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四元聚焦2016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4部分 第5单元 第1课 中国的农业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279236 上传时间:2018-10-1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四元聚焦2016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4部分 第5单元 第1课 中国的农业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考四元聚焦2016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4部分 第5单元 第1课 中国的农业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考四元聚焦2016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4部分 第5单元 第1课 中国的农业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考四元聚焦2016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4部分 第5单元 第1课 中国的农业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考四元聚焦2016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4部分 第5单元 第1课 中国的农业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四元聚焦2016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4部分 第5单元 第1课 中国的农业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四元聚焦2016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4部分 第5单元 第1课 中国的农业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第四部分 区域地理,第1课 中国的农业,【锦囊一】 判读作物的熟制,【锦囊二】 我国的特色农业,【考点1】 我国的农业生产条件 【11】(2013新课标卷)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A,【解析】第(1)题,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季气温回升,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且大部分地区春播,故地膜覆盖主要在春季。,(2)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

2、、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 )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D,【解析】第(2)题,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大陆性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气温日较差大;且黄土覆盖区域面积广,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易发生土壤侵蚀,故地膜覆盖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西北地区。,(3)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 危害作物根系发育 阻碍土壤温度提升 阻碍土壤水肥运移 加快表土流失速度A BC D,A,【解析】第(3)题,残留在土壤中的破碎地膜阻断土壤空隙,经影响土壤的通气透水性能,从而影响植物根系的呼吸,危害农作物根系发育,阻碍土壤水肥的运移,正确。地膜有保温、保土作用,从而错误。,【考点2】 我国主要

3、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 【21】(2012新课标卷)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A,【解析】第(1)题,考查商品粮生产地位下降的具体原因。四个选项中的粮食主产区分别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经济发达程度存在差异,耕地面积和粮食需求存在差异,经济越发达,商品粮地位下降越显著。这是因为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导致城乡建设占地和人们对肉、乳、蛋等禽畜产品需求增多,使耕地减少和

4、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益的农业压缩粮食生产,使其商品粮地位下降。太湖平原经济最发达,故选A。,(2)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较少,D,【解析】第(2)题,考查商品粮基地的选建条件和求异思维能力。A是最大干扰项,耕地面积广,不等于粮食商品率高,解题关键是看粮食产量和人口数量之间的对比关系,人少地多是粮食商品率高的必要条件。河南也具有耕地面积广的特点,但河南是我国人口第一大省,人口多余粮少;黑龙江省地广人稀,人口少余粮多,A错误,D正确;生产规模大和机械化水平高是粮食产量高的条件,但不一

5、定有余粮输出,关键还是看粮食产量和人口数量之间的对比关系,故选D。,【考点3】我国农业区的气候资源特点和主要农产品 【31】(2013江苏卷)下图是我国玉米主产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项选择),(1)与丙地相比,甲地玉米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有( )A热量更丰富 B地形更平坦C土壤更肥沃 D水源更充足,BC,【解析】第(1)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区位因素的对比。图中甲为东北平原地区,丙为四川盆地地区,相比四川盆地,东北平原地区纬度更高,热量不足,故排除A;平原地形较盆地及周边地区更平坦,故选B;东北平原为黑土,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四川盆地紫色土要肥沃,故选C;北方地区整体水源

6、状况较南方地区差。,(2)提高乙地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有( ) A扩大播种面积 B提高机械化水平 C选用优良品种 D加强农田水利建设,CD,【解析】第(2)题,考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乙地为华北平原地区,造成该地中低产田较多的原因是旱涝、盐碱、风沙,因此能够有效提高该地单产的措施是选用高产、耐盐碱的优良品种,以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减小旱涝对于农作物单产的影响,确保高产稳产,故选CD。A选项是提高总产量的措施,而非提高单产;B选项提高机械化水平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规模,但并不是提高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考点4】 判读作物的熟制 【41】(宁冈中学2013届模拟)读我国某地区的粮食作

7、物种植表,回答(1)(2)题。,(1)该地区的耕作制度是( ) A一年一熟或两熟 B一年两熟或三熟 C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D三年两熟,C,【解析】本题组考查对作物熟制的认识以及对区域自然条件的认识和判读。第(1)题,依表中信息,从作物来看,主要种植的是暖温带的作物类型。根据图中信息,一年之中,冬小麦熟一次,大豆、高粱熟一次,所以属于一年两熟或者两年三熟的耕作制度。,(2)下面的等值线图与该地区相符的是( ),A,【解析】第(2)题,根据上题的结论,该地区属于暖温带地区,故A选项是正确的。,【考点5】 我国的特色农业 【51】(2013海南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藏年楚河河谷(下图)

8、所产油菜籽籽粒大、品质优,单位面积产量比我国东部平原高一倍。,分析年楚河河谷油菜籽单产高、品质优的自然条件。答案:年楚河河谷(位于青藏高原南缘,)纬度低,地势高,作物(油菜)生长期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解析】本题可从问题入手,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有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四大方面,而对作物品质和产量有影响的主要是气候和土壤,其他的是辅助条件。位于青藏高原的年楚河河谷,年热量不足,作物在此处生长期较长,且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故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而位于河谷地区,有河流沉积物质和灌溉水源,这方面也利于作物的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