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考察报告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212333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宫考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故宫考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故宫考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故宫考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故宫考察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故宫考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宫考察报告(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故宫考察报告故宫考察报告篇一:北京故宫考察报告北京故宫考察报告报告人:考察目的:了解过去,热爱祖国。 考察方法:到北京故宫实地考察,查阅资料,查阅有关书籍。 考察内容:遗迹简介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 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四面由筒子河环抱。城四角有角楼。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 宫殿风景名称午门 金水桥 太和门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乾清门 乾清宫 交泰殿 坤宁宫 坤宁门 御花园 神武门(中轴线)养心殿 钟粹

2、宫 珍妃井 故宫九龙壁 太极殿 钟表馆 储秀宫 如意馆 上书房 乾隆花园 长春宫 慈宁宫 漱芳斋 景阳宫 重华宫 宝月楼 建福宫 雍和宫 宁寿宫 坤宁宫 延禧宫 翊坤宫 寿康宫 永和宫 皇极殿 体和殿 绘画馆 青铜馆 皇史宬 隆宗门 故宫角楼 三希堂 (两翼)宫殿介绍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 1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2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位于整座皇宫的中轴线,其中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 ,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 。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

3、盛典的地方。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六宫、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游玩之所。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北京故宫历史 故宫的建造历时 14 年,是明永乐年间在元大都宫殿的基础上兴建。明初主持设计者蒯祥(1397-1481 年,字廷瑞,苏州人) 。人称“蒯鲁班” 。故宫从永乐年间建成到 1912 年清帝逊位的约五百年间,历经了明清两个朝代二十四位皇帝,是明清两朝最高权力中心的代表。中

4、轴线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故宫是几百年前劳动人民智能和血汗的结晶。初建时被奴役的劳动者有工匠十万,夫役百万。在当时社会生产条件下,能建造这样宏伟高大的建筑群,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同时,为了修建故宫,如所需的木材,在明代时,大多采自四川、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地,无数劳动人民被迫在崇山峻岭中的原始森林里,伐运木材。所用石料多采自北京远郊和距京郊二三百里的山区。每块石料往往

5、重达几吨甚至几十、几百吨,如现在保和殿后檐的台阶,有一块云龙雕石重约 250吨。2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标志着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站在高山上看故宫,根本看不到一个窗户,是为了防止刺客找路。大门前有两个铁缸,是防火的,里面盛满了水。冬季为防止缸内的水结冰,还在四周垫上棉被,下面用炭火烧烤。故宫博物院十大珍宝1金瓯永固杯 2云纹盘 3青玉云龙纹炉 4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5 清明上河图6 平复帖7钟表之宝彩漆

6、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仙祝寿御制钟8织绣之宝沈子蕃缂丝梅鹊图9青铜之宝酗亚方樽10陶瓷之宝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考察心得:这次考察意义非凡,让我增长了见识,当然最重要的是,在活动中,我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充分认识到我国先民的智慧与勤劳,也体会到了学历史的重要性。作为中华文化的继承人,我们要学习先辈,刻苦学习,努力劳动,保护好中华文明的结晶,将中华文明传承下去! 3 篇二:北京故宫调研报告北京故宫调研报告:姓名:何玺 学号:XX41030218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以其壮丽的形体、完美的工程以及庄严的布局闻名于世。 本文从先故宫的整体规划入手,通过对其中轴线为代

7、表的秩序性及等级性等建筑特点来深入研究故宫对中国传统建筑思想的体现,再反过来从传统思想从新思考故宫的细节设计,以屋顶为例主要分析。关键词: 故宫 木构建筑特点 传统建筑文化 建筑群整体规划 中轴线 屋顶正文: 在我国首都北京城区的中心,坐落着一片金碧辉煌、殿阁沉沉的古建筑群,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紫禁城也就是今天的故宫博物院。这是我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它以壮丽的形体、完美的工程以及庄严秩序的布局,逐渐成为了中国古典风格及东方韵味的标志性符号。一、 历史沿革 1.故宫历史及简介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它平面呈南北长 961米、东西宽 753 米的长方形。占地 72 万多平方

8、米。四周由高 7.9 米的城墙环绕,城墙四角设角楼。城外由护城河环绕。城四面各有一门,宫内有各式木结构殿宇 9000 余间,均为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并饰以精美彩画。故宫由“前朝”及“内廷”两大部分组成。前朝正中的三大殿是宫中前部的重点,大气壮美,结构伟岸。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仍采用左右对称的格局。后部虽然“千门万户”建筑密集,但它们仍是有秩序的布局。直至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这座恢弘的建筑才结束了它作为皇家宫殿的使命。在此期间,故宫经历了其作为皇家宅邸的辉煌高贵与雍容奢华,同时却也经历着多舛的命运。然而,这座沉默的建筑物,在穿越了动荡的历史、经历过改朝换代的起伏之后,却依旧

9、以其独特的东方魅力,焕发出崭新的光彩。2.古木构建筑群的主要特征作为中国现存最伟大的传统建筑,故宫是明清时期木构建筑的典型,它几乎囊括了一切木构建筑群的特点与优势。这些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轻质灵活的框架结构木材用于建筑有很多优点,轻质,整体性好,工期短,布置灵活等,而故宫,正是集这些为一体的木构宫殿建筑群。2.模数与标准构件如此庞大的建筑群只建造了 14 年就完成了,这不仅是因为运用的是木材,也归功于中国古代的先进的建筑思想与技术模数与标准构件的运用。它使得很多构件一起加工,方便快捷。3.富有装饰性的屋顶故宫的屋顶样式非常多,几乎涵盖了那一时期所有屋顶的样式。不仅仅是等级的体现,也是中国

10、传统建筑美学的体现。4.鲜艳而有气势的色彩运用故宫色彩最重要标志是红墙黄瓦,朱门金钉,气势恢宏而又肃穆庄严。配上各色的琉璃瓦,故宫的色彩美到极致。5.庭院式的组群这点主要是从故宫的整体规划得出的结论,严谨的中轴线,三大殿的高潮设计,整个群体中每个建筑错落有致的组合,故宫更是中国古代建筑群的巅峰作品。3.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思想建筑是文化积淀的产物,它体现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传统与技术,它更是整个民族的文化传承,是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现。中国传统建筑注意人与建筑的关系,以及人的主观感受;注意营造建筑之间的空间关系,尤其是建筑群的组织和园林建筑的匠意;既重视建筑群体的完整性,又在意建筑自身和建筑群的平衡

11、统一,还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问的协调、均衡。在众多的传统建筑中,最能体现建筑与空间虚实统一、和谐共存的,就是中国的传统建筑和园林艺术。而故宫正是集这两种于一身的传统建筑群。这点在参观中我们尤有体会。 金水桥,三大殿,御花园,亭台,楼阁,院落,景致,这些故宫独一无二的建筑瑰宝,无一不蕴含着天地人合一的中国独特的时空思想,是建筑与空间意境的完美结合,下面我们会仔细分析故宫是通过怎样的手法来具体表达我们古老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二、传统建筑思想的体现故宫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之作,它不仅仅是一座大型宫殿建筑群,更是体现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精髓的文化财富。故宫的设计很讲究,它是一种人间秩序,它的

12、严格与精美是由一系列的秩序,围合经造出来的,既同时体现了中国“家”的文化与帝王的尊贵霸气,也深深蕴含了周礼与儒家的经典思想, “天地人合一” 。而具体的传统文化的体现又主要从 2 个方面展现:1.设计手法故宫的设计手法复杂而又精细,我们从整体与局部分而述之。故宫的整体规划* 严格的中轴线故宫的平面布置井井有条,尊卑有别,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严格对称,有着一条直接上其他建筑群都无法比拟的中轴线。它将主要建筑整齐而严正的排列在其左右,次要建筑与其层层叠叠,使得整个建筑群体及严谨有序又规模宏大。“礼”的思想使得故宫的布局内外城分区明显,等级森严,开放与封闭并存,建筑规格既多样又统一。如此严格的整体规划布

13、局,与封建王朝鼎盛时的建筑文化相比,少了些对自然的敬畏崇拜意蕴(秦汉唐时的广阔雄伟而并不十分严格的布局则更具有文化胸襟) ,而是更体现人的意志力量与君主王权的威严。严格左右对称的格局,黄色线表明前朝与内廷的分界,前朝办公,内廷生活。前朝与内廷的面积相当,而前朝更具有严格的对称性,更制度化政治化。 将主要建筑简化后的规划模式图如下:中轴线开端过渡渐进 高潮午门 金水桥 太和门 广场 三大殿* 景致的推进建筑高潮的设计与营造 故宫不仅仅将每个建筑单体设计得宏大巍峨,威严霸气,整体的规划也是一步一步推进景致,高潮迭起。在这些精心设计的建筑序列中,最壮观的无疑是进入午门之后就充满视线让人震撼的皇城“前

14、朝” ,这其中重点是三大殿。外朝的三大殿,即位于中轴线前端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故宫的中心建筑。要分析三大殿的建筑序列关系,还要从天安门看起。天安门是皇城的正门,进入后,天安门至午门,以端门前近似四方形的封闭式庭院作为过渡空间,端门与午门之间的两侧又有较为低矮的廊庑,高与低的对比,更能衬托出午门的高大恢弘,这种强烈的对比,更能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气氛,起到了收敛视觉和心境的效果,给走在其中的我们一种“暗示” ,更期待之后的宫殿。走过午门,映入眼帘的是太和门,这时空间骤然变得开阔明朗,殿前的空间突变成一个横向开阔的矩形庭院。正当中的金水桥成弯月形横穿庭院,这就是三大殿的前奏,更是高潮前的序曲。

15、进入太和门,故宫前朝真正的高潮正是呈现于眼前。太和殿屹立于前占地约 80000 平方米的故宫内最大庭院之后,显示出其气势的宏大鼎盛。因为广场有着巨大的尺度,并且太和殿挡住了后面的其他建筑(高高的宫殿基座起了很大的作用) ,于是太和殿的仰望背景就是广大的蓝天,更能凸显它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便是由一连串递次对比增强的建筑空间序列而引起的高潮。* 烘托宫殿气势氛围的手法 1.开阔的庭院纵观我国的宫殿建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尺度感很大,而这恰恰是设计师(暂且如此称呼)特意为之的结果。宽敞开阔的空间,置于雄伟的大殿之前,更能突显一种神圣的感觉,置身其中,人的感官都变得很飘渺,并且让人有种清晰的感觉人很渺

16、小,天地建筑很伟大。在人一步步靠近大殿的过程中,也就是感受天地建筑伟大的过程中,也就被这种气势所压倒了,也就突显了建筑的高潮。2.建筑群体的序列关系故宫的建筑是很有秩序感的,一座大门一座大殿,接连不断,递次前进。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大门与大殿之间,遵循了一种变化的秩序感。这种秩序感组成了大大小小的不同的空间,这些空间可不是随意为之的,这些空间充满了引导性,它整体上越来越大,给你一种往前走会更开阔的暗示,等到你真的到了建筑高潮的时候,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造成的感觉就会是很有意境与气势。3.建筑高低大小的对比这点指的不是故宫中所有的建筑有高有矮,高低起伏,而是在围合同一个空间的建筑里,高矮有序,以达成最完美的效果。依然以太和殿前的广场为例。广场南侧是大门,北侧是大殿,东西是比较小的殿堂,这无形中给了广场定下了一个方向性,使空间更有组织性目的性,更能突出重点。 (例如右图)2.体现了怎样的建筑文化思想从上述介绍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故宫这个庞大雄伟的古代建筑群从方方面面都体现了我国的建筑文化精神意蕴和古典性格。这种文化意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