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绩效工资在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影响

上传人:luoxia****01802 文档编号:56223846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绩效工资在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绩效工资在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绩效工资在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绩效工资在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影响(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绩效工资在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影响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卫生部发布的关于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 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目前全国血站都实行了以绩效工资为主体 的工资制度。绩效工资是以职工被聘上岗的工作岗位为主,根据岗位技术含量、责任大小、 劳动强度和环境质量水平确定岗级,根据职工的劳动成果支付劳动报酬、劳动工资制度、 人事制度和系统是密切结合的工资制度。采供血机构作为财政全额拔款的公益性卫生事业 单位,如何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是目前血站人力资源管理的工 作重点。本文将就我单位在实行绩效工资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进行分析,并科学合理地提

2、出解决方案。 一、当前绩效工资实施出现的新问题 我中心是财政全额拔款的公益性卫生事业单位,按照财政部门的分配原则,目前绩 效工资分为两个部分,其中 60%为基础性绩效工资,40%为奖励性绩效工资,工资的发放 是根据各岗位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结果来进行。由于有的工作人员未能树立正确的绩效工 资观念,导致部分员工认为绩效工资应该严格按照个人档案工资级别套算, “六四”开的比例 差距太大;另外,还有的员工认为,在无需努力工作的情况上就可以轻松得到 60%的绩效 工资, “六四”开比例不合理。在此情况下,工作便出现了“出工不出力,你好我好大家好”的 不良现象。 绩效工资最主要、最大的不足在于同岗不同酬。

3、现在血站作为全额拔款、收支两条 线管理的预算单位,按目前血站绩效工资的实行情况分析,只有拥有事业编制的人员才能 纳入绩效,编制外的人员不纳入绩效管理。事实上,很多单位的人员编制都不足,或多或 少的招聘有编制外的合同制人员。从现实的情况看,这些招聘的合同制人员,基本上参与 了一线采供血的主要工作,虽然做着一样的工作,工作量及压力不会比高职称人差,但因 为没有编制,无法进行财政预算,所以薪酬比有编制的人员差了很多。绩效工资的实行不 仅没有调动基层一线人员积极性,反而导致了相当一部分人员的消极怠工,认为实行绩效 工资回到了大锅饭时代、职称时代,与业绩无关。正是因为这一原因使得他们不能安心本 职工作,

4、对单位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最终可能导致人员流失,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 位的采供血事业的发展。 二、采供血机构实行绩效工资后的管理措施 1.加强沟通,转变员工绩效工资观念。正确的观念是顺利实施绩效工资并取得良好 效果的基础。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通过有针对性地培训和再教育,切实转变员工的观念; 同时构建公平、公正、科学、合理为原则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真正体现奖勤罚懒,充分 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内部制度尽快健全,监督管理要强化。绩效工资分配应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原则,严格程序,强化监督。单位的绩效评估办法不能变成简单“计工分”的形 式,第一,要充

5、分体现公平、公正,在规范事业单位工资、津贴制度的同时,逐步形成合 理的绩效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完善的分配激励机制和健全的分配宏观调控机制。第二,绩 效管理应该更多关注员工内在的积极性,让他们有发自内心的对单位的热爱,有发自内心 的主人公感觉,有充足的能量,有高度的责任感。第三,绩效工资改革应该规范单位本身 的经费使用,使得其更专注于“提高公益服务水平”。 3.制定合理分配方案,加强编制外人员薪酬预算管理。本着尊重劳动、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的方针将编外人员纳入编内人员队伍管理,根据人员的岗位、职称等衡定薪酬标 准,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协调沟通,将编外人员的工资福利按相应的标准列入部门的人员 经费预算;保证预算外人员经费的来源,以解决编外人员的经费问题,真正做到“同工同酬” 。 总之,无偿献血事业在不断地发展,为了使事业单位更稳定、健康地发展下去,更 好地为社会群众服务,建立公平、公正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对于保障和改善采供血工作 人员的薪酬待遇,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