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示范县建设工作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306937 上传时间:2018-10-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水示范县建设工作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节水示范县建设工作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节水示范县建设工作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节水示范县建设工作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节水示范县建设工作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节水示范县建设工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水示范县建设工作(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节水示范县建设工作方案节水示范县建设工作方案篇一:平罗县 XXXX 年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方案平罗县 XXXX 年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发展改革的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大力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保障平罗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XX2020和自治区关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工作部署要求,结合我县水资源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为目标,以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为前提,以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形

2、成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运行机制为核心,采取法律、行政、技术、经济、宣传等多种措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实现对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建设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生活节水在内的节水型社会,逐步形成以节流为本的水安全保障体系,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水资源支撑。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抓点带面、逐步推广,注重总结、积累经验,通过建设不断提高全市的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使水资源管理做到城乡一体、水权明晰、以水定产、配置优化、水价合理、用水高效、中水回用、技术先进、制度完备、宣传普及。二、任务目标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总体目标:经过 5 年努

3、力初步建立起与滨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利工程体系。在政府监管、市场机制和公众参与的推动下,解决水效率低下和水体污染的问题,使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一) 、工作目标到 XX 年,在确保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万元GDP 耗水量低于 125 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 75%以上,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高于 0.60。全社会总用水量控制在 23.5亿 m3 以内,达到水供需平衡要求。地表水开发利用率由现在的 46.5%,提高到 55%,地下水开采率由现状水平年压采10%;污水排放总量不超过

4、全市水资源保护规划的水功能纳污能力。(二) 、工作重点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明晰水权,建立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和用水定额指标体系,制定各县区、各行业用水量控制指标,编制水资源分配方案,建立定额水价体系;改革灌区管理体制,成立农民用水协会,逐步形成“灌区管理单位+用水者协会+用水户”管理体制;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以及水务一体化建设;制定节水政策,修订制发滨州市水资源管理办法 、 滨州市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办法 、 定额水价管理办法等相关规章,提供政策保障;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工作,增强全民节水的自觉性;XX 年下半年,推动先期试点包括企业、学校、灌区、社区和居民区

5、等节水型单位 40 家和 2 个省级试点县、2 个市级试点县的试点工作,XX 年试点单位达到 100 家、试点乡镇 30 个。推进城市节水。积极开展节水产品研发,加大节水设备和器具的推广力度。推广适用非接触自动控制式、延时自闭、停水自闭、脚踏式、陶瓷磨片封闭式等节水型水龙头;鼓励研究开发利用高智能化的用水器具;XX 年底前淘汰铸铁螺旋升降式水龙头、铸铁螺旋升降式截止阀,全社会节水型器具使用率达到 65%以上;加快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XX 年底减少到 12%以下,XX 年减少到 9%以下;积极推广利用再生水,加快再生水回用设施建设,推进污水处理与利用,推广海水淡化、微咸水开发利用技术;

6、出台滨州市住宅建设“中水”供水系统建设规定 ,XX 年后凡城市中新建规划面积 5 万以上的,建筑面积超过 2 万的公寓、住宅、宾馆、饭店以及规划人口在 1 万人以上的住宅小区,必须同步设计中水冲厕系统,逐步达到满足小区绿化用水、景观用水、路面冲洗等用水。加快电力、造纸、化工、纺织等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研究建立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超采区地下水的职能管理,强化地下水环境修复。推进农业节水。推广引进节水灌溉先进技术和设施,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大力发展喷灌、滴灌、低压管道等节水型灌溉方式;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推进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技术改造,XX 年底大中型灌区干级渠道衬砌率到达 30%;推广农业

7、高效用水、节水、雨水利用;加强旱地水肥优化利用与调控等技术研究。三、实施步骤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从 XX 年起,计划用 5 年时间进行集中推进,到 XX 年基本建成节水型滨州。具体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XX 年 11 月至 XX 年 6 月):推动先期试点包括企业、学校、灌区、社区和居民区等节水型单位 40 家和 2 个省级试点县、2 个市级试点县的试点工作,为进一步扩展节水试点单位探索路子、总结经验、提供示范。期间,成立滨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搞好宣传发动和人员培训,增强全民节水的自觉性,营造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浓厚氛围;制定节水政策,编制节约用水发展规划和水资源综合规

8、划,落实主要行业、产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制定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供用水计划;根据试点工作的实际需要,开展相关专题研究;制定经济结构调整方案,协调用水与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二阶段(XX 年 7 月至 XX 年 6 月):全面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全面推动节水型单位 100 家和 30 个乡镇试点工作。期间,加强节水工程建设,加大节水技术改造,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技术设备和器具;完成各项专题研究,形成较完整的技术支撑体系;初步建立以用水和排污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确定各行业和各部门、各企业和各灌区的用水控制指标和排污控制指标;制定并实施水价和污水处理费调整方案;深化水资源

9、管理体制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深入调整产业结构,推广节水治污新技术,搞好节水服务体系、节水指标体系建设,建立检测监督检查机制。第三阶段(XX 年 7 月至 XX 年 6 月):在重点推进的基础上,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走进千家万户,基本建成节水型滨州。期间,全面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进一步完善以用水和排污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初步建立起节水型社会的运行机制、参与机制和法制体系;进一步完善试点建设的重点支持工程建设项目;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进行总结与自我评估,并做好迎接国家和省的检查验收工作,力争 XX 年下半年完成检查验收工作。四、主要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节水

10、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程,试点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必须加强领导。成立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市发改委、经贸、农业、林业、水利、畜牧、财政、国土、环保、科技、教育、广电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具体负责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并建立起统一、高效、有序的工作机制,协调各县区之间、水利局与各职能交叉部门之间的关系,保障具体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各相关部门要明确责任,相互沟通,密切协作,共同搞好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二)资金保障。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切实加大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资金投入。设立节水专项经费,用于节水技术研

11、究、技术推广、节水管理及节水设施建设等。积极策划项目,加大对国家和省的资金争取力度,将更多的资金引到滨州,同时引导企业加大节水投入,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三)科技保障。以科研院校为依托,研究、推广、使用节水新技术,提高节水科技水平。深入开展水价、用水定额、排污定额和水资源承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等专题研究工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推动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篇二:创建节水型示范单位建设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 二、目标和任务 三、具体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节水意识2、借助“节能宣传周”等时间组织干部职工观看有关节约用水的宣传片和展

12、览, 3、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国家有关用水的法律法规和方1、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及时维修损坏的供水管网和设施,定期检查更换水龙头、管道阀门、冲水阀等排、给水器具,防止“跑、冒、滴、漏”浪费现象发生。 2、加强水资源的循环使用,倡导二次用水、多次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四、保障措施 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和完善各项节水管理制度,建立有利于节水的制约和激励机制,以制度约束用水行为。篇三: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方案一、基本情况(一)自然环境县位于滇中高原北部,地理位置在东经1449,北纬5130之间,东与隔江相望,东南与县毗邻,西南与县接壤,东北连接市,西北隔江与县相邻。县城距省府 26

13、2 公里,距州府 208公里。县城东西最大横距 53.2 公里,南北最大纵距 73.6公里。全县总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 97%,坝区占 3%,境内最高海拔 2884.7 米,最低海拔 926 米,相对高差 1958.7 米。年平均气温 17.7,极端最高气温37.7,最低气温-4.4,年平均温差 13.4。多年平均降雨量 840 毫米,年平均蒸发量 2794.4 毫米,年平均日照2811.5 小时。自然灾害主要有洪涝、干旱、大风、冰雹、低温和霜冻。县辖乡镇,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现有耕地面积亩,其中水田 66716 亩,旱地 68114 亩。全县经济收入主要为烤

14、烟、粮食、林业、加工业、经济林果、养殖业。工农业生产滞后,XX 年,全县工农业生产总值为 37364 万元。境内东南部、中部商业、经济文化较好,而北部、西部等由于山高地少,经济文化较为落后。 (二)水资源现状县境内河流均属金沙江水系,多为南北走向。主要河流有河、河、河、河。县境内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 840 毫米,丰水年 1147.7 毫米,枯水年550.3 毫米,全县水资源总量 19.07 亿立方米,地表水径流量 4.87 亿立方米,地下水 2.29 亿立方米,过境水资源量1.74 亿立方米。全县区域的水资源总量为 6.61 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 6610 立方米。可开发利用水资

15、源量 4.87亿立方米,已开发利用 2.9 亿立方米。全县已建成水库、坝塘座,总库容万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座,小(一)型水库座,小(二)型水库座,小塘坝座,蓄水能力万立方米,实际供水能力万立方米。建成引水渠道 95 条,总渠长 318 .2 公里,实际供水能力 303万立方米。全县耕地面积 134830 亩,实际灌溉面积 76776亩,其中:水田 44000 亩,水浇地 32776 亩。由于工程老化,供水设施简陋,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仅为0.240.32。二、开展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的重要性、目的意义、原则、依据、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必要性是个水资源短缺的县,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

16、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节水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利用的前提和关键。 水法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 。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措施,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水利部门的一项基本任务。为此,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十分必要的。 (二)目的意义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我县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做到“城乡一体,水权明确,以水定产,配置优化,水价合理,用水高效,中水回用,技术先进,制度完备,宣传普及” 。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培育和完善我县节水型社会的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经济技术政策和宣传教育体系。(三) 原则 试点工作遵循以下原则:1、统一管理,优化配置,以水定产,城乡协调。2、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突出重点。3、注重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