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投资社会化探究

上传人:luoxia****01801 文档编号:56191816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投资社会化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投资社会化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投资社会化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投资社会化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投资社会化探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投资社会化探究一、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1.有效需求理论的定义有效需求是指一种社会总需求,这种社会总需求是预期可以给雇主带来最大利润量 的,就是与社会总供给相等从而达到均衡状态的社会总需求。凯恩斯提出有效需求理论的 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并决定社会就业量和国民收入的大小。有效需求原理认 为就业取决于总计划支出,这种支出包括居民的消费支出和厂商、企业的投资支出。2.有效需求理论的渊源及发展有效需求的概念早在 19 世纪 20 年代又被提出,这一概念是在马尔萨斯同萨伊和李 嘉图的争论中诞生,萨伊和李嘉图属于供给学派支持者,他们认为处于支配地位的是供给 理论,导致有效需求理论一

2、直无人谈及。1820 年,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发表政治经济 学原理 ,在文章中指出由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所以产生经济危机是有可能的。1929 年 经济危机的爆发又让人们意识到自由市场理论是有待推敲的,经济危机的出现导致传统市 场自由调控的思想破产,以凯恩斯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市场自由调控并不能实现充 分就业,国家干预是必要的。要想摆脱这种处境萧条就必须以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为理论基 础进行国家干预。1936 年,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货币通论 ,重提有效需求不足, 并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3.有效需求理论中的投资需求根据凯恩斯对西方市场的分析,出现经济危机是因为资本主义不能自动调节

3、,其能 力较弱,从而导致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理论是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这两方面 的不足又是由不同因素导致,消费者的心理倾向决定了消费需求,利率和利润率的失调导 致了投资需求不足。同时凯恩斯近一步认为资本边际效率规律和流动偏好规律是造成投资 需求不足的原因,经济循环波动就是因为资本边际效率规律在起作用,就比如,如果乐观 者预期是乐观的,那么资本的活动必定是活跃的,若是消极悲观的那么经济就出现衰退和 崩溃。他指出投资的增加导致生产增加,企业家和资本家的预期获得利润下降,导致利润 率就降低,从而资本边际效率降低,资本家对未来信心降低,产出减少,投资需求减少, 对产品生产和就业就产生了不利影响

4、;流动偏好规律则是说明投资需求还取决于预期纯利 润率,这是资本边际效率扣除利息率之后得到的当资本边际效率大利息率又低的时候,资 本家愿意进行投资。研究消费需求理论中的投资需求,也是因为凯恩斯认为投资需求是影响消费需求的, 在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提到:“资本边际效率的严重下降也趋于对消费倾向 产生不利影响。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投资需求的不足导致企业减少产品和深沉的投资,导 致一部分劳动者退出劳动力市场,就业量降低,就业量降低导致国民收入下降,国民的消 费需求就会降低。4.投资社会化的意义不能否认投资需求的增加可以带动国民收入的增加和就业量增加,但是凯恩斯的理 论重点关注于经济萧条时期的

5、市场如何摆脱这种困境,经济萧条时期本身企业、资本家对 产品生产信心不足,因此促进投资是不实际的,从而凯恩斯又提出投资社会化这一观点。 在经济萧条时期,其资本边际效率很低并且有直达负数的可能,这种大环境下私人不会进 行投资,若想促进投资就必须西方资本政府出面,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 提到:“仅仅依赖银行政策对利率之影响,似乎不足以达到最适度的投资量,故我觉得,要 达到充分就业不远的境地,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投资这件事情由社会来综揽。 ”投资社会化有 利于在经济萧条时期促进投资需求的增加,在在政府投资的情况下,拉动西方资本的增加, 挽救西方私有企业和资本家。投资社会化的意义就在于将投资与所有制

6、分开可以促进消费的增加同时使长期投资减少,可以通过在企业经营者管理热情丧失的情况下降低失业率提 高社会的福利。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投资社会化1.西方国家投资社会化的形式凯恩斯针对当时经济危机提出的理论是有一定针对性的,就投资社会化而言,是为 了缓解经济危机而产生,因此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短期内有一定帮助的,凯恩斯的“投资 社会化”并不是指政府投资干预私人企业生产投资,也不是针对社会福利事业,因为这两种 投资社会化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前者政府的干预会带来与私人企业、制造商的竞争,加速 产能过剩,后者如果涉及政府干预则会关系到收入分配问题。政府投资不能投向生产事业, 因为这样会同资本家直接发生竞争

7、。所以凯恩斯提出的挽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 “投资社会化”是指政府向那些私人企业不愿意承担、从事的但是能够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 建设项目中投资,即公共工程,包括建造公共住房、修建公路等。2.西方国家投资社会化的可行性通过投资社会化能够缓解西方经济危机是有其特殊原因的,西方国家属于资本主义 国家,西方经济学要研究和调控的运用的财政政策是依靠资本家私人企业的。例如西方国 企的定义是为私人服务的,西方政府的购买转换成为西方国企是为了在经济危机中资本家 私人亏损得到缓冲,举个简单的例子,当经济萧条,西方某煤矿企业受到冲击,政府进行 投资购买,购买后政府经营,其目的是环节亏损,私有企业一定受剩余价值

8、作用,当经济 好转后再卖给私人企业。由此可见,西方政府的投资社会化能够在短期缓解经济萧条,对 经济下滑起到缓冲作用,其可行性是由于制度原因,资本主义制度保护资本家私人利益。 三、投资社会化的简单述评1.投资社会化的进步性凯恩斯提出的投资社会化能够解决经济萧条私人企业失去信心后如何通过投资促进 经济增长,即政府干预投资社会化,在科恩斯的分析中肯定了政府在经济调控中是有作用 的,应当发挥政府作用,这种方式在短期内能够通过在扩大政府机能的情况下增加有效需 求,保证充分就业。这种方式是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的,并且事实证明,科恩斯的需求理论 的确解决了当时出现的经济危机。2.投资社会化的局限性投资社会化的局

9、限性从制度和长期性两方面分析,是存在局限性的。首先,凯恩斯提出的投资社会化是只适用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这是由于西方资 本主义国家以私有制为主体,政府干预是为了缓解私有企业经济压力,它的普遍适用性有 待提高,社会主义国家在面对经济下滑时,由于公有制主体地位,政府投资目的和结果就 产生了不同。其次,凯恩斯的这种理论能够缓解短期经济危机,但是没有看到经济危机产生的本 质,一直相反,每一次经济危机的解决都会为下一场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伏笔。凯恩斯在 强调国家干预的同时容易过分突出政府作用,导致产生政府垄断,产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工人受到损失,那些资本家步步好转,促进资本家的剥削让工人重新步入剥削的阶

10、级,为 企业家创造剩余价值。与此同时,这种方式会导致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回光返照”的现象, 也就是短期我们能够看到解决了危机,但是实际是使病入膏肓的经济失去原有的均衡。由 此导致的现象就是,资本家“起死回生”创造更多产品,但是工人在剥削的情况下降低消费 需求,出现产品过剩,新一轮的经济危机萌芽由此开始。综上所述,凯恩斯的需求理论从需求方面对经济增长缓解经济危机进行了深入的分 析,是西方经济学发展中的必不可少的一门理论,在需求理论中的投资社会化肯定了政府 的职能,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但是由于受到其制度和时效的限制,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我们在学习凯恩斯理论时应担辩证的学习,在充分尊重的情况下保留自己对问题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