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中图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342516 上传时间:2018-10-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中图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中图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中图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中图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中图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中图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会考复习提纲(中图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共 15 页)高中地理高中地理必修必修 1、2、3(中图版)复习提纲(中图版)复习提纲必修必修 1 第一章第一章 地球在宇宙中地球在宇宙中课标: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课标: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 (1)宇宙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2)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河外星系(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 200 亿光年)(3)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 、 、木星、土星(巨行星) 、天王星和海王星(远日行星) ;其

2、中小行星带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绕日公转共同特征绕日公转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4)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特殊性在于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存在着高智慧生物的天体。存在生命原因是:外部条件: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液体水、可供呼吸的大气。课标: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标: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 (1)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核聚变反应(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4 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

3、部分。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 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2)太阳活动主要标志: 黑子黑子光球层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强弱的标志耀斑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最激烈的显示(伴随发生,周期 11 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黑子黑子影响降水量;耀斑耀斑扰乱地球电离层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干扰地球磁场,发生磁暴; 高纬度地区产生极光。课标: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课标: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3、 (1)

4、比较自转公转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自转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一个恒星日(23 时 56 分 4 秒)除 两极点外,都是 15/小时 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公转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一个恒星年规律:近日点(1 月初)较快,远日点(7 月初)较慢(2)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顺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是晨线,白天入黑夜的是混线此线上太阳高度是 0 度。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 90 度。(3)时间计算:东加西减。 (加减)地方时:经度每相差 1 度,时间相差 4min 。 (东加西减)(东加西减)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每隔 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 24 个时区。区时:各时区的都以本

5、区的中央经线中央经线的地方时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 1 小时。 (东加西减)(东加西减)北京时间北京时间 :是东八区的区时,:是东八区的区时,1201200 0E E 的地方时。的地方时。伦敦所在时区:0 时区(中时区):(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 (5) 黄赤交角为 2326,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的公转和自转(自转或公转)运动。(7)各节气的特点研究夏至日夏至日冬至日冬至日春分或秋分日春分或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

6、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赤道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昼夜长短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全球昼夜等长出现极昼范围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全球昼夜等长(8)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反向与昼夜长短变化趋势关系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反向与昼夜长短变化趋势关系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时间时间太阳直射点方向太阳直射点方向北半球北半球南半球南半

7、球1212 月月 2222 日至次年日至次年 6 6 月月 2222 日日向北移动向北移动昼渐长,夜渐短,昼渐长,夜渐短,6 6 月月 2222 日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昼渐短,夜渐长,昼渐短,夜渐长,6 6 月月 2222 日日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6 6 月月 2222 日至日至 1212 月月 2222 日日向南移动向南移动昼渐短,夜渐长,昼渐短,夜渐长,1212 月月 2222 日日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各地昼最短,夜最长昼渐长,夜渐短,昼渐长,夜渐短,1212 月月 2222 日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夜

8、最短3 3 月月 2121 日日 9 9 月月 2323 日日全球昼夜平分全球昼夜平分课标: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课标: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外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上,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圈层结构内部圈层:位于地表以下,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岩 石 圈 结构:地壳全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课标: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课标: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如右图 2 所示,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变质作用重融再生。岩浆岩岩浆岩:由于岩浆活动岩浆喷出地表或停留在地壳中冷凝成岩浆岩。 (内力作用)(内力作用)沉积岩沉积岩:露出地表

9、的岩石经过外力作用(风化、侵蚀使其成碎屑,搬运到较低区域沉积压实,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 (外力作用)(外力作用)变质岩变质岩:岩石在地下高温高压经变质作用成变质岩。 (内力作用)(内力作用)节气时间(前后)直射点位置移动方向春分3 月 21 日赤 道向北夏至6 月 22 日北回归线向南秋分9 月 23 日赤 道向南冬至12 月 22 日南回归线向北春分 3 月 21日秋分 9 月 23日02326N2326S夏至 6 月 22 日冬至 12 月 22 日第 2 页(共 15 页)课标:结合实例,分析课标: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造成地表形态变

10、化的内、外力因素(见图 3)引起地表形态发生改变的力量包括来自地球内部的内力和来自太阳的外力,我们统称为地质作用。内力和外力是一对矛盾,内力形成高生低谷,而外力削低高山填平低谷,二者总是同时作用。褶皱:形成的地貌是高山、谷地高山、谷地,绝大部分山脉是褶皱山脉;地堑:地貌常呈狭长的凹陷地带狭长的凹陷地带 如:渭河平原、东非大裂谷渭河平原、东非大裂谷地垒:地貌形成块状山地块状山地 如:华山、庐山华山、庐山风力和流水的侵蚀、沉积形成的主要地貌形态:风力侵蚀风力侵蚀: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沟谷、戈壁、裸岩荒漠风力沉积风力沉积:沙丘、沙垄、黄土高原的黄土堆积流水侵蚀:流水侵蚀: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水

11、使沟谷加宽加深、瀑布、峡谷、科斯特地貌流水沉积:流水沉积: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课标: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课标: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1、 (1)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最主要、直接的热源。(2)与大气的保温作用有关的现象现象成因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多云时云层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失热量少人造烟雾的防冻效果可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地面温度晚秋或寒秋,霜冻出现在晴朗夜晚及“十雾九晴”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低,气温低,易出现霜冻及雾等天气现象吸收作用:臭氧和氧原子吸收紫外线、水

12、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3)大气运动 (4)热力环流: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垂直方向规律:受热的地方垂直(运动) ,高空(近地面或高空)形成高压,受冷的地方水平(运动) ,近地面(近地面或高空)形成高压。水平方向规律:在同一水平面上,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5)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大气的水平运动。高空风向:是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剃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风向:是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剃度力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斜交。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课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课标:绘制全球气

13、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大气环流:使高低纬度之间海路分布之间的水分和热量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2)三圈环流所对应的地面气压带风带:(注:风向指南北半球的风向)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7 月)北移,冬季(1 月)南移。(3) 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热低压,切割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上形成冷高压,切割副极地低气压带分别写出名称:7 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1 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

14、压。(4)季风环流东亚季风:范围: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区。风向: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季风:范围:印度地区,我国的西南地区。风向:冬季东北风,夏季西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5)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分布成因性质影响赤道低气压带赤道附近强烈的太阳辐射不断加热地表,暖空气稳定上升热低压;湿热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 30 度附近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向南北流去,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发生偏转,在 30 度附近上空积聚被迫下沉而成暖高压;干热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 60 度附近南北两股气流相遇,暖空气上升而成冷低压,湿冷极地高气压带两极地区气温

15、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积聚在低空,形成高压区冷高压,干冷分布风向风带纬度位置气压带之间北半球南半球成因性质低纬信风带南北纬 30与赤道之间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东北风 东南风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的风,受地偏力的影响偏转而成干热中纬西风带南北纬3060之间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西南风西北风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的风,受地偏力的影响偏转而成温热极地东风带南北纬6090之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东北风 东南风极地高压的下沉气流在低空向低纬度地区运行,受干冷第 3 页(共 15 页)间地偏力影响偏转为偏东风课标: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峰面、低压(气旋)课标:运用简

16、易天气图,简要分析峰面、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3、 (1)锋面锋面概念图示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实例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进攻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天气。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暴、寒潮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进攻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连续性降雨,降水在锋前(前、后)气压下降、气温上升、天气转晴。一场春雨一场暖准静止峰冷暖气团实力相当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降水强度小,持续时间长,阴雨连绵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江淮地区的梅雨季节;冬半年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2)气压系统中心气压垂直方向水平运动方向天气状况气旋低气压上升北逆南顺多阴雨天气反气旋高气压下降北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