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营养指导与疾病预防 维生素不良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219097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3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膳食营养指导与疾病预防 维生素不良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膳食营养指导与疾病预防 维生素不良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膳食营养指导与疾病预防 维生素不良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膳食营养指导与疾病预防 维生素不良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膳食营养指导与疾病预防 维生素不良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膳食营养指导与疾病预防 维生素不良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膳食营养指导与疾病预防 维生素不良课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维生素缺乏病,维生素A缺乏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公认维生素A缺乏为世界上四大营养缺乏病之一 (维生素A缺乏, PEM,缺铁性贫血,缺碘性甲状腺肿); 早在公元前1500年,中国就有肝、蜜、龟壳等治疗夜盲的传说; 维生素A缺乏是维生素缺乏甚至营养缺乏病中最广泛与最重要的缺乏病之一。,病因学:,原发性 :维生素A缺乏在婴儿与45岁幼儿中发病率远较成人为高。(胎盘屏障,肝中维生素A的储存量很低 );动物性食品供应较少,食物中维生素A与胡萝卜素摄取量不足; 影响消化吸收的因素 :消化道疾病 、胰腺炎 、膳食中脂肪含量较低; 影响储藏、利用与排泄的因素 :肝脏疾病 、一些消耗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

2、眼、皮肤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眼部症状: 夜盲症: 在维生素A缺乏时,眼部最早发现的症状是夜 盲; 干眼症:眼部发干、结膜失去光泽,变混浊; 毕脱斑(Bitots spot):位于角膜缘外侧,在结膜中间; 角膜软化症:角膜干燥、混浊、溃疡、糜烂 、穿孔、失明。,皮肤症状:,初期的皮肤症状为干燥、变粗和脱屑,继而发生丘疹; 皮脂腺的分泌受抑制,因而形成皮肤干燥症并伴有皱纹,因其外表与蟾蜍的皮肤相似,所以又称蟾皮病; 较重时皮肤皱纹明显,有如鱼鳞 ; 多见于上臂与大腿的伸侧,以后逐渐向臂、腹、背及颈部蔓延。,维生素A缺乏病的诊断:,生化诊断:血浆维生素A含量测定:成人0.35umol/L缺乏,儿

3、童0.7umol/L缺乏; 生理或功能评价诊断方法 :暗适应测定:可作为早期诊断依据;夜盲发生前或轻度夜盲,则暗适应的功能会降低;生理盲点的测定:是反映维生素A缺乏的一个较灵敏的指标,生理盲点扩大; 其它,诊断流程:,首先采用生理或功能性评价方法,观察其夜视力(即暗适应能力)有无减退,生理盲点有无扩大,这在缺乏中最早发生。 血维生素A含量测定,观察其肝中维生素A的储藏情况。 发生临床症状如眼的毕脱氏斑、角膜软化已到缺乏晚期。,治疗:,关键要及时发现与及早治疗; 维生素A缺乏病的治疗比较单纯,补充维生素A:食补(志愿军,蛙肝) ,口服维生素A,急性严重缺乏时浓缩维生素A每日肌注; 对症治疗 预防

4、:P340,维生素D缺乏病,机体的钙、磷代谢中,维生素D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突出的表现是佝偻病(rickets)或骨软化症(osteomalacia)的发生; 主要发生在受日光照射不足,并缺少食物维生素D来源的人群中。,病因:,日光照射: 皮肤(7-脱氢胆固醇)生成维生素D3,是主要来源,需要户外日光直接的照射; 日光紫外线照射不足,现在仍是世界各地发生维生素D缺乏的主要原因; 我国大面积普查的结果:东北地区发病率明显地高,其次长江流域; 长时间的日光(紫外线)照射也不会引起维生素D3 中毒。,婴幼儿户外活动时间与佝偻病的关系:,食物:,一般天然食品中维生素D含量很少,普通膳食中的含量也难以满

5、足机体的需要; 没有充分的日光照射,喂养不当,缺少富含D的食品是婴幼儿发生佝偻病的主要原因,特别是早产儿、多胎儿先天不足肝储存量少; 动物性食品的控制及多种疾病都是导致老人发生维生素D缺乏的重要原因; 维生素D缺乏病的发生不仅与食物维生素D的供给量有关,与食物的钙、磷含量、比例及其它成分也有关。,肠道吸收障碍:,胃肠道病患者 胃切除手术后 其它原因: 肝病患者 肾病患者,维生素D的代谢及其作用的靶组织示意图:,临床表现:,佝偻病:主要是神经精神症状和骨胳的变化 神经精神症状: 常见于病的初期和极期; 多汗、夜惊、哭闹; 睡眠不安、枕秃, 痉挛和手足搐搦等症状。,骨胳的变化:与年龄、生长速率及维

6、生素D缺乏的程度等因素有关。,头部: 颅骨软化; 前囟边缘软化,闭合迟; 重者颞枕部呈乒乓球样软化; 形成方颅;或因睡眠压迫而变形; 出牙迟,牙齿排列和发育不好。,胸部: 肋骨串珠; 胸廓畸形:鸡胸、漏斗胸、赫氏沟; 四肢、脊柱:长骨干骺端肥大似手镯、足镯 ;“O”型腿或“X”型腿;扁平足; 其它:一般发育不良,神情呆滞;直立行走的时间也较晚;低血钙常出现肌痉挛或手足搐搦。,骨软化症:,多见于妊娠、多产的妇女及体弱多病的老人; 最常见的症是骨痛、肌无力和骨压痛; 肌无力是维生素D缺乏的一个重要表现; 在骨痛与肌无力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患者步态特殊,被称为“鸭步(waddling)”或“企鹅步态(

7、penguin gait); 伴发骨质疏松、压迫性骨折,诊断: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化验及X线检查作出全面的诊断。,病史:早产、出生体重、居住条件、营养及日照时间等。 化验:碱性磷酸酶活性 ;血浆25-(OH)-D3 含量; X线检查:佝偻病以骨骺临时钙化带改变明显,增宽、模糊,干骺端呈绒毛状;骨软化症X线检查最常见的现象是骨质疏松、畸形和骨折。,佝偻病的活动程度分期:,初期:有多汗、夜惊、烦躁不安等神经精神症状;血液指标变化不大,血钙稍低或正常,血磷正常或稍下降,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升高;X线检查无异常或可见长骨临时钙化带稍模糊。 激期:神经精神症状明显;可有运动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血清钙、磷

8、下降,碱性磷酸酶活性继续升高;X线检查可见长骨骺端临时钙化带消失,骨骺加宽,干骺端呈毛刷状、杯口状改变。 恢复期:上述临床症状及体症减轻或趋向消失;血清钙、磷逐渐回升,碱性磷酸酶逐渐降低,恢复正常;X线检查可见长骨骺端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及骨质恢复。 后遗症:原有佝偻病已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血液生化指标正常,X线所见有不同程度的骨胳畸形。,防治:,预防措施 : 容易发病的婴幼儿、孕妇、乳母和体弱多病的老年人,重点照顾; 鼓励户外活动,得到充分的日光照射,是预防佝偻病和骨软化症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饮食营养,补充维生素D ,补充的方法: 维生素D强化牛奶; 小儿出生后12星期,直到2岁,在牛奶中每天

9、滴加4001000IU维生素D滴剂;避免摄入维生素D过多,注意血钙 间断补充大剂量维生素D:从新生儿出生后半个月开始,南方地区每月补充维生素D糖丸1粒(含50000IU),北方地区每月2粒;半岁以上的儿童,夏季可停止使用;对北方地区1岁以内的儿童,也可以在冬春季分2次口服或注射维生素D360万IU,南方儿童可一次使用维生素D330万IU;对13岁儿童的使用剂量应较1岁以内儿童减半。,维生素B1缺乏病,习惯称本病为脚气病; 多发生在以白米为主食的南方地区; 与乙醇中毒合并发生亚临床缺乏。,缺乏病因:,硫胺素摄取不足 :长期食用精白米、面、偏食、烹调方法不当; 硫胺素的需要量增加:生理状态有妊娠、

10、哺乳、儿童生长发育、成人剧烈劳动等,疾病状态; 吸收或利用障碍:胃肠道疾病、肝病吸收不良; 抗硫胺素因子:耐热:贝类、虾、鱼;不耐热:植物,槟榔、茶叶、咖啡。 慢性酒精中毒:影响摄入、吸收、代谢,肝硬化储备减少。,临床表现:,成人脚气病的症状: *前驱症状(亚临床):软弱无力、常有沉重感 ;厌食、消化不良和便秘;失眠、不安、易怒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系统:常有上行性对称性周围神经炎,表现为运动和感觉障碍; *循环系统:多有心悸、气动过速和水肿,可有心肌病变致心衰。临床上,神经型为主的称为干型脚气病。以水肿和心脏症状为主的称为湿性脚气病。以急性心脏病变为主者称心脏或称脚气性心脏病。,婴儿脚

11、气病的症状:,多发生于出生数月的婴儿;病情急,发病突然;误诊时可死亡。 以心血管症状占优势,相似于成人的急性心脏型脚气病。 有喉水肿而失音,形成特殊的喉鸣(脚气病哭声)。 症状开始到死亡约12天,治疗及时可迅速好转,婴儿脚气病死亡率较高。,诊断与鉴别诊断:,依靠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心电图,实验室检查和实验性硫胺素治疗而可做出可靠诊断; 病史:是否长期以稻米为主食,稻米碾磨的程度、有无偏食、有无饮酒、妨碍吸收和利用的疾病,病人否存在硫胺素需要量增加的因素; 实验室检验:尿中硫胺素排出量;4h负荷实验 ;血液中红细胞转酮酶活性; 鉴别诊断:有神经炎者需要与铅、砷中毒症状鉴别。,治疗:,去除病因;

12、 补充硫胺素 :病情轻,口服硫胺素,一日3次,每次5mg 。重者肌注或静注硫胺素一日2次,每次10mg。到病性缓解后,可改为口服;暴发型:首次静注硫胺素20mg,其后每4小时肌注10mg、直到可改为口服,每日10mg; 辅助药物治疗:酵母420g或用复合维生素B。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以及对症治疗。,维生素B2缺乏病,在我国,核黄素缺乏病是一种常见的营养缺乏病。,病因:,多由于膳食中核黄素供给不足; 需要量增高; 吸收、利用障碍引起; 药物影响。,临床症状:常见的是口腔和阴囊的病变,即所谓“口腔-生殖系综合征”,口腔症状:唇炎、口角糜烂、炎舌; 脂溢性皮炎:多见于皮脂分泌旺盛处;阴囊炎:阴囊瘙痒

13、为初发的自觉症状,红斑型,丘疹型,湿疹型; 眼睛症状:球结膜充血、视觉模糊并容易疲劳。,诊断:,临床症状多为非特异性,常合并其它维生素缺乏; 注意鉴别诊断; 有条件可做实验室检查:尿维生素B2测定,维生素B2负荷试验 。,治疗:,食物补充; 补充维生素B2:维生素B2片口服,10mg,每日2次; 对症治疗。,维生素C缺乏病,维生素C缺乏病主要是指坏血病; 典型表现:牙龈肿胀、出血,皮肤淤点、淤斑,广泛出血; 维生素C缺乏不仅能引起坏血病,还与炎症、动脉硬化、肿瘤等多种疾患有关。 坏血病在历史上曾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有“水手的恐怖”之称,目前,成人少见。,病因学:,坏血病主要由于食物中

14、缺乏维生素C而致病; 自然界中多数动物可利用葡萄糖的碳链生成维生素C ,但人类及其它灵长类、豚鼠体内缺乏葡糖酸内酯酶,不能合成维生素C,必须由食物供给; 谷类及乳类中含量甚少,人工喂养的婴儿及成人食物中长期缺乏新鲜水果和蔬菜,可患本病; 维生素C的性质很不稳定,遇金属酶(铁、铜)易被氧化破坏,对氧很敏感、碱性环境中,亦易被氧化分解,所以食物烹调、加工不当,往往导致维生素C大量破坏。,坏血病的发展过程:,临床表现:,前驱症状:四肢无力、衰弱、肌肉及关节等疼痛症状,成人早期即有齿龈松肿,婴儿则有不安,骨骺周围出血; 出血症状:齿龈出血是坏血病的主要病症,常伴有慢性齿龈损害,即齿龈炎 ;皮肤点状出血

15、是突出表现;肌肉、关节、腱鞘等外出血;内脏也有出血,如血尿、便血及月经过多等; 贫血:长期出血,维生素C缺乏影响铁吸收; 骨质疏松:维生素C缺乏,胶原蛋白合成障碍,以致骨有机质形成不良而导致骨质疏松;儿童常表现出突出的特征,四肢屈曲状态、疼痛呈蛙状体位,坏血病串珠。 其它:免疫力低下易感染,胶原合成障碍伤口愈合不良等。,诊断:主要依据膳食史、典型症状和体征以及生理、生化检验,还可进行治疗试验。,生理功能检查: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出血点的数目反映毛细血管受损程度;方法:压迫法正压法负压法 生化检验: 血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只能反映维生素C摄入情况,但不能反映体内维生素C的储存情况。 白细胞中维生

16、素C含量:能够反映组织中的维生素C储存情况,而且不受维生素C近期摄取量的影响。 负荷实验;,治疗:,轻症病人每日服维生素C200-300mg,重症300-500mg,感染时剂量应增加,分3次在饭前或吃饭时服用; 不能口服或吸收不良时,可肌肉或静脉注射,每日一次(乳幼儿100-200mg,成人500-200mg),症状明显好转时,减至50-100mg,1日3次口服; 对症处理。,叶酸缺乏症,最常见的危害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孕妇缺乏可能造成胎儿发育不良,甚至畸形。,缺乏原因:,摄入不足; 消化、吸收、利用障碍; 需要量增高,妊娠、哺乳、婴儿、青春期为高危人群; 疾病因素:感染、疟疾及慢性溶血时,需要量增加。,临床表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补充铁剂不能治愈 一般症状:面色逐渐苍白、轻度浮肿,贫血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出现较早,厌食、恶心、呕吐较常见,时有稀便; 造血器官:肝、脾肿大,肝肿大远较脾肿大为多,肿大程度亦更为著;伴有出血表现、免疫力低下; 其他:因贫血可引起心脏扩大、心脏杂音;红细胞寿命可缩短而出现黄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