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学生社会资本的建构与个体社会化

飞***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4KB
约8页
文档ID:5626653
大学生社会资本的建构与个体社会化_第1页
1/8

1大学生社会资本的建构与个体社会化内容摘要:本文采用社会资本理论分析社会资本的建构对于在校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与意见笔者将把大学生群体拥有的社会资本概念操作化,考察大学生社会资本的获取途径,如大学生的家庭,所在学校,参与的社会实践、兼职等笔者也将分析大学生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如道德社会化,专业技能社会化,人际关系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化等最后,笔者将着重分析大学生社会资本的建构对于自身社会化进程的影响,如学校生活的适应,技能的习得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寻找工作等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资本 社会化【Summary】:This article adopts the social capital theory to analyze that the building of the social capital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ocialization of the undergraduates, and some suggestions and views will also base on this analysis. The writer will divide the social capital which is owned by the undergraduates into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family, the school, the social practice and the part-time job they involve in. The writer will also analyze the contents of the undergraduates’ socialization, such as the moral socialization,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socialization, the human-relations’ socialization, and the social roles’ socialization, etc. In the end, the writer will put great efforts in analyzing the effects of the building of the social capital to the socialization of the graduates. For example, the adaptation of the school’s lives, the study of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the searching of the jobs, etc. 【Key Words】:undergraduate social capital socialization一.引言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处于由青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重要时期,由于所处的环境与条件与其他已经走向社会的青年人不同,他们的社会化呈现出自身的一些特点。

第一,大学生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针对性大学生是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高学历的一个群体,他们在作出决策并付诸实践之前都会经过理性的思考,选择那些对他们最有利的行动;第二,大学生的能力习得具有系统性除了在校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等,在课余时间选择参加一些活动,如社团,学生会等拓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第三,大学生的活动具有模拟性无论是专业学习还是参加其他活动,大学生都面临着与其他人合作共事的情况,并在每次活动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如团队组长,班干部,社团干事、干部等,这是他们正式走向社会,确立自己社会地位之前的一种角色的模拟扮演,通过这种角色的扮演,他们能对自己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与认识,从而提升自我意识但是,由于竞争与发展性问题带来的压力和困扰,也使部分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出现明显的偏差(朱丽,2003) 主要表现在:第一,大学生的行为具有盲目性在刚进入大学的时候,他们往往感到无所适从,不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进入大三大四选择自己今后发展道路的时候,他们又往往随大流选择考研考公务员等,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第二,大学生的心理具有不稳定性由于缺乏社会阅历与社会实践经验,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的时候,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应对,心理素质不够稳定;第三,大学生的活动具有弱社会性。

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大学生接触的人主要是家长、同学和老师, 社会交往不够, 对现实社会缺乏了解, 对复杂的社会表现出单纯和幼稚(李淑霞,2005) 这些方面说明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了问题与挑战,大学生群体自杀率的上升,在勤工俭学、求职过程中受骗现象的增多都是大学生社会化不完善的例证而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所主要是在学校,家庭成员、同学、老师、老乡等是其主要的接触人群,这样一些人群构成了一张大学生群体的庞大的关系网络,这一关系网络被法国学者布尔迪厄定义为社会资本(pierre bourdieu,1979) ,社会资本的存量对于大学生个人的社会化过程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所关心的问题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大学生社会资本来源于哪些方面?大学生社会资本的建构对于自身社会化进程有何影响?二.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2(一)社会资本理论第一位对社会资本进行相对系统的现代性分析的是法国学者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1979) 在《区隔:趣味判断的社会批判》中,他提出了三种资本形式: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1980 年他在《社会科学研究》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社会资本随笔”短文,将社会资本定义为:实际或潜在的资源集合体,这些资源是同某种持久性的网络占有分不开的,这一网络是大家熟悉并得到公认的,而且是一种体制化的网络。

个体所占有的资本数量依赖于他所占有的网络规模和数量,依赖于和他有联系的所有行动者以自己的权力所占有的资源数量,社会资本不完全独立于经济和文化资本1988 年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James Coleman)在《美国社会学学刊》发表了《作为人力资本发展条件的社会资本》一文,在美国社会学界第一次明确使用了社会资本概念,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论述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具有两个特征:第一,它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各个要素所组成; 第二,它们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Coleman, 1990:302) 美国学者帕特南(Robert Putnam)则把社会资本定义为“社会组织中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等特点,它们可以通过促进合作的行动而提高社会的效率” (Putnam, 1993) ,他主要关注的是社会信任方面本文将主要采用布尔迪厄和科尔曼对社会资本的定义,将其视为大学生从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可以获取的社会资源的集合布尔迪厄和科尔曼对社会资本的定义很好地说明了社会资本的来源、特征、功效等,它最大的特性就在于它是基于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资源,可以给其拥有者带来好处或便利并在特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实际利益二)既有研究大学生群体是一个拥有较高学历的群体,是国家未来建设的栋梁,他们社会化过程的顺利与否,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系到国家未来综合国力的提高,而大学生社会资本的存量又与他们的社会化过程密切相关。

因此,与大学生社会化相关的社会资本积累问题已经引起国内许多学者的重视李宏利、张雷(2005)认为青少年发展结果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社会资本的影响日益重要,他们综述了家庭社会资本与青少年发展结果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影响家庭社会资本的因素,以及家庭社会资本影响的可能性结果他们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家庭社会资本在心理学层面上对于青少年的影响;姜国平(2006)提出学校社会资本对促进学校管理改革, 改进教学过程, 改善学校与社会关系, 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及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他把学校的社会资本分为内部社会资本和外部社会资本,其中, “学校内部社会资本是指学校内部存在的, 有利于学校成员的信任与合作, 促进学校各个部门直接沟通与协调, 从而增强学校内部凝聚力的人际关系网络学校外部社会资本是指学校与外部之间存在的社会关系网络, 具体包括学校的纵向联系与学校的横向联系以及学校的准亲缘关系网络 ”因此,他从这两个方面分析了学校与教师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校与家长的关系、学校与社会的关系;郑美群、于卓、刘大维(2005)从社会资本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阐述,指出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主要来自高校、教师和大学生自身三个方面,并根据他们所做的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运用社会资本的现状;王国枫(2005)着重探讨了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以及大学生如何积累自己的社会资本问题。

另外,有的学者则从大学生在学校中的关系网络方面考察了对其社会化进程的影响,如江荔仙(2006)论述了社团活动对于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作用,他主要从社团活动的实践性、开放性、思想性、渗透性、社会性等指出大学生社团活动是实现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周勇(2001)指出只有通过主体的实践活动,才能将人的自然素质和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连接起来,从而促进人才的成长,为此,他提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内容包括二个方面即“教学计划内的实践环节与教学计划外的实践活动” 他重点论述了教学计划外的实践活动的几种形式,包括社会考察、挂职锻炼、科技文化服务、勤工俭学等,分析了这些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李颖(2005)则从大学生同辈群体对个体学习、生活、道德、政治发展等方面存在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并探究其原因他指出,同辈群 体作为参照群体, “不仅有共同的心理感受和需求,而且都有相近的爱好、兴趣和共同的行为倾向(……)使他们的思想行为很容易在暗示、模仿、观察、学习中趋向一致,从而达到价值认同” 以上学者对于大学生社会资本与大学生社会化之间的关系做了初步的探讨,但不难看出,多数学者都只注意到了两者之间一些较单一方面的联系。

事实上,家庭、社团、同辈群体、老师、社会3实践与兼职等都是大学生社会资本建构的方式与来源途径,而大学生的就业 只是大学生社会化即社会角色社会化的一个方面,除此以外,大学生的社会化还包括道德的 社会化,专业技能的社会化,人际关系的社会化等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意义 鉴于目前有关大学生社会资本与社会化之间关系研究现状的不足,本文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大学生社会资本与社会化之间的关系:第一,将社会资本概念操作化在本研究中,大学生社会资本的存量或者来源途径主要体现在:家庭、同辈群体(如校友会、老乡会、同系同学、舍友等) 、社团活动、教师、参与的社会实践、兼职等;第二,明确大学生在校期间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包括道德的社会化,专业技能的社会化,人际关系的社会化,社会角色的社会化等;第三,分析大学生社会资本的建构对于自身社会化进程的影响,如学校生活的适应,技能的习得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就业等由于大学生社会资本的存量对个人学校生活的适应、今后就业、婚姻的缔结、个人发展与地位升迁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利用社会资本理论分析大学生社会化进程问题,将有助于在校大学生更好地完善自我,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四)资料与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笔者将有关大学生社会资本与个体社会化有关的资料加以整理与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力求创新与突破。

三.大学生社会资本的建构方式与来源途径科尔曼认为,个人所拥有的资本可分为三类:由个人禀赋形成的人力资本,由物质条件形成的物质资本以及由个人所处的社会结构形成的社会资本,这三类资本之间可以互相转化,使其拥有者获益在这三类资本中,社会资本更是一种实现某种目的的生产性要素家庭和学校是大学生大学阶段所处的主要场域,也是大学生社会资本存量的主要来源,为此,下文将主要围绕家庭与学校分析大学生社会资本的建构方式与来源。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