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论证中的逻辑推理法,写好议论文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6300605 上传时间:2018-10-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掌握论证中的逻辑推理法,写好议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掌握论证中的逻辑推理法,写好议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掌握论证中的逻辑推理法,写好议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掌握论证中的逻辑推理法,写好议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掌握论证中的逻辑推理法,写好议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掌握论证中的逻辑推理法,写好议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掌握论证中的逻辑推理法,写好议论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掌握论证中的逻辑推理法,写好议论文掌握论证中的逻辑推理法,写好议论文转秋人的博客转秋人的博客一、什么是论证:一、什么是论证:论证就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 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二、论证方法:二、论证方法:1 1、演绎论证、归纳论证、类比论证和因果论证。、演绎论证、归纳论证、类比论证和因果论证。根据论证所用推理形式的不同,可以将论证分为演绎论证、归纳论证、类 比论证和因果论证等。其中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是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演绎论证:演绎论证:用演绎推理形式进行的论证,这是论证的主要的方法。演绎推理是从已知的一般性原理推出个别性论断正确的一种方法,演绎推 理的方法有

2、多种形式,但最重要的是三段论。三段论演绎推理的形式如下:(大前提) M 是 P(小前提) S 是 M (结论) 所以 S 是 P三段论就是这样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用文字表述,就是 说,凡是凡是 M M 类事物都具有类事物都具有 P P 特点,特点,S S 是属于是属于 M M 类事物的,所以,类事物的,所以,S S 也具有也具有 P P 的的 特点。特点。演绎论证是用正确的理论或公认的原则、原理、定理、定义作大前提,来演绎论证是用正确的理论或公认的原则、原理、定理、定义作大前提,来 证明论点所提倡方法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可行性。证明论点所提倡方法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可行性。【例】(大

3、前提)正义的事业(M)是任何敌人也攻不破的(P)。 (小前提)我们的事业(S)是正义的事业。(M) (结论)所以,我们的事业(S)是任何敌人也攻不破的。在实际论证中,我们经常省略了人们熟知的大前提或者是小前提。在实际论证中,我们经常省略了人们熟知的大前提或者是小前提。【例】(省大前提) (小前提)我们的事业(S)是正义的事业。(M) (结论)所以,我们的事业(S)是任何敌人也攻不破的。(大前提)正义的事业(M)是任何敌人也攻不破的(P)。 (省小前提) (结论)所以,我们的事业(S)是任何敌人也攻不破 的。归纳论证:归纳论证:运用归纳推理形式所进行的论证,也是论证的主要方法。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

4、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它从许多个别的事例中归纳出 它们的共同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在中学议论性文章的归纳论证中,我们使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推理法中的简 单枚举法。其形式如下:S1 是 P,S2 是 P,Sn 是 P,S1,S2,Sn 是 S 类的部分对象,并且没有遇到 反例,所以,所有的 S 是 P。这种简单枚举法是以经验的认识为主要依据,根据一类事物中部分对象具这种简单枚举法是以经验的认识为主要依据,根据一类事物中部分对象具 有某种属性,并且没有遇到与之相反的情况,从而推出该类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有某种属性,并且没有遇到与之相反的情况,从而推出该类对象都具有某种属 性的归纳推理。性的

5、归纳推理。【例】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成才。孔子研读古书,韦编三绝,终于成为伟大教育家和思想家。杜甫苦读诗书,读破万卷,终于成为人人敬仰的一代诗圣。周恩来博览群书,常常省下饭钱买书读,终于成为振兴中华、开创新中国 的一代功臣。纵观古今伟人,无一不是刻苦学习的典范。因此,只有刻苦学习,才能成 为有用的人才。【说明】归纳论证法可以先举事例再归纳结论,也可以先提出结论再举例加以证明。类比论证:类比论证:运用类比推理类比推理形式所进行的论证。类比推理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特点)上相同或相似, 推出它们在另一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这是一种从个别事物到个别事物这是一种从个别事物到个

6、别事物 的推理方法。的推理方法。类比推理类比推理的形式是:A 对象具有属性 a、b、c、d,B 对象具有属性 a、b、c,所以,B 对象也具有属性 d。类比论证就是比较分析两个或两类事物的共同点,据此推论出它们可能还类比论证就是比较分析两个或两类事物的共同点,据此推论出它们可能还 具有另外的共同点,从而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具有另外的共同点,从而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 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7、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 不如蜀鄙之僧哉?(课文为学)【说明】例子中富僧欲买舟南下却做不到,而贫僧仅凭一瓶一钵走到南海。这件事 情与“为学”的共同点就是文章开头所说的“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 易者亦难矣”。所以这里用了类比论证法论证了“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 则易者亦难矣”的中心论点。用这种方法推出的结论,会有或然性,还需要实践来检验。但用这种类比用这种方法推出的结论,会有或然性,还需要实践来检验。但用这种类比 法可以向人们预示出了法可以向人们预示出了“可能性可能性”,激起人们努力尝试争取成功的热情。同时,激起人们努力尝试争取成功的

8、热情。同时, 类比论证往往用通俗易懂的事情或形象生动的事物去论证人们不熟悉的、抽象类比论证往往用通俗易懂的事情或形象生动的事物去论证人们不熟悉的、抽象 难懂的道理,因此可以深入浅出地论证论点。难懂的道理,因此可以深入浅出地论证论点。因果论证。因果论证。因果论证法的中心论点就是结果,分论点就是得出结果的原因。因果论证法的中心论点就是结果,分论点就是得出结果的原因。因果推理因果推理的形式是:因为:原因之一 (分论点一)原因之二 (分论点二) 所以 (结论,即中心论点) 【例】中心论点:我们必须推行“拿来主义”。分论点一:一味奉行“送去主义”,子孙只好讨人抛给的残羹冷炙做奖赏。分论点二:外国“送来”

9、的东西是害人的东西或是废品。结论: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是为“拿来主义”。2 2、引证法、例证法、喻证法和正反对比论证法。、引证法、例证法、喻证法和正反对比论证法。根据论证所运用的论据类型来分类,可以分为引证法、例证法、喻证法和 正反对比论证法。引证法和例证法是我们最常用、最基本的两种方法。引证法和例证法是我们最常用、最基本的两种方法。例证法:例证法:例证法例证法:直接运用个别、典型而具体的事例来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直接运用个别、典型而具体的事例来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从推理方式来看,归纳论证法一般就是例证法。从推理方式来看,归纳论证法一般就是例证法。例证法的好处:实事胜于雄辩

10、。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 章的说服力。例证法是议论性文章中最重要的论证方法。有些初学写议论文的人,常常 不懂得用例证法,又说不清道理,只好在文章中反反复复、颠三倒四的议论 “说理”,让人不得要领。因此,一定要学会运用例证法,才能使文章简练而 有说服力,而且使文章具有可读性。【例】何成方圆?答案好简单,君不闻先秦人已知“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古 老的汉漠拉比法典开始了人类文明之光;秦王用法家严律治世,打下秦朝江山 一统;高祖入关与民约法三章,打下汉朝开国基石;诸葛丞相挥泪斩马谡,始 令蜀国三军一心,敌于强魏。而项羽乱封诸候,天下叛之。古来兵法之首必须 严明军纪,如周亚夫细柳治军,不

11、难看出规则的重要。(2002 年北京高考优秀作文何成方圆)【说明】本段论述,连续用了五个历史事例,最后得出“规则的重要”的结论。这 个结论也是本段的分论点。从推理方法看,这里用的是归纳论证法,从论据类 型看,这里用的是例证法。引证法:引证法:引证法引证法:直接引用理论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直接引用理论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从推理方法看,引证论证法一般就是演绎论证法。从推理方法看,引证论证法一般就是演绎论证法。运用引证法的好处是用权威性言论证明观点,说服力强。运用引证法的好处是用权威性言论证明观点,说服力强。【例】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 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

12、导。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 过去,启迪未来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巨大的代价才取得胜利,中国人民自然无法容忍这 种倒行逆施的行为。于是各地都掀起了声势壮大的抗议和纪念活动。但近来这些纪念活动在少数激进分子的鼓动下出现了打砸抢日货商店的不理智举动。群 众爱国的赤子之心可以理解,但纪念并不是感情的挥霍,非理性举动无益于解 决问题。我国领导人多次表达出严正立场,但同时并不关闭中日会晤的大门,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无疑就是对过去痛苦最理性, 也是最深刻的祭奠。人不能忘本,“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而高贵的心灵在铭记苦难,咀嚼 苦难过后,方能理智地纪念苦难。当纪念

13、的洪波涌动时,勿忘用理性的“闸门” 控制情感。(2005 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说明】以上选段的画线部分都是引用名言来论证“真正的纪念”是“审视过去, 启迪未来的” 中心论点。其中“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是列宁的名言。“前事 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周总理曾经说过。“前事不忘,后事 之师”源于战国策的“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由唐太宗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变化而来的。如果把名言分别看作演绎推理的大前提,就成了如下的三段论的推理论证:大前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小前提: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是“前事”,是“历史”。结论:

14、所以,我们要理性纪念苦难,审视过去,启迪未来。大前提: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小前提: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是过去的痛苦。结论:所以,不能忘本,要理性纪念苦难,审视过去,启迪未来。【说明】原文省略了小前提。因此,引证法从推理方法来看,是属于演绎论证方法的。喻证法:用比喻说明道理的方法。喻证法:用比喻说明道理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喻证法的喻体是一个具体的事例,本体是一个抽象的道理。 论证时通过说明具体事例中事物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情况,形象地解说所 要论证的抽象道理。喻证法的好处是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说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喻证法的好处是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说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喻

15、证法不同于类比推理的论证方法。因为类比推理是根据同类事物相比较喻证法不同于类比推理的论证方法。因为类比推理是根据同类事物相比较 而推出新的结论,喻证法是利用不同类事物的相似点来作形象说理。而推出新的结论,喻证法是利用不同类事物的相似点来作形象说理。【例】高考作文果然是提笔千钧,转而一想:作文之法不正如人行路上。不禁暗 暗自得。作文恰如行路,有人昂首阔步,气势凌人;有人亦步亦趋,低唱徐吟;有 人正气浩然,仰天长啸。但要记住:怎么走都要走在自己的路上!曾记否?一篇赤兔之死轰动文坛,小生有幸拜读,确是佳作。但此之 后,文言之作犹如雨后春草,呈现疯狂态势,人人都走上了返古的老路。于是 乎,屈原从汩罗中

16、爬上来又跳下去;项羽自刎更是免费表演,随处可见;韩信 干脆赖在胯下讨生活,何其悲哉!想我堂堂五千年历史,都不够后来人习作用 例了。走上了返古的老路,故事新编也到了尽头。一眼望去尽是学子们迷茫的眼 神。不明白,真不明白!同一条路,前人走过创造了辉煌,而今再走却是“山 重水复疑无路”。可悲!可叹!不知他们是否真不明白:李商隐、杜牧的诗, 再好也只是小李杜;即使做了十足十的古人,写出十足十的古文,也不过是 “代古人言尔”!(2006 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人与路)【说明】文段用人们走路时不同的神态和动作,比喻人们不同的写作态度和写作方 法。举了考生们竞相效尤写文言文作文的例子,再用比喻论证法指出这种做法 就如“人人都走上了返古的老路”,只能是山穷水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