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导学案打印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6213449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女导学案打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静女导学案打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静女导学案打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静女导学案打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静女导学案打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静女导学案打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女导学案打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静女静女导学案答案导学案答案 三、学生初读,扫清字词句障碍,答案略。 四、答案略 五、三读课文,学生讨论交流 1、静女和她的男友 2、相约、相见、送别 3、彤管、夷草 4、探讨男主角的形象。 (参考:“搔首踟蹰” , 心急难耐,又无计可施,是个憨厚淳朴的小伙子。 “说怿女美”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是个痴情的小伙子。 ) 5、探讨女主角的形象。 (1)讨论:为什么女主角“爱而不见”?这使你觉得这是位怎样的女子? (参考:或者是因为害羞、矜持;或者是因为女的先到了不好意思,故意躲起来制造男子先到的假象;或者是 因为调皮,制造一点情趣;或者是因为善于体贴人心,先到了却故意后出现,免得男子有“

2、迟到”的内疚 感)究竟是害羞矜持还是调皮活泼?让男主人公琢磨不透,也让读者琢磨不透,如雾里看花,朦胧绰约, 越发引人暇想。 (2)讨论:女主人公究竟是位怎样的女子?还有哪些诗句可以给我们一些思路?(贻我彤管、自牧归荑:以物 传情,未听其语已暗传情,含蓄温婉,聪慧可人。 ) 5、讨论:女主人公有没有出现过? A、有。下文馈赠物品时出现。 B、没有。下文馈赠物品只是男子的回忆。 以上两种意见同学们同意哪种?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这涉及到对诗歌的情节的理解。可作多种假设。一,女主人公走出来了,并且赠送男子彤管,而且两 人一面说笑一面散步到了野外,女子又送了荑草。二,这只是男子等待女子的一个场景,因

3、为“爱而不见” ,男 子“搔首踟蹰” ,不知女子心意,于是前思后想,回忆种种情事,以揣测女子“不见”的因由,揣测女子对自己 的心意。三,这是三个恋爱场面,感情一步步加深。 ) 小结:“诗无达诂” ,所以成就了诗歌的朦胧美、含蓄美。这也体现了诗歌情节的跳跃性,需要读者加上自己的 想象,把情节连贯起来,于是也就引发了不同的联想,诗歌了就因此而有了无穷的魅力。 六、迁移提升,自主阅读课文 105 页上邪 (一)1、自主解决字词,答案略 2、讨论交流 (1)女主人公 (2)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热烈。 (3)这些想象奇特,这些事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从反面证实了对爱情的坚贞不渝。 (二)表达的情感一

4、致,都表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热烈。都用了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从反面论证。 七、对比阅读交流 1、同:都是表达爱情的诗词 异:静女表达的情感含蓄委婉, 上邪 菩萨蛮表达的情感直接浓烈。 2、异:静女表达的情感的方式是采用第三人称直接叙述事情,通过场面叙述委婉含蓄地表达青年男女羞涩 真挚的爱情。 上邪 菩萨蛮采用第一人称开头两句直接表达浓烈而真挚的情感,接着运用一些自然界中不 可能出现的事物来反面表达。氓氓导学案答案导学案答案 三、学生初读,扫清字词句障碍,答案略 四、答案略 五、三读课文,梳理文章,学生讨论交流 1、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女子被一个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来两人结为夫妻。婚后,尽管妻子甘

5、心贫困,日夜操劳, 多年如一日。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遗弃的故事。 2、一段:定情。二段:恋爱。三段:懊悔。四段:被弃。五段:劳苦。六段:决绝。 六、细读课文,学生讨论交流 1、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2、“蚩蚩”,忠厚老实 3、男主人公:“抱布贸丝”,假借物物交换的买卖来和我谈婚事。女主人公:深情远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婉言拒绝“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4、男主人公:(想象)生气 女主人公:“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5、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复关”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姑娘一会“泣涕涟涟”一会 儿“载笑载言”。 男青年表里不一、急躁、任性。 姑娘则温柔、体贴、情深意重、

6、传统 、 善解人意。 6、“尔卜尔蓍,体无咎言” 7、看到桑树想到其荣枯前后,如同自身命运比兴 8、无与士耽 9、三岁食贫,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10、咥其笑矣 11、决绝分离的态度。 比兴,一方面说自己的愁思,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的态度,对男子的忍耐也有极限 七、深入挖掘,学生讨论交流 1、对比:(1)女主人公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 婚后:“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 耽!”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 (2)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

7、对比。婚前:“氓之蚩蚩” 、 “信誓旦旦” 。 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他 “二三其德” ,甚至凶暴起来。 2、 “于嗟鸠兮不可说也”:作为女子,千万能沉溺于男女的情爱之中。常言道:“痴心女子负心汉”。男子沉 溺于情爱,还可以自我解脱,然而女子一旦沉溺其中,就总是不能自拔。因为女子的感情是专一不二的,而男 子却往往朝三暮四。本诗写出了男子的用情不专和女子的痴情专一。 3、恋爱时的温柔痴情婚变中的怨恨沉痛觉醒后的清醒刚烈。4、 一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四章: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六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三处写淇水,是为了给我们提示女主人公的思绪轨迹。淇水是

8、女子这段不幸婚姻的见证。当初送子涉淇, (A)至于顿丘,见证我对你的温柔和痴情。 (B)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见证我对你的忠贞和专一。虽然婚后生活是贫困的,但当初我冒此深水渐车之难 而来,对你是多么的专一,可是你却如此无情。因此,淇水是女主人公那段以欢乐始,以悲伤终的生活的见证 人。 (C)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见证了这桩不幸的婚姻。用河水和洼地有岸和边,反比氓 在感情的歧途上越走越远,不知道回头。在这里,淇水就是这位负心汉的见证。 5、一般的观点有以下四种。“士”之变心说:情节 “不见复关”的暗示性(根据蚩蚩、旦旦、贸、车、不见等 词进行推断) ;“士贰其行”“土也罔极,二三

9、其德”的显示性。这一切告诉我们“士”的变心是关键原因。社会道 德说:“秋以为期”“以望复关”可见他们是自由恋爱的,为当时的社会道德所不容,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即: 社会舆论)社会制度说:情节为“抱布贸丝”至“以我贿迁”, “三岁食贫”“渐车帷裳”, “士”骗取了钱财,生活由贫 到富,可以看出婚姻制度建筑在经济上,正如恩格斯所说家庭、婚姻反映出金钱关系。 (女子没有独立的社会和 经济地位,只能依附男人)年老色衰说:情节为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三岁为妇”,年老色衰,引起“士” 变心。你认为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原因?以上原因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味地指责“氓”的不道德。你认为能一 味地

10、指责“氓”的不道德吗?请你联系文章的内容,结合你的认识、感受以及我们今天的时代,谈谈你的看法。 八、联系现实,反思生活 示例: 卫风氓两夫妻闹矛盾导致离婚。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男的也不都是坏东西,陈世美、李甲等负 心汉也只是个别现象,古就有后羿、董永、梁山伯等一群痴情汉,今也有贾金成跨三省寻妻,罗书容 26 年痴 情等待初恋情人,吴华兴坟前搭草棚陪亡妻的痴情举动,因此别发出“无与士耽”的宣告,不然,何来的“人 约黄昏后”呢? 九、作业 自拟的爱情名言示例: A爱情不只是月夜里并肩散步,更是风雨中的携手同行。 B如果你真的深爱一个人,那麽就算换了时空,变了容颜,你也能从千百万人中认出那个熟悉的灵

11、魂,然后 再次地爱上他。 C爱情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但它只能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加速器,而不是工作学习的绊脚石。 D.爱情,是爱情,推动着世界的发展 爱情之酒甜而苦。两人喝,是甘露;三人喝,是酸醋;随便喝,要中毒。 E.爱情是心中的暴君;它使理智不明,判断不清;它不听劝告,径直朝痴狂的方向奔去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导学案答案导学案答案 三、学生初读,扫清字词句障碍,答案略。四、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相关资料,解决文言问题。并在书中标划出来这些字词句。 1、找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其义。 通“娶” 。 通“捶” ,敲打。 “帘”通“奁” ,盛物之器。 通“韧” ,柔软而结。 也写做“叮咛” ,嘱咐。 通“邀

12、” 。 同“脏” ,脏腑。 2、找出下列的偏义复词并解释。 公姥,公公婆婆,这里专指婆婆。 作息,原意是工作和休息,这里专指劳作。 父兄,即同胞兄,亲哥哥。 父母,这里指母 弟兄,这里指兄。 牛马,这里指马 3、找出并解释下列古今异义的词语 白:告诉;常指一种颜色 共事:一起生活;一起工作 可怜:可爱;值得怜悯 自由:自作主张;不受拘束 槌床:坐具;睡觉的地方 再:第二次;下一次 下心意:耐心受委屈;下定主意 供养:侍奉公婆;伺奉长辈 教训:教养;训斥或从错误得到认识 却:退出来;副词,表转折 来信:使者,指媒人;书信 处分:处理、处置;对有错之人作出处罚决定 渠会:他;常指人工开凿的河道 婚

13、姻:结为亲家;结为夫妻 成婚:订好婚约;结婚 郁郁:繁盛的样子:不高兴 逢迎:迎接;常指奉承、拍马 大家子:大户人家;我们 奄奄:暗沉沉的;形容气息微弱 交通:交错相通;为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4、找出下列词类活用的字并解释 发光,名做动 朝东南,名作状 在早上,名作状 保全,形作动 使荣耀,使动用法 使.委屈 以为警戒 一天一天,名作状 5、解释一词多义 (1) 为 :做 是 算 替 作为 叫做 (2) 故 :总是 所以 故意 老 (3) 举 :开口 抬 成功 举起 (4) 令:敬词 美丽 成功 (5)相 誓不相隔卿 你,指刘兰芝 誓天不相负 你,指刘兰芝 不得便相许 你,指媒人 会不相从许

14、 你,指焦仲卿 还必相迎取 你,指刘兰芝 久久莫相忘 我,指刘兰芝 君既若见录 我,指刘兰芝 府吏见丁宁 我,指刘兰芝 及时相谴归 我,指刘兰芝 嬉戏莫相忘 我,指刘兰芝 好自相扶将 她,指婆婆 相见常日稀 互相 儿已薄禄相 命相 六合正相应 互相 黄泉下相见 互相 叶叶相交通 互相 仰头相向鸣 互相 6、判断下列文言句式 (1)宾语前置(2)被动句(3)省略句(4)省略句(5)省略句(6)省略句 五、三读课文,学生讨论交流 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过程、结果以及为诗的缘起。故事发生在汉代末年的建安年间, 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2、 (1)托物起兴 (2) (引出故事

15、) 自请谴归 (3) (开端)夫妻誓别 (4-13) (发展) (4-7)仲卿求情 (8-9)决心自遣(10-11)拜母别姑(1213)夫妻誓别 (14-22) (进一步发展) (13-19)得母同情(20-21) 阿兄逼嫁(22)操办婚事(23-32) (高潮)双双殉情 (33)(尾声) 告诫后人 3、故事梗概: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 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 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 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 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4、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是按刘兰芝和焦 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