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江西财大戴达远)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224290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江西财大戴达远)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江西财大戴达远)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江西财大戴达远)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江西财大戴达远)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江西财大戴达远)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江西财大戴达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江西财大戴达远)(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它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产物,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第一节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和基本模式,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和基本功能 (一)什么是社会保障:它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公民因年老、疾病、伤残、孤寡、失业、死亡及灾害而造成生活困难时,为其提供基本生活保护的一种制度安排。 (二)社会保障的内容 1、社会保险: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劳动者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少劳动收入时给予经济补偿,使他们能够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项制度。它是

2、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共济性和非营利性的特点。,第一节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和基本模式,2、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因各种原因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救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3、社会福利;包括广义的社会福利和狭义的社会福利。 4、社会优抚:是指政府对军人等从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属予以优待、抚恤和妥善安置。 5、社会互助:指在政府鼓励和支持下,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自愿组织和参加的扶弱济困活动。,第一节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和基本模式,(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功能 1、保障基本生活; 2、维护社会稳定; 3、保持社会公平; 4、调节社会经济。,二、社会保障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3、一)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 1、工业革命之前,社会保障制度就已经有了萌芽;社会保障制度的真正产生是与产业革命分不开的。 2、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原因: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建立社会化风险化解机制;阶级斗争的尖锐化要求缓和社会矛盾;社会保障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3、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早在德国产生,以后各国普遍实行。,二、社会保障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二)第一次世界经济大危机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发展 19291933年的大危机,使各国政治家和学者试图找到一种能医治资本主义痼疾的救世良方;凯恩斯的理论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扩大财政支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成为提高有效需求的主要措施之一。,三、当今世界主要

4、的社会保障模式,(二)保险性社会保障制度 1、基本特征: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保障费用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负担,个人缴费为主;以保障基本生活为原则;待遇给付标准与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缴费相联系;强调公平与效率兼顾。 2、德国社会保障建设的原则: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维护经济效率与社会公正的内在统一;社会保障费用由三方合理负担。 3、德国保障制度的特点:强调“资金自助”原则;公平与效率兼顾;社会保障管理高度自治。,三、当今世界主要的社会保障模式,(三)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 1、基本特征:建立个人账户;个人账户资金投入资本市场运营;养老保险待遇完全取决于其个人账户积累额。 2、新加坡模式 3、智

5、利模式,第二节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一、社会主义保障制度的建立(19491957年) 1951年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构筑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1953年修订劳动保险条例使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适应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险也逐步建立起来;19501957年,在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方面也有一系列的制度建设。 二、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19571965年) 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完善养老保险;完善医疗保险;完善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优抚制度。,第二节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停滞与弊端(19661976年) 1、社会保障制度的停滞 表现在:各项

6、管理机构被撤销,社会保障基本无人管理;各项保障法律法规实际被废止;退休费用的社会统筹被取消。 2、弊端:覆盖范围狭窄;保障层次单一;缺乏社会共济;保障项目不全。,第三节、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一、对传统社会保障体制进行改革的原因。主要是它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表现在: 第一,保障面过窄。享受各种社会保障的对象仅限于国家机关、事业和企业的职工。 第二,不能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由于失业的产生,必须解决失业职工的后顾之忧。 第三,现收再付制已不能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要求。 第四,“企业保障”难以为继。,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各种主张,1、对于社会保障的内涵,主流观点认为应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

7、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个人积累保险等。也有人认为,应由三部分组成,即一块是主要由国家财政支撑的保障项目,包括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区服务。一块是由国家法律强制实行的社会保障项目,包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和住房保障等。还有一块是遵守自愿原则,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保险项目。 2、对于社会保障的性质,一般认为具有收入再分配和提高劳动者生活水平的功能。,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各种主张,3、对于社会保障的模式,有三种意见:一是主张实行彻底的养老金现收现付制;二是主张通过个人账户实行养老金的完全积累制;三是主张实行“部分积累”制。 4、对于管理体制,一种意见主张由政府统管;另一种意

8、见主张一部分由政府统管,一部分由政府监管。 5、对于保障资金的保值增值问题、保障的主 体和资金来源问题等也有不同的看法。,三、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一)失业保险的改革。包括建立待业保险和建立最低工资制度及城市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二)医疗保险改革。医疗保险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社会统筹医疗基金与个人医疗账户相结合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三)养老保险改革。从1986年开始,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 (四)工伤保险改革。1996年,劳动部发布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对工伤费用的缴纳、工伤人员的待遇等都有作了较详细的规定。,三、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五)改革后的社会保障体制的特点。 第

9、一,保障面有所扩大。 第二,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实现 了积累制同现收现付的初步结合。 第四,社会保障经费的收缴有了法律依据,保障基金铁发放越来越社会化。,第四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化,一、健全养老保险制度 (一)我国养老保险仍然存在的问题 1、国家对老职工有隐性负债。 2、养老保险费用收缴困难。 3、挪用基金现象严重。 4、资金存储管理混乱。 5、基金保值增值措施难以奏效。,(二)中国养老保险改革的展望,1、通过多种形式偿还政府对老职工的养老金隐性债务。 2、完善现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管理体制。 3、逐步放松养老基金投资营运的政府管制。,二、健全医疗保险制度,(一)医疗保险

10、模式 世界各国的医疗保险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免费医疗模式;二是美国模式,只对65岁以上的人实行医疗保险;三是新加坡的“个人医疗账户”模式。 (二)我国医疗模式存在的问题 保障范围狭窄,社会化程度低;医疗保险费用的征集有困难;企业负担过重管理机制不健全。 (三)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展望 1、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 2、加强医疗保险费用的征集和管理。 3、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加强医疗服务管理。,三、健全失业保险制度,(一)我国目前失业保险存在的问题 1、失业保险资金单一,不能满足需要。 2、失业保险范围小,不利于劳动者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流动。 3、失业保险管理体制没有理顺,管理

11、机构不健全,社会化程度低、分散性大,再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 (二)进一步推进失业保险改革的展望 1、扩大失业保险金的筹集渠道,努力增加失业保险金的数量。 2、要逐步扩大失业保险范围。 3、加强监督 4、把失业救济同促进再就业结合进来。,四、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一)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是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建立和完善全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总体水平很低,发展不平衡。 (二)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思路 1、发展农村 的社会救济制度。在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灾民救助制度。,四、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二)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

12、业的思路 2、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采取个人账户、基金预筹的方式,稳步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3、完善优抚安置制度。逐步实现优抚安置制度法制化和社会化。 4、发展农村 的社会福利。坚持社会福利社会办的方针,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发展。 5、发展农村 社会互助制度。引导参与社会捐赠、社会帮扶、邻里互助等社会互助活动,使之形成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四、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二)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思路 6、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实践证明,合作医疗是农民群众欢迎的保障项目,应在积极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推进。 7、发展农村社会服务网。要逐步形成功能齐全、服务优良的社会保障服务网络。,第八章思考题,1、重要概念:社会保障;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为什么要对传统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 3、试述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设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