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综合实践环节个案研究举例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630934 上传时间:2017-09-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管理综合实践环节个案研究举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育管理综合实践环节个案研究举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育管理综合实践环节个案研究举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育管理综合实践环节个案研究举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育管理综合实践环节个案研究举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管理综合实践环节个案研究举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管理综合实践环节个案研究举例(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管理综合实践环节个案研究举例2009 年 04 月 13 日李庆民为指导教育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做好教育管理专业集中实践中的“个案研究”,特给大家提供一些个案研究的框架,仅供大家参考。 例一:小学高年级同辈群体的个案研究鲁照斌 南京晓庄学院附属小学,江苏教育研究,2007 年第 10 期该研究以一个由五位六年级学生构成的违规性同辈群体为个案,尝试对同辈群体的形成及其个别成员的“违规”行为(不定期多次到一家超市偷喝、偷吃、偷拿东西)在群体内的传播进行初步的研究和解释。研究背景: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关注学生个体和学生正式群体两个方面。同辈群体是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灰色地带”,没引起足够的

2、重视。学校教育应关注学生同辈群体的发展,适时引导和建设同辈群体文化,充分发挥同辈群体文化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约束作用和辐射作用,以促进学生德性和行为习惯的良好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研究方法:访谈法:访谈五位六年级的学生及其家长,访谈了五位同学的同班同学(五位)和任课教师(二位)。访谈在取得访谈对象同意的情况下,借助录音笔完成。资料法:对五位同学的家庭背景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一)同辈群体的成因:对好友相似品质的期待是构成同辈群体的基础;共同爱好促进同辈群体产生并维系成员关系;群体中核心人物发挥着“召集人”的作用。(二)了解同辈群体的“偷窃”行为:1最初的偷窃行动如何发生的; 2在同

3、辈群体中是如何扩散的;3了解成员对于超市“偷窃”行动的认知:学生的道德认识仍处于朦胧状态,没有内化为“道德信念” ,因为“好玩”、“占便宜”、“同伴的合作保障”或者“偷窃行动的成功感”等原因实施偷窃。问题与思考:小学生同辈群体活动发生于班级和学校之外,常常“逃脱”了学校教育管理者的视线,儿童更倾向于开展自主选择、最愿意参加的活动。同辈群体的活动有“半隐蔽性”。教师不仅仅应当认识到同辈群体的存在,了解同辈群体的构成基础,把握其活动规律,认清其对于个体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和关怀儿童在群体中的生活;而且应该对其进行指导和监控,采取积极措施,适度介入同辈群体,引导同辈群体及其成员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

4、展,使小学生同辈群体从原来的自发状态,走向积极的自觉状态。例二:学困生转化的个案研究(战加香 鲁东大学附中,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 年 6 月)个案确立:学困生是指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正常,但其学习成绩却远未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生。每个学困生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引导学困生时,要科学分析、因人施教,对不同的学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案研究。拟通过对个案的研究,探讨学困生转化的一些方法、特点和规律。个案对象描述及分析:孙某,15 岁,初三男生,父母高中毕业,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父母忙于工作,对他的教育很少。其性格单纯、听话、不说谎,喜欢体育活动,篮球打得很棒。但是他贪玩,爱玩电脑游戏

5、,学习基础较差,学习成绩不理想。 在课堂上,观察到该学生最大的问题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据说其整节课都在想电脑游戏传奇世界,这样落下的功课越来越多,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要提高该学生的学习成绩,关键是培养其自我调节和监控学习行为的能力,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采取措施及效果:首先,把他从最后一排调到最前排,尽量减少客观因素对他造成的不利影响。其次,对其进行自我管理和监控的教育。让他每天上交学习报告。首先让他在课堂上尽量多地记录讲课内容,以锻炼其注意力;同时让其每天向教师递交听课记录、课堂上学习情况及注意力情况的简单总结;之后,让他以教师的板书为主线,有重点地记录教学内容;同时,让学生反思自己记录的哪

6、些内容是有益的,哪些是理解和未理解的,这样学生在课后可以找各任课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经过近两个月的训练,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该生期末考试成绩由下游升到中上游,上课听讲的自觉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增强,意志力得到了锻炼。该生不仅课堂上的自控能力增强了,自我反省的能力提高了,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听课习惯,掌握了上课记笔记的学习策略。启示:1对待学困生要因人施教,针对他们的个性特点,施以适当的方法2. 对待学困生要有爱心、耐心和恒心3. 采取具体措施,培养学困生的自我管理、反思和监督能力;发展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4. 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加强与家庭教育的结合,争取家长的配合。例三:涵

7、涵阅读记事指导托班幼儿阅读的个案分析(俞燕婷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学前课程研究,2008 年第 3 期)研究目的: 试图通过个案研究来讨论如何对托班幼儿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个案对象及描述:涵涵,男,两岁半,喜欢看书的程度一般,父母曾为其订阅过看图学儿歌、婴儿画报等低幼读物,但多数是由父母讲给他听,自己很少独立看图画阅读。个案观察记录与分析:观察记录一:涵涵看见老师和几个小朋友在阅读区看书,也主动走进来,直接拿起自己带来的书看了起来,随手翻到一页,指着并大声说出书上画的“小火车、煤炭”。老师表扬他之后,他又翻到其他页,大声讲自己知道的东西。分析:涵涵是被阅读环境及其他幼儿的阅读行为吸引

8、过来的,他只对自己带来的图书有兴趣,随意翻书,没有从封面开始阅读的习惯,能主动用单词说出自己熟悉的物体。指导策略:每次阅读时都用积极的语言鼓励和引导涵涵阅读,多讲其他故事让他发现有趣的地方,让他也喜欢读别的书;带领他一起阅读封面,用手指读书名,让其知道什么是封面,封面上有什么,要从封面看起,一页一页地翻,并在集体和小组阅读时巩固练习这些阅读技能。观察记录二:老师故意把书倒过来递给他,他就倒着看。老师问:“书应该怎么看呢”;“小熊的头怎么了”;“小熊的头是不是倒过来了”,他看看书,不说话。老师问:“怎么把它正过来呢?”涵涵伸出手在小熊图上转了一下,似乎是想用手转过来。老师就慢慢转动书,让他看清动

9、作,接着老师也让涵涵转动书来发现这一现象,但再次递给他倒过来的书时,他仍不会自己调整。分析: 涵涵说不出“小熊倒了”,有可能是还未能注意到画面的细节,也有可能已经发现但不会用语言表达。尽管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发现“小熊倒了”,但仍不会调整。采取指导策略:故意用倒的书,通过问题逐步引导他仔细观察画面,发现画面倒了;引导其观察同伴的阅读行为,让他知道书要正着看;通过观察老师的旋转动作与画面转动的关系,发现把书放正的方法,并在阅读、结构、数学等活动中,练习用动作使物体旋转的各种方法。观察记录三:涵涵主动走进阅读区里阅读。他拿起经常看的书看起来,他没有拿倒。等涵涵看完,老师故意拿过来又倒着还给他,他看了看

10、,把书转正过来。老师又找了一本涵涵以前没看过的、封面较复杂的书递给他,他不看封面倒着看了起来。分析:涵涵对于熟悉的画面能正着看,而对不熟悉的、较复杂的画面仍倒着看,说明他是凭着对画面的印象辨别正与倒的,由于不会观察画面的细节,所以对自己没看过的书就辨别不出来了。采取指导策略:每次阅读时,都引导涵涵仔细观察封面,通过问他“封面上有什么?在哪里?什么样?”等问题,帮助涵涵养成先观察封面的习惯,积累观察的经验,发展对画面形象的感知能力。观察记录四:在集体阅读小黑历险记的活动中,大家共同看一本大书,请涵涵找一找小黑穿的紫鞋子。他上来后,指着老虎的嘴说:“紫鞋子。”在跟着我一起阅读时,我一边讲一边给他看

11、我翻的画面,让他也翻到相应的画面,他找不到,只看着我手上的书。分析:涵涵在集体阅读活动中,不能根据问题和故事内容找到相应的画面,这与他不理解指令和观察画面细节的能力较弱有关系。 采取指导策略:让他先观察同伴指图,自己再指出来,通过同伴的示范引导他理解指令,根据指令观察寻找;放慢阅读速度,跟随涵涵的速度,让他体验语言和画面的对应,每翻一页,都放慢速度让他看老师翻到的地方,然后观察他是否翻到了,再继续向后翻。个案研究的反思:教师在托班关注幼儿的阅读,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是非常必要、行之有效的。激发托班幼儿阅读的兴趣,要注意营造阅读的环境和氛围,托班幼儿容易受到环境氛围的影响。指导托班幼儿阅读

12、时,需要语言指导与具体的榜样学习和行为学习相结合;对阅读有困难的幼儿进行指导,个别、集体和小组等多种形式和途径要相互结合。家园教育措施的协调一致,是促进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例四: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为什么降低了初中生个案研究(刘红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 年第 2 期)问题提出:长期以来,我国语文教学存在自然科学化而非文学化的流弊。至今,许多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明显下降,成绩下降甚至感染其他学科,这严重影响了其健康成长和学业发展。从长远看,甚至会影响我国国民整体素质。因此,分析影响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降低的原因及对策是当前迫在眉睫的课题。研究方法:自 2006 年 10 月起,

13、先后对三名初中生进行开放式访谈,通过参与性与非参与性观察、文献分析等方法对三名初中生进行质的研究。访谈中,重点了解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对语文学习是否感兴趣?现在和以前相比,这个兴趣有什么变化?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不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 针对语文教学和学习情况对初一语文教师张老师进行访谈。重点了解了以下问题:你是如何进行语文教学的?学生上课的精神状态如何?其他教师的看法呢?你怎么看待语文教学的现状以及有何憧憬?个案资料收集:苏旭,初一学生,班级学习委员,功课较好,初中以来,语文成绩有所下降。蓝波,初一学生,门门功课都偏差,对语文却情有独钟,但不喜欢语文课。高瑞上初三,数理化超棒,语文则偏差。(

14、均使用化名)分析语文学习兴趣降低的原因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其一,语文教师素质水平及职业倦怠的影响语文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语文课时又比较多,很容易使一些教师产生职业倦怠,这就影响教师的教学状态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二,语文科目受重视程度的降低中学课程增多,容易使学生和家长不重视语文。其三,学生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意识缺乏策略与思考:多培养一些让学生喜欢的语文教师,不仅“课优”,而且“人优”。学生应主动寻找、开发自己的语文兴趣。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家长应密切配合教师给孩子提供多方面的资源。另外,家长也应当率先示范,以身作则,改变对语文学习的态度。例五:用师爱开启学生的心灵一个纪律涣散学生的个案研

15、究(周慧 深圳市福田区新洲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08 年第 1 期) 个案研究背景:1.个案自然状况:赵振宇,男,三(4)班学生,聪明伶俐,精力充沛,能力很强,自制力较差,做事缺乏毅力和恒心,经常违反纪律。学习成绩中等。2.家庭生活背景:父母是事业单位的干部,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很爱他,但望子成龙心切,对赵振宇的要求非常严格,稍有不如意,轻则埋怨斥责,重则棍棒伺候。由于赵振宇长期达不到父母的期望,丧失了信心,产生了逆反心理。主要心理问题分析:1.期望值过高,使其产生自卑心理。教师和家长都希望他能出类拔萃。但他本身十分活泼好动,不肯好好学习,屡次违反纪律,因此在学业上和纪律上经常受到教师的否定和

16、批评。所以该生有着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2.长期处于劣势,使其产生情感障碍。长期与学校的纪律、教师、班干部对立,使得他产生了抵触的情绪,顶撞教师,藐视批评,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自我评价低下、自我监督随意,常为自己的各种失败寻找借口,逃避责任,缺少上进心与毅力。矫正措施:用师爱去唤醒他的自信、自尊与自爱。1.克服自卑的心理。一是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二是努力与任课教师加强沟通,取得其支持与配合。三是运用角色改变法,创建一种积极的班级舆论环境,创造条件让其能“扮演”一个有尊严、受尊重、被信任的角色。在校体育运动会上,请他代表班级参赛,他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成功与赞扬使他重新看到了自己的价值,鼓起了上进的信心与勇气。2.消除情感障碍。寻找机会多与他交流,与他的家长密切联系,多方面了解了他的生活、学习、思想状况,逐步走进了他的内心,对其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运用“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的心理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