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制造业圆桌会议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297705 上传时间:2018-10-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鳌制造业圆桌会议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博鳌制造业圆桌会议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博鳌制造业圆桌会议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博鳌制造业圆桌会议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博鳌制造业圆桌会议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博鳌制造业圆桌会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鳌制造业圆桌会议(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下内容是根据博鳌制造业圆桌会议上各位老总的发言整理的,请编辑老师从中提炼真知灼见,将每个人的讲话压缩在 600 字以内。GE 副董事长赖斯首先我要讲从哲学角度讲,创造工作机会,特别是在美国国内创造工作机 会,或者在中国创造就业机会是非常重要的,在世界各地,就业永远是政府最 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对于我们来说,不管在中国还是巴西、印度尼西亚、美国 本土,创造就业机会都是可以为本地经济发展带来巨大贡献。我们并不是说在 追寻低的成本,特别是劳动力成本或者汇率的优势。低的劳动力成本在 50、60、70 年前,发挥的作用和现在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我们现在已经不仅仅 关注劳动力成本和汇率问题,关键我们关注竞争

2、力的问题、能力的问题。有非 常强有力人力资源来做高端业务,然后给他们付足够高的工资,给他们创造一 个很好的就业环境,这是我们最为关心的问题。另外,创造就业不是零和游戏, 我们在美国创造就业机会好像就一定会给其他国家造成就业机会的减少,这其 实不是这样。中国、巴西、印度和美国之间这种就业岗位的创造并不是一个零 和游戏,我们有世界各地的合资公司,比如说林左鸣先生就是我们很好的合作 伙伴,我们通用和航空工业集团有很好的合作关系来共同创造两国的就业机会。 我们相信我们这种非常成功的模式在其他地区也是得到很好的验证,这种合作 是非常重要的。 我觉得刚才魏总裁说的话非常精彩,特别是当我们进入到下一个制造业

3、发 展的阶段,我们必须要考虑这真是一个数字经济。如果大家看一下通用电气的 历史,前 150 年历史中当中我们主要进行产品的制造,后来的 30 年我们关注的 是服务,所以现在我们的服务业的优势进一步扩张,过去这么多年当中我们比 较关注制造业的发展。现在桌子第三条腿就是软件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软件 有效管理信息流,并且可以创造一些数学上的等式,使得我们可以更快作出一 些决定,这样就客户产品反馈得出更多的信息,同时总体而言,也能够使我们 以更快的速度进行业务运行,这样远远超出过去的速度。我们总是会在不同的 地方进行制造,现在就可以通过数字形式,把所有制造结合在一起,因此有大 量的数据可以进行自由的移

4、动,而且我们可以以一种智能的方式,以一种无线 的方式来进行。我认为这是我们下一个 100 年发展的第三大支柱。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 CEO 施正荣谈到刚才问到亚洲制造所面临的机遇,我有这么一个观点,中国为什么会 提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任何一个事情都有它的阶段性,在过去的 30 年甚至 20 年,中国制造,廉价的成本、廉价的能源,确实有它的优势。我的观点是整 个经济全球化就是两个因素导致的,便宜的能源、便宜的劳动力。现在随着中 国劳动力不断上涨,油价超过 100 美金/桶,我想回归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我 四年前已经跟很多政府官员讲,要扩大内需,不能再靠出口了。经济全球化从 物理上会慢慢地

5、消失,但是这个概念还存在。美国人到中国开厂,中国老板到美国开厂,从这两个角度我认为亚洲和全球是走到一起来了,亚洲要转型升级, 欧洲要回归,所以亚洲的企业就可以到全球去开工厂,去进行投资。如果中国 企业要到美国、欧洲投资,那必须要提升我们的技术、创新能力、管理能力, 所以我跟我们的团队讲,如果真的有本事,要到欧洲去开厂、到美国去开厂, 而且要比本地的同行有竞争力,这才叫竞争力。另外一个角度,我认为中国要 转型升级,劳动力是一个问题。四年前我就跟我们团队讲,我们要实行自动化, 招工必将是一个问题,而且对 90 后员工,他不可能给你干苦力活,他要用脑子 来干活,所以必须实行自动化。制造本身就是一个产

6、业升级的过程。我认为亚 洲制造不用担心,全球现在开始一体化,开始并轨,各种形式也迫使我们,包 括我们本地的形式,人口、人才等等都迫使我们必须朝着这个方向走,也只有 这样才能跟全球并轨,才能走向世界。谢谢!机械产业纪念财团会长福川伸次由于日元升值、对环保的高要求,使得制造业受到伤害。正如赵国华先生 所指的那样,我们要追求三个方面的情况,一个是要绿色的创新,这是最大的 挑战。制造业公司要做那些像混合动力汽车绿色环保产品。第二,生活方式的 创新。因为大家追求更加舒适的生活,非常追求身体健康,所以我们愿意为此 推出更多的产品,满足人们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需求。包括可以护理的机器人 等等。第三方面,把艺术

7、和科技进行结合。也就是说要把文化的因素融合到素 质的产品当中,无论在设计电动汽车或者产品的时候,都应该考虑到文化和艺 术的因素。而且艺术可以带来一些新的表现方式,包括动画、虚拟表现,还有 非常视觉化的,包括智能电话高度视觉化的产品。就是要把技术和艺术进行融 合。把文化和产业进行结合,我相信为制造业可以打开一个新的局面。这三方 面正是日本制造业正在努力的三个重点。 技术创新是一种产品领先的模式,现在已经到了一个使用者为导向的模式 创新。我想博鳌论坛应该向全世界提一个建议,就是提出一种新的工业革命的 概念。我们要交换创新方面最新情况的交流,促进各个企业之间合作进行技术 创新。像自由贸易区这些国际合

8、作的框架,在这些框架下自由的贸易、自由的 投资、自由的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很多人都在讲 FDA,日本、韩国、中国、 东盟+3、东盟+6 自由贸易区的安排,因为 WTO 多边谈判处于僵持状况,各国 贸易谈判应该推动。而且 FDA 也应该加强技术创新方面的合作,同时在环保方 面合作,我们需要突进技术创新的国际框架,同时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来这样 做。我觉得必须要打造这些能够促进技术创新的国际框架。施耐德董事会主席赵国华我们讨论制造业的复苏或者重新复苏等等这些话题的,最重要我们要创造 一个高质量的就业关系。我们国家在世界各地都有我们的业务,我们认为世界 各地的市场都是我们的本土市场,只要在哪里生产,

9、我们就把这个地方视为我们本土市场。我们还在本地找合作供应商,在本地采购,给当地创造就业机会。 我们在一个地区生产,虽然它的成本可能比较有竞争力,但是我们也是需要考 虑当地的一些具体情况来为当地定制一些产品,来满足当地的客户具体需求。 另外一个问题,在未来几年我们要非常重视的就是能源的价格,交通运输、物 流的价格都和能源价格有密切关系。能源变成我们非常重要的成本构成之一。 能源这个成本还涉及到环境保护、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所以我们怎么样考虑 采用新的技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使得我们整个制造业更加绿色,这是我们非 常关心的问题。客户希望能够有更加个性化的产品,交通运输和能源的成本在 不断上升,环境污

10、染和二氧化碳、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突出,所以我们怎么样 能够用一个非常综合性的方式来解决所有这些挑战,不仅仅是追求最低的成本, 而且能够找到一个最优的方案来迎接我们刚才所提到的这些挑战是我们关键需 要考虑的问题。去年在日本 3.11 地震后,有很多的供应链出现问题,使很多工业面临供应 链和价值链中断的问题。可以看到美国和欧洲整个工业振兴的计划,就要求我 们完全设计一套更加现代、更加新型的供应链体系和制造业体系。我们不能回 到旧的制造业模式当中去,我们需要用一套新的制造业发展模式来应对我们新 的发展。用我们的创新能力来实现整个供应链流程再造和供应链创新。最后就 是成本的问题,其中涉及到劳动力成本的

11、问题,这个地方就涉及到自动化,很 多的公司都在实现更高程度的自动化来实现整个产品质量的提升。施耐德在制 造业自动化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总经理林左鸣如果说亚洲一些发达国家也进入到了制造业,只是产业低端,只是给人家 搭台阶,所以好像说欧美要重回制造业,这个解读我们中国人很多是误读了。 欧美也不可能回去织袜子、做衬衣,这样的做法对欧美当地老百姓也是不利的, 实际上他做这个产品也没有竞争力。重要的是到底用什么形式构筑新的产业。 苹果公司乔布斯非常了不起,他巧妙地创造出了一种人们新的心理需求,最新 一款 IPAD 出来后,仍然是排长队。很多人把 ipad2 扔掉重新去买。如果苹果回 到

12、美国制造的话,他就拿不出这样的价格提供给市场。这样一种国际上的产业 链分工,这是一种历史潮流,想倒退我觉得是不可能的。真正的要下功夫恐怕 还是在创意上下功夫。苹果的创意我觉得是非常出色的。我们是搞航空的,苹 果 ipad 甚至可以操控航模。不管欧美也好,亚洲也好,要害在创意。08 年金融危机后,全世界都把注意力放在有没有新的技术来解决难关。这 个新技术我感觉就像抽鸦片一样,越抽瘾越大。这个问题很让人困惑,今天我 们面临的环境问题挑战很大,过去让人家趋之若鹜的新技术现在造成了对环境 极大的破坏。对整个人类历史来说,新技术恐怕也要很好地审视它,弄不好也 可能是对我们整个人类发展是饮鸩止渴。我确实很

13、难判断说下一个能够推动新 一轮产业的新技术是什么东西。但是我至少觉得对机理还没有弄清楚的新技术 肯定要慎重,如果急急忙忙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去搞产业化,可能会给我们的 整个人类带来的或许是一种灾难,所以说但愿他是产业革命了,但不要革人类 的命。最典型的当然我不搞这个行业,我应该是外行,但是我始终感觉到很纠结,比如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再走一步可以做人造器官等等,会带来什么 东西?这个确实是人们,说老实话,从宏观角度了解这一门学科,它的机理并 没有搞的太清楚。产业化带来什么结果是说不清楚的。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很注 意碳排放,特别是欧洲提出要收碳排放税收,很多世界国家觉得很难理解不太 接受。实际上我们

14、来谈欧美和亚洲之间产业这种优势,有些优势,特别是金融 危机以来,我们发现越是有悠久历史品牌的产业,越是能够扛得住风浪,这些 优势跟文化密不可分,有些国家如果没有长期的站马功,是很难拷贝它的。比 如意大利设计的法拉利,如果放在其他地方设计去做,别人可能就不承认。我 们的飞亚达厂在外国购买别人的厂,也是要保证原汁原味,现在这个品牌在国 内卖的也非常好。我说这个是什么意思呢?现在对我们产业发展来说,技术创 新固然很重要,但是创新不仅仅是技术。还有把现有证明是可靠、安全的技术 怎么样通过文化这个纽带,把它衔接在一起,来进行做商业模式的创新或许更 能给我们当前解决金融危机度过难关有非常大的作用。韩国三星

15、电子原社长李润雨亚洲制造业可以说正处于一个转折点,过去的模式可能不适用了。亚洲凭 借低的劳动成本力有一些优势,但是现在别的一些国家,自从金融危机之后也 一直在努力追赶。因为制造业创造很多就业。像欧美这样的发达国家,他们也 非常重视,包括亚洲。亚洲将是世界经济的驱动力,所以考虑到变化的情况, 我提出以下建议,要重视亚洲的市场,因为亚洲的人才非常密集,潜力很大。 对亚洲制造业来说,亚洲的经济一体化跟欧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比,还有一些 差距,所以日本、中国、韩国都需要加快自由贸易区的谈判,而且把东南亚的 经济一体化,促进亚洲内部的市场发展。第二,在未来技术上面加强合作,我 们在研发方面、标准化方面加大

16、合作力度。当然新技术开发是很困难的,所以 需要联合开发、共同投资是一个必由之路。开发新技术,大规模生产的成本是 很高的,亚洲国家这方面可以引领世界的市场,如果他们可以搞成一个新的业 务模式,利用他们的优势和本地巨大的市场,像能源、生物、医药、纳米技术、 新材料方面、IT、智能电网、云计算、下一代网络,我们需要在这方面引领世 界,主要是通过联合研发降低我们成本。而且刚才施耐德的主席也讲到现在由 于自然灾害,产生了生物供应链方面的中断和影响,所以无论是在半导体,还 有化学这方面都需要要处理供应链方面的风险,和加大供应链方面的融合。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刚才前面几位先生都谈到工业再造的问题,而且大家谈的实际上最终还回 到一个原点上,就是创新是最重要。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讲,改革开放 30 年,从 过去简单的贴牌加工到今天有自己的技术,这个转变就标志着中国制造业、亚 洲的制造业走向世界,不能简单用一个附庸性的,而是创造性的。特别是我们 作为一个制造业企业,应该可以创造出改变别人生活的产品。这是一种新的追 求,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我们创造工作机会是很重要的,这是对整个人类也是需要的,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