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

上传人:luoxia****01802 文档编号:56223343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图书馆只是文献和书籍的收藏,以及给读者提供阅读。随着科技 教育的发展,人们意识到:图书馆是信息管理领域的重要机构,不仅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信 息服务,还为求知欲强的学者提供知识宝库。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是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 分析”综合”概括,最后给读者提供方便使用。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其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和基础建设情况不同,知识管理具有 不同的做法和模式。一、典型的知识管理模式有:美国模式:采用“编码化”知识管理策略,强调对显性知识的编码、收集、分发、应 用和测度,强调知识重用。欧洲/日本模式:采用“人际化”知识管理策略,强调专家技能,认为人是最关键的。

2、 结合人文背景来创造、传递、使用隐性知识,作为广阔的社会化流程的组成部分,其目的 是达到高水平的质量及提升生产率。中国模式:采用平衡“编码化”及“人际化”策略的中庸之道。中国组织实施知识管理 非常强调“实用”,希望短期就能看到具体收益,所以很多组织喜欢投资于建设知识管理 IT 系统。但另一方面,基于中国的历史及文化传统,中国人一般喜欢非正式和隐寓式的交流 形式,通过人际关系交流来传递知识,所以人们习惯在自己的小圈子内通过口头的方式来 分享知识。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策略由传统管理理念转变为知识管理的思考模式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局限于书籍的收藏和堆积,是人们对书籍的种类进行的二分性管 理。在管理过程中

3、,人和物处于二元对立状态,不利于人的创造性的发挥。因此,要积极 改变陈旧的传统观念,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自觉运用知识管理的思想理念,来指导日常 的知识管理工作。走出传统图书馆的管理误区,把单纯的文献管理改为知识管理,发挥人 的主观能动性,渗透知识创新理念,形成知识管理的思考方式。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体系,实现“知识共享”的传递原则知识管理系统是一个集成的多功能、多领域的综合系统,它能够支持所有主要的知 识管理与处理活动,包括知识获取“知识组织”分类与理解“编辑与检索”传递与共享等,使 知识成为脱离个体而具备专家性“综合性”完备性和系统性的软件系统。理清层次的知识管理内容,实现“各取所需”的服务宗

4、旨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创新管理:图书馆知识创新管理就是对知识的生产、扩散和转移及其由相关 机构和组织所构成的网络系统进行有效管理。2、知识组织管理:高校图书馆知识组织管理主要是制定知识管理计划和协调各种知 识管理活动,且通过对知识信息的收集、加工与整理,将隐藏在信息中有价值的知识单元 挖掘出来,使无序的信息变为有序,使固化的知识得以活化,并建立易于被用户利用的动 态知识库体系。3、知识传播管理:高校图书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知识传播管理,为知识管理 人员获取、存储、组织、检索、利用知识提供了有力支持,解决了人们需求和知识混乱无 序的矛盾,使各类信息的利用者能方便地

5、找到其需求的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资源的 社会效益。4、知识服务管理:所谓知识服务管理就是要求图书馆转变管理思维,有针对性地为 用户提供多样化、深层次服务。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意义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知识管理强调以人为本。高校图书馆要实现可持 续发展,实施知识管理,应充分重视馆员的自身特点及其需求的多样性与变化性,运用权 变管理方式来加强对不同馆员的管理,以便发挥他们各自的知识或管理才能,使组织目标 与个人目标得以实现。同时应建立正常的馆员培训制度,对人员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 调配,充分挖掘人才,培养出胜任知识管理的知识型馆员。还需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动 进行适当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管理 者的潜能和创造性。还可以通过设立各种奖项对员工进行奖励,以促进提高他们的业务素 质和专业技能,使其隐性知识才能得到更好地发挥和利用。三、结语图书馆知识管理是以知识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为管理对象。它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重视人的作用和发展,重视知识创新和知识集成管理, 重视效益模式转变+其核心目标就是进行知识资源的开发,即挖掘和辨识所有与图书馆服 务有关的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