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2017语文高考备考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6347498 上传时间:2018-10-11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10.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衡水中学2017语文高考备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衡水中学2017语文高考备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衡水中学2017语文高考备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衡水中学2017语文高考备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衡水中学2017语文高考备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衡水中学2017语文高考备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衡水中学2017语文高考备考(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故而知新-2017年高考语文复习策略,精研高考明方向,课程标准定理念 考纲要求定方向 试题命制定趋势 学生能力定目标,四有教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标准定理念,新课程高考语文基本特点,体现时代性注重实用性 重视人文性充满探究性 渗透情感性关注生活性,(一)课程标准定理念,两大内容(必考内容、选考内容) 六种能力、六个层级(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六大板块(论述类文本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二)考纲要求定方向,能力考查全面铺开 纯识记能力考查越来越少 重理解、重分析综合与表达 体现语文工具性、实用性的功能,(二)考纲

2、要求定方向,稳定是高考的保障,渐变是时代的要求,静水微澜,(三)试题命制定趋势,稳中求变,注重能力和基础回归 贴近现实,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弘扬传统,彰显思辨性特征,(三)试题命制定趋势,2016高考全国新课标1卷命题特点,特点之一:注重能力和基础回归,一、文学常识题考查细而全,二、文言翻译考查关注语境,四、诗歌小说题目常规重规范,三、基础考查避开偏难怪,五、小说阅读难度增大,凸显“整体把握” 文本能力,特点之一:注重能力和基础回归,一、文学常识题考查细而全,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3、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启示:文学文化常识复习由零碎到系统,成体系、反复巩固,特点之一:注重能力和基础回归,二、文言翻译考查考查关注语境,(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评分标准:2个关键词2分(虔、处之)+一处大意3分(人主有疾),特点之一:注重能力和基础回归,二、文言翻译考查关注

4、语境,备考启示:今年的翻译题标准一改往年的不设句意分,句意设分。要求我们平时的训练讲解要从严。把通假字、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句式、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都要讲到,字字落实!还要培养学生分析翻译背后的思维问题的意识即语境意识,翻译通顺合情合理。,特点之一:注重能力和基础回归,三、基础考查避开偏难怪,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战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

5、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A B C D 启示:没有偏难怪,高考题就在我们的平时训练里。把常见成语、病句训练到位,反复夯实即可。,特点之一:注重能力和基础回归,三、基础考查避开偏难怪,15.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 不要依赖译文。并不是说

6、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肯动脑筋,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看译文也无妨。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启示:语言运用每个类型都要练足、练到位!不要高考题考到过什么,就只训练什么!这块是高考的实验田。考点不变的前提下,形式上容易出新!,特点之一:注重能力和基础回归,四、诗歌小说题目常规重规范,8.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答案】 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3分)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3分) 评分标准: 第一问 主语1分,特

7、点1分,共3分,错1个扣1分,全错0分 主语:跟水有关就可,如江水、长江、急流、支流 特点:形容词,如波涛汹涌、气势磅礴 翻译其中一句就给1分,纯粹抄原文不给分。,特点之一:注重能力和基础回归,四、诗歌小说题目常规重规范,8.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答案】 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3分)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3分) 评分标准:第二问,3分,写出1条1分,写2条给3分 可以写以下的内容得1分: 1)题目的关系:扣题,照应题目 2)做铺垫,蓄势、打基础、反衬、侧面描写、烘托主题、起

8、兴、比喻 3)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 4)奠定基调、营造气氛、渲染氛围、做伏笔、引出下文,特点之一:注重能力和基础回归,四、诗歌小说题目常规重规范,(2)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3)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试简要分析。(6分)启示:常规化题目,阅卷标准严格。常规化题目训练到位,思考到位。注重规范,包括思维规范、准确概括、术语规范、情感把握等等,特点之一:注重能力和基础回归,五、现代文阅读凸显“整体把握” 文本能力,1.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中国历史上存

9、在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 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 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 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备考启示:相比2

10、015年,今年的命题更加强化“整体阅读”意识,要求学生在真正读懂的基础上做出选择。考查学生整体“读懂”能力,也必将是未来命题的方向。,特点之一:注重能力和基础回归,五、现代文阅读凸显“整体把握” 文本能力,(2)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锄”作为一种生产工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 “锄” 喻世着劳动者与土地的亲密关系 “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对土地的告别。 评分标准 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 a六安爷的精神品质 b个性特征 c六安爷和土地关系 以上均可得分 围绕劳动者六安爷与土地的关系进行概

11、括即可得分 象征传统的生活方式、耕作方式、传统的文明、传统的生产方式 有一点即可得分 凡能答出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留恋、喜爱、悲凉、惋惜、辛酸 有一点即可,特点之一:注重能力和基础回归,五、现代文阅读凸显“整体把握”和“细读”文本能力,(4)“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8分) 六安爷层面: 六安爷用这句话来回应村人的劝阻,由此能感受到他温和而又固执的性格特征 百亩园即将不复存在,六安爷的眼睛也快要失明,他要过在百亩园劳作的“瘾”,由此能体会到他内心的隐痛。 小说主旨层面: 在大地上劳作是一种“瘾”,即劳动者的精神需要 随着

12、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结束,耕种的意义只剩下“过瘾”,令人叹惋又发人深思。 评分标准 六安爷层面:性格方面、精神方面 小说主旨方面:上升到农民(劳动者)层面 以上均可,有一点即可得分,特点之一:注重能力和基础回归,五、现代文阅读凸显“整体把握”和“细读”文本能力,小说三个题目评分标准均涉及到形象精神特点、人物与时代关系、小说主题思想启示:小说复习抓住小说四位一体,常规题目反复练,主题、人物是核心。考查学生整体“读懂”能力,也必将是未来命题的方向。,特点之二:富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小说选材: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传统生活方式的坚守与沦落,农民失去土地的失落与迷茫。 传记选材:陈忠实(2016年4

13、月29日去世 ) 语用选材:花青素、中华文化体验活动 作文是对分数教育方式评价观念等的思考,启示:组编习题在考点、能力点涵盖的原则下,尽量选择富有时代气息文本或语料,特点之三:彰显思辨性特征,一 、传记设题常规中凸显思辨性,(2)为什么说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3)文中认为“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启示:读懂文本把握文本结构思路前提下,审读题干答题指向,从而锁定区域答题很关键。,特点之三:彰显时代特征,一 、传记设题常规中凸显思辨性,(4)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

14、(8分)剥离和寻找是辩证关系。剥离的的结果是带来寻找的可能,而寻找的冲动激发了剥离的愿望。 从赵树理和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寻找到马尔克斯、王蒙等新的文学营养 从中山装所代表的时代精神中剥离,寻找到西装所代表的面对世界的契机 从“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寻找到“文化心理结构”说 从自身已有的文学成就中剥离,寻找新的文学高度,写出文学巨著。,启示:切实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思辨力与文本有机结合才能准确答题,特点之三:彰显思辨性特征,生活的外衣,理性的内核,体现当前的教育现状, 思考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审题立意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去探讨相关的社会人生问题均视为符合题意 (一)评价标准 (1)评价因人而异(2)莫

15、以当下论成败(3)不以分数论英雄 (二)教育方式 (4)赏罚要合理(5)如何看待惩戒(6)为赏识教育点赞 (三)教育理念 (7)正确看待进步和退步(8)反对苛责求全(9)容忍缺憾,(不)求完美,特点之三:彰显思辨性特征,作文阅卷启示,1.培养学生准确把握材料、准确表达的能力,在立意上材料涉及话题与话题的关系表述是否清楚依然是作文评判的一个重要标志。,启示:全方位、立体式分析作文材料的能力至关 重要,将审题进行到底。,特点之三:彰显思辨性特征,作文阅卷启示,2.作文要写“活”,反对模式化、僵硬化,材料要鲜活概括,结构要灵活,语言要深刻而灵活,3.作文是阅读功底的大检阅,舍得让学生读,去写!,1、

16、依然坚持 “三贴近”的原则: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社会发展 2、考核难度越来越大,考核方式越来越活。 3、命题所依赖的材料范围将大大拓展。 4、文言文命题的改革不满足于“读通”。 5、实用类文学类难度相对持平。 6、作文改革应往理性靠拢,思辨性更明显。,2017高考试题命题走向,科学规划定策略,计划安排谋思路策略方法做保障,平淡中见真功,不经意间显精彩,细、准、全、透、活、精,计划安排谋思路,一轮指导思想(“四点”) 找准支点、抓好重点; 突破难点、不留盲点。,一轮知识目标(“六化”) 基础知识熟练化 重点知识精细化 模糊知识清晰化 孤立知识网络化 缺漏知识完整化 表面知识深刻化,顺势而为定策略,计划安排谋思路策略方法做保障,平淡中见真功,不经意间显精彩,古诗文阅读 穿越经典品书香,文言文阅读板块,文言文阅读命题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