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旅游景点大全(一)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21662 上传时间:2017-09-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城旅游景点大全(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运城旅游景点大全(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运城旅游景点大全(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运城旅游景点大全(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运城旅游景点大全(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运城旅游景点大全(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城旅游景点大全(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城市旅游景点(一)解州关帝庙解州关帝庙位于运城市解州镇。因是关羽故里,建筑面积近两万平方米,是国内最大的纪念关羽的建筑群。 三国时扶汉名将关羽,原籍河东解梁常平村人,曾封“忠武侯”之职,以“忠义”著称并留传后世。历代帝王崇信追封,宋封“忠惠公”、“义勇武安王”、“崇宁真君”等,元明清时期分别追封为“伏魔大帝”、“协天大帝”、“忠义神武大帝”、“关圣帝君”等职衔,民间呼之为“武圣”。随着关羽的追封进爵,声传海内外,全国兴建关帝庙者大振,故有“天下祠宇,关庙为多”之说。关羽故乡解州除在祖籍长平村建家庙外,隋开皇九年(公元 589 年)在州西关大兴土木,营建关庙一所,总面积约 14 平方米,规模之

2、巨,冠于全国。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 1014 年)扩建,布局更为宏敞;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 1555 年)地震毁坏后重建,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 1702 年)遭火焚毁,经十余年修复始成现状。其间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 1620 年)以来,局部屡有修葺增补,故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物。关帝庙背临盐池,面对中条山,庙区古柏参天,林荫蔽日,殿阁争辉,花香扑鼻,景色奇丽幽雅。建筑布局采取了仿宫殿形制,分南北两大部分,南为结义圆,由牌坊、君子亭、三义阁、假山、环廊等组成,周置水渠、小桥、遍植桃柳花卉,是仿刘、关、张琢州结义时桃园所建。北部是正庙,分前后两院,前院以端门、矬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为中轴,两侧配

3、以的石坊、木坊、钟鼓楼、崇圣殿、胡公祠、追风泊祠、碑亭、钟亭等。后院以“气肃千秋”木坊为屏障,春秋楼为中心,刀楼、印楼分列两侧;前后两院自成格局,但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廊庑近二百间环于四周,形成我国传统的“前朝后寝”、“前殿后舍”的格局。在关帝庙的群体建筑中,尤以春秋楼和崇宁殿最为精致。春秋楼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 1573-1590),清同治(公元 1870 年)重建。面阔七间,近深六间,四周设围廊,二层三檐,歇山式屋顶,总高约 30 米。廊下栏额拱头等构件上全部采用图案雕刻,极为华丽。楼内一层置“关圣帝君”像,二层塑关羽便装“夜读春秋”坐像,楼上环廊一周供人远眺。最引人注目的是“悬柱挑梁”,

4、垂柱悬空,内设搭牵挑承。此种做法多用小木作神龛或天宫楼阁上,用于大型建筑中实为少见。楼顶黄绿色琉璃遍布,光泽夺目。每年一度的“关公文化节”于十月十八日在运城解州镇的解州关帝庙内举行,中外旅游者云集,朝拜关公,成为山西节庆活动的热点之一。舜帝陵庙舜帝陵庙舜帝陵庙(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清地址:盐湖区北相镇西曲马村南鸣条岗据庙内明清重修碑记载,创建于唐开元年间,元末毁于兵火,明万历年间重建,清顺治十年,康熙三十五年,雍正六年,乾隆八年多次重修。现存建筑基本保持了原有布局。舜帝陵坐北朝南,面积 2.7 万平方米,由外城、陵园、皇城三部分组成。庙内砖砌方形墓冢即帝陵,高 3 米,周长 51 米,正面立

5、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 年)刑其任书“有虞帝舜陵”石碑。陵前嵌“有虞氏陵”石碣一方。享殿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前后檐敞朗,西山墙嵌“鸣条舜陵者略”石碑 4 通。后部为皇城,中轴线上布列戏台、献殿、正殿,两厢为配殿、钟鼓楼,主从有序,布局严谨。庙内现存明、清、民国时期重修碑刻 7 通。郭村泰山庙大殿郭村泰山庙大殿郭村泰山庙大殿(第六批国保)时代:元地址:盐湖区上王乡郭村庙创建年代不详,元、明、清均有修葺。庙内建筑大多已毁,现仅存元代大殿一座。大殿坐北朝南,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硬山顶,斗拱四铺作单下昂。无栏额,前檐明间和次间施粗圆木通面额,上施斗栱七朵为四铺作单下昂。稍间无补间,为明清改建。殿

6、内梁架彻上露明造,结构为四椽栿对后乳栿用三柱。梁栿上均绘有彩绘。檩上有元至正七年、明成化、嘉靖、万历、清道光五年重修题记。寨里关帝庙献殿寨里关帝庙献殿(第六批国保)时代:元地址:盐湖区泓芝驿镇寨里村关帝庙创建年代不详,现仅存元代献殿一座。大殿坐北朝南,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无栏额,前檐施粗圆木通面额,额上施斗栱 11 朵为四铺作单下昂,梁架结构彻上露明造,其上施驼峰承接平梁,平梁上立脊瓜柱与叉手,四椽栿与平梁上皆施彩绘,与大殿同期,为四椽栿通达前后檐。运城关王庙运城关王庙运城关王庙(第四批省保)时代:明地址:盐湖区红旗西街 61 号创建于元代,明正德六年(1511 年)、嘉靖五年(1

7、526 年)进行过大修。庙址坐东朝西,现存山门、献殿、正殿与春秋楼。山门、献殿与正殿皆为明代建筑。献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卷棚顶。献殿与正殿檐口几乎相接,正殿面阔、进深皆三间,后檐明间出抱厦一间,单檐歇山顶。三官庙戏台三官庙戏台三官庙戏台(第四批省保)时代:元、明地址:盐湖区三路里镇三路里村戏台始建年代无考,据元代残碑记载,戏台创建于元代以前。明正德十五年(1520 年)、崇祯十年(1637 年)、清康熙五年(1666 年)、道光二十二年(1842 年)均有修葺。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前歇山、后硬山顶。建筑平面呈“凸”字形。盐池禁墙及虞坂古盐道盐池禁墙及虞坂古盐道 (第四批省保)时代:新石器

8、至清代地址:盐湖区东郭镇磨河村至平陆县张店镇坪头铺南界的中条山北麓运城盐池是我国最古老的盐湖之一,水经注载:“池水东西 70 里,南北 17 里。”为防止盗盐 0,保护税收,唐时在盐池周围一百二十里修筑禁墙(亦称禁垣)。宋元明清补修,现存禁墙多为清代所筑。现禁墙主体大多已毁,但依势起伏的残墙断壁仍然存在。池神庙至盐化二厂的一段禁墙及二厂至解洲的一段禁墙保存较为完整。虞坂古盐道始凿于西周初期,明正德八年御史张士隆曾对青石槽路段进行过扩凿。废弃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该盐道从张店镇坪头铺下山,至盐湖区东郭镇磨河村南山底出,沿途山势险峻,坡道盘曲,路面坎坷不平。现存路面宽 24 米,全长约 8 公里。

9、侯村墓群侯村墓群(第四批省保)时代:东周、汉地址:盐湖区金井乡侯村东据平阳府志载:河东“运司”周为郇城,郇城在猗氏县南二十里。解县西北有郇城。郇城百姓生息卒葬于此,后代因之延续至汉。侯村墓葬区,南北宽 300 米,东西长 500 米。墓葬形制长方形竖穴墓,南北走向,墓葬大小、形制不一。出土器物多为陶器,有陶鼎、陶豆、陶壶,汉代绿釉陶楼、陶仓、陶豆、绿釉陶壶、绿釉耳杯等物。张村墓葬群张村墓葬群(第四批省保)时代:东周地址:盐湖区北相镇张村南北相镇古为相城,又呼相里者,晋大夫理里者,晋大夫理克被晋献公所戮,司城氏挟少子逃避于此,因此得名,理克后裔在此繁衍生存卒葬于此。墓葬区南北宽 1000 米,东

10、西长 1500 米,面积数万平方米,且有大型贵族墓葬发现,出土有青铜器、玉器等文物。西曲樊遗址西曲樊遗址(第四批省保)时代:周地址:盐湖区金井乡西曲樊村北据平阳府志载,曲樊村为古郇城遗址,分布较广,遗址纵横超过一公里。普通文化层堆积均超过 4 米,出土了大量东周、西周、汉代陶片,遗址的位置、规模、堆积厚度、出土遗物以及文化性质基本上都与文献记载相吻合。安邑古城遗址安邑古城遗址(第四批省保)时代:战国地址:盐湖区安邑办事处安邑水库魏豹城是战国时期魏文侯(前 446 年)所筑的都城,到魏惠王十年(前 361 年),魏迁都大梁后才称之为安邑古城。公元前 205 年,楚汉战争爆发,汉将魏豹认为楚必胜,

11、汉必败,遂找借口率兵数万,回到安邑,占据此城,自立为王,称霸一方,后人便称此古城为魏豹城。城址四周长 2500 米,分前后两城。城墙残迹高 5 米,厚 7 米,夯土层厚度 68 厘米不等。盐池亦称盐湖、银湖。位于运城市区南中条山下,涑水河畔。由鸭子池、盐池、硝池等组成,总面积 130 平方公里,所产盐是水卤经日光曝晒而成,颜色洁白,质味纯正,含有多种钠钙物质,是全国有名的盐产地之一。盐池的开发约有 4000 年的历史,是我国最古老的盐池之一。传说在舜帝当政的时代,人们就开始在夏天捞采水池内天然结晶的盐。到春秋战国时期盆地就已出名。柳宗元在晋问中曾经形容垦畦引水晒盐的情景:“沟塍畔畹,交错轮回,若稼若圃,渔兮鳞鳞,逦弥纷属,不知其垠。”现在的运城盐池,是山西省多种重要化工原料产地。据勘测,盐池的储盐量为 1447 万吨,白钠镁矾162 万吨,硫酸镁 98 万吨,共计盐类储存量达 8394 万吨。现食盐、硫化碱、元明粉等六个产品的年产量为 36 万吨。产品远销全国 24 个省市和苏丹、埃及、伊朗、伊拉克、新加坡、马来西亚等 1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元明粉、硫化碱的出口量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量的 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