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觉论和英语教学改革-学习元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6207419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觉论和英语教学改革-学习元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语觉论和英语教学改革-学习元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语觉论和英语教学改革-学习元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语觉论和英语教学改革-学习元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语觉论和英语教学改革-学习元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觉论和英语教学改革-学习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觉论和英语教学改革-学习元(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觉论”儿童语言获得新论北京师范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何克抗 Email: http:/ 儿童语言获得新论,第一讲 儿童语言获得理论的研究现状 第二讲 关于“语觉是人类第六种感知觉”命题的 论证 第三讲 语觉功能的生理基础及先天性 第四讲 基于语觉的儿童语言获得理论 第五讲 言语能力的先天性与感知性 第六讲 语觉论对当前主要儿童语言获得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言语能力的先天性与感知性,第五讲,言语的作用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交流,言语能力则是经历几百万年进化而逐渐形成的、人类所独有的、专门用于实际体现这种沟通、交流的一种心理素质。由于言语能力的特殊作用和它特殊的形成过程,随之就产生有关言语能

2、力特性的两个问题,长期以来,这两个问题一直在国内外语言学界争论不休,莫衷一是,至今没有定论。这两个问题就是: (1)既然言语能力是人类经历几百万年的进化而形成的,那么这种能力究竟是先天遗传的,还是后天习得的?即言语能力是否具有先天性?这是第一个问题。 (2)既然言语的作用是沟通、交流,不管是沟通还是交流,都要先了解对方说了些什么,即要首先感知和理解对方提供的信息。这就是说,言语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必定要由某种感知觉系统来支持。一般都认为这个感知觉系统就是听觉系统,但是迄今为止,又没有任何一位科学家能对此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或是提供有关脑神经科学方面的证据;如果不是听觉系统,那又是靠什么感知觉系

3、统来支持呢?这就产生第二个问题言语能力到底应归属于哪一种感知觉系统?到底靠什么感知觉系统来支持?即言语能力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感知性?本章就是力图对上述两个问题进行较深入的探究,前四节讨论第一个问题,第五节讨论第二个问题。众所周知,言语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要讨论言语能力是否具有先天性,需分别讨论这四种能力是否具有先天性。,言语能力的先天性与感知性,第五讲,一、言语听力的先天性 二、说话能力的先天性 三、阅读与书写能力的先天性1、阅读与书写过程的心理加工模型 2、阅读能力的先天性3、书写能力的先天性 四、语觉的生长发育关键期与外语教学改革1、语觉的生长发育关键期与语觉敏感度曲线2、语

4、觉敏感度曲线与外语教学改革 五、言语能力的感知性,一、言语听力的先天性,言语理解对应“听”,言语生成对应“说”。可见,要想弄清听、说能力是否具有先天性,我们可以从上一讲关于言语理解与言语生成的心理加工过程及加工特点的分析中找到答案。由上一讲所述的言语理解心理加工过程可知,这一过程大致经历五个阶段或五个环节,即:语音感知、语音辨析、单词识别、语块生成(即短语或词组构成分析)和语义辨识。其中单词识别和短语构成分析均属句法分析范畴,且都由大脑皮层中语觉的高级中枢布洛卡区完成,所以也可统称之为“句法分析”阶段。而语音感知和语音辨析,虽然同属语音范畴,但二者的分析方法及加工机制有很大差异如前所述,语音感

5、知是通过声谱分析方法实现,而且是由皮层下的语觉低级中枢完成;语音辨析则是通过“词汇音位表征库”与输入语音串的音位组合特征进行匹配比较而实现,而且是由大脑皮层中的语觉高级中枢沃尼克区完成。所以,这二者虽同属语音范畴,但从其心理加工特点与加工机制上看彼此有很大差异,显然应当把它们归入两个不同的心理加工阶段。这样,言语理解(即“听”)的心理加工过程,实际上可以认为只包含语音感知、语音辨析、句法分析和语义辨识等四个环节。其中与语音感知、语音辨析和语义辨识这三个环节相关的心理加工能力,前面已有专门章节对其先天性及相关的神经生理基础作过严格的论证(见第三讲),论证结果表明,这三种心理加工能力确实存在显著的

6、先天遗传特性;只有与句法分析环节相关的心理加工能力,由于涉及不同语言的符号系统以及因语言而异的各种数不清的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则,所以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获得。这就表明,与言语听力有关的四种主要心理加工能力中有三种都具有先天性,可通过遗传获得;只有一种不具有先天性,要依靠后天的学习才能掌握。由此可以作出结论:言语听力主要是先天遗传的能力(四种主要心理加工能力中的三个都具有先天性),但也包含有一定的后天习得成分(因为其中还有一个主要心理加工能力与后天习得有关)。,二、说话能力的先天性,由上一章第五节所述的言语生成心理加工过程可知,这一过程也大致经历五个阶段或五个环节即:语义匹配、语块分离(即短语或

7、词组构成分析)、单词识别、音位规划和发音规划。其中单词识别和语块分离(语块分离即短语分离,而短语分离是短语生成的逆过程),如上所述,因二者的分析方法以及心理加工机制都很相似,所以可统一用一个“句法分析”阶段或句法分析环节表示。而音位规划和发音规划,虽然同属语音范畴,但二者的分析方法及加工机制却有很大差异如前所述,音位规划是指在语块分离、单词识别的基础上,运用沃尼克区的“词汇音位表征库”通过匹配比较来确定已分离语块中单词的音位表征(即音位组合特征),这时的加工机制是在大脑皮层的语觉高级中枢沃尼克区;而发音规划则是指,布洛卡言语中枢利用由沃尼克区传送来的音位表征信息,以生成可控制言语器官(口腔、声

8、带)动作的指令,这时的加工机制是在语觉的另一高级中枢布洛卡区。所以,这二者虽同属语音范畴,但从其心理加工特点与加工机制上看彼此有较大差异,显然应当把它们归入两个不同的心理加工阶段。这样一来,言语生成(即“说”)的心理加工过程,实际上就可看作只包含语义匹配、句法分析、语音规划和发音规划等四个环节。由于语义匹配的心理加工机制和语义辨识完全一致,而语义辨识的先天遗传性已在第三章第四节中作过论证,关于句法分析的后天习得性也已如上所述,那么,与语音规划和发音规划相关的心理加工能力又该具有何种特性呢?,一般认为,婴儿生长到五、六个月左右开始由发声练习期转入言语准备期即咿呀学语(babbling)阶段。在这

9、一阶段,婴儿逐渐掌握各种音素(或音位),即各种元音和辅音。根据李宇明教授对我国1-120天婴儿发音的观察研究,婴儿对辅音的掌握具有“由后跳前、挤向中间”的部位发展趋势,“开始辅音集中在小舌、咽腔等发音器官后部、后来跳出双唇辅音;接着后部音推向舌根,双唇音后发展到唇齿;再后便是舌辅音的发展阶段。鼻音、擦音和塞音发展较快,塞擦音和送气音发展较迟。”“元音的一般发展趋势是:舌面先于舌尖,不卷舌先于卷舌,不园唇先于园唇,低先于高,前先于后。”国际上的儿童语言学家也认为婴儿掌握音位的发音能力通常有一定的次序:元音“是从前元音、中元音而后元音;辅音则相反先是软颚音(由于吞咽动作),然后是齿龈音和双唇音(由

10、于吮吸动作),最后才是齿音和颚音。”咿呀学语这一阶段大致延续58个月左右,然后进入“音位组合”(即音节和词)的发音阶段也就是言语发展期(一岁至两岁半左右)。如前所述,按照儿童说出话语的完整程度,这一时期又可进一步划分为独词句、双词句和电报句等三个子阶段。而这个由发声练习开始、经历咿呀学语到能够流畅地说出各种词语的整个过程,完全是由儿童无师自通地在较短时间内自动完成的。,二、说话能力的先天性,二、说话能力的先天性,由于音位规划和发音规划是前后连贯、不可分割的两个环节作为沃尼克言语中枢进行音位规划结果的“音位组合特征”(也就是单词的语音形式),被作为发音规划环节的输入信息;布洛卡言语中枢即据此形成

11、控制发声器官动作的指令,这两个环节心理加工的最终结果就表现为,由该指令控制发声器官所发出的语声即儿童说出的各种词语。这就表明,上述关于儿童能在较短时间内,无师自通地自动完成由发声练习、咿呀学语到流畅地说出各种词语的言语掌握过程这一事实,应当可以作为音位规划和发音规划具有先天遗传特性的充分证据。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在言语生成(即“说”)的心理加工过程所实际包含的四个环节中,与音位规划、发音规划、语义匹配这三个环节相关的心理加工能力都具有先天遗传特性,只有与句法分析这一个环节相关的心理加工能力需要靠后天习得。由此可以作出结论:说话能力也和言语听力相似,主要是先天遗传的能力。,三、阅读与书写能力的

12、先天性,1、阅读与书写过程的心理加工模型 为了弄清阅读与书写能力是否具有先天遗传特性,首先应弄清阅读与书写过程的心理加工模型,即应建立与图4.4相类似的心理加工流程图(图4.4是关于言语生成与理解即关于“听、说”过程的心理加工流程图,现在我们要建立的则是关于“读、写”过程的心理加工流程图)。,三、阅读与书写能力的先天性,(1)阅读的心理加工过程根据近年来脑科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同的阅读心理加工过程,可以简述如下:书面文字符号产生的视觉信息先经视网膜的感受细胞完成光电转换作用,再由神经节细胞把缓慢变化的电位转换为按“全或无”反应的动作电位(也称神经冲动),然后该动作电位通过

13、视网膜最里层的、神经节细胞的轴突(视神经节细胞的轴突因为细而长,也称作神经纤维)传递到各丘脑的外侧膝状体,从而完成文字信息由视网膜向皮层下低级中枢的输入与初步感知(文字感知)。由外侧膝体发出的第二级视神经纤维,将反映书面文字符号视觉信息的神经冲动进一步投射到大脑皮层的高级视觉中枢先到达视觉皮层基本区V1,继而V1又与视觉皮层联络区V2发生联系。其中V1完成初步的视觉感知,V2则完成与图形、轮廓感知有关的加工(涉及运动视差的感知也在V2进行),从而形成关于当前所阅读文字的具体形象(文字辨析)。然后,反映该形象的信息再由视觉联络区V2传入概念中枢(在缘上回和角回附近),通过概念中枢的词义库使当前输

14、入文字符号的词义得到解释,从而完成单词词义的识别(单词识别)。在连续不断地输入书面文字符号的阅读过程中,一串文字符号将组成句子,这个句子中的各个文字符号按上述方式依次完成文字感知、文字辨析和单词词义识别后,被送入布洛卡区。该区贮存有语法规则、语言特征,能起句法分析作用,能对若干个单词进行词组(即短语)构成分析,从而生成“格语块”(语块生成)。在此基础上,通过将当前输入句子的格语块所组成的关系模式与概念中枢所保存的“语义关系结构模式”进行匹配比较,即可最终实现对当前所阅读句子的语义理解(语义辨识)。,三、阅读与书写能力的先天性,(2)书写的心理加工过程书写的心理加工过程与上述阅读心理加工过程的逆

15、过程不完全相同:为了用书面语言把某种意思写出来,首先要把想表达的意思(语义)转换为相应的语义关系结构模式,这可通过对概念中枢的语义关系结构模式库进行匹配搜索来完成(语义匹配);接着是从搜索到的语义关系模式中分离出组成该模式的各个格语块(语块分离,即短语构成分析);再利用概念中枢的词义库确定各语块中的有关单词及其排列顺序(单词确定);在此基础上即可通过概念中枢(角回区)与视觉皮层联络层V2之间的相互联系,把当前的单词转换成对应的文字符号表征(字形规划)并传送到布洛卡区;然后,布洛卡区即依据各个文字符号的表征(也就是按文字的几何特征和笔画特征顺序排列的文字串)形成书写控制指令(书写规划),从而使书

16、写运动器官(头、眼和手)最终写出所要求的书面文字。综合上面关于阅读与书写两种心理加工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画出和图4.6相类似的关于“读、写”过程的心理加工模型,如图5.1所示。,三、阅读与书写能力的先天性,三、阅读与书写能力的先天性,2、阅读能力的先天性由图5.1可见,阅读过程的心理加工包含文字感知、文字辨析、单词识别、短语生成和语义辨识五个环节。但如本章第一节所述,单词识别和语块生成的分析方法及加工机制相同,二者可以统一用“句法分析”范畴表示,这样,阅读的心理加工过程实际上可认为只包含文字感知、文字辨析、句法分析和语义辨识等四个环节。关于语义辨识能力的先天遗传特性在第三章第四节中已经详细论证

17、,关于句法分析能力必须通过后天较长时间的学习才能掌握,这一点在本章第一节中也已具体阐明。剩下文字感知(文字感知是指将文字符号信息按其图形与轮廓的大致特征从众多视觉信息中区分出来并加以感知的能力,即对一组文字符号的整体作综合感知的能力)和文字辨析(文字辨析是指能从一组符号串中按照拓扑结构、几何特征、笔画特征把一个个文字符号辨别出来的能力,即对每个文字符号的个体特征作细致辨析的能力)这两个环节,其后天性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这两个环节都涉及书面文字,而不同语言的书面文字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世界上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字至少有几百种。因此儿童不可能一生下来就具有先天遗传的文字感知、和文字辨析能力。前面所说的语音感知和语音辨析能力之所以有可能天生遗传,是因为各民族的语言虽然不同,但组成语音的最基本单位“音素”则是共同的各民族语言中的音素皆由各种元音和辅音构成,因此通过几百万年的进化,人类才有可能获得先天的语音感知和语音辨析能力。第三讲中列举的许多案例已经证实了这一点。而关于文字感知与文字辨析的先天性,则迄今为止国内外都尚未能找出一个实际案例来给以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