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图文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213338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毒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图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病毒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图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病毒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图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病毒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图文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病毒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图文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毒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图文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毒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图文课件(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EB病毒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IM),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儿童医院 儿科医学部五病区闫永彬,概 述,定义 简称“传单”,EB病毒原发感染所致的一种单核-巨噬系统急性增生性疾病,典型三联征:发热、咽颊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本病为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可表现为嗜血综合症等严重并发症。与单核-巨噬系统恶性病不同,不会转化为淋巴瘤。,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 ),Epstein和Barr于1964年从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细胞培养中最早发现; 疱疹病毒科,主要侵犯B细胞; 具有潜伏和转化

2、特征。,病原学,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唾液,也可经性及输血传播,极少通过垂直传播。 “接吻病” (Kissing Disease) ,不必恐惧飞沫。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6岁以下幼儿患本病时大多表现为隐性或上感等非特异表现。15岁以上感染则多呈典型发病。 病后可获持久免疫,第二次发病(传单!)不常见。,易感性: 我国20世纪80年代流行病学,3-5岁时,80.7%-100%儿童血清EBV阳性转化,10岁时100%儿童血清EBV阳性转化。 我国儿童IM发病年龄高峰在46岁,与发达国家多见于青少年和年轻人不同。 我国80年代以后,儿童原发EBV感染的年龄有所延

3、迟。,感染类型: 增殖性感染:初次感染 幼儿隐性感染多见青春期原发性感染 50%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非增殖性感染:潜伏感染引起细胞转化恶性转化传染病?,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2类)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类)是指: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 丙类传染病(11类)是指: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

4、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2008年5月2日新增手足口病为丙类传染病。,中医病名,属于中医学“温病”范畴 诸病源候论有类似论述,发病机理,发病机理 :,病毒口腔(咽部的淋巴组织)血循环(病毒血症)淋巴系统的各组织和脏器。 病理改变: 基本的病理特征是淋巴组织的良性增生,骨髓和各淋巴器官内无限增殖,感染淋巴细胞 进入血液循环 (病毒血症),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咽部淋巴组织内繁殖复制,成熟B淋巴细胞 某些T细胞,EBV,侵犯,病因病机,内因:正气虚弱; 外因:外感疫毒; 热、毒、痰、瘀是主要病理征象; 邪热久羁,耗伤气阴则

5、气阴两亏。,传单时邪,口鼻,肺 卫,化热 化火,热毒痰瘀体内传变,邪郁肺卫,邪犯胃府,结于咽喉,毒入营血,流注经络,内陷厥阴,流窜脑络,内闭于肺,瘀滞肝脏,气阴两亏,耗伤气阴,临床表现,临床分期,潜伏期:约415天,多数10天,青年人3050天。 半数前驱征:发热、咽痛、乏力、头痛、畏寒、鼻塞、恶心、食欲减退、轻度腹泻等前驱症状 发病期:年龄越小,越不典型,尤其2岁以下者,发病1周后出现典型症状; 发热;淋巴结肿大;咽峡炎;肝脾肿大;皮疹 恢复期:淋巴结肿大、脾肿大可持续数年,疲劳综合征。,急性期临床表现 注:红字部分 为我科2013.8.1-2015.5.31收的43例临床分析资料。,(一)

6、发热 ,绝大多数具有。 ( ) 高低不一,多在3840之间。热型不定。伴有寒战、多汗和咽痛。中毒症状多不严重(较细菌性咽峡炎),婴幼儿发热不著或不发热。43例中,发热率100%,(二)淋巴结肿大 ( ) 见于90%以上的患者。以颈淋巴结肿大(多环绕胸锁乳突肌上段)最为常见,腋下及腹股沟部次之。无明显压痛、不化脓、双侧不对称等为其特点。后颈较前颈先出现。43例中,淋巴结肿大者33例(77%)其中颈淋巴结肿大者30例(91%),特点同。,(三)咽峡炎( ) 80%患儿出现咽峡炎及咽痛,偶可形成假膜。33%前腭粘膜可出现丘疹或斑疹。43例中,咽峡炎者43例(100%),其中假膜形成者36例(83.7

7、%),前腭粘膜丘疹、斑疹未见记录。,(四)肝、脾肿大( ) 20%患者出现肝肿大,肝功能异常者则可达2/3。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50%以上患者有轻度脾肿大。 多在发病1周内,也有病程第2周脾脏急剧增大者!43例中,肝肿大者7例(16.3%),其中黄疸者0例,肝功异常者(谷丙转酶升高) 29例(67.3%)。脾肿大者23例(53%)。,(五)皮疹 ( )约10%左右的病例在病程410天出现无定型皮疹。37天消退,不留疤痕和色素沉着。对诊断并无大帮助,故未列入诊断标准。43例中,皮疹者2例(4.7%),不定型。,(六)眼睑浮肿:( ) 50%病例可出现。43例中,眼睑浮肿者36例(83.7%)。(

8、七)鼻阻( )43例中,鼻阻者35例(81.4%)。特点:早期出现、出现率高、两者一致性高(95.3 的眼睑浮肿者出现鼻阻)。,(八)并发症 1、血液系统:溶血、粒细胞减少、全血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嗜血; 2、神经系统:0.370.73%,脑炎、格林巴利、脊髓炎、神经系统淋巴瘤; 3、消化系统:80-90%肝损伤(间接免疫损伤)、肝坏死、食道静脉曲张等; 4、呼吸系统:呼吸困难、间质性肺炎、胸膜炎积液等; 5、心脏:1-6%,非特异性T波改变或轻度传导异常,心肌炎等更少见; 6、眼部:结合膜炎、复视等; 7、泌尿系统:血尿、蛋白尿、肾炎、肾综及溶血 尿毒综合征等; 8、其他:腮腺炎、中耳炎、睾丸

9、炎等。,眼睑浮肿,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第1周白细胞可减少或增多1周后白细胞总数增高:淋巴细胞在50%以上,异淋在10%以上、绝对计数在1109/L以上时对诊断有意义。异淋一般在起病数日内出现,1周末显著,可持续2周,亦可能数天即消失。(58.2%)多半数的学龄儿童IM异淋小于10%。43例中,白细胞总数10-30109/L29例(67%)5天前异淋不达标者26例(60.4%),异淋始终未达标者3例(约7%),3天后异淋消失者1例(2.3%)。,2、血清学检查:EB病毒抗体测定,EBNA-IgG(+),CA-IgG(+) EA-IgG(+)/CA-IgM(+),CA-IgG(高亲和力),EB

10、复发,EB既往,EBNA-IgG(-),CA-IgG(+) 、 CA-IgM(+),CA-IgG (-)CA-IgM(-),EB原发感染,无感染,CA-IgM(-) 和低亲和力 CA-IgG,CA-IgM(-) 和高亲和力CA-IgG,EA-IgG(+),EA-IgG(-),复发,既往,3、 EBV-DNA :不推荐常规检查。只能鉴别健康携带者的低水平复制和患病者的高水平活动。血清全血咽拭子或唾液:转化阳性的健康人口咽部不定期排毒,故不适合。,4、 骨髓穿刺 :非常规,主要作为鉴别诊断。本病的Ebv不抑制骨髓,所以除非排除急性白血病等,无意义。,诊 断,诊断要点,病史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我

11、国发病多在学龄前和学龄儿童,与1975年标准针对青少年和青年人有别!,诊断标准, 临床症状发热 咽峡 颈部淋巴结 肝脏肿大(4岁以下:2cm以上;4岁以上:可触及) 脾脏肿大(可触及) 眼睑浮肿。 实验室检查 抗CA-IgM和抗CA-IgG抗体阳性,且抗NA-IgG阴性; 抗CA-IgM阴性,但抗CA-IgG抗体阳性,且为低亲和力抗体; 双份血清抗CA-IgG滴度4倍以上升高;异形淋巴细胞达10以上。 IM诊断标准:临床诊断病例:满足以上中任意3项及中项。 实验室诊断病例:满足以上中任意3项及中 任意一项。,鉴别诊断,化脓性扁桃体炎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类传单 急淋与传淋 慢性非特异性感染性

12、淋巴细胞增多症,传单和急淋、传淋的鉴别,传单 急淋 传淋发热 常持续13周 持续不规则发热 无或暂短发热 淋巴结肿大 有 有 无 脾肿大 2575%有 有 无 传染性 小 无 大 白细胞计数 中等度增多 从减少到极度增多 显著增多 有诊断价值细胞 异型淋巴细胞 原淋、幼淋 正常成熟小淋巴 贫血 无 有 无 血小板减少 一般无 有 无 骨髓象 有异型淋巴细胞增多 原淋+幼淋显著增多 正常小淋巴细胞增多 嗜异性凝集试验 阳性 阴性 阴性 预后 良好 不良 良好,中西医治疗,辨证要点,辨卫气营血证候分类 辨病变器官病症分型,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原则,基本治则:清热解毒、化痰祛瘀 卫分辛凉解表 气分清气

13、泄热 营血清营凉血 后期益气养阴,兼清余邪 夹湿邪者,结合芳香化湿,或清热利湿,通络达邪。,邪郁肺卫,证候:风热表证 + 咽喉红肿疼痛、颈项臖核肿大+ 舌红,苔薄黄或薄白而干,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清肺利咽。 方药:银翘散 加减:咽喉肿痛,加蝉蜕、僵蚕、山豆根;淋巴结肿大,加蒲公英、夏枯草、蚤休高热烦渴,加生石膏、黄芩、知母;,热毒炽盛,证候:壮热不退,烦燥口渴,咽喉红赤,乳蛾肿大疼痛,口疮溃烂,口气臭秽,面红唇赤,皮疹红赤,稠密显露,颈项臖核肿大,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泻火,解毒利咽。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痰热闭肺,证候:壮热不退,咳嗽气急,痰涎壅盛,烦躁不安,咽喉肿痛,臖核肿大,肝脾肿大。口唇紫绀,舌质红赤,舌苔黄腻,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涤痰。 方药:麻杏石甘汤合清宁散加减 加减:高热烦渴,重用生石膏,加知母、天花粉、栀子;腹胀便秘,加生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痰热流注,证候:发热不退,热型不定,颈部、腋下、腹股沟处浅表臖核肿大,以颈部为著,脾脏肿大,舌质红赤,舌苔黄腻,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化痰,通络散瘀。 方药:黛蛤散合清肝化痰丸加减 加减:壮热不退者,去海藻、昆布,加蒲公英、板蓝根、生石膏清热解毒;胁肋胀痛,肝脾肿大,加柴胡、枳壳、三棱、莪术、丹参理气逐瘀;淋巴结肿硬不痛,日久不消,热势不甚,用仙方活命饮软坚散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