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水高三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374808 上传时间:2018-10-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球上的水高三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地球上的水高三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地球上的水高三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地球上的水高三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地球上的水高三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球上的水高三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上的水高三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地球上的水一、知识细节:海水的性质海水的性质 (一)海水的温度 1.热量收支:收入:太阳辐射 支出:蒸发 2.表层水温的分布: (1)空间分布:水平分布:纬度低水温度,高纬海区水温低 垂直分布:随深度增加而递减 1000m 以下保持低温状态 (2)时间变化:夏季高、冬季低 (二)海水的盐度 1.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平均盐度:3.5% 2.分布规律:全球: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低纬和高纬递减局部海区:最高:红海4.1%,最低:波罗的海不超 1% 3.影响因素:气候:蒸发量降水量 盐度高。洋流:暖流经过海区 盐度高(同一纬度) 径流:有无淡水注入,

2、有淡水汇入海区盐变低海水的运动海水的运动 (一)运动形式: 波浪、潮汐、洋流 (二)洋流 1.定义:海洋中海水常年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2.类型:(成因):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性质):寒流、暖流 3.分布规律:(1)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顺南逆) (2)以副极地为中心气旋型大洋环流(只存在北半球逆时针) (3)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冬逆夏顺) (4)南纬 40附近海区西风漂流 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气候暖流增温增湿 (2)对海洋生物形成大渔场 (3)对海洋污染:利污染物扩散,使污染范围扩大 (4)对航海事业影响二、能力提升海洋环境1.掌握三大规律,分析

3、影响因素(1)关于海水温度分布的规律空间分布: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表层温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季度变化:夏季获热多,温度高;冬季获热少,温度低。深度变化:随深度增加而递增,热量集中表层,千米以下变化小,但常处于低温状态。引起海水温度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太阳辐射。同纬度情况下海水温度的不同往往与寒、暖流经过有关。分析海水温度的变化情况可借鉴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的分析过程。(2)关于海水盐度分布的规律空间分布: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注意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引起海水盐度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同纬度海水盐度的不同往往与寒暖流经过、江河径流量注入多少、冰

4、雪融化量多少等因素有关。(3)关于洋流分布的规律空间分布:以风海流作为主体。中低纬度,副高中心,北顺南逆,东寒西暖。北中高纬,逆时针向。南半球中高纬是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顺冬逆。【说明】洋流的分布以定向风形成的风海流为基础,注意大气环流与风海流的空间分布关系。关于寒、暖流的区分:从温度影响看,使洋流流经海区温度升高者为暖流,温度降低者是寒流。从流向看,从高纬向低纬方向者为寒流,从低纬流向高纬度者为暖流。从洋流流经等温线的弯曲看,可组成向各种凸凹者为暖流,向低纬凸凹为寒流。【说明】掌握规律的同时,将一些有代表性意义的洋流具体落实于其中(以洋流定空间,以空间布洋流),并结合洋流对自然环

5、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气候、渔业资源、海洋污染、航运等)加深印象。2.把握渔场成因,落实渔场分布(1)四大著名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秘鲁)、舟山渔场。(2)渔场形成的一般条件:生存空间大陆架海域(光照、营养、泥沙)、温带海区(季节)饵料寒,暖流交汇3.关注海洋环保,明确海洋权益(1)海洋污染物来源。陆地上的生产过程,主要来源是工业生产的废弃物、核电站和工厂的冷却水;施入农田的杀虫剂;偶发性石油平台与油轮的事故。(2)我国海洋污染。石油污染危害最大。石油污染形成的油膜,会减弱太阳光透入海水的能力,影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干扰浮游生物的摄食、繁殖和生长。(3)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权限

6、:12 海里领海权。200 海里专属经济区,享有勘探、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上覆水域及底土自然资源的主权。运用:平面与剖面图上确定领海区、专属经济区的范围。国家出台有关无人居住岛屿管理规定与海洋权益背景。“休渔”措施实施与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背景。陆地水(一)河流1.如何在地图上确定河流的上下游(1)看线条的粗细。一般情况下,河流愈下向游,汇集的水量越多,河道越宽阔,线条粗。(2)看入海口位置。外流河最终都要注入海洋,入海口即下游的终点。(3)借地势高低。水往低处流,下游地势一定会低于上游,内流河的流向判断尤其如此。2.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与河流的水源补给直接相关雨水是河流最重要的补给形式,径流量

7、随降水量季节变化(夏雨型、年雨型、冬雨型)而变化;季节性积极雪融水,易使温带和寒带河流形成春讯;冰川融水,径流量随气温变化,以夏季为最大;湖泊水对河流起调节作用,径流稳定。地下水是最稳定的补给形式,与河流水成互补关系。【说明】任何河流都不可能只有一种补给形式。具体看主流,看一般时间。3.河流径流的年际变化(即丰水年与枯水年的变化)规律(1)降水量少的地区:年际径流变化大于降水量多的地区。因为降水量大的地区,水汽输送量大而且稳定。(2)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年际径流变化大于以冰川积雪融水或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3)平原和盆地的河流:径流年际变化值大于相领的高山和高原地区,因为高原高山地区多地形

8、雨,其变量小。(4)流域面积小的河流:径流年际变化大于流域面积大的河流。因为大河积水面积大,且流经不同的自然区域,各支流径流变化情况不一致,丰水年枯水年可以相互调节。我国华北及淮河流域年际变化最大,次为东北,再为长沙流域、华南和东南沿海河流,西北内陆以冰雪融水为主,河流年际变化最小。河流年际变化也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当地气候的变化状况。掌握河流年际变化规律,对充分利用水资源、兴修水利工程、防御自然灾害有指导作用。4.河流含沙量(1)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因素。植被密度,流域地面物质的疏密结构度,地势坡度,水流量的大小等。【说明】不同季节搬运能力不一样(借水冲沙)。(2)辩证看待河流泥沙。河流含沙量大不仅

9、影响水质,也因为淤塞河道抬高河床而容易造成洪涝灾害。我国河流的输沙量一般都比较大。北方河流普遍水量虽小但单位体积内的含沙量大,南方河流含沙量小但总水量大,总体含沙量也大。其中,黄河的含沙量高居全国和世界榜首,长江、海河与辽河次之,珠江、闽江等又次之。其他地区河流输沙量则较小。河流泥沙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不仅富含养分而肥沃,也是营造河流两岸沃土及河口三角洲的物质基础。5.河流的开发、治理(1)河流泛滥的主要原因。河床因素:河道弯曲、狭窄(包括人为原因造成的填河造陆、建筑占用等);或因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浅(多在地势低平地区,河流速度慢),排洪困难。气候因素:降水时间集中,来洪量大;如果是向心状

10、水系形状,或干支流流域在同一时期都处在雨季时,支流来洪难以错开,加剧干流洪水量。凌汛的形成,首先河流必须有结冰的条件(看秋季与初春季节,看 0 等温线),其次是发生在从低纬向高纬流动的高纬地区。(2)开发、治理的一般方式上游地区一般多峡谷、落差大,可修建水库开发水能,调节水量。中下游河道一般比较宽深,是航运条件较好的地段;还可利用湖泊、洼地蓄洪,或加固堤防、疏通河道、整治河道(裁弯取直、增加入海通道加大排洪量等)。全流域要搞好植物造林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3)河流调水需考虑的主要自然因素。调出地区水源是否充足,调水量多少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及生产生活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如

11、水质是否下降、海水是否倒灌、沿岸土地是否盐碱化发展等问题)。调出区与调入区之间的距离长短、地形地势地质条件(是自然还是抽、提水)。工程沿线的生态保护。6.影响航运的一般条件世界著名航运大河(运河)密西西比河、莱茵河、伏尔加河、长江、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基尔运河、易北河、莱茵多瑙运河、北美五大湖、圣劳伦斯河、多瑙河、泰晤士河、塞纳河、京杭运河、珠江等。(1)自然基础(与气候、地形相关)水系条件:河道宽深,水流速度平缓(平原或盆地内部);水系庞大且可通航河道长。水文条件:汛期较长(水深),含沙量低(少淤),无冰期或短冰期(通期时间长)。(2)经济条件。流域内人口众多,经济发达,能提供丰富的物产

12、和广大的消费市场。如有人工运河沟通天然河道,则进一步方便了区域内的联系。江铁(路)联运或江海联运,减少了客货运的中转环节,提高了运输效率,河航运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国际,反过来促进内河航运的发展。(3)河道上空建设桥梁,必须考虑到河面到桥拱面的最小净空高能否让船只顺利、安全通过(因为河水在汛期上涨,净空高考虑不周到,则会出现汛期大船无法通行的情况)。7.水能开发条件分析(1)水能资源是否丰富取决于两个条件:河流水量多少(与气候相关);落差大小(与地势地形联系)。(2)宏观影响。对开发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电、航运、灌溉、供水、养殖等),带动相关产业(建筑、旅游等)发展,扩大就业机会,

13、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对下游地区的防洪作用。同时需考虑淹没面积、淹没损失、迁移人口、生态破坏、土壤次生盐碱化、农田沼泽化等负面影响。对输入地区:增加能源供应,降低用电成本,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等。(3)微观影响坝址选择(地质、地形、气候、淹没区、输电半径等)、水库的气候调节效益(温差、降水量、风日与风力)等。(二)湖泊湖泊是指陆地表面由于自然或人工原因所形成的成面状的较大水面,属地表径流的一种形式。1.湖泊的类型按照湖水性质,可划分为咸水湖与淡水湖。世界最大的咸水湖是里湾(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湖泊),最大的淡水湖是苏比利尔湖。按照湖水的循环方式,可将湖泊划分为内流湖与外流湖

14、。咸水湖都是内流湖(只有河流注入),外流湖都是淡水湖(湖水一般都能外泻)。2.湖泊的水源补给雨水是大多数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此外冰雪融水、地下水以及河流水也能补给湖泊。因此其径流的季节变化也与补给水源密切相关。3.湖泊的重要价值淡水湖是极为重要的水资源。咸水湖中往往具有丰富的化工资源。不同地区的湖泊,在蓄洪、滞洪、分洪、冲淤、航运、灌溉、养殖、水能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湖泊周边的沿岸地带,往往在农业开发、人口聚集、工业发展等方面也具有十分优越的条件。此外,湖泊及沿岸地区作为湿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的多样性方面有着独到的价值。(三)目前河湖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水体的污染。工业

15、废水废渣、生活污水垃圾、农业农药和化肥的污染,以及航运漏油等,是主要的污染源。其结果造成了水体的富营养化,水质下降,河湖生态环境严重破坏。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是我国重点整治的污染水域。二是由于乱砍滥伐等人为的原因,使入河入湖沙量大增,造成河湖淤浅。加上不合理的围水造陆(造田、建房、建路等)。河流与湖泊分洪、蓄洪、滞洪的能力大大降低;与此同时,一些危险河湖段的挖沙取泥行为,破坏了河湖的床底结构,容易引发河床两侧大规模的崩塌事故发生,并加剧自然灾害的严重性。三是由于人们在河湖水源地区不合理的截流和取水过多,以及过度抽取地下水、引灌地表水,加上全球性气温升高,造成河湖水位下降,水体面积

16、日益减小,河湖干涸的程度加大。并导致地面下沉,在沿海地区甚至还可能引起海水倒灌,以及下游河口三角洲退化和生态恶化等问题。四是河湖资源利用不充分,利用档次低,不仅浪费了资源,还造成了水资源的紧张。 水资源合理利用的主要方式水资源合理利用的主要方式1.制订有关水资源利用的法律法规。2.加强全流域的统一管理,合理规划用水量,利用经济手段,调节用水价格。3.改变农业用水方式(大水漫灌耗水量大,浪费多,效率低),实施节水新技术(喷灌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应用、地下防渗管道等)。4.培育耐旱品种或改变产品类型(如天津近郊降低水稻种植面积增加旱作面积)。5.限制耗水量大,水污染严重的工业发展(如小造纸、小皮革、小化肥等)。6.加强污染治理工作,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7.我国黄淮海平原、东北三江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一些低洼易涝的地方,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是极为宝贵的资源,要“因水制宜”,充分利用“鱼塘一台田”模式、湿地保护、“三基鱼塘”模式等,地不空闲,水不浪费,实现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综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