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上传人:luoxia****01802 文档编号:56288117 上传时间:2018-10-1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 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使学生 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提出一些新问题、 新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 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课堂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达到乐、学、练的结合,思维与想象的发挥,在适宜的意 境中用较短的时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 “数学教

2、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创新思维,变“被动接 受”为“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他们真正掌握数学 知识。 首先要创设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 形形色色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数学课堂氛围,让学生 能在较好的气氛下坦诚交流,敢于发表不同的看法,易于联想,自由地发表意见,积极地 寻找不同的途径去解决问题,激发创新的意识。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主动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并建立起师

3、生 平等、相互合作的精神,使课堂气氛愉悦轻松,让学生最大可能地自由发挥想象,交流对 问题的看法,从而产生出新的想法。 其次要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来提 出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的思维得到锻炼,创新意识也就孕育而生。如教学“有余数的除 法”时,我先在黑板上出示一排按红、黄、蓝三种颜色有规律排列并编了号的气球,对学生 说:“我闭着眼睛,你说第几个,我就知道它是什么颜色。 ”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就上来了, 跃跃欲试,都想见识我的魔法。结果不管学生说第几号气球,我都能一猜就中,学生就觉

4、 得奇怪了,为什么老师能百猜百中呢?这里面一定藏着秘密。在学生欲罢不能时,我问: “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学生的兴趣高涨,从而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提问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难,让学生不断质疑, 是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有效方法。对于那些有创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鼓励,给予肯定, 进而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解答问题,使大家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例如学习“笔算乘数是一位数的进位”时,教师出示 154,让学生自己先试着计算, 接着教师提问:“4 和 5 相乘得 20, 0写在个位上,那么4哥哥和2弟弟争十位的 位置怎么办?”并让学生

5、说说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再出示几道一个乘数是一位数,另一个 乘数是三位、四位的笔算题让他们计算。这时教师又提出:“做这样的题型时,哪些地方最 容易出错,你们想一想,如何提醒其他同学,让他们引起注意呢?”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 生自主探究,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勇于另辟蹊径,培养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求与众不 同的途径。对于同一个问题,教师应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大胆尝试,积极鼓励 学生创新,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如这道应用题:“某修路队修一条路,计划每天修 60 米,7 天修完。若需提前

6、 1 天 修完,平均每天要比计划多修几米?”学生解题时,大部分学生列式为 607-60=10 米,这 是一种常规解法。教师对上述的解答方法给予了肯定后,并启发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 考更简捷的方法。经过大家分组讨论、交流,学生得出了 60-60=10。这样的解法,大大 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 四、通过操作实践,培养创新意识 著名科学家爱迪生曾经说过:“我平生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 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严格实验的结果。 ”实践活动是创新学习的核心,唯有实践才有创新, 脱离实际,则会扼杀创新。教师要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 成为学生获取新知、培养创新能力

7、的源泉。 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中的“做轴对称图形”时,我先出示制作工具,然后直接 让学生讨论“准备做什么,选择什么工具,怎么做,如何分工”等问题,学生清楚了老师提 出的要求后,便通过合作探究等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个轴对称图形。有的学生在钉子 板上用皮筋拉出了一个轴对称图形,有的学生将纸对折后用剪刀剪出了轴对称图形,还有 的学生甚至想到了用彩笔在白纸上画出图形的一半后,将纸对折做出了一个轴对称图形。 这样的做法使学生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进而构建学生创 新意识培养的平台。 总之,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今天一提到 创新,明天就出成果,而是在每一个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和培养。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具 有这样一种意识: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凡学生能独立探索得到的,决不替代。 只要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创新 之花一定会结出累累硕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