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和机关单位人员的退休待遇差距研究

上传人:luoxia****01805 文档编号:56217244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和机关单位人员的退休待遇差距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企业和机关单位人员的退休待遇差距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企业和机关单位人员的退休待遇差距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和机关单位人员的退休待遇差距研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企业和机关单位人员的退休待遇差距研究随着企业单位与机关单位退休工作人员在退休待遇方面的巨大差距滋生了社会矛盾。 随着国民素质以及公民意识的日渐提升,人们对不平等退休待遇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党 中央工作部门以及国务院工作部门需要重视企业单位与机关单位退休待遇问题。为了能够 有效解决企业单位与机关单位人员在退休待遇方面存在的差距,需要调整工作待遇,重视 改革工资制度,尽可能缩小企业单位与机关单位人员在退休待遇方面存在的差距,为推广 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保障。一、企业单位与机关单位人员退休待遇差距原因分析1.企业单位与机关单位人员在退休待遇上存在着制度上的不统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城镇中的企业逐步完善

2、社会保险制度,城镇企业员工开始 参加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等,1997 年国务院对企业员工的养老保险进行了更加具体的规 范,职工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组成, 实现根据缴费年限、缴费数额以及个人账户储值等来确定退休金数额,退休金的资金主要 是个人缴纳与企业缴纳两部分组成,形成养老保险基金一部分。尽管机关单位人员,现在 参加到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的保障体系中,但与企业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公务 员的养老金国家财政全额承担,因此,实际发放数额比较高。由于企业单位人员退休金相 对较低,尽管国家不断调整,机关单位人员养老金增幅也有所放缓,但是在退休金待遇方 面

3、仍然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性,退休金金额差距比较大。2.企业单位和机关单位人员在退休金体系方面存在着单一性从我国目前情况分析来看,长期性的国家包揽政策促使职工的养老保险在福利待遇 方面占有绝对地位,使得基础养老保险实际替代率非常高,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旨在于 转变退休养老结构较为单一的状态,但是由于企业单位并没有构建较为完善的退休金保障 制度,使得实际的实施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企业单位在年金工作中,根据社会保障制度, 提供的年金替代率并不高,但是企业员工对于年金实施缺乏信心。为了减少管理成本,企 业认为在效益好情况下发放奖金,员工也更加赞成直接领取奖金。机关单位则是采用脱产 化的退休金模式,也就是

4、说,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金是根据退休之前的职务以及具体 工作年龄等来决定的,与单位效益并没有非常大的影响,退休金波动不大,单一化退休金 使得早退休或者工作年限较少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存在着生活危机,因此多元化退休金体 系非常的重要。二、企业单位与机关单位人员退休待遇差距对策1.构建统一化的退休金保障制度企业单位与机关单位实现退休金保障制度统一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需要坚 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现行制度下,不断调整企业与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待遇,国家发挥 自身重要作用,重视统筹性工作,转变目前工作部门各自为政的状态,调整机关单位与企 业单位人员的待遇,促进社会平衡。企业单位与机关单位需要注重与特

5、殊制度人群相分离, 提升改革实践性,同时还需要将公务员纳入到系统中,坚持并轨式的工作方式,避免出现 收入方面的巨大波动。通过统一化的退休金保障制度,能够有效组织分配不均的问题,解 决不公平心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2.构建多元化的利益表达制度由于社会资源分配存在着差异性,促使一部分人是社会中的强势群体,一部分则是 弱势群体,因此,在改革过程中,需要注重发展倾斜性,在改革成本分配方面也存在着一 定的差异性。在划分强势群体以及弱势群体的过程中,不仅是收入方面存在的差距,还包 含了表达方式以及利益追求方面的差距,这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元化发展渠道,诸如,报纸、 专家等等,政府需要了解个体需求,尊重个体表达

6、意见。为了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社会各个群体需要积极参与到社会工作中,政府需要尊重群众根本利益,协调各个群体之间的利 益管理,促进福利发展最大化,鼓励社会群众积极参与到公共实施管理工作中,不断的调 整退休工资待遇,构建更加公平的发展格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总之,企业单位与机关单位人员在退休待遇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由于制度方 面的不统一以及结构方面的单一性加剧了待遇方面的差距性。因此,需要坚持企业单位、 机关单位在退休待遇制度方面的统一性,构建多层次退休待遇,转变单一化的退休待遇计 算方式,尽可能转变员工在分配方面的差异心理,避免挫伤员工工作积极性,避免出现一 些员工为了考虑养老问题而出现人才流失,促进社会公平与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