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3)班《从三到万》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332495 上传时间:2018-10-11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6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3)班《从三到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九(3)班《从三到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九(3)班《从三到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九(3)班《从三到万》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九(3)班《从三到万》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3)班《从三到万》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3)班《从三到万》课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从三到万 邓拓,一、新课引入,“三”和“万”是两个相差悬殊的数字,可是它们之间却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学习邓拓同志的杂文从三到万.打开课本P44完成积累。,作者简介,马南邨是邓拓的笔名。邓拓(19121966),福建闽侯人。他是一位新闻工作者,著名学者。他博学多才,曾任人民日报前线杂志的总编辑,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等职。他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主要著作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等。“文革”开始时,被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诬陷、迫害致死。,二、新课讲解,田舍翁:种田的老汉。 殷()盛:富裕。 累( )世:数代,接连几个世代 。 聘():请 。 搦()管:执笔。 辄()

2、:就,(副词)。 掷()笔:放下。 谢去:指辞退。 具币:准备。 父趣( )之:催促。 其子恚( )曰:抱怨。 天下姓氏夥(h)矣:多。,检查预习,二、新课讲解,读课文,分组口述故事梗概,说一说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明确:学习文化应该一点一滴慢慢积累, 不宜要求过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二、新课讲解,理清文章结构,划分层次:,第一部分 (12段):初步析理提出论点。 第二部分(37段):由故事引出分论点,加以论证。 第三部分(第8段) :总结。,二、新课讲解,文章开头首先提出了什么问题?,分析课文(第一部分),学习靠一点一滴积累,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开头用设问形式提出学习文化知识有

3、无“捷径”的问题。,作者指出怎样回答这一问题?,指出“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能过于笼统”,而应看学习对象、内容、方法等,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然后,作者从一般的学习规律入手,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归纳出“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这一论点。,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以什么为例证明了论点?,以古代读书人“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为例,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学习要积累、要循序渐进的道理。两个自然段之间,“文化”与“积累”自然衔接。,二、新课讲解,这一部分由什么故事引出了怎样的论点?,分析课文(第二部分),讲述古代故事引出“学习应谦虚谨慎,应当重视教师作用”的论点。,第4自然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是

4、承上启下的段落。用“一些学习方面的经验教训”自然引出以下的两个分论点。,给这一部分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第1层(34段):引故事明理。 第2层 (5段):学习应谦虚谨慎。第3层 (67段):学习应重视教师的作用。,小结:这部分结合故事讲道理,通过分析摆观点,自然连贯。与第一部分的论点,紧密联系,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从教说到学,又从学议到教,全面地阐明了作者的观点。,二、新课讲解,总结全文,提出希望。,分析课文( 第三部分),这是文章的收束段落,共有四句话。第一句中不懂的东西“很不少”,“迫切需要”学习,表明态度要谦虚。二至四句诚恳地提出希望,应正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富翁之子为戒,举

5、一反三,改掉缺点,更好地学习。,二、新课讲解,从三到万的故事讽刺什么?, 富翁之子不知循序渐进之理; 富翁之子不知“谦虚谨慎”之道; 富翁之子不知“学必有师”之径。,二、新课讲解,三、归纳小结,1.由故事引出论点,结合故事阐明学习的道理是本文的一大特色。用这种写法说理浅显易懂,又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2.本文论点之间内在联系紧密。既然学习要点滴积累、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就必然要求具有谦虚谨慎的态度,必然要求重视教师的作用。论点前后照应互为补充。 3.本文语言严密,必要限制词的使用准确而有分寸,有效地增强了议论语言的严密性。,四、布置作业,1.本文论证严密,开篇提出了_的论点,再从_和古代一则故事得到的教训两方面加以论述,然后又从_和_两点经验教训中告诉我们怎么做,最后总结全文。,答案: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不宜要求过急。我国古代的读书人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要谦虚谨慎。 应该重视教师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