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课件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6237617 上传时间:2018-10-11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船借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草船借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草船借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草船借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草船借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草船借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船借箭-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草船借箭,选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 罗贯中 水浒传 施耐庵 红楼梦 曹雪芹 西游记 吴承恩,我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这部小说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书中塑造的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等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书中的许多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广为流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是根据三国演义的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编的。,资料袋,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

2、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圈套,假意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箭,企图以造不成箭违误军令的借口加以陷害,于是就发生了这个故事。 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草船借箭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弄清“神机妙算”这个词语的意思。,介绍背景,生字词,妒 忌 都 督 甘 心 粗 鲁,迟 延 布 幔 私 自 水 寨,擂 鼓 呐 喊 援 助 丞 相,d j d gn l,yn mn s zhi,li n yun chng,多音字,擂,li 擂鼓,li 打擂,调,相,tio 调解,dio 调动,xing 丞相,xing 相信,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本

3、课指周瑜因诸葛亮比自己强而忌恨他。 惩罚:严厉地处罚。 自有妙用:自然巧妙的用处。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体会词义,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它的 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如何将课文划分段落?,自由朗读要求,1.文中写到了哪几个人物? 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 2.在文中找出“草船借箭”的起因、准备,经过和结果,把文章分成四部分。,整体感知,按事情发展,起因(12) 准备(35) 经过(69) 结果(10),二 理解第二段,(一)从

4、周瑜和鲁肃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什么?,(险恶用心),(二)分组朗读鲁肃和诸葛亮的对话,思考:,(1)鲁肃为什么要见诸葛亮? (2)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做什么?,(顾全大局),(A.二十条船,每船三十名军士B.船用布幔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齐读, 想想这段写什么?,自读思考,为什么借箭?向谁借箭?怎么借?借箭成功了么?,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因: 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因,表面上看,是由于周瑜让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这么短的时间要造那么多的箭,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诸葛亮才用草船向曹操去“借箭”。 草船借箭的真正原因并不在于此,实质上是由于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千方百计为难他,陷害他,才

5、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草船借箭: 物质准备:二十只快船,每船三十个军士,青布幔子,草把子。 借箭气候条件:大雾漫天,江上连对面都看不清。 借箭具体情况: 船靠近曹军水寨。 先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 叫船上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曹操令一万多个弓弩手朝江中放箭。 受箭到一定时间,再把船调过来,让船的另一面受箭。,周瑜设计请诸葛亮造箭,他的阴谋诡计得逞了吗?从哪段看出来的?,周瑜的阴谋诡计没有得逞,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可看出。,二、学习第四段,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请思考:,、草船借箭的结果怎样?,、这时周瑜的心里是什么滋味?为什么长叹一声?,、从哪里看出周瑜的沮丧、惭愧?

6、,结果是诸葛亮按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周瑜自叹不如,周瑜无可奈何,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不如诸葛亮 。,从周瑜说“我真不如他”看出他的沮丧、惭愧。,1、诸葛亮为什么能借箭成功呢? 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提问:,神机妙算,2、从哪段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第三段(自然段),神机妙算: 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三 理解第三段,(一)朗读,说说这段讲什么?,(1)哪些词语再一次说明鲁肃的为人?(2)诸葛亮是什么时候去借箭的?,(鲁肃私自拨了调度),(第三天四更时候),(二)读7-9自然段。说说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边读边在书上画出有关词语并思考问题?,三

7、、学习第三段,浏览自然段思考:诸葛亮首先算到了什么?从哪句话看出?读读,抓住关键词语理解,画在书上。,首先算到三天之内必有大雾,可以从这里看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思考:,为什么诸葛亮直到第三天四更才去开船借箭?, 他怎么知道三天之内必有大雾?,因为此时天色微明,大雾封江,可蒙住曹军眼睛,使之不明虚实。,诸葛亮懂天文知识,了解气象变化,预测出三天之内必有大雾。,、借箭,诸葛亮根据什么情况采取什么计策,这样做有什么妙处?圈画出来。,讨论借箭的妙处: (1)诸葛亮选择的是怎样的天气?说明什 么? (2)诸葛亮为什么“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 起来”,

8、“一字摆开”? (3)诸葛亮让军士擂鼓呐喊的幕目的是什么? (4)为什么要掉转船头?,长江,北,曹,吴,西,东,借箭经过:,连船,靠近曹营,一字摆开,擂鼓呐喊,受箭,调转船头,再受箭,谢箭回营,讨论借箭的妙处: (1)诸葛亮选择的是怎样的天气?说明什 么? (2)诸葛亮为什么“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 起来”, “一字摆开”? (3)诸葛亮让军士擂鼓呐喊的幕目的是什么? (4)为什么要掉转船头?,(大雾漫天)(知天气),(全面受箭),(虚张声势),(撤离时顺风顺水)(知地理), 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军士擂鼓呐喊,为什么这样布局?,想一想:,船停在既能受到射来的箭,又能

9、靠大雾使曹军看不清虚实,“一字摆开”是为了受箭面积大、数量大。擂鼓呐喊为了虚张声势,迷惑曹操。,这也说明诸葛亮熟知地理,于大雾中能把船停在受箭的最佳位置。,(三)读第五自然段,思考:“鲁肃果然不提借船的事”说明鲁肃是怎样的人?,(守信用,顾全大局),(3)为什么还叮嘱鲁肃不要把借船之事告诉周瑜?,小结:诸葛亮接受造箭任务,并立下军令状,又与鲁肃共谋,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他的计划能否成功呢?,鲁肃担心曹操出兵时,诸葛亮说了什么?从中看出什么?, (诸葛亮:镇定自若,胸有成竹,料事如神),(三)草船借箭的结果如何?说明曹操是个怎样的人?从中你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他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什么

10、?,诸葛亮,知人,周瑜:气量小,善妒 鲁肃:正直老实,顾全大局 曹操:多疑,谨慎,知天文地理,第三天有大雾 回船顺风顺水,有胆识,神机妙算,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作乐,天亮了就回去。”,诸葛亮深知曹操生性多疑,不明虚实之前,不轻易出击,只会放箭压阵,说明诸葛亮知己知彼,胆识过人。,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 观察插图,鲁肃和诸葛亮的表情一样吗? 说明什么?,诸葛亮,鲁肃,诸葛亮,鲁肃,气定神闲,胸有成竹,四、自学第二段,找出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借二十条船船用青布幔子盖起来 ,、鲁肃答应了果然不提借船之事 , 诸葛亮

11、了解鲁肃的为人,忠厚老实,料定他不会泄露机密,可见诸葛亮, 三十名军士,一千多个草把子,船用青布幔子盖起来说明诸葛亮,知己知彼。,谋划周密、巧妙。,诸葛亮神机妙算,小组合作探讨:诸葛亮借箭为什么取得成功,明确:主观原因: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 客观原因:找鲁肃帮忙,鲁肃帮了他。,三天后江上有大雾,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士兵擂鼓虚张声势,引敌射箭,曹操多疑不敢出兵,刮西北风,使船回去顺风顺水,鲁肃答应了果然不提借船之事,知天文,草船借箭成功的因素,晓地理,知己知彼,周密谋划,足智多谋,具有非凡的才干,神机妙算,二十,三十,一千,船,五、总结、扩展,、作者是怎样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12、的?,作者通过对诸葛亮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从而刻画出他的性格特点。,2、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认为诸葛亮、曹操、周瑜、鲁肃各是什么样的人?,但是曹操、周瑜他们俩也是了不起的人物,并不是所谓的坏人 。,诸葛亮:胆识过人,顾全大局,鲁肃:忠厚守信,周瑜:自负,嫉贤妒能,曹操:多疑谨慎,写作技巧:写作时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特点体现人物性格,作文更生动。,望梅止渴 三顾茅庐 手不释卷 老马识途 自有妙用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神机妙算 心甘情愿味如鸡肋 :鸡的肋骨,没有肉,比喻无多大意味而又不忍舍弃的东西。比喻事情不做可惜,做起来没有多大好处。 【成语故事】:公元217年,夏侯渊被刘备杀死,汉中失

13、守。曹操率大军前去汉中,双方对峙几个月,曹军处境越来越不妙。一天晚上曹操吃饭发现汤中有鸡肋,随口说出“鸡肋”两字,被杨修误以为是退兵的意思。第二天曹操果然下令回师 。,日积月累 关于三国的成语,找出描写周瑜的句子,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你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用从中 我看出周瑜是一个的人。),从课文中找出有关鲁肃的句子读一读,仿照上面的句式说一说鲁肃又是怎样一个人?,诸葛亮 字孔明,琅琊(lngy)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谋取西南

14、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千古风流人物”,成了三国演义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鲁肃: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

15、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2)周瑜和诸葛亮分别是个怎样的人?,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心胸狭窄,凶狠狡诈。,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诸葛亮的性格: 足智多谋 料事如神 宽宏大量 谦虚有礼 大将风度,周瑜的性格: 气量狭窄 妒才忌能,、联系全文,想想诸葛亮为什么能成功借到箭?反映他什么特点?,(1)“草船借箭”这个故事赞扬了诸葛亮的什么品质?(2)你怎样正确看待诸葛亮这个人物?,五 总结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科普读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