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全球化竞争格局与上海汽车产业战略应对

上传人:luoxia****01803 文档编号:56219418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产业全球化竞争格局与上海汽车产业战略应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汽车产业全球化竞争格局与上海汽车产业战略应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汽车产业全球化竞争格局与上海汽车产业战略应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汽车产业全球化竞争格局与上海汽车产业战略应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汽车产业全球化竞争格局与上海汽车产业战略应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汽车产业全球化竞争格局与上海汽车产业战略应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产业全球化竞争格局与上海汽车产业战略应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车产业全球化竞争格局与上海汽车产业战略应对【摘要】 文章立足于汽车产业全球化的背景,从研究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入手,归 纳总结了世界汽车产业全球化竞争的格局和特点,研究国内汽车产业的生产状况和区域布 局,通过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分析,预测了其未来发展走向。在此基础上,对上海发展汽车 产业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再认识,并提出了上海应对汽车产业全球化竞争的战略举措。【主题词】 汽车产业 全球化 竞争格局。汽车产业具有高产业关联效应,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尺。当前,国 际汽车产业发展日新月异,竞争日益激烈, xx 年全球汽车产量高达 6650 万辆,比上年增 长 33%。汽车产量世界前 4 位的汽车

2、生产国为:美国 1192 万辆,日本 1080 万辆,德国 5758 万辆,中国 571 万辆,增长 1296%。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各国普遍 采取了各具特色的汽车品牌战略,以抢占更多国际市场份额。1 世界汽车产业的全球化竞争格局。世界汽车产业竞争的实质是各大汽车集团在实施品牌战略过程中,以品牌为载体, 围绕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的竞争。目前世界汽车产业的竞争态势主要表现在 5 个方 面。11 地区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从地区看,亚太、欧洲和北美 3 个地区是世界汽车竞争的主要地区。xx 年,全球汽 车产业发展总体缓慢,发达国家尤其是美、欧汽车制造业整体下滑。其中北美地区美国汽 车

3、产量仅增长 01%、加拿大增长 06%;欧洲汽车销量也跌至自 1996 年以来的最低谷,其 中法国汽车销量下降 58%、英国减少 108%,德国汽车工业大量裁员。与此相反,自 xx 年亚太地区汽车产量首次超过欧美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后, xx 年亚太地区的汽车生产继续取得良好的业绩,其中中国的汽车产量增长达 1296%,继续 在世界汽车生产中保持较高的增长率。日韩汽车企业在欧美市场也取得良好的业绩。可以 预见,未来世界汽车产业竞争格局将继续亚太、欧洲和北美三足鼎立之势。12 大企业、大集团主导世界汽车市场。近年来,世界汽车工业呈现“6+3”的发展格局。xx 年通用、福特、丰田、大众、戴 姆勒

4、-克莱斯勒与雷诺-日产 6 家集团合计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52%以上,汽车销售比重 超过 55%;本田、标致-雪铁龙和宝马紧随其后。但由于欧美日等传统汽车市场已经饱和, 上述大型跨国公司正加速其全球范围内的兼并重组,调整升级其产品结构,可以预见,未 来 78 年,世界 6 大汽车公司的全球份额将呈下降趋势,新兴的汽车生产国如中国、印度、 俄罗斯等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但上述 9 大企业集团主导汽车市场的格局将长期存在。13 技术研发出现新的竞争格局。世界汽车产业竞争激烈、汽车技术日新月异,技术研发呈现出新的发展格局。一是 大企业集团非常重视汽车产品的技术研发,在人员配置、资金投入等方面数量庞

5、大,其研 发手段、方式等不断创新;二是大企业为共同利益在关键技术和零部件总成上开展横向联 合研发;三是随着专业性汽车研发企业的兴起,大企业集团还委托专业性第三方汽车研发 机构进行新产品的开发。14 发展中国家逐渐主导汽车产业链的低端。目前,全球汽车生产和消费总体上呈两大特征:一是发达国家的汽车进入了一个质 量换代升级的新时代;二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处于规模 扩张阶段。这两大特征表明了全球汽车企业在品牌领域的生产和开发存在巨大差异:一是 发达国家汽车企业对国内汽车进行品牌结构调整,对同一品牌汽车,压缩一般型号和档次 的产量,研发生产新一代汽车产品,发展高性能、高档次汽

6、车。二是汽车发达国家将一般 型号、低档次汽车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基地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并不断扩大产量,使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汽车产业链低端部分的主要产地。中国、印度、俄罗斯、泰国、墨西哥、伊 朗等国正成为汽车产业链低端部分的主要生产国。15 中国日益成为国际重要的汽车市场。跨国汽车公司利用各国在价值链各环节上要素禀赋的差异,进行价值链拆分,不仅 在公司内部完成产业整合,还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产业的空间分割。中国的市场、劳动力和 产业配套优势使其成为最适宜发展汽车产业的国家之一。中国作为新兴汽车消费大国地位 的逐步确立,促使世界发达国家汽车企业的目标市场进行调整,对华战略也随之升级。近年来,跨国汽车集团公

7、司对华战略重点在不断调整之中。2002 年,跨国公司在中 国汽车市场主要采取“圈地运动”战略,通过合资划分中国汽车制造的势力范围。近几年, 跨国公司对华战略重点开始转向扩大产能,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车间”。跨 国公司在华竞争也由战略层面上谋略布局转移到细化和落实战略部署,在产品和市场层面 的短兵相接也越来越多。总的看来,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纷纷向中国市场拿出自己最有 竞争力的产品;二是市场细分进程加快;三是许多新产品上市后降价节奏加快,价格越来 越与国际接轨;四是服务领域的竞争开始启动,很多国际汽车企业巨头开始在中国设立研 发和技术服务中心。2 国内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21 国内汽

8、车产业的生产现状。回顾中国汽车工业近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以轿车为例,轿车产量由 1991 年的 81 万 辆增加到 2001 年 200 多万辆; xx 年就实现 500 万辆的产量。中国汽车工业步入了一个高 速增长的发展阶段,正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从 2000xx 年中国汽车增长情况来看,汽车工业发展速度较快,但有一定的起伏, 其中 2002xx 年呈高速发展,分别达到 3881%和 367%; xx xx 年相对减缓,分别达到 1411%和 1296%,但产量规模持续增大,并首次突破 500 万辆。同时中国汽车产量的世界排名迅速攀升,2000 年中国汽车产量排名第 11 位; 2002

9、年全球排位上升至第 5 位; xx 年排名世界第 4; xx 年巩固世界第 4 大汽车生产国的地位。 预计到 2016 年,中国汽车年产量将达到 900 万辆,占世界汽车市场的 1/10;按 5%年增长率 计算, 2020 年中国汽车产量将达到 1000 万辆,占世界汽车市场的 1/5。考虑到我国汽车生产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短期内不会消解:一是国家宏观调 控政策对新增汽车投资和用地的影响;二是钢铁、化工、能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 三是汽车燃油税调整后导致油价上升对汽车消费的影响;四是国家出台的汽车产业发展 政策提高发展汽车产业的门槛。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汽车产业的增长势头将趋缓,但长 期

10、内增长仍将是基本趋势。22 国内汽车产业的区域布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汽车产业已形成几大板块。一是已具规模化生产的汽车产 业集群区域。吉林。吉林拥有我国最大的汽车生产企业一汽集团。xx 年汽车产量为 80 万辆,实现增加值 500 亿元,占当年全国汽车总产量的 14%,拥有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企 业近 200 家。京津地区。京津地区拥有北京现代和天津一汽丰田公司。xx 年汽车产量 5465 万辆,共有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 180 多家。上海。上海拥有上汽集团,又背靠通 用、大众两大跨国公司,是我国重要的轿车生产基地。xx 年汽车产量 5830 万辆,占当年 全国汽车总产量的 1312%;实现工

11、业总产值 1340 亿元,拥有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 123 家。 湖北。东风汽车公司所在地。xx 年汽车产量 3894 万辆,完成工业总产值 7992 亿元,拥有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 业 433 家。重庆。是我国最大的微型车生产企业长安汽车集团所在地。xx 年汽车产量 4215 万辆,有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 120 多家。二是初显基地雏形的汽车产业集群区域。江苏。是南汽集团的所在地,拥有跃进汽车集团、南京菲亚特等汽车生产企业。xx 年江苏省汽车产量达到 70 万辆实现工业增加值 350 亿元,共有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 214 家。辽宁。xx 年生产汽车 15 万辆,拥有汽车生产企业 200 家,

12、其中整车制造企业 60 家,如金 杯客车、丹东黄海、华晨、沈飞等,零部件企业 140 余家。三是正在崛起的汽车产业集群区域。广东。xx 年广东共生产汽车 4074 万辆。有汽 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 220 家。安徽。xx 年生产汽车 35 万辆,以奇瑞轿车、江淮商务车和 客车、江淮和华菱的重卡为核心,包括大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和终端销售商在内的汽车产 业体系已初步形成。广东和安徽无论从产量,还是配套企业数目等方面看,都与吉林、湖北、上海、重 庆和京津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但上述地区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在全国是最快的,形成新兴 的汽车产业集群现象已很明显。23 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预测。中国汽车市场需求的

13、预测。基于近 5 年汽车市场增长状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 中国汽车市场需求进行了预测。对中国汽车供给能力的预测。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已有的整车生产能力约为 800 万 辆/年,加上在建生产能力 220 万辆,建成后产能累计将达 1020 万辆/年。同时,全国各地 投资热情仍然不减, “十一五”期间各地正在准备投资的生产规模预计可达 1000 万辆,预计 “十一五”期末汽车产能可达 2000 万辆以上。3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走势预测。基于以上对国际、国内汽车产业竞争格局的分析,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走势做出 几点判断。31 中国汽车产业将进一步融入全球汽车产业链的分工体系。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总趋

14、势将呈现国际跨国汽车企业群雄争霸格局,中国汽车 产业的发展将置于全球汽车产业链的分工体系中,中国汽车行业的市场结构将发生显著变 化,竞争更激烈。一是汽车企业产品系列不断加宽和延伸,不同企业的产品市场相互渗透;二是国产 和进口汽车的竞争日益白热化;三是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新企业,如浙江吉利汽车集团的 崛起,改变着汽车产业竞争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传统格局;四是国内知名汽车企业与国际 跨国公司各种形式的合资合作,使曾经发生在我国内部的产业集中的“圈地运动”正在被国 际产业重组所替代。32 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国。从需求角度看, xx 年我国人均 GDP 为 1700 美元,按世界银行测算的购买力

15、平价 方法接近 5000 美元。在一些较发达城市、东南沿海地区,人均 GDP 按官方汇率计算也达 到 5000 美元。国际经验表明,人均收入水平与汽车普及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30006000 美元期间和 600010000 美元期间是汽车拥有率上升最快的 2 个时期。我国已达 到轿车进入家庭的门槛,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如深圳、北京、广州等城市,家庭轿车 拥有率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中国有望在未来 1015 年成为全 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年销量达到 1700 万辆,汽车保有量超过 1 亿辆。33 汽车产业将成为拉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汽车产业是范围最广和波及效应

16、最大的产业。从产品的生产过程来看,汽车工业对 钢铁、有色金属、橡胶、塑料、玻璃、涂料等原材料工业,铸、锻、热、焊、冲压、机加 工、油漆、电镀、试验、检测等设备制造业,机械、电子、电器、化工、建材、轻工、纺 织等配套产品和零部件等会产生巨大需求。从汽车的使用过程看,汽车对公路建设、能源 工业、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产生巨大需求,从而推动这些产业的发展。汽车的波及效应可 以通过产业波及系数表示。xx 年汽车工业对制造业的波及系数为 34,对 GDP 的波及系数 为 94,预计今后 10 年每年 GDP 增量有 1/71/6 来自汽车产业的贡献。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 看,我国加快发展汽车工业的条件已基本成熟。34 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整车组装和零部件制造中心。中国已初步形成相对齐全的汽车工业生产体系。此外,中国发展汽车产业还有如下 优势:一是潜在的市场优势。我国拥有 13 亿人口,拥有巨大的市场容量。二是劳动力素质 和成本优势。中国目前每年大约有 100 万名左右的理工科大学毕业生在国内就业,加上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