,以此区别于细鳞斜颌鲴。体色背 侧灰色,腹部银白色,鳃盖后缘有一条浅黄色斑块,尾鳍桔黄色。2.生活习性 黄尾密鲴属底层鱼类,通常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下层,尤其 喜栖息于多水草、软泥底质的水域底层,一般少到上层水域活动,但在缺氧时 会浮上水面而出现“浮头“现象。生存水温 538,最适生活温度 1630。冬季群集在深水处越冬,春季水温回升时开始分散于水域下层, 繁殖季节上溯至流水浅滩产卵繁殖。在池塘养殖条件下,最适生长水温 1825;水体最适溶解氧含量在 3mg/L 以上,当溶解氧含量低于 1.5mg/L 时 出现缺氧浮头,甚至窒息死亡;适应 pH 范围在

4、6.08.5,最适 pH6.87.5。3.食性与生长 黄尾密鲴属杂食性鱼类,食性特点偏于植物性,主要食物以 高等水生植物碎片和藻类为食,摄食方式以下颌角质边缘刮取。仔鱼阶段以浮 游生物为食;体长达 3cm 以上转食附生藻类、水生植物的枝叶、有机碎屑以及一 些底栖生物。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常栖息于水体下层,刮取有机碎屑、腐殖质 及水体中的附生藻类等,也可摄食人工饲料(如米糠、麸皮、菜籽饼和配合饲 料等) 。若与其它鱼类混养,放养量适中时可不必增加投喂饲料,只靠其它鱼类 摄食的剩余饲料残渣和天然饵料生物即可。在自然水域中,黄尾密鲴个体体长 30cm 左右,体重 250g300g,最大个体体长可达 4

5、0cm,体重 400g500g;当年 鱼可生长至体长 15cm20cm,体重 150g200g;2 龄鱼生长至体长 25cm30cm,体重 250g300g。在池塘养殖条件下,1 龄鱼体重 250g300g,2 龄鱼体重 350g400g,3 龄鱼体重 500g600g。4.繁殖 黄尾密鲴 2 龄即可达性成熟,成熟个体体重在 300g 以上。产卵时 间在 4 月6 月间,以 5 月为产卵高峰期。在自然条件下,生殖季节亲鱼群集 于浅滩处,相互追逐、交配、产卵,通常将卵产附于砾石之上进行孵化。繁殖 水温在 2028,最适水温 2225,低于 20或高于 28均难于产卵 繁殖。个体怀卵量在 6 万粒

6、10 万粒,最高达 15 万粒20 万粒。卵为沉性卵, 稍带黏性但黏着力不强,卵产后沉入水底,黏着于水底固着物上,有时还会相 互黏结成团状。卵子的外围包着一层卵壳,人工孵化时最好将卵壳清除。二、人工繁殖技术1.亲鱼选择 达到性成熟的 2 龄黄尾密鲴一般体重在 300g500g,可于每 年的捕捞季节从江河、湖泊、水库中捕获而作为繁殖用后备亲鱼,经池塘强化 培育后进行催产;也可在繁殖季节从江河、湖泊、水库中捕获亲鱼,直接催产。 雄鱼头部、鳃盖、尾柄、胸鳍等处“追星“较多,抚摸粗糙,轻压腹部有乳白色 精液流出,个体较小;雌鱼腹部突出,卵巢明显而柔软,无“追星“出现。选择的 亲鱼要求为性成熟特征明显,

7、体型好,体色鲜艳,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个体。2.亲鱼培育 通常采用分段培育法,在每年冬季选择 2 龄以上的亲鱼进行专 池强化培育,加强池塘水质管理,直到催产后再把产后亲鱼放入成鱼池中混养, 混养期每年 8 个月10 个月,产前单养 2 个月4 个月,既有利于养殖水面的 合理利用,又能促使亲鱼正常发育。亲鱼培育池以面积 1 亩左右、水深 1.0m1.5m 为宜,池底平坦并含有一定的腐殖土,进、排水方便,亲鱼放养密 度 300 尾/亩左右。亲鱼混养可与鲢、鳙、草鱼等品种搭配,放养密度 90 尾/ 亩100 尾/亩。无论单池或混养,均应合理施用人畜粪来肥水,尤其在产前, 除保持水质肥、爽外,应投喂一

8、些米糠、麸皮、菜籽饼等饲料,也可投喂部分 人工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鱼体总重的 2%3%。此外,从 3 月起每隔 7 天10 天对单养池加注新水 1 次,以促进亲鱼性腺发育成熟。3.人工催产 每年 4 月下旬至 5 月初,当水温稳定在 20以上时开始人工 催产。催产水温要求在 2028,最适水温 2025。采用胸腔一次注射 法,雌鱼注射 10g15g 的 LRH-A,和 2 个/kg3 个/kg 的 PG,雄鱼注射剂 量减半。注射催产药物后,将亲鱼按雌雄比例 11.52 放入产卵池中,并不 断保持流水刺激,以达到自然产卵、受精。水温 2023时,效应时间 10 小时12 小时;水温 23 25时

9、,效应时间 9 小时10 小时,受精率为 60%75%左右。黄尾密鲴产沉性卵,稍带黏性,但受精卵黏附池底的程度并不 紧,在适当的流水冲刷下可以自行脱黏。若采用人工授精则实行干法授精,发 现亲鱼在产卵池中追逐剧烈,应及时拉网检查,适时采集精子、卵子,受精卵 应用泥浆水脱黏。4.受精卵孵化 采用孵化缸或孵化环道进行孵化,每立方米水体放入受精卵 70 万粒80 万粒。孵化过程中,受精卵的卵膜不吸水膨胀,不易溶解,易生水 霉而败坏水质,影响孵化率,所以,必须及时清除带有水霉的受精卵和死卵。 采用产卵池兼作孵化池时,可在产卵池底部铺设网片,待亲鱼产卵完毕及捕捞后,及时将带有受精卵的网片提离池底,让其置于

10、水体的中上层,并不断保持 微流水而进行自然孵化。孵化适宜水温 2027,最适水温 2225。水 温 2224时,受精卵经 45 小时50 小时开始破膜出苗,50 小时60 小时 完全破膜,孵化率为 70%80%左右。仔鱼孵化出 3 天4 天出现腰点,开始平 游,并主动开口摄食,即可转入鱼苗培育。三、苗种培育技术1.鱼苗培育 培育池以面积 1 亩左右、水深为 0.8m1.2m 为宜,要求池底 平坦,水质无污染,池塘进、排水方便。鱼苗放养密度 15 万尾/亩20 万尾/ 亩为宜。鱼苗除摄食池中饵料生物外,还需人工投喂一些黄豆浆,开始时每天 用黄豆 3kg/亩5kg/亩,日投喂 2 次,以后视池塘水

11、质和鱼苗生长情况酌情增 加投喂量。经过 25 天30 天的培育,鱼苗的规格达到体长 2.5cm3.0cm,成 活率可达 50%65%,即可出塘转入鱼种培育。2.鱼种培育 鱼种培育可单养,也可与其它鱼类混养。单养池以面积 l 亩一 2 亩、水深 1.0m1.5m 为宜,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鱼种放养前,用生石 灰 80kg/亩100kg/亩彻底清塘消毒,随后施入有机肥 300kg/亩400kg/亩作 基肥,以培肥水质。规格为体长 2.5cm3.0cm 的鱼种放养密度 8000 尾/ 亩10000 尾/亩。鱼种放养后,应适时追肥,保持池水肥、活、爽,每隔 10 天15 天追施 1 次经过发酵的有

12、机肥 50kg/亩80kg/亩。投喂饲料主要有米糠、 麸皮、菜籽饼等,日投喂量为鱼体总重的 3%4%。经过 6 月8 月的培育,出 塘规格达体长 10cm15cm,成活率可达 70%85%。混养方式既能节约池塘中的 饵料生物,又可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在不增加投喂量与不影响主养鱼类出塘规 格的情况下,规格为体长 2.5cm3.0cm 的鱼种放养密度 800 尾/亩1000 尾/ 亩,特别是与草鱼鱼种同池混养的效果最好,出塘规格达体长 13cm16cm,成 活率可达 70%80%。四、成鱼养殖技术黄尾密鲴食性杂,适应能力强,病害少,在我国广大地区均可养殖。在池 塘、水库、湖泊中放养一定比例的黄尾密鲴

13、,不仅与鲢、鳙食性不相矛盾,还 可充分利用水域中的有机碎屑和附生藻类。其成鱼养殖有池塘单养、池塘混养 和大水面增养殖等方式。1.池塘单养 池塘要求水深在 1.5m 以上,经彻底清塘消毒,施足基肥,待 池中大量浮游生物出现时方可投放鱼种。规格为体长 10cm13cm 的鱼种放养密 度 1200 尾/亩1500 尾/亩。鱼种放养后,适时追肥,保持池水的透明度在 25cm30cm,同时防止缺氧浮头、泛塘。投喂饲料以麸皮、米糠、豆饼等为主, 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鱼体总重的 4%5%,当年养成规格可达体 重 450g 以上,亩产量可达 400kg500kg。2.池塘混养 在主养鲢、鳙、草鱼为

14、主的成鱼池中,规格为体长 10cm13cm 的鱼种放养密度 200 尾/亩250 尾/亩,在不增加投喂饲料的情况下,黄尾密鲴以池塘中的腐殖质和有机碎屑为食,年底出塘时规格可达体重 350g400g,每亩可增加鱼产量 60kg80kg。3.大水面增养殖 黄尾密鲴喜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等大水域中,并可自 然繁殖,群体生殖能力强。在有机质比较丰富的大水面中进行增养殖,鱼种放 养规格以体长 13cm17cm 为宜,放养密度视水面大小和鱼种来源而定,每亩水 面可放养鱼种 50 尾100 尾。放养 1 年后体重可达 200g250g,2 年后体重可 达 300g400g,连续投放 2 年3 年可进行保护性捕捞,即可形成自然种群, 亩产量可达 5kg8kg,最高可达 10kg12kg。五、养殖前景我国江河、湖泊、水库等大水域水产资源丰富,由于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影响,以及超强度的捕捞作业,黄尾密鲴的野生自然资源锐减。黄尾密鲴是以 腐殖质、有机碎屑及附生藻类为食,在不增加饲料的情况下,对大水面进行黄 尾密鲴移植、增殖,并加强资源保护,让其形成自然种群,不仅能增加单位面 积鱼产量,而且对净化水质、减缓水体富营养化进程、促进主养鱼增产和提高 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