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OS平台疑误信息汇总及其处理方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621379 上传时间:2017-09-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DOS平台疑误信息汇总及其处理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MDOS平台疑误信息汇总及其处理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MDOS平台疑误信息汇总及其处理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MDOS平台疑误信息汇总及其处理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MDOS平台疑误信息汇总及其处理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MDOS平台疑误信息汇总及其处理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DOS平台疑误信息汇总及其处理方法(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 17附件 2:MDOS 平台疑误信息及其处理办法MDOS 平台从 5 月 20 日开始运行至今已近 3 个月,期间运行总体稳定,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类疑误信息,现将各类疑误信息及其处理方法具体归纳如下:一、国家站数据1、日数据、日照数据文件缺失主要是因为每日 20 时后在逐日地面数据维护后没有形成日数据文件或日照数据文件。解决方法:要求值班员在 20 时逐日地面数据维护后要注意检查日数据文件和日照数据文件是否正确形成,同时要通过传输软件(CNIS 或 MOIFTP)查看是否上传,并通过 172.24.1.113 平台查看是否上传。2、降水1)Z 文件中的 24 小时降水量与实际统计

2、计算值不相等台站在处理了滞后或空翻雨量后未将修改后的正确数据上传,造成 MDOS 和本地数据不一致。解决方法:台站在处理滞后降水和空翻降水后,应将修改后受影响时次的数据以更正报的形式上传。如 12 时 40 分修改了 9 时 25分的滞后降水到 8 时 45 分,修改后应将受影响的 9 时、10 时、112 / 17时、12 时的正点数据形成更正报上传,以确保本站保存的数据与上传到 MDOS 平台的数据一致。使用 OSSMO 上传数据的台站,由于软件版本(V5.0.2)更新问题造成,主要表现在 3、4、5 时次 24 小时累计量错误:解决方法:使用 OSSMO(V5.0.2)升级包 OSSMO

3、_UpdatePack 5.0.2(20140503)进行升级。2)分钟合计降水量(60 个分钟值求和)与小时正点降水量 14不一致台站在修改降水时,只改了小时降水量未修改分钟降水量或只改了分钟降水量未修改小时降水量造成。解决方法:在修改雨量时保证小时和分钟的一致,并同时上传修改后的数据。注意:在测报业务软件中小时降水量栏和分钟降水栏不允许出现微量的情况,即在小时和分钟栏中输入 0 是错误的处理方式。3)未通过空间一致性检查,与邻近站相比偏高主要是台站降水量与周边台站差距太大造成。解决方法:查看备份站或备份雨量筒与现用站降水量比较,若相差不大,做正确处理;反之则错误,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3、

4、蒸发1)人工干预日蒸发量与利用小时数据统计所得日蒸发量 51 不相等、日蒸发量缺测3 / 17主要是台站因小时蒸发失真,人为进行内插或缺测处理后未将修改后的正确数据上传,导致 MDOS 小时合计和台站合计不一致。解决方法:在修改小时蒸发后,应将修改后的正确数据上传,确保 MDOS 和本地数据一致。注意在处理蒸发小时数据,应优先考虑备份自动站代替再考虑内插然后缺测。2)日蒸发量缺测主要是没有备份自动站大型蒸发,使用人工蒸发量代替而未发更正报造成。解决方法:只要能确保人工蒸发数据正确,上传更正报即可。注意:一般站已取消蒸发观测,不会出现此类疑问,若还有此类疑问,请取消蒸发观测项目。3)人工干预日蒸

5、发量与利用小时数据统计所得日蒸发量 27 不相等解决方法:以采集器内保存的数据(重新卸载)为准修改台站数据,并和省局信息中心保存的数据进行比。4、气温(含最高最低)1)缺测主要是传感器或采集器故障造成解决方法:按四川省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补充业务技术规定(V2014.01)(试行) 14.2.2 条有关规定处理。2)超值或异常4 / 17主要是气温超极值(数据正常)或气温值不正常引起。解决办法:通过判断比较,若是略超极值,则视为正常值处理;若是超极值较多,明显异常,则按四川省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补充业务技术规定(V2014.01)(试行) 14.2 条有关规定处理。5、风向风速1)未通过持续性

6、检查,较长时间(12 小时)保持不变或变化幅度偏小主要是仪器故障造成。解决方法:有备份站用备份站数据替代,有人工站在定时观测时次使用人工补测数据替代,其余时次做缺测处理。注意在做风向风速替代时若风向有问题则只替代风向,若风速有问题则风向风速一起替代。2)未通过内部一致性检查,违反规则 10 分钟平均风速最大风速或与 2 分钟平均风速相差较大主要是台站短时间内阵风造成解决方法:台站应查询小时内是否有较大风速的时间段或者正点前后出现较大风速,从而判断错误与否。6、地温1)缺测主要是传感器或采集器故障造成解决方法:按四川省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补充业务技术规5 / 17定(V2014.01)(试行)

7、14.2.2 条有关规定处理。2)超值或异常主要是气温超极值(数据正常)或气温值不正常引起。解决办法:通过判断比较,若是略超极值,则视为正常值处理;若是超极值较多,明显异常,则按四川省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补充业务技术规定(V2014.01)(试行) 14.2 条有关规定处理。3)相邻层间相差大主要是由于降水影响或某一层地温异常引起解决办法:通过判断比较,若是由于降水影响(如对上层影响大,而对下层影响小导致) ,数据基本可用,则按正常处理。若是发现某一层地温数据异常,则按四川省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补充业务技术规定(V2014.01)(试行) 14.2 条有关规定处理。若是长时间相差较大或长时间两

8、层数据错位,则应仔细检查在地温变送器内是否有各层地温接头有位置接错的情况。4)未通过持续性检查,较长时间(12 小时)保持不变或变化幅度较小此类情况一般出现在浅层地温。解决办法:检查在地温变送器内是否有和深层地温位置接反的情况(可通过和各层地温进行一段时间比较) ,如果判断位置接错则就互换;如果判断位置没有接错,则要与相邻层比较看数据是否正常可用,或检查是否为某一支地温传感器故障,若故障则就应更换6 / 17地温传感器。5)同一要素相邻时次相差太大此类情况主要出现在白天受云遮挡或降水影响。解决办法:通过判断比较,若是由于降水或云层遮挡影响,则按正常处理。排除降水或云层遮挡影响,若发现某一时次数

9、据确实偏高(低)很多,属明显错误数据,则按四川省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补充业务技术规定(V2014.01)(试行) 14.2 条有关规定处理。7、相对温度1)缺测主要由湿度传感器故障或采集器故障造成。解决办法:按四川省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补充业务技术规定(V2014.01)(试行) 14.2.2 条有关规定处理。2)异常主要由湿度传感器故障造成解决办法:结合当日天气现象、云量、前后时次相对温度综合判断,若能判断为虽异常但基本可用,则作正常处理;若判断为错误, 8、气压1)未通过范围值检查,与历史同期值相比偏低主要是气压超极值(数据正常)或气压值不正常引起。7 / 17解决办法:通过判断比较,若是

10、略超极值,则视为正常值处理;若是超极值较多,明显异常, 2)本站气压缺测主要是气压传感器故障或自动站故障引起。3)海平面气压缺测由本站气压缺测或前 12 小时气温缺测引起。解决办法:若由本站气压缺测引起,则应先处理本站气压 14.2条有关规定) ,再来处理海平面气压(缺测或计算得到) 。若是由前12 小时气温缺测引起,先处理得到前 12 小时气温,若前 12 小时气温无法得到,则可用年平均气温代替,然后计算海平面气压。9、人工观测天气现象1)缺测主要是因为在人工观测天气现象输入后,但在存盘之前长 Z 文件已上传造成,还有的是因为未观测引起。解决办法:目前大部分台站将数据文件上传开始时间设为正点

11、后 3 分钟,遇天气现象复杂等情况,可先断网或者先关闭 CNI(或MOIFTP)传输软件,待输入校对存盘后再重启网络或 CNI(或MOIFTP)传输软件。注意:重启时间一般不应迟于正点后 7 分钟。未观测的情况属极少数,这种情况属责任事故,台站应杜绝。2)天气天象与降水矛盾8 / 17主要是漏输降水天气现象、微量降水漏输或无降水天气现象但有空翻等引起的降水量造成。解决办法:及时输入降水天气现象、在定时降水量栏输入微量降水、及时删除空翻等非滞后降水。注意:在 MDOS 平台上进行天气现象反馈时,应注意输入的天气现象的格式必须正确,若无天气现象请返回“.” ,切勿返回“*” 。10、人工观测能见度

12、缺测主要是因为在人工观测天气现象输入后,但在存盘之前长 Z 文件已上传造成,还有的是因为未观测引起。解决办法:同人工观测天气现象问题解决办法 1) 。11、辐射现象表述:小时辐射数极值时间不在观测时间范围内主要是有辐射观测的台站在有降水时加盖,新型站 ISOS 软件不完善造成。解决方法:在软件没有升级完成之前,有部分分钟记录的,应根据分钟记录情况挑选确定极值及极值时间;对于整个小时加盖的情况,极值按 0 处理,极值时间暂统一处理为对应时次正点的 00 分,即“HH00” ,与 OSSMO 软件处理相一致。例如:因加盖 13 时辐照度最大值为 0,最大时间记为 1300。9 / 1712、个别或

13、全部要素正点分钟数据与正点小时数据不一致。多为使用 OSSMO 上传数据的台站出现时间漂移问题,造成台站逐小时上传的分钟数据文件(MM 文件)中的正点值与长 Z 文件中的值不一致。解决方法:先查看分钟数据和小时数据是否偏差过大,若偏差很小(如温度只相差 0.1) ,可维持原记录;若要修改,建议以小时数据为准进行修改,但要注意台站数据同步修改。若偏差太大,则可能是采集器时间紊乱造成,需对前后记录分析,确认正点数据有误可用正点时刻的分钟数据代替,或确认正点时的分钟数据有误可用正点值代替,并及时对采集器进行校时。13、所有或部分数据缺测或异常的处理1)因通讯串口故障等原因造成所有数据缺测,影响几个时

14、次数据(包括人工定时观测时次) ,故障排除后发现所有数据均正常。遇这种情况,应将备份自动站数据或人工观测数据替代并上传长 Z 文件,无备份观测仪器的作缺测处理。待现用自动站恢复正常后,再用全部现用自动站的正确数据代替对应受影响时次的数据,保存并以更正报形式重新上传长 Z 文件。注意:若现用自动站故障期间虽有数据但数据错误不可以更正替代上传;在人工定时观测时次要在卸载数据后再次输入人工观测数据存盘后上传,否则容易造成定时人工观测数据缺测。10 / 172)因受雷击或其他干扰等影响造成的数据缺测或异常,数据无法恢复。遇此类情况,应按四川省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补充业务技术规定(V2014.01)(试

15、行) 14.2 各条有关规定处理。3)数据缺测或异常,出现在正点前后 10 分出现或在正点前后10 分钟内恢复正常。遇此类情况,应先后按四川省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补充业务技术规定(V2014.01)(试行) 14.2.3 条和 14.2.2 条的有关规定处理。例:某站 7 时 25 分至 9 时 07 分自动站因雷击故障,造成该时段全部数据缺测,9 时 08 分恢复正常,该站有备份自动站。则 8 时和 9 时正确处理为:8 时和 9 时先用备份自动站数据代替并上传长Z 文件,待恢复正常后,9 时正点数据应用正点后 8 分钟的数据代替,并重新形成长 Z 文件并以更正报形式上传。二、区域站数据1、

16、风向、风速1)长时间为 0 或保持某个值不变处理方式:相应数据作缺测处理。因仪器故障造成,应尽快下站维修,恢复正确数据上传。2)风向值超过 360 度处理方式:相应数据作缺测处理。长时间出现此情况为仪器故11 / 17障造成,应尽快下站维修,恢复正确数据上传。3)风速极值出现时间不在时段内处理方式:相应数据作缺测处理。因仪器故障造成,应尽快下站维修,恢复正确数据上传。2、本站气压1)由台站参数中的海拔高度在国家、省、站中保存不一致造成疑误信息。处理方式:找出疑误站点的正确海拔高度,估算出相应的本站气压与之对比,若相差不大则认为数据正确。反之则数据错误,按相关规定做内插或缺测处理。注意若判断数据正确,则需及时与省局信息中心联系,核实疑误站点海拔高度参数。2)疑误数据偏差过大处理方式:相应数据按照相关规定做内插或缺测处理。长时间出现此情况为仪器故障造成,应尽快下站维修,恢复正确数据上传。3)本站气压定时值低于小时最低值或高于小时最高值处理方式: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