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2018.3课件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6202784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8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2018.3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2018.3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2018.3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2018.3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2018.3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2018.3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2018.3课件(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概论,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缘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设置,基础理论篇,第一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概述学习目标:1、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产生的理论 和社会背景2、能结合实例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的产生过程 3、了解国外及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概况,第一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产生的基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产生的理论基础 1、知识观的改变 2、教育观的转变 3、课程观的改变 4、教学观的改变综合实践活动产生的社会基础 1、时代发展呼唤具有综合素质的社会化人才 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1.知识观的转变,从主客两分的知识观走向主客统一的知识观 对知识的两种理解: (

2、1)知识是人类学习的对象,不依赖于人类的存在而存在; (2)知识是人脑的创造物。当个人通过社会过程领悟到各种事实材料之间的联系,把经验加以组织并对日益复杂的定义枷锁进行推论时,知识便随之产生和发展。 知识观:显性知识隐性知识(默会知识),2.教育观的转变,从外铄论的教育观走向内发论的教育观 教育的词源拉丁文Education:教育是一种对人的本性、对人内存的潜能进行“导引”的活动。 内发论: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刺激或要求,以及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3.课程观的转变,由知识本

3、位课程观转向发展本位课程观 知识本位课程观:课程的价值在于通过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活动引发对知识价值的追求,并为学生未来生活提供充足的理性准备。 但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取向: 一、“教育是生活的预备”,强调课程应为学生提供一整套适用于各种情境的基本的认知技能,提供一系列未来生活中具体实用的知识; 二、形式教育或理性主义教育,追求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心智方面的发展,知识的选择标准是对学生心智发展和启迪的终极价值。 将知识的系统性、标准性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课程设计和实施围绕预设的、固化的知识序列展开。,3.课程观的转变,在课程领域也出现了两种哲学思想下的课程理论: 一、进步主义课程:强调经

4、验和成长发展过程的质量,而不是内容和技能的掌握; 二、要素主义:强调“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认为经过历史检验的多数人的经验比个人经验有意义,比根本没有经过检验的儿童经验更有意义。 在这些课程理论流派基础上,美国的埃利斯将课程理论分为三种模式: 1.儿童中心课程; 2.社会中心课程; 3.知识中心课程,3.课程观的转变,新的课程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展示课程的价值,建构课程的要素: (1)课程是儿童以经验为基础通过理解、体验、探究、反思和创造性实践建构的活动; (2)儿童是课程的主体,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生者; (3)课程应该是开放的和舒展的。讨论学习: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有何不同?,4.教学观的转变

5、,由单向传授转向互动共建的教学观 课程目标实现 教学 教学观 新教学观的教学理念: (1)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交往活动; (2)教学是以理解为基础的采用多元方式建构生活的过程。,思考探究:,1.发达国家的课程改革与综合实践课程的关系? 2.2001年,我国教育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六个改变。,第一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产生的基础,综合实践活动产生的社会基础 1、时代发展呼唤具有综合素质的社会化人才 新型人才需具备的能力: (1)搜集信息的能力; (2)将信息创新为知识的能力; (3)将知识创新为技术的能力; (4)将技术创新为产品的能力; (5)将产品占领市场的能力。,第一节 综合实践活

6、动课程产生的基础,综合实践活动产生的社会基础 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 (1)回归生活; (2)强调综合。,第二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产生,20世纪80年代课外活动大讨论20世纪90年代课外活动课程化本世纪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式提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原有“活动课”的新发展,有如下特点:1.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独立而独特的课程形态;3.注重课程内容的综合性;4.注重活动方式的多元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教育部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初步构建了符合时代要求

7、、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结构: 5、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第二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产生,四、近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 取得的成果: 1.成为众多学校的亮点和生长点,学校课程结构发生了变化;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和方法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的教育行为发生了变化; 3.在小学的广泛实施促进了学生的快乐成长,学生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第二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产生,四、近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 存在的问题: 1.学校管理问题; 2.教师的培训问题; 3.课程的

8、评价问题; 4.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第三节 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情况. 1、德国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美本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日国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4、韩国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5、我国台湾地区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二、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启示,基础理论篇,第三节 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不约而同的在中小学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情况1、 德国:乡土-物象教学,每周3-4个课时。每班25人,以

9、活动方式进行,个人探究、小学协作、集体完成等组织 形式,地点灵活,一、二年级以教师评论进行考量。课程特点:(1)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2)主题专一,内容广泛;(3)强调合作学习;(4)重视实践活动,融合学科知识于一体;(5)突出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6)注重文化和历史。,2、美国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1)自然与社会研究(STS) (2)设计学习(PDL)(3)社会参与性学习(4)服务性学习 3、日本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学习课程特点:(1)主体性突出;(2)实践性;(3)地区性;(4)综合性。 4、韩国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009年修订课程设定创意性体验活动课程。(1)自主活动(

10、2)社团活动(3)社会服务(4)职业生涯活动,基础理论篇,基础理论篇,4、韩国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意性体验活动特点及意义:(1)注重创新;(2)强化体验;(3)实现全人教育;(4)强调学生中心;(5)以校为本的课程实施。 5、我国台湾地区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国台湾地区与1944年颁布了新的,国民小学课程标准和国民中学课程标准。(1)家政与生活科技类活动(2)乡土艺术活动(3)辅导活动课程(4)团体活动二、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启示1、主体探究类或课题类研究(1)自然研究(2)社会研究,基础理论篇,2、社会实践类(1)社会服务活动(2)社会考察活动(3)社会公益活动3、

11、生活学习类(1)生活技能训练活动(2)生活科技与创造活动。,基础理论篇,思考 探究 实践1、简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出的背景。2、谈谈新的知识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间的关系。3、分析课外活动、活动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者的异同点。4、总结归纳国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共同点,谈谈其对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的启示。,第二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性、价值及理念学习目标:1、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性2、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3、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第一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性及价值,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性 1、综合性 2、实践性 3、开放性 4、生成性 5、自主性 二、

1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 1、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2、对教育的价值,第二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一、着眼直接经验,强调学生的亲历和体验 二、立足生活世界,强调学习内容与现实的联系 三、注重问题探究,强调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新精神 四、崇尚活动生成,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 五、强调综合学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第三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学习目标: 1、认识课程目标的作用 2、熟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的具体要求 3、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学段目标与学段目标的关系 4、初步具备设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体目标的意识 5、初步养成设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

13、体目标的能力,第一节 课程目标及其分类,一、什么是课程目标 1、定义 2、基本特征 3、作用二、课程目标的分类 1、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第二节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 1、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内容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的特点 4、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的总体目标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段目标 三、目标之间的关系,一、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间的关系,二、学段目标间的关系,第三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一、具体化目标的特点 1、指向性 2、动态性 3、可测性 二、如何将课程目标具体化

14、 1、目标明确的所属维度 2、区分目标的不同水平 3、选取合适的行为动词 4、采用适当的表述方式,第四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学习目标:1、熟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领域的基本内容及其目标要求 2、初步具备开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的意识 3、初步养成开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的能力,第一节 研究性学习,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三、小学阶段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要求 四、小学阶段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五、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要点,第二节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一、什么是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目标与内容 1、总目标 2、具体目标

15、 3、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要点,第三节 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一、什么是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二、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特征 三、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具体内容与目标要求 1、涵盖的具体内容 2、目标要求 3、设计要点,第四节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体内容的开发,一、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 1、自然生活 2、社会生活 3、学习生活 4、家庭生活 5、个人生活二、以可能生活为着眼点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内容,活动设计篇,第五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原则学习目标: 1、分析影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的主要因素 2、掌握小学综

16、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基 本要求及一般原则,想一想,做一做,1.例子中的实践活动合理否? 2.你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综合实践活动吗? 3.学生最终的体会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第一节 影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 主要因素,一、课程目标二、学生方面三、教师方面四、学校的教育条件,一、课程目标,是近程的,可在每日运作的课程中出现和时 间; 是选择、创造和组织学习经验的指南; 是决定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的决定性因素; 是开发评价程序和评价工具的规范。 (一)设计“抽象化”,课程总目标未具体化; (二)设计“纯知识化”,偏离课程总目标。,二、学生方面,学生的已有经验、兴趣爱好以及身心发展特点等都是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重要因素。 (一)学生的已有经验;直接经验VS间接经验 (二)学生的兴趣爱好; (三)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二、学生方面,(一)学生的已有经验; 直接经验:通过直接认识获得的感性知识经验。包括学生生活、社会环境与自然事物方面的现象层次的经验。 间接经验:通过间接认识获得的理性知识经验。涉及的是学生经过判断、推理、抽象和概括后获得的系统化、结构化的理论层面的知识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