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点硕士点授予资格指标体系解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297687 上传时间:2018-10-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士点硕士点授予资格指标体系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博士点硕士点授予资格指标体系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博士点硕士点授予资格指标体系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博士点硕士点授予资格指标体系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博士点硕士点授予资格指标体系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博士点硕士点授予资格指标体系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士点硕士点授予资格指标体系解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学位中心200546 号 增列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通讯评议指标体系增列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通讯评议指标体系 指标项目 (代号,加权系数) 基 本 条 件 一一级级学学科科简简况况表表(表表一一) 相相对对应应栏栏目目及及页页码码 学科覆盖面 (BY1 0.20) 在一级学科范围内,已有博 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覆盖的 学科面较宽。学科覆盖面能 满足按宽口径培养研究生的 需要(不分设二级学科的一 级学科,其研究方向应涉及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 。 基本情况 P2 学术队伍 P3 学术队伍 (BY2 0.20) 学术队伍知识结构、年龄

2、结 构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均 较合理,有一定数量的具有 博士学位的专业人员,各层 次人员配备齐全,且团结合 作,学术思想端正、活跃。 有本单位一定数量的博士研 究生指导教师,分别为该一 级学科内各学科专业主要研 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能持 续不断地进行高水平的教学 和研究工作。 学术队伍 P3 科学研究 (BY3 0.25) 整体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在 国内同一学科中处于先进行 列,在一些研究方向上达到 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近 5 年来科研成绩显著,为国家 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学 技术进步做出重要贡献。目 前承担有较多国家、省部的 重要项目或其它有重要价值、 学术水平高的项目,科研经 费充足。

3、学术队伍 P3 科学研究 P13 教学与人才培养 能够开出高水平的博士、硕 士研究生所需要的系列课程 及专题讲座。有丰富的培养 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成功经 教学与人才培养 P26 (BY4 0.25)验。在该一级学科内已授予 数量较多且质量较高的博士、 硕士学位,毕业的博士、硕 士研究生受到社会的普遍好 评。在学博士、硕士研究生 有一定的规模(不分设二级 学科的一级学科,可参照博 士学位授权点通讯评议指标 体系) 。 工作条件 (BY5 0.10) 有比较先进的教学、实验仪 器设备,较充足的国内国外 图书资料,能满足规模培养 博士、硕士研究生的需要。 工作条件 P29 注:1、项目指标 BY1、

4、BY2、BY3、BY4、BY5 均按百分制,满分 100 分。可参考“大于等 于 0 小于 60”为较差、 “大于等于 60 小于 75”为一般、 “大于等于 75 小于 90”为良好、 “大于等于 90 小于等于 100”为优秀进行评分。 2、总分 BY 的计算公式:BY=0.20BY1+0.20BY2+0.25BY3+0.25BY4+0.10BY5 增列博士学位授权点通讯评议指标体系 指指标标项项目目 (代代号号,加加权权系系数数) 基基 本本 条条 件件 一级学科简况表(表二)一级学科简况表(表二) 相对应栏目及页码相对应栏目及页码 学术队伍 (B1 0.30) 有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

5、 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均较 合理,且团结协作,学术思 想端正、活跃的学术队伍, 能持续不断地进行高水平的 教学和研究工作,其整体学 术水平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处 于前列;学术队伍中有若干 名 60 岁以下的教授(或相 当专业技术职务者) ,并有一 定数量的具有博士学位的专 业人员;学科、专业点的及 格主要研究方向均有学术造 诣较深、在国内同行中有一 定影响、治学严谨、为人正 派的学术带头人和结构合理 的学术梯队。 学术带头人中的教授(或相 当专业技术职务者)至少有 1 位具备指导博士研究生的 水平和能力。 学术队伍 P2 科学研究 P12 科学研究 (B2 0.25) 有较宽的学科研究领域和较 好

6、的科研基础,有 3 个以上 相对稳定的主要研究方向, 其特色突出,优势明显。 科研工作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面向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展以及学科发展的需要。学 术水平较高,贡献较大,在 国内同一学科中居于先进行 列,并在国际同行中有一定 影响;近 5 年来科研成绩显 著,有较多的高水平的学术 专著、论文,或取得较多的 重要的科技成果,获得国家 级、省部级奖励。工程技术 和实践性强的学科、专业, 其科研工作应对经济发展和 科学研究 P12 社会进步做出直接贡献。 目前承担有较多国家、省部 的重要项目或其它有重要价 值、学术水平较高的项目, 有比较充足的科研经费。 教学与人才培养 (B3 0.25)

7、 一般应已获得硕士学位授予 权,有比较丰富的培养研究 生的成功经验,培养质量比 较好。能够开设高水平的研 究生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 修课) ,课程设置合理,能够 指导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 和掌握本学科领域国内外的 最新成果。 教学与人才培养 P26 工作条件 (B4 0.15) 具有培养研究生的实验室和 比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具有 及时获取开展研究工作所需 信息的技术和设备,有必要 的国内外图书资料,能满足 培养博士研究生的需要。 工作条件 P29 相关学科条件 (B5 0.10) 学科、专业点所在一级学科 或与其紧密相关的其他学科 领域,有较好的学科基础和 较强的学术力量,已有硕士 学位授权覆

8、盖的学科面较宽。 具备按宽口径培养研究生的 学科条件。 二 本一级学科及相 关学科简况 P31 注:1、项目指标 B1、B2、B3、B4、B5 均按百分制,满分 100 分。可参考“大于等于 0 小 于 60”为较差、 “大于等于 60 小于 75”为一般、 “大于等于 75 小于 90”为良好、 “大于等 于 90 小于等于 100”为优秀进行评分。 2、总分 B 的计算公式:B=0.30B1+0.25B2+0.20B3+0.15B4+0.10B5 增列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通讯评议指标体系增列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通讯评议指标体系 指标项目指标项目 (代号,加权系数)(代号,加权系数) 基

9、基 本本 条条 件件 一级学科简况表(表三)一级学科简况表(表三) 相对应栏目及页码相对应栏目及页码 学科覆盖面 (SY1 0.20) 在本一级学科范围内,应至 少已有 1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不分设二级学科的一级学 科除外,其研究方向应涉及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 。 基本情况 P2 学术队伍 P4 学术队伍 (SY2 0.20) 学术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 结构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 均较合理,有一定数量的具 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专业人 员,各层次人员配备齐全, 且团结合作,学术思想端正。 有本单位一定数量的硕士研 究生指导教师,分别为该一 级学科内各学科专业主要研 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能持 续

10、不断地进行较高水平的教 学和研究工作。 学术队伍 P4 科学研究 (SY3 0.25) 整体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在 本地区同学科中处于先进行 列,在一些研究方向上达到 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近 5 年来科技工作活跃,为区域 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学 技术推广应用做出重要贡献。 目前承担有较多省部级的科 研项目或其它有重要应用和 学术价值的项目,科研经费 充足。 学术队伍 P4 科学研究 P14 教学与人才培养 (SY4 0.25) 能够开出高水平的硕士研究 生所需要的系列课程及专题 讲座。有丰富的培养硕士研 究生的成功经验。在该一级 学科内已授予数量较多且质 量较高的硕士学位,毕业的 硕士研究生受

11、到社会的普遍 好评。在学硕士研究生有一 定的规模(不分设二级学科 的一级学科,可参照硕士学 位授权点通讯评议指标体系) 。 教学与人才培养 P28 工作条件 (SY5 0.10) 有比较先进的教学、实验仪 器设备,具有及时获取开展 研究工作所需信息的技术和 设备,较充足的国内外图书 资料,能满足规模培养硕士 研究生的需要。 工作条件 P31 注:1、项目指标 SY1、SY2、SY3、SY4、SY5 均按百分制,满分 100 分。可参考“大于等于 0 小于 60”为较差、 “大于等于 60 小于 75”为一般、 “大于等于 75 小于 90”为良好、 “大 于等于 90 小于等于 100”为优秀

12、进行评分。 2、总分 SY 的计算公式 SY=0.20SY1+0.20SY2+0.25SY3+0.25SY4+0.10SY5 增列硕士学位授权点通讯评议指标体系增列硕士学位授权点通讯评议指标体系 指标项目指标项目 (代号,加权系数)(代号,加权系数) 基基 本本 条条 件件 一级学科简况表(表四)一级学科简况表(表四) 相对应栏目及页码相对应栏目及页码 学术队伍 (S1 0.30) 有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 均较合理,各层次人员配备 比较齐全,且团结协作,学 术思想端正、活跃的学术队 伍,其中至少有本单位 4 名 以上具备指导硕士研究生水 平和能力的教授、副教授 (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 ,

13、应有科研工作经验,近 5 年 来在本学科领域取得一定的 科研成绩,有较高水平的专 著或论文,或有较重要的工 程技术成果,获得较高等级 的奖励。现正在从事科研工 作或重要的工程技术工作。 学术队伍 P2 科学研究 P7 科学研究 (S2 0.25) 有一定的科研基础,有 2 个 以上相对稳定、特色明显的 主要研究方向。 科研工作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面向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展以及学科发展的需要。近 5 年来科研成绩突出,有一 定数量的较高水平的学术专 著、论文,或取得一定数量 的技术成果,获得国家级、 省部级奖励。工程技术和实 践性强的学科、专业,其科 研工作应对经济发展和社会 进步做出直接贡献

14、。 目前承担有一定数量的国家、 省部的重要项目或其它有重 要学术或应用价值的项目, 有比较充足的科研经费。 科学研究 P7 教学与人才培养 (S3 0.25) 本单位在相应学科领域有比 较丰富的培养本科生的成功 经验,教学质量较高。能够 为硕士研究生开出较高水平 的各类必修课和选修课,课 程设置合理。讲授或指导硕 士研究生学习课程的教师, 教学与人才培养 P19 应主要由副教授以上人员 (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 担任。 工作条件 (S4 0.20) 能提供研究生完成硕士学位 论文所必备的实验设备和图 书资料,实践性强的学科有 相应的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 的条件和基地。 工作条件 P22 注:1、项目指标 S1、S2、S3、S4 均按百分制,满分 100 分。可参考“大于等于 0 小于 60”为较差、 “大于等于 60 小于 75”为一般、 “大于等于 75 小于 90”为良好、 “大于等于 90 小于等于 100”为优秀进行评分。 2、总分 S 的计算公式:S=0.30S1+0.25S2+0.25S3+0.20S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