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第一讲参考课件 (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198800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PPT 页数:167 大小:2.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第一讲参考课件 (1)_第1页
第1页 / 共167页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第一讲参考课件 (1)_第2页
第2页 / 共167页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第一讲参考课件 (1)_第3页
第3页 / 共167页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第一讲参考课件 (1)_第4页
第4页 / 共167页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第一讲参考课件 (1)_第5页
第5页 / 共1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第一讲参考课件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第一讲参考课件 (1)(1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2013年心理咨询师考试精讲课程,你们当初剪下我的翅膀,如今却要我飞翔。,目 录,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 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 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第四节 常见精神障碍 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第六节 关于健康心理学 第七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第八节 压力与健康,四、其它: 心理压力引起皮肤“受伤”疱疹:心理压力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易患带状疱疹,生殖器疱疹等。 皱纹:焦虑消耗了许多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使细胞活动和新陈代谢速度减慢,皮肤就会表现出灰暗和缺乏弹性而出现皱纹。 粉刺:心理压力促进了皮脂腺的活动,使皮肤出油,促进了粉刺的产生。 体

2、重减轻或增加:心理压力会改变你的食欲,在心理压力状态下,有的人体重会增加,而有的人却会减轻。 湿疹:,皮肤脱皮、流脓、发红和发痒,有时还会扩散到皮肤表面上更大的领域。 脱发:受到精神创伤的人由于激素增加和血液循环中出现的问题,会使黑头发脱落。只有心理压力水平恢复正常时,头发才会重新生长。 癌症和猝死:,心理咨询名言,问题不是问题如何面对才是问题,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变态心理学也叫病理心理学。基础心理学,(也叫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最一般的规律。也就是说他的研究对象是正常的心理。既然有正常心理,也就有异常的心理。就是在我们生存的人群当中,所有的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人

3、的心理也是如此。,掌握:关于社会人群的心理活动: 1、有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 2、精神异常群体的比例较小。 3、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4、心理异常经过系统治疗后能得到改善或完全被矫正。,第一单元: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 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研究对象:变态心理。 研究内容:对心理异常的各种现象进行描述、分类、解释,并阐明发生的原因机制。,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区别,相同点:具有共同的研究对象。 不同点: 变态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分支侧重研究: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个体的心理差异,社会环境,对异常心理的发生发展造成的影响? 简单的

4、说异常心理是怎么发生的?会发生在什么样的人身上,这就是变态心理学。 精神病学它是临床医学的分支,他研究的对象是异常心理学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病的预防和康复。,试题: 单选1、精神病学研究的侧重点是()A、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和特点。B个体的心理差异。 C、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 D、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 答案:D多选、3、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 A 变态心理的定义。B、变态心理的种类。C、异常心理的特点。D、异常心理的转归 答案:abc,第二单元:学科简史,第一点: 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我们对人的心理认识也在不断地发展。那

5、么,在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人有心理异常现象的存在呢 ? 公元前400年 希波克拉底(古希腊)认为脑是思维的器官,精神异常是一种病,是可以治疗的,进而提出体液病理学说,并对精神疾病进行分类。 = 希波克里特提出体液学说:1、多血质。2、胆汁质。3、抑郁质。4、粘液质。希波克拉底认为人的心理和性格的差异就是与这些液体密切相关,这四种体液在不同人身上的比例是不一样的,因此人们的行为方式也不同,比喻:胆汁质的人:果断、激昂、野心勃勃、暴躁易怒、傲慢主观。多血质的人:敏捷、乐观、轻浮、易变。粘液质的人:冷静、安闲、柔弱、能辨是非。抑郁质的人:多虑、疑心、乱想像、悲观失望。,掌握: 关于古代变态心理学的发端

6、: 1、始于公元前400年。 2.与古希腊医生希伯克里特提出“体液学说”有关。 (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之所以疯狂,是因为有害的体液流入大脑所造成的。) 3、显现出: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判断的雏形。 到了17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医学神经科进一步的发展对心理的认识就更近了一步。 1861年法国的医生布罗卡发现大脑的额下回萎缩以后,人的语言功能就完全丧失。,这说明通过科学的进步,到了自然科学诞生后,人们对变态心理学有了更近一步的认识: 1、把心理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起来。 2、使人们更倾向于用唯物主义的思想来对待心理异常的问题。 19世纪到20 世纪以后,变态心理学就有了一个非常的发展,延续到至今,还

7、在不断的发展。,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既然 对心理异常的研究在不断的进步,尤其是现代我们对心理异常现象有哪一些理论?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描述呢?这是需要我们重点了解的部分。 由于学科的不同,作者的不同,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对心理异常的理论解释也有不同的观点,教材里面主要有三种:1、精神分析理论。2、行为主义的理论。3、人本主义理论。 这三种理论的解释比较有代表性。【一】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作者是奥地利的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 面对异常心理,精神分析从以下两个命题出发,来对心理异常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第一个命题: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则仅仅是整个心理的分离的部分和动

8、作精神分析以为心灵包含有情感、思想、欲望等作用,而思想和欲望等都可以是潜意识的。”第二个命题也是精神分析的创见之一,认为性的冲动,(广义的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这是前人所没有认识到的。”,以这两个命题为依据,弗洛伊德推演出下面的判断:1 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这一动力冠名为“力比多”;2 “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自出生起到发展结束,有三个阶段:口腔欲阶段、肛门欲阶段、生殖欲阶段。3 人的心理结构由潜意识 -【本我】前意识 - 【自我】意识-【超我】构成;与此相对应的人格则由 【本我、自我、超我】构成:4 本我 按 快乐原则 活动自我 按 现实原则

9、活动超我 按 道德原则 活动5 人们为了防止冲突引起焦虑,使自己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形成了“防御机制”(弗洛伊德有时将之称为“压抑”或“克制能力”)。,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异常心理原因如下: 1合理的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如果在每个阶段上接受的刺激太过或者接受的刺激太少,就会使“性心理”的发展受到挫折,就会造成“性心理”的“退化”或“固着”,造成未来人格的异常。 由于,我们的“自我”必须随时随地的学习外部世界,以便理性的处理“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以,我们体验着焦虑。 为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我们必须克制

10、,压抑非理性冲动。如果压抑力量不足,让冲突,矛盾非理性冲破防线,我们就会产生异常心理行为。如果,冲不破防御,我们就会形成意识不到的痛苦,但是,意识不到的痛苦并不是彻底消失了,而是隐藏起来了,躲藏在了潜意识里面,有的时候这种冲突会以扭曲的形式变相的表达自己,如:以性梦或隐性梦的形式,以口误或失误行为等方式表达自己。,精神分析理论重点掌握:1.心理过程是潜意识的(命题一) 2. 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命题二) 3. 不合理的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固着) 4.自我处理本我和超我的矛盾时产生焦虑,后被压抑。 弗洛伊德推演出的5个判断: 1、心理动力-力比多:人类的生物本能是是心理活动

11、的动力,称为力比多。 2.三个发展阶段:力比多自出生到发展结束有3个发展阶段:a口腔欲。b肛门欲。c生殖器欲。 3、心理结构和人格结构: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意识构成。人格结构由本我、超我、自我构成。 4、人格结构的活动原则: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 5、防御机制:为防止冲突引起焦虑而具有的防止焦虑的能力(压抑或克制能力)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依据是以强迫症和癔症两种病的研究为基础。,【二】,行为主义对心理异常的解释 注重几个点: 1、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发生是由于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 如:生活事件使我们极为兴奋,但我们同时又极力克制自己,于是大脑

12、两半球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便产生冲突,冲突一旦持久不消除并打破神经过程的平衡,我们的神经功能便会紊乱并产生神经症和精神病。 2、在变态心理学史上早期记载的是,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直接说明人的异常心理现象,并且通过“实验神经症”的模型说明“心理冲突”的神经机制。 3、巴甫洛夫通过动物实验,再通过对临床病人的观察,用类比的方法解释人的异常心理现象。 4、巴甫洛夫对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区分:是在神经活动障碍的复杂性上或精细特征上的区别。,(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罗杰斯、马斯洛)人本主义的理论是什么呢?一方面强调人的潜能,他断定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是由于潜能在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

13、的结果。 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虑”,什么是“存在焦虑”?就是因为人一方面要求自由,另一方面要求独立,但是,对于每一个人来讲,他又不能离开群体而孤立的存在,所以,他们还有义务来维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群体人类社会。 所以,人的一生都有这样一个矛盾,这个矛盾就是他要对社会负责,因为,他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但是,他又想去追求自由(或他又有一种追求自由的潜能),这两者的对立会跟随人的一生,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把这两者的对立或者矛盾就叫“存在焦虑”,也叫人的“基本焦虑”。,人本主义以促进正常人的心理成长与发展为出发点,强调有内在创造潜能,即每个人都有不断发展、完善自己心理动力,强调实现人的尊严

14、与价值。如果这种趋于完美的特征受到了阻碍,则可出现心理问题。 人本主义的心理治疗就是开发这种“潜能”,相信求助者能够自我成长,最后达到自我价值实现。,考题例举,1、心理健康的破坏在于潜能的发展受到阻碍,这一理论来自() A、精神分析学派 B、人本主义学派 C、行为主义学派 D、认知学派,第二节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既然,变态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异常心理,那么,我们必须要知道正常的心理,如果,你不知道正常的心理活动,你就没有办法来区分异常的心理活动。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正常的心理活动有三大功能:(298页) 1. 保证顺利的适应环境,健康的生存发展。 2. 保证社会实体正常进行人际交往。

15、3. 保证能正确的反映认识客观世界。(说明认知是正常的)那么,什么是异常心理活动呢?就是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由于丧失了正常心理活动的上述三大功能,所以,无法保证人的正常生活,而且以其异常的心里特点,破坏人的身、心健康。,第二单元: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一 。标准化的区分(多选题) 李心天在1991年提出。 1.医学标准: 将心理障碍当做躯体疾病一样看待。 2.统计学标准:(局限性)有些心理特征和行为不一定成常态分布。 3. 内省经验标准:a、病人的内省经验。B、观察者的内省经验。 4. 社会适应标准: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 以上四项标准必须结合使用。,二、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考试重点) 郭念峰提出1. 主客观的统一性原则: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任何正常心理活动或行为,在形式和内容上必须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 人的精神和行为只要与外界环境失去同一性,必然不能被人理解。 在精神科的临床上,常把有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障碍的指标。所谓无“自知力”或“自制力不完整”,指患者对自身状态的错误反映,或者说是“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统一性丧失。 - 两个包含在此原则下的精神障碍临床标准 自知力 对自身状态的反映 “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统一性 现实检验能力 认知与客观现实的一致性 是判断主客观是否统一的前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