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 淋巴造血(2)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243141 上传时间:2018-10-1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0.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 淋巴造血(2)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病理学 淋巴造血(2)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病理学 淋巴造血(2)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病理学 淋巴造血(2)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病理学 淋巴造血(2)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学 淋巴造血(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 淋巴造血(2)(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淋巴样肿瘤 (lymphoid neoplasm),淋巴样肿瘤指来源淋巴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恶性肿瘤,包括恶性淋巴瘤、淋巴细胞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和浆细胞肿瘤等淋巴样肿瘤可以看成是被阻断在B细胞和T细胞分化过程中某一阶段淋巴细胞的克隆性增生所致发生部位:淋巴结、骨髓、脾脏、胸腺和结外淋巴组织等处,Lennert等提出的T和B细胞转化理论(1975),一、淋巴瘤的分类, 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B细胞淋巴瘤 T细胞淋巴瘤 NK细胞淋巴瘤,二、霍奇金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 HL) 特点: 累及颈部淋巴结 以儿童和青年人为主 肿瘤细胞较少,散布于反应性炎

2、细胞之中 肿瘤细胞常为T细胞围绕,形成玫瑰花环,一、病理变化,1、病变部位 一般从颈部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开始,其次为腋下LN,纵隔LN,腹膜 后LN,主动脉旁LN。 淋巴结的无痛性,进行性肿大是首发症状 多为单发性、晚期扩散至肝、脾、骨髓、消化道,2、肉眼淋巴结肿大,直径达2-3cm,切面鱼肉状or橡胶状,可见小坏死灶(黄白色)早期:有活动性,互相无融合晚期:无活动性,巨大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大的包块,不易推动。,3、组织学 组织结构异型性: 淋巴结结构完全破坏(副皮质区 整个淋巴结) 多种炎细胞浸润的背景 十 特征性的肿瘤细胞。不同程度的坏死,纤维 化,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霍奇金淋巴瘤,

3、肿瘤细胞 a.Reed-sternberg细胞(R-S细胞): 具有诊断意义的细胞,多核瘤巨细胞,直径20-50m,细胞圆形或多边形,细胞浆嗜酸性或嗜碱性。 细胞核:圆形,双核或多核,染色质浓缩,在核膜上,核膜增厚,水泡状亮核 核 仁:大、3-4m,个别7m,嗜酸性中位核仁 镜影(mirror-image)细胞:具有左右对称性双核R-S细胞,最有诊断价值,b变型的R-S细胞:a)单核R-S细胞(霍奇金细胞)单核瘤巨细胞,提示H、D的可能b)陷窝细胞(lacunar cell)大,核分叶状并有切迹,C周边产生间隙c)爆米花细胞(popcorn LP)细胞细胞核呈水泡状增大且分叶爆米花样d)多形性

4、或未分化的R-S细胞瘤细胞体积大、不规则、多形性、核大、大核仁、核分裂像多见,霍奇金淋巴瘤(镜影细胞),霍奇金淋巴瘤(R-S细胞),霍奇金淋巴瘤(陷窝细胞),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结节硬化型(NS型)累及的淋巴结呈结节状的生长方式、胶原束分割和腔隙型H/R-S细胞三大特点 典型的R-S细胞少,可见陷窝C,多见年轻女性,预后较好,二、组织学分型,结节硬化型HL,结节硬化型HL(陷窝细胞), 富于LC的经典HL以小淋巴C为主的,缺乏嗜酸性和嗜中性粒细胞的,呈结节性或弥漫性,有散在H/R-S细胞的亚型。约占HL5%。可转变为混合C型,富于淋巴细胞的经典HL(爆米花样C),混合细胞型HL散在的H/R-S细胞分散在弥漫性或模糊的结节性的炎性背景中,无结节性的硬化和纤维化约占经典HL的20%25%,预后较好。可转为淋巴C减少型HL,混合细胞型HL镜影细胞, 淋巴细胞减少型HL弥漫性的以H/R-S细胞增多或者非肿瘤性淋巴C减少为特点的经典HL在HL中少于5% ,预后是本病各型中最差的,淋巴细胞减少型HL,病理诊断淋巴结活检: R-S细胞、陷窝细胞免疫组化: CD20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HD(+)CD15髓-单核细胞分化抗原 80%(+)CD30活化淋巴细胞抗原 70%(+),病理诊断: 经典霍奇金淋巴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