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改革开放30年变化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6203736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改革开放30年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文:改革开放30年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文:改革开放30年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文:改革开放30年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改革开放30年变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6 人资人资(1)班班 杨扬杨扬 20060410060121改革开放改革开放 30 年年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 时期。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因为,是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 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2008,我们迎来改革开放 30 周年。 中国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 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 个大型工程得到竣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 改革

2、 开放是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 西方有的人认为,邓小平提出“摸着石头过河”似乎是实用主义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似乎 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党是一个重视理论思维,善于对实践做出科 学总结的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个一次完成的过程,而是要反复实 践、反复探索、不断总结,寻找规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 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就是对我国改革开放 30 年发展历程做出科学总结 的产物。既是对已有科学理论的充分继承,也包含着对中国发展最新实践的科学总结,既 有对未来发展各种可能性的充分预见,还包含了对人类,对世界各国发展经

3、验的吸收和借 鉴。 在这 30 年内,中国人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香港自秦起明确成为中原领土,直至 19 世纪中叶清朝对外战败,领域分批被割让及租借予 英国成为殖民地,香港从而开通港口发展。1980 年,中英两国落实香港前途问题,于 1984 年签订中英联合声明 ,决定 1997 年 7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 位远离母亲怀抱的游子终于感受到了母亲怀抱的温暖。 2001 年 7 月 13 日北京时间 22:00,万众瞩目的 2008 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终于在莫斯科国际 奥委会第 112 次全会中揭晓。萨马兰奇雄浑的宣告声中只有一个名字:BEIJING! 中国北 京凭借其过人

4、的优势,完美的陈述报告,在五个 2008 年奥运会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夺得 2008 年奥运会举办权。 2003 年 10 月 15 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成现实。这 次发射是人类探索太空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成就。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人民,必定能突破当 前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盾,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果。 概括地说,改革开放,我们“改”出了一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直观地考察我们的现实 社会,经过改革开放,同三十年前相比,确实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从全党和全国的

5、工作 重点看,早已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看,已经由过 去的“一大二公三纯” 、公有制一统天下,改变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 经济制度;从经济体制看,已经由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从 社会状态看,已经由封闭和墨守陈规的社会转变为对外开放、融入世界和全面进行改革、 越来越活跃的社会;从出发点看,过去建设社会主义,强调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现在 强调改善人民生活,以民为本。 这样一些重大的变化,给我们的社会和社会成员带来什么呢? 首先是经济的快速发展。1980 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是 7100 亿元,到 2006 年,国内生产 总值

6、已经达到 21.09 万亿元,即使扣除价格上涨因素,也增长了几十倍之多。我国的经济发展之快,被国际舆论视为奇迹。 人民生活普遍改善。进入历史新时期的时候,我国大约九亿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人 口竟有 2.5 亿之多。现在,人民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还留下一个不小的尾巴) ,广大 人民的生活普遍得到明显改善。这是大家都可以感受得到的事实,不必一一列举。 综合国力大幅度增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明显提高增强了。 人的精神面貌深刻变化。人民受教育程度提高了,青壮年文盲已基本扫除,九年制义务教 育已基本普及,大学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百分之二十。过去年代存在的那种个人迷信、思 想僵化状态从根本上

7、得到改变。人们敢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大大增强。 当年,邓小平曾说:“坚持改革开放是的一招。 ”回过头来看,确实是这样。 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和发展 起来的。从实践和历史的角度看,改革开放,其意义决不亚于民主革命时期找到农村包围 城市的道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上事实,充分说明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巨大进步。特别要 强调的是,生产力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以上事实,充分说明了改革开放的路线是正确的,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和生命力。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体现 但是,国际国内都有人认为,改革开放搞了一个中国特色的资本主

8、义,或者说,中国现在 是共产党领导的资本主义。有人甚至想当然地列出几条,作为标准,对照现实社会,指责 改革开放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这里涉及到一个老问题,就是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确实很重要,需要搞清楚。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丢开老祖宗,随心所欲地发议论。那么,什么是科学的社会主义 呢,老祖宗是怎么说的呢? “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 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 。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概括,同老祖宗讲的科

9、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完全一致,而且有所深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 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我们认定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 力;我们强调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是提出了以人为本。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较好地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由于是从中国的实际出 发,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特别要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用中国语言表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以人为本,是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应当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以 人为本的社会主义。 应当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

10、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更多更好地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 本思想和要求。 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从消灭了剥削制度、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及确立了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的宗旨来看,都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范畴。但是,由于在指导思想上对什么是社 会主义认识不完全清醒,思想僵化,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中确有不少不符合科学社会主义 的东西,概括地说,主要有:“一大二公三纯”的所有制、计划经济体制、以阶级斗争为 纲、高度集权。通过改革开放,这些不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东西,有的相当彻底地改掉了, 有的正在改变。总之,我们的改革开放,改掉的是不切合中国实际的东西,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东西,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符合科学社会主

11、义的基本原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重道远 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从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转变还远远没有 完成,我们的改革开放任重道远。 观察我们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市场秩序还不够规范,市场的发育程度还比较 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还有残存,旧体制的思想、观念、习惯、活动方式、领导方法还存 在,等等。还要看到,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还存在一些非社会主义的东西,这主要是指 封建主义的残余影响。邓小平曾指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存在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 中现象、家长制现象、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这些弊端都带有封建 主义色彩。最近揭露出来的山西黑砖窑,是比封

12、建主义还要落后的东西,带有奴隶制的色 彩。以上这些,其性质都是非社会主义的,都在革除之列。 回顾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总体上很成功,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失误失衡。现实社会中的 各种关系,最基本的是经济与政治、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关系,而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 体制改革不够协调,经济体制改革迈出了几大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政治体制改革却是 碎步缓行,进展不大。 “官本位”非但没有削弱,还有增强之势。目前存在的民生问题突出, 贫富差距拉大,为富不仁现象增多,丑恶现象陈渣泛起,社会风气败坏,腐败严重等问题, 都同政治体制改革不到位有关。 目前改革处在关键阶段,问题很多,矛盾复杂,难度很大,各种议论纷起,我们

13、要下最大 决心,拿出民主革命时期提出将革命进行到底那样的决心、气概和魄力,坚定不移地推进 改革开放。 回顾三十年来的改革,我们体会到,从旧体制转变为新体制,从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转变 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确实是一场革命。在改革进程中,困扰改革者的一个主要问题, 就是“姓资姓社”的问题。改革从起步时起,就有人指责是走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每前 进一步,都伴随着“姓资姓社”的争论。 邓小平针对“姓资姓社”的争论,明确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 的生活水平。 ”这就是有名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三个有利于”标准不仅是实践标准的 发展,更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改革思想的精髓。 不赞成“三个有利于”为判断标准,必然要另立判断标准,这是挑起“姓社姓资”争论的 习惯做法。实践已经证明,离开“三个有利于”标准谈改革开放,很可能南辕而北辙。在 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头脑要保持清醒。 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完全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要求,也适应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内 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 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