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读复习专题辅导(诗歌鉴赏3)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626532 上传时间:2017-09-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阅读复习专题辅导(诗歌鉴赏3)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阅读复习专题辅导(诗歌鉴赏3)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阅读复习专题辅导(诗歌鉴赏3)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阅读复习专题辅导(诗歌鉴赏3)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阅读复习专题辅导(诗歌鉴赏3)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阅读复习专题辅导(诗歌鉴赏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阅读复习专题辅导(诗歌鉴赏3)(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蓝天家教网 http:/ 伴你快乐成长本资料来源于 七彩教育网http:/2009 年语文高考阅读复习专题辅导(诗歌鉴赏 3)专项指导:诗歌鉴赏【知识链接】本单元诗歌鉴赏的重点是理解诗歌意象的意义和象征的作用,把握诗歌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诗歌中的意象,指作为诗人主观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情感的“意”与作为审美客体的景象、事物和场景的“象”在文学语言中的和谐交融和辩证统一。通俗地讲,“意”就是诗人的情感世界,“象”是表现诗人情感世界的客观外物,意象是诗人主观和客观高度统一的有机整体。优秀的诗歌,往往将情与景、意与境交融在一起,创造优美的意境,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如苏轼就推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

2、画”与“诗”的统一,“景”与“情”的融合,“象”与“意”的交会,有机地形成一种崭新的艺术境界,这就是意象。它能使读者从有限的具体画面中,感悟到形象之外更深刻、更丰富的审美趣味和无尽意蕴。意象是诗歌的核心,是诗歌的灵魂,当然也就成了诗歌鉴赏的重点。诗的象征是通过某种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含义与之相近或超过这一形象的手法。象征的特点是利用象征体与本体之间某种相似相近的特点,使本体的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它比一般比喻所概括的内容更为深广。象征最主要的审美特征是暗示性,它打破了诗直抒胸臆的表现格局,给诗拓展了更为广阔的想像空间。大凡优秀的诗歌,都不会是照相式的直白的叙写,而是借助客观外在含蓄地表达某

3、种思想、某种感情。有的诗歌整首都是象征,有的诗某几节、某几句采用象征;有的通过人物来象征,有的则通过事件、景物来象征。新诗中闻一多的死水、艾青的鱼化石、舒婷的船、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等都是优秀的象征诗。诗是抒情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艾青说:“作为诗,感情的要求必须更集中,更强烈;换句话说,对于诗,诉诸于情绪的成分必须更重。别的文学作品,虽然也一样需要丰富的感情,但他们还必须借助于事件发展的逻辑的推理,来获得作者思想说服的目的;而对于诗来说,它却常常是借助于感情的激发,去使人们喜欢与厌恶某种事物,使人们生活得更聪明,使人们精神向上发展。”诗的感情除了要求更强烈和更集中之外,首先还要求感

4、情的真实性和独创性。只有这样,诗才能以它真挚、典型而强烈的感情叩动人心。“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诗歌的感情是诗人主观世界的集中表现,抓住了诗的感情,也就拿到了解读诗歌的钥匙。诗歌的表现手法,指诗歌形式、技巧方面比较固定不变的一些方法。古代诗人很重视诗歌的技法。姜白石在白石道人说诗中指出:“不知诗病,何由能诗?不观诗法,何由知病?”新诗继承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就其表现手法而言,更是丰富多彩。概括来讲,主要体现在意象的组合、修辞手法的选用、以及虚实、动静、渲染、铺垫、陪衬、烘托等技法的运用方面。辨析诗歌中所使用的表现手法,进而品评其使用的得失,是解读诗歌的必要途径,也是审美能力提高的

5、必然结果。【学法总结】诗歌鉴赏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有理解的参与,也有想像和情感的参与,是情与理的统一。现当代诗歌的鉴赏,要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像和联想,品味言外之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从而养成良好的读诗趣味,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1从想像中体会形象诗人借助诗中生动而有立体感的景物语言和优美和谐、富于节奏的声律,唤起读者潜在思想感情,生发联想,虚构出形象或展现出某种意境,这种形象和意境美,或诉诸视觉,或诉诸听觉,能诱发鉴赏者更自由地去联想、想像。所以,我们在吟诵诗歌时,要细心地去捕捉它们,进而通过想像正确地把握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

6、现诗人创造的形象。譬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了解了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开始进入对诗本身的理解,这时,在眼前展示的是诗的形象,这是诗人想像的产物。欣赏活动可以认为是对于诗人想像活动的再经历和再体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形象的核心,就是“我”,诗人蓝天家教网 http:/ 伴你快乐成长又把“我”物化成一个个具体的物象,诗的全过程,想像活动,都是围绕“我”的形象而展开的。对于诗中爱国主义激情的把握,是通过对于“我”及其物化意象的想像而获得的。2从抒情中寄托情思读诗不是纯理智的活动,是有情感因素渗透其间的,越是和自己情感状态相近的内容,体会就越深。读诗并试图达到正确的欣赏,主要不在于通过诗了解更多的事

7、物。与其说是为了了解,不如说是为了感动。作为读者,希望通过诗的形象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因此对诗中的意象要用心去感受,要能在诗人情感中寄托自己的情思,或者重温自己曾经有过的情感经历。这就是诗的欣赏上的再创造。为了克服欣赏上的困难,要做一件事,就是要把诗中所提供的东西“泡出来”。就是说,要把诗人由繁复的生活现象加以高度精炼的东西,还原到它原先的状态中去。如舒婷的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独辟蹊径,直面祖国灾难深重的古老历史及其严峻的现实,选取大量新鲜活泼、含义隽永的意象,以蒙太奇的方式剪辑组合成一幅幅流动凝重的画面,配之以舒缓深沉的节奏,唱出实实在在的对祖国的深情。读这首诗,就是要能把诗人所选的“破旧的

8、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失修的路基”等等高度浓缩的意象,运用联想加以拓展,幻化成自己所直接或间接经历的一系列画面,才能体会出这些意象的意蕴,才能读懂诗人的深情,也才能产生更强烈的感情共鸣。3从含蓄中咀嚼真味一般说来,优秀的诗篇总是避开直说,由于不直说,因而增加了欣赏的困难。正常的状况,诗人总是不直接向读者进行灌输,他们只是含蓄地点拨你,然后给你以天女散花般的想像的自由。言在此而意在彼,不是说明什么,而是隐喻着什么。当代诗歌这一特点更为明显。因此,欣赏活动不可停留在表面意思的掌握上,要再三咀嚼,寻找并最后判断诗人提供的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情思,以寻求真味。如山民,诗人只讲了一个故事,如果只作表面

9、的理解,无非是一位山民想走出大山,见到大海,但想到他这一代已经办不到,独留遗憾。显然,诗人不是为了只讲这么一个故事,而是要通过这一故事传达出一种理趣,表达出诗人对人生的思索和感悟。经过认真地咀嚼,我们才可能体会到其中的真味:要想走出贫穷,首先得走出封闭。当然诗中传达的不止是这一点,倘若我们每个人结合自己阅历,还可以咀嚼出许多意味。4从简约中猜想主题由于诗歌的基本规律是以一代十,以少胜多,极精约,极概括,因而留给欣赏者的联想空间就极为宽阔。以极简约表现极丰富,读诗难免有时要“猜”。这种猜,在别的文体可能说明意义的含混;而在诗,离开了猜想的空间却可能意味着贫乏。当然,猜想应当与真正的晦涩加以区别。

10、猜想不是因费解引起,而是由于诗本身有太多的郁积,从而需要欣赏者以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来加以补充和阐发。顾城的一代人只有两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对于这样一首诗,要达到正确的欣赏,就要开动脑筋“猜”。当然,这里所谓的“猜”,其实就是欣赏过程中对诗和诗人的综合性思考。了解了诗作的背景和诗人的经历,经过思索,我们就可能明白,诗中的“黑夜”象征着那场空前的浩劫;“黑色眼睛”在这里具有双层寓意:一是这双眼睛曾被黑夜所欺骗、所熏染,一是指这双眼睛在被欺骗之后发生了深刻的怀疑,它在黑暗中,渐渐培养起一种觉悟,一种适应力和穿透力,它具有了全新品质,最终成为“黑夜”的叛逆,成为“寻找光明”生命

11、意志的象征。短短的一首诗,概括了从“文革”漫漫长夜中挣扎过来的一代人所具有的精神特质:历经黑夜后对光明的顽强的渴望与执着的追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仅有的两行诗,浓缩了丰富的内涵,成为一代追求者的象征。5从跳跃中填补奥秘我们读诗时会感到,诗的语言是断断续续的,跳跃性很大,为了使上述所谓的“综合性思考”能够顺利进行,需要对这种不连贯进行“加工”即把不连贯的地方加以填补,这无论对旧诗新诗都是需要的。例如梁小斌的我热爱秋天的风光最后三节,就省略了许多关连,隐藏了许多描写、阐发和判断。这一切,都给我们留下创造性欣赏的巨大空间,需要我们通过联想、想像加以填补。也只有这样,才能基本把握这首诗的命意。【高考题

12、型】蓝天家教网 http:/ 伴你快乐成长本单元学习的是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四篇课文分别属于:古体新诗(词)、中国现代诗、中国当代诗和外国诗歌。分析全国历届语文高考试题,除字词语言知识外,本单元所学内容在高考的三类题型中出现过,即:文学常识题、名句默写题和诗歌鉴赏题。高考诗歌鉴赏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意境和文中语句的把握。从题目形式看,在 2002年以前采用客观选择题,放在第卷考查;从 2002 年起,转到第卷,采用主观表达题形式。从体裁看,主要以古典诗词为主。到目前为止,古体新诗和外国诗歌,还未出现过。中国现当代诗歌,已考过四次:1992 年“三南”试题中,考过一首当代叙事性的短诗水乡行;

13、1999 年全国试卷中,考过抒情短诗我爱这土地(艾青);2000 年春季高考题,考过抒情诗雷(杜运燮);2000 年全国高考题金黄的稻束(郑敏)。只是由于受时间、内容、篇幅的限制,命题大都以现代抒情短诗为主,测试内容,也仅仅是从词语、内容方面测试,还没有涉及到全方位的、真正的诗歌鉴赏。但我们认为,随着全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随着高考改革从知识考查向能力考查的彻底转变,以真正考查考生文学鉴赏能力立意的新诗鉴赏题,走进全国高考试卷的时间也不会太久。【命题趋势分析】一、阅读旧体新词(即其意境及情思是新的,而其体裁是旧式的)要注意下面三个方面: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创作这首词的时代背景,这

14、是理解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其次,应该充分发挥想像力,进入到情景中去,切身感受词中的意境与情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品味出词中既波澜壮阔,又含蓄深沉的韵味,充分感受这首词情景交融的崇高之美。最后,还应从艺术表现手法上,对这首词进行观照分析,从而迈进真正的艺术鉴赏天地。二、阅读新诗,要注意下面三个方面:(1)品读节奏美。新诗虽无固定格式(诗无定章、章无定句、句无定字),但有内在的旋律与和谐的节奏。(2)领悟意境美。意境是指作品中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它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把情感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符号、情感客观的对应物就是意象。现代诗歌在意境上所追求的美虽然与古人

15、不完全相同,更具有现代气息,但在意象意境的营造上追求美感、追求精致、追求言之不尽的余韵余味等特点,却和古人是一致的。所以我们不妨边读唐诗宋词、边读徐志摩、闻一多,在比较中更能加深对诗人个性特点的认识,更加充分的感受现代诗的意境之美。(3)欣赏感情之美。其实无论是朗读中节奏的把握,还是分析时对意境特点的感知,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捕捉隐含在众多意象背后的诗人的感情,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共鸣,完成对诗歌的最终的审美体验,达到我们阅读诗歌的最终目的。三、阅读当代诗歌,要重视当代诗歌鉴赏过程中的情感移入,或者叫做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因为当代诗歌所传达的其实很多都是当代人的某种心理感受,只不过作为诗人,他的触

16、觉比我们常人更加敏感,体验比我们常人更加丰富细腻,表达比我们常人更加独到准确,加上一些特殊表达技巧的运用,才给我们阅读造成了障碍。只要我们了解这些特点,突破语言障碍,在阅读中就能分外注重感情的投入,注重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系当代人的普遍心态、个性特点,这样做,其实等于走了一条捷径。四、阅读欧美诗歌,可以取一个角度,也可以取若干个角度。如从时间角度进行鉴赏,把注意力集中在诗歌的时代性;可以选取空间角度,注意诗的地域和不同社会环境;也可以从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文学素养、哲学观点、心理习惯、人格特征等方面研究;还可以把一首诗看成是独立自主的、封闭的艺术文本,就作品而论作品,把中心放在欣赏、研究作品本身的语言结构、修辞、文体风格、意象、韵律、节奏等纯形式上。【典型例题】一、阅读下面南宋刘过的一首词,完成后面 13 题。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