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版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十九化学图表题试卷部分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222377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4.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版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十九化学图表题试卷部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全国版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十九化学图表题试卷部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全国版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十九化学图表题试卷部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全国版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十九化学图表题试卷部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全国版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十九化学图表题试卷部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版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十九化学图表题试卷部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版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十九化学图表题试卷部分课件(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九 化学图表题,中考化学 (全国专用),1.(2018内蒙古包头,6,2分)下表中,有关量的变化图像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 ),好题精练,答案 B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减小,A错误。氧化铁与稀盐酸反 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质量不断增加,增加量为加入的稀盐酸和反应的氧化铁质量之和;当恰 好完全反应后再继续加入稀盐酸,溶液质量增加的量只有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B正确。向 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锌粉,析出固体质量开始为0,C错误。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 分解的催化剂,随着过氧化氢溶液的不断加入,生成氧气的质量一直增大,D错误。,方法技巧 解决图像题可从三个

2、方面考虑:起点、变化趋势、终点。先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 关系,观察起点是在原点还是在横轴或纵轴上,从而判断图像的正误;再根据两个变量之间的关 系判断一个变量随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趋势是否符合题意;如果前两点都正确,再分析终点位置 是否正确。,2.(2018陕西A,15,2分)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氧化铜逐渐加入稀盐酸中 B.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不相等 C.n点和m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 D.该曲线不能反映溶液中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答案 C 根据题图可以判断出该实验是向氧化铜中逐渐滴加

3、稀盐酸,A错误。n点表示氧化 铜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m点表示稀盐酸过量,因此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是相等 的,B错误。n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铜,m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铜和氯化氢,在蒸发 时氯化氢挥发,因此两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所得固体均为CuCl2,C正确。纵坐标是溶液的总 质量,因此题中曲线可以反映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D错误。,解题思路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2HCl CuCl2+H2O,图像曲线起点为 0,因此可以确定是向氧化铜中逐渐滴加稀盐酸,随着稀盐酸的加入,固体氧化铜发生反应进入 溶液中,溶液总质量增加较快,达到n点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继续

4、加入稀盐酸,溶液质量增加变 缓慢。,3.(2018安徽,6,2分)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答案 A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故A正确; 混合物和纯净物是并列关系,纯净物和化合物是包含关系,故B错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 素,铝元素比铁元素含量多,故C错误;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4.(2018重庆A,7,2分)某品牌的小食品贴有如图所示的标签,从营养均衡的角度分析,该食品还 缺少的营养素是 ( ) 主材和辅材 精制面粉 牛肉 碳酸氢钠 氯化钠 白砂糖 食用油 A.维生素 B.蛋白质 C.油脂 D

5、.糖类,答案 A 人体必需的六大基本营养素是: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无机盐。牛 肉中富含蛋白质,面粉、白砂糖中富含糖类,食用油中富含油脂,碳酸氢钠、氯化钠均属于无机 盐,故选A。,5.(2017山西,10,2分)“归纳整理”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面是同学们在复习中梳理得到 的一组图像,其中图像与实验表述一致的是 ( )A.加水稀释NaOH溶液 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C.向一定量的Na2SO4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 D.在密闭容器中,镁带燃烧前后固体质量的变化,答案 B A项,加水稀释NaOH溶液,pH始终大于7,错误。B项,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K

6、NO3溶 液中加入KNO3固体,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达到饱和状态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正确。C项,向一 定量的Na2SO4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未滴加BaCl2溶液时,没有沉淀产生,起点应在原点,错误。 D项,密闭容器中镁带燃烧,生成氧化镁,固体质量增大,错误。,解题关键 本题为图像题,把变化量和曲线的走势联系起来是解题的关键。,易错警示 C项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质量增大,但易忽视未加BaCl2溶液时没有沉淀,起点 应在原点。,6.(2017福建,10,3分)常温下,往盛放适量M物质的烧杯中逐渐加入N物质并充分搅拌。下图横 坐标x表示N物质的质量,纵坐标y表示烧杯中的某物理量(见下表)。下

7、列实验与图像对应关系 合理的是 ( ),答案 D 氧化钙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应升高,A不合理;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呈碱性,且 加入氢氧化钠越多,溶液的pH越大,因此pH应从7开始增大,B不合理;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 氯化钠,氯化钠不会溶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不合理;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铁与 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每56份质量的铁参加反应会生成64份质量的铜,故溶液质 量减小,当硫酸铜完全反应时溶液质量不再变化,D合理。,解题技巧 首先明确横、纵坐标的含义,再分析在M物质中加入N物质后纵坐标代表的物理 量的变化,重点看起始点、转折点、终点以及线的变化趋势。,7.(201

8、6内蒙古呼和浩特,8,2分)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镁在氧气中燃烧 B.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D.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答案 B A项,根据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每48份质量的镁正好与32份质量的 氧气反应,因此图像错误。B项,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 质量不变,因此,生成氧气的质量会随过氧化氢溶液质量的增大而增大,正确。C项,加入硫酸铜 溶液前,有一定质量的铁粉和铜粉,因此图像错误。D项,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质量分数相等 且足量的稀

9、硫酸反应,镁与酸反应的速率快,但铝与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多,因此图像错误。,8.(2016江西南昌,15,2分)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实验室中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B.往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加入蒸馏水 C.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钾溶液 D.将足量粉末状金属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答案 D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因此固体质量不会减小到零,A项错误;氢 氧化钙溶液的pH大于7,往氢氧化钙溶液中加水,溶液的碱性变弱,但溶液的pH只能接近7不会 等于、小于7,B项错误;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钾溶液,盐酸先与碳酸钾 反应,一段

10、时间后再与氯化钙反应,故一开始无沉淀,反应一段时间后才有沉淀生成,C项错误; 金属镁比铁活泼,与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更快,而参加反应的酸的质量相同,故最终生成氢 气的质量相同,D项正确。,9.(2015浙江杭州,19,3分)向甲物质中逐渐加入乙物质至过量。若x轴表示加入乙物质的质量, 则下列选项与下图不相符合的是 ( ),答案 D A项,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 量不变,故A正确。B项,温度不变,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故B正确。C项,氯化银不溶于稀硝酸, 所以质量不变,故C正确。D项,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同时放出

11、热量,会使溶液中的溶剂减少,同时会使溶液的温度升高,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 的升高而减小,会有固体析出,所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跟原饱和石灰水相比将会减小,不符合图 像,故D错误。,10.(2015河南,8,1分)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向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水 B.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铝 C.向一定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 D.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答案 C A项,向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水,溶液浓度逐渐变小,碱性逐渐变弱,pH逐 渐变小,但不可能小于、等于7,故该图像错误;B项,进入溶液中的铝的

12、质量小于从溶液中析出 的铜的质量,反应后溶液质量变小,故该图像错误;C项,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其 本身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故该图像正确;D项,向一定量的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 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待硫酸反应完全后再与硫酸铜反应,故该图像错误。,11.(2014山东烟台,7,1分)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用数轴表示的化 学知识,错误的是 ( ) A.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B.地壳中部分元素的含量关系:C.部分元素原子序数关系:D.空气中部分成分的体积分数关系:,答案 D 食醋、雨水显酸性,pH都小于7,且食醋的酸性更强;食盐水为中性,p

13、H=7;肥皂水显 碱性,pH大于7,与数轴关系一致,故A正确。地壳中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 为氧、硅、铝、铁与数轴关系一致,故B正确。镁、铝、硅、磷的原子序数依次为12、 13、14、15,与数轴关系一致,故C正确。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约为氮气:78%、氧气: 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氢气不是空气成分,故D错 误。,12.(2018福建,14,6分)以某矿山酸性废水(主要含硫酸、硫酸铁、硫酸铜和硫酸锌等)为原料, 通过下述流程可将废水中的铁、铜和锌分步沉淀,实现回收利用。(1)步骤中,加入Ca(OH)2有两个作用。 一是中

14、和废水中的硫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二是将硫酸铁转化为Fe(OH)3,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2)步骤中,锌泥中最主要的含锌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为分步回收铁、铜、锌等金属资源且直接得到铜单质,只需改变上述流程中的某步骤加入 的试剂即可。该步骤和应加入的试剂分别是 。,答案 (1)H2SO4+Ca(OH)2 CaSO4+2H2O 复分解反应 (2)Zn(OH)2 (3)步骤、锌(或其他合理答案),解析 (1)加入氢氧化钙的作用一是中和废水中的硫酸生成硫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H2SO4+Ca(OH)2 CaSO4+2H2O;二是与硫酸铁反应使其转化为氢氧化铁,该

15、反应是两种化 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2)溶液2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锌,加入氢氧化钙后,硫酸锌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锌沉淀和 硫酸钙,故锌泥中最主要的含锌化合物的化学式为Zn(OH)2。 (3)只需改变步骤,将Na2S换成锌,即可直接得到铜单质。,13.(2018贵州贵阳,35,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酸、碱、盐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 【探究一】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甲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如图所示。(1)实验现象为 ,甲同学由此判断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2)小组内其他同学认为甲同学方案不完善,理由是 。 【探究二】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热量

16、乙同学向一定量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滴加过程中温度变化如下表。,(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混合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 。 (5)小组内其他同学提出“将10%的盐酸直接滴入氢氧化钠固体中也能得出相同结论”,你认 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6)丙同学将甲同学和乙同学实验后的溶液混合,未发现明显现象。现将混合液中的氯化钠进 行提纯,具体的操作为 。 【探究三】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分步反应 【查阅资料】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反应是分步反应,第一步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和氯化钠,当碳酸钠反应完后才发生第二步反应。 丁同学向106 g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生成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