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自考完整笔记整理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6233299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自考完整笔记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发展心理学自考完整笔记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发展心理学自考完整笔记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发展心理学自考完整笔记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发展心理学自考完整笔记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自考完整笔记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自考完整笔记整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考“发展心理学”完整笔记(1)第一章概念1. 二因素理论:将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看成是相互独立的,在探讨具体的心理发展过程时,仍然倾向于想知道遗传因素的作用更重要,还是环境因素的作用更重要。 p102. 复演说 :儿童心理发展是对人类种族发展历史的重演 . p18p19p1873. 比率智商:IQ=MA/CA*100. IQ 是 MA 与 CA 之间的比率,所以叫比率智商。 p194. 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了儿童心理,很多研究都将此书看成是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5.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自出生至生命结束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亦称为毕生发展心理学。简答、论述1

2、. 心理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P2P4答:在现代意义上,心理发展指的是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结束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心理的发展变化。心理发展是在生理成熟发展的基础上,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进行的 ,年龄或社会角色是心理发展的重要参照系。2. 什么是“遗传与环境之争”应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作用?P9P11 02 年论述。答:遗传与环境之争,或称自然与教养之争。关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心理发展的作用的争论。3. 如何看待心理发展的阶段论?P12 两个观点说一下,P12P13答:对心理发展的时间模式的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心理发展是一个量的积累过程,是渐进式的、连续的过程,因此,从时间维度上看,心理

3、发展曲线应该是一条平滑上升的曲线。另一种观点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非连续的过程。有时候心理发展是平衡的,有时候又会发生质变,使得前后两个阶段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心理特征。从时间维度上看,心理发展曲线应该是一个阶梯状的非平滑折线。这种观点被称为心理发展的阶段论。4. 什么是“白板说”?对此应如何评价?P15P16答:洛克提出的“白板说”,认为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来自经验;通过联想法则,观念与观念之间可以发生联结,从而产生新的观念。他将儿童的心灵比喻为一块“白板”。洛克看到了经验或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是他思想中积极的成份。但他完全忽视了人的生物属性或先天禀赋在发展中的重要性。5. 什么是自

4、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此应如何评价?P16P17答:卢梭提出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理想的儿童教育应该是在自然状况下进行,尽是避免社会文化的影响,让儿童的美好天性自然展现出来,并让儿童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知识。卢梭看到了先天因素与儿童自身在发展中的重要性,强调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他的思想中积极的成份。但卢梭忽视教育的作用,他对社会制度持批判态度,这导致他将人的理想发展与社会制度对立起来,这当然是过分简单化的解决之道。第二章1. 格式:皮亚杰将认知结构称作格式:格式是一种动态的心理结构,一方面它不同于静态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又不具有生理解剖的性质。 P232. 同化:当外部刺激作用于格式时,格式

5、总是从已有水平出发来理解新的知识和经验,格式对输入的刺激加以选择和改造,以使刺激能够被纳入现有的格式中去,这个过程称作同化。同化是 01 年名词顺应:由于新刺激的作用,现有的格式也会适当改变以适应外部刺激的特点,这个过程称作顺应。P233. 平衡过程:平衡过程保证了在同化和顺应之间保持着相对平衡的状态,使发展具有连续性,使成熟因素和经验及社会影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格式以确定的步伐和顺序向着更高水平的平衡状态发展。 P265. 客体永存:由于象征性机能的产生,儿童开始认识到一个事物即使不在眼前,它仍然存在于某个地方,这种认识叫做“客体永存”。 P306. 守恒 :守恒概念是指儿童认识到一个

6、事物的知觉特征无论如何变化,它的量始终保持不变。 P32 02 年名词7. 心理社会危机:社会要求在个体心理中所引起的紧张称为心理社会危机。 P40 01 年名词8. 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是关于个体是谁,个体的价值和理想是什么的一种稳定的意识。P2179. 观察学习 :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受到强化或惩罚,使自己的行为发生改变,这个过程称为观察学习。 P4310. 内化:工具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结晶,儿童通过对工具的掌握,就将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文化转化为自己内部的心理结构了,这个过程就是内化过程。 P44P4511. 最近发展区: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在得到环境的一定支持或指导的条件下可能达到

7、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范围。 P4612. 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生物成熟因素;动作及动作相伴随的经验;社会互动和社会传递;先天的平衡过程;13. 自我中心:指儿童由于思维发展水平低而表现出思维上的种种不足。自考“发展心理学”完整笔记(2)简答、论述1. 比较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关于心理发展的观点?P24答: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就是从个体发生的角度来研究认识中的基本问题,所以称为发生认识论。皮亚杰的理论认为主体认识结构具有主动的选择和机能。学习理论认为,心理发展就是行为改变的过程,心理完全是通过后天学习而发展起来的。斯金纳认为,人或动物还能通过操作条件反向来学习。社会学习理论认

8、为,人的认知在行为改变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 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P27P34答:皮亚杰认为,思维发展阶段的顺序是不可改变和逾越的,但每个阶段的起止年龄却是相对可变的。 感觉运动阶段(0-2 岁) ,特点是:婴儿只能通过自身的动作及与动作相联系的感知觉来认识外部世界,尚未形成对事物的表征,没有表象和语言。 前运算阶段(2-6、7 岁) ,特点是:前运算阶段的思维是一种象征性思维,它一方面使儿童的思维摆脱了对动作的依赖,另一方面也使儿童的思维局限于现象的世界,从而缺乏逻辑性。 具体运算阶段(6、7-11、12 岁) ,特点是:具体运算阶段逻辑思维的表现之一是儿

9、童,儿童获得了守恒概念。表现之二是,儿童开始能摆脱自己的观点,从他人的角度来看问题,即获得了观点采择能力。表现之三是,儿童获得了对事物的类属关系与序列关系的认识。 形式运算阶段(11、12 岁-15 岁) ,特点是:形式运算可以将内容与形式区分开,可以依据抽象逻辑思维结构,对假设性事件进行演算推理。3. 为什么说儿童认知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02 年简答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试分析他的观点?01 年论述答:在感觉运动阶段末期,随着象征性机能 的产生,儿童的思维开始摆脱对动作和直接感知觉的依赖,形成对世界的心理表征,懂得事物的存在不依赖于自己对事物的感知觉,所以他

10、开始能够将自我与外界事物区分开来。皮亚杰将儿童思维上的这咱发展称为去自我中心。4. 在维果斯基理论中,工具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内化过程?P44P45答:维果斯基认为,高级心理机能对事物的反映方式是间接的,儿童必须首选掌握一定的中介手段才可能发展出高级心理机能。这种中介手段就是工具。工具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结晶,儿童通过对工具的掌握,就将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文化转化为自己内部心理结构了,这个过程就是内化过程。5. 比较经典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理论异同?P37P41答: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幼年时期没有得到满足、被压抑的欲望会进入无意识,在无意识中继续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人格的不同成分是在

11、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时期形成的,在形成人格的时期,经验的性质决定着一个人的性格,并最终决定着他成年后是怎样的一个人。艾里克森以自我的理性调节作用为核心,提出了心理社会理论,也称为新精神分析理论。艾里克森认为,通过自我的调节作用,危机以积极或消极的方式解决,个体相应就形成积极人格成分。心理发展的动力不仅仅在于生物成熟因素,社会的期望也是成长的动力,心理发展不是停止在青春期,而是持续一生的过程。6. 比较几种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在观点上的异同?P41P43答:学习理论认为,心理发展就是行为改变的过程,心理完全是通过后天学习而发展起来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行为都是受外部环境控制的,而且行为必须反复地受到强化

12、或与无条件反射结合,才能发生改变。第三章1. 组群效应 :就是指横向研究将社会影响不同而造成的差异当成是年龄增长所引起的发展变化。 P49 02 名词2. 序列研究 :是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进行横向研究,然后在间隔一段时间后,对同一批被试进行一次或多次重复研究,从而构成纵向研究。 P51 01 名词3. ABAB 设计:通过系统地引进和撤去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变化。 P574. 跨文化研究 :是在一项研究中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进行研究。 P52简答论述1. 说明横向研究的优缺点 P48答:横向研究也叫横断研究,这是在同一时间内选取不同年龄的个体进行研究。优点:横向研究比较节省时间和经费,易于

13、实施;被试的代表性较强,研究的结果具有较好的概括性;横向研究的时效性比较强,可以较快获得研究结果,同时避免被试的流失。缺点:横向研究中可能存在组群效应;另一个缺点是不适用于研究发展的稳定性问题和早期影响的作用等问题。2. 说明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P50答:纵向研究也追踪研究,是指在一段相对长的时间内对同一个或同一批被试进行重复的研究。优点:能看到较完整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关键转折点;特别适用于研究发展的稳定性问题和早期影响的作用等问题,也适用于个案研究。缺点:比较花费时间、经费和人力;其次是研究的时效性比较差;可能发生被试流失的情况;有时可能出现练习效应或疲劳效应。3. 双生子研究的优缺

14、点 P544. 说明实验法和相关研究法的异同 P56P58答:实验法是在严格控制无关变量的条件下,通过系统地改变自变量的水平,观察因变量相应变化的一种研究方法。相关研究法是通过考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来了解变量之间是否存在联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区别:通过相关研究法无法得到因果判断,而实验法可以获得因果判断。5. 介绍几种主要的智力测验? P56答:斯坦福比内测验中采用的是离差智商,即儿童在同龄人群中的离中趋势来代表该儿童的智商。韦氏智力测验分言语和操作两部分,可以分别得到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再得到一个总的智商。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和绘人测验是非言语测验,在测验中较好地排除了文化因素,被认为是“文化

15、公平”智力测验。6.几种常用的实验设计:跨文化研究;收养研究;双生子研究;双生子收养研究;家谱研究。自考“发展心理学”完整笔记(3)第四章1. 伴性遗传:由 X 染色体携带的基因所决定的性状称作伴性遗传。 P622. 定向反应:是个体对熟悉的、喜爱的刺激的本能反应。简答论述1. 产前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对个体发展的影响?P63P65答:产前发展分三个阶段:合子阶段、胚胎阶段、胎儿阶段。2. 产前发展存在哪些致畸因素?它们的作用方式?P65 第一段概括答:导致胚胎发育导演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感染、药物、辐射和营养不良这几类。第五章 婴儿期(出生1 岁)1. 无条件发射: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在

16、结构和功能上都远未达到完善,但他们已经初步具备对环境中的一些刺激作出恰当反应的能力,这是无条件反射。 P712. 前语言思维:儿童自身的动作获得的,对事物之间、人与事物之间最简单、最直接的关系的认识,比感知觉活动更复杂。这种认识活动被称作前言语“思维”。 P92 02 年名3. 双向性原则 :儿童会主动选择与自己的先天倾向相吻合的环境。儿童与环境之间存在的这种相互影响的关系称作“双向性原则”。 P1004. 婴儿的几种情绪表现?依恋、分离焦虑、陌生人焦虑 P95依恋:依恋是婴儿对他生活中的重要人物所产生的积极的情绪体验,这是婴儿最初的爱的表现。 P95分离焦虑:当婴儿与其依恋对象分离时表现出的哭泣、找寻等不安的反应。陌生人焦虑:当陌生人接近婴儿时他所表现出的哭泣、躲避等不安的情绪。简答论述1. 婴儿言语发展的特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遗传和环境因素在言语发展中的作用?P8384 P85 举例答:婴儿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语音的发展。新生儿已有很强的声音分辨能力;婴儿发音能力的发展比语音感知的发展要晚。例证:遗传因素在发音能力的发展中起着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