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精品教学(汕头大学)传染病总论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189893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PPT 页数:101 大小:2.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学精品教学(汕头大学)传染病总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传染病学精品教学(汕头大学)传染病总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传染病学精品教学(汕头大学)传染病总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传染病学精品教学(汕头大学)传染病总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传染病学精品教学(汕头大学)传染病总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学精品教学(汕头大学)传染病总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学精品教学(汕头大学)传染病总论课件(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学总论,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科 李涛,概述,传染病学就是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人体内、外环境中发生、发展、传播和防治规律的科学。重点研究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同时兼顾流行病学和预防措施的研究。,为什么要学习传染病学?,它是医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某些老的传染病或消灭,如:天花、人间鼠疫、新生儿破伤风等;或得到控制,如:脊髓灰质炎、流行性脑膜炎等。但某些老的传染病却变得突出,如:结核病等。 新的传染病还在不断出现:,目标,掌握传染病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常见传染病的发病机理、病理解剖、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了解常见传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实

2、验室检查、鉴别诊断、并发症和预防。并应对传染病的消毒、隔离、疫情报告卡的填写及报告有所了解。,年 代,内 容,1346 黑死病(鼠疫)开始在欧洲蔓延1492 Columbus启动欧美接触,从而开始了两个大陆间感染病的相互传播1530 Fracastoro揭示了疾病的细菌学理论的序幕:梅毒的起因性的密切接触传播“种子”1627 含奎宁的金鸡纳树皮被引进到欧洲以治疗疟疾 1683 Leeuwenhoek使用显微镜从牙垢观察到细菌,提出了“传染病具有微生物病原体”的理论1796 Edward 发展出疫苗技术,最初用于预防天花1848 Semmelweis发展出灭菌方法1854 Snow发现了霍乱传播

3、与饮用水供应之间的关系,表 感染病研究历史大事记(一),年 代,内 容,1860 Pasteur总结感染病为“细菌”(“germ”)有机物所致 1876 Koch证明了疾病的细菌学理论,发现炭疽系由细菌所致 1880 Pasteur发展出鸡霍乱减毒方法 1881- 1885 Pasteur研制出炭疽疫苗和狂犬病疫苗Laveran在疟疾病人红细胞中发现了疟原虫,并显示出 疟原虫在宿主体内的复制Behring 和Kitasato发现并开始使用白喉抗毒素血清 1891 Ehrlich提出抗体与免疫有关 1892 Ivanowski在寻找烟草镶嵌病时发现特小病原体(病毒)Maritnus发现了能通过细

4、菌阻留滤器的微小感染因子,表 感染病研究历史大事记(二),1905 Schaudinn发现了梅毒密螺旋体(pallidum) 1911 Rous 报道了癌症的病毒学病因(Rous肉瘤病毒)1918- “西班牙”流感 (“Spanish flu”) 导致2 500万人死亡 1919 1928 Griffith在肺炎球菌中发现遗传转化现象 1929 Fleming报道在霉菌中发现了青霉素1935 Domagk合成抗代谢药偶氮磺胺 1937 Ruska使用电镜获得第一张病毒照片 1941 Waksman提出“抗生素”(“antibiotics”)一词 1943 Waksman在土壤真菌中发现了链霉素

5、,表 感染病研究历史大事记(三),年 代,内 容,年 代,内 容,1944 Avery、MacLeod及McCarty在肺炎球菌转化中鉴定DNA 为遗传活性物质 1945 Dubos命名“细菌细胞”(“The Bacterial Cell”) 1946 Tatum发现细菌的“性”接合 (“sexual conjugation”) 1948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联合国成立 1950 Salk和Sabin研制出脊髓灰质炎疫苗 1952 Dulbecco发现一种单病毒颗粒能引起鼠疫Wastson 和Crick揭示DNA的双螺旋结构 50末 Burnet明确提出免疫应答的克隆选择 1960 Kor

6、nberg在无细菌提取物中显示了DNA合成Jacob和Monod报道酶的遗传控制及病毒合成研究工作,表 感染病研究历史大事记(四),年 代,内 容,1970 Temin和Baltimore分别发现某些RNA病毒可使用从RNA到DNA的反转录作为其部分复制周期 1975 Asilomar会议制订整套有关以微生物进行重组DNA实验可能含有的生物有害物质标准 1979 WHO有关根除天花计划顺利完成,从而宣布全世界消灭了天花 1981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率先鉴定AIDS为一种新感染病 1982 Prusiner发现朊毒体(prion) 1983 Montagnier 和Gallo宣布发现AIDS

7、病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表 感染病研究历史大事(五),年 代,内 容,1984 Marshall表明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分离株中包含一种细菌,以后被称为幽门螺杆菌(HP), 从而揭示了以病原 体为基础的溃疡新病因 1985 Gallo、Bolognesi 及Broder 等表明叠氮胸苷 (AZT) 能在体 外抑制HIV作用 1988 Mullis报道将多聚酶链反应 (PCR) 用于检测单一DNA分子的原理 1996 发现牛海绵状脑炎即“疯牛病”(“mad cow disease”)和人类疾 病综合征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导致对英国牛的大规模控制纽约发生鸟和蚊传播的西尼罗河脑炎(Wes

8、t Nile encephalo- pathy)的爆发 2000 抗生素耐药病原体正在多种环境条件下蔓延,表 感染病研究历史大事记(六),传染病总体发病率明显降低,传统传染病逐渐减少 部分传染病“回潮”:霍乱、伤寒、结核病、脊髓灰质炎 少数传染病呈增加趋势:梅毒、淋病等STD 发现较多新传染病:艾滋病、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军团病、螺杆病菌感染、弯曲菌感染、Lyme病、猫抓病、疯牛病、SARS.,现代感染病的特点:喜忧参半,由于儿童预防接种,部分传染病发病年龄上移 非传染性感染病相对增多 医院感染问题突出 病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使感染病确诊率增高 细菌对抗生素及抗菌药物耐药严重,现代感染病的特点:喜忧

9、参半(续),传染病学科的存在问题,总体业务受限 病毒性肝炎以外的传染病发病率显著降低。 虽然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患者人数众多,但被分流至内科及肝病科诊治。 医疗费用上涨及公费医疗制度改革,使相当部分病毒性肝炎患者改住院治疗为门诊治疗。过去的会诊原则是,在无外科情况下,不能除外传染病者收传染病科/院。 传染病收治布局不合理。,传染病学科的存在问题,学科发展滞后 传染病预防工作力度不够 病原学诊断较弱 教学上完整性不足 科研上呈低水平重复,传染病学科的存在问题,难治性感染病增多 防治难度较小的经典传染病已被消灭或控制,使难治性感染病问题相对突出。 当前流行的新发/再发感染病多为难治性感染病。

10、滥用抗菌药物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抗菌药物使用问题较多 医院感染问题严重,是导致大量难治性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院内感染的原因,病房结构落后,西方国家对病房结构和建筑的要求特别是空气层流、卫生设施等非常严格,而我国病房则基本按民房要求建设; 空气污染严重:病人- 病人及医务人员- 病人的传染机会高; 诊断条件不足,易致抗感染治疗延误和感染扩散; 有关医院感染的防治措施不力。 生活和环境条件致使人体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传染病学科学科问题的原因,感染病防治体系不尽合理缺乏良好的前瞻规划 学科队伍萎缩 医药市场混乱 社会偏见和畏惧感染病严重,学科队伍萎缩的原因,患者普遍较穷,学科临床

11、开支巨大,成本高而经济效益低下 临床与实验室工作均有传染危险,尤其是SARS致众多医务人员及实验人员感染,致使人群恐惧心理增加 上述现象对学科工作人员的家属、亲友等产生不利影响,不愿从事感染病相关工作,医药市场混乱的原因,昂贵的费用使病人未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治 部分私立医院或诊所通过虚假广告和自制药品引诱患者,其结果花费巨大,而疗效不佳。 防疫站或新成立的疾控中心,成立诊疗中心、门诊部或住院部,极易导致误诊误治。 非感染病学科的竞争一方面增加了传染风险,另一方面又降低了诊治质量 药价虚高致使患者难以承受。,传染/感染病学学科问题的对策,适当扩大业务范围:以传染病为主,兼收与传染病不易鉴别的其他

12、感染病及有可能发生传染的感染病。 感染病和传染病的专科基础是一致的; 感染病和传染病之间实无绝然界限; 与国际学科接轨 更名有利于增加学科完整性; 更名有利于消除社会公众的偏见与误解。,传染/感染病学学科问题的对策,加强学科建设 强化感染病防治管理,设立专门的政府机构 设立感染病防治基金,加大有关投入 淡化市场经济观念,规划感染病防治措施 改善低收入人群就医条件 健全预防工作体系 “发现”包括快速检测- 病例报告- 网络联系; “控制”包括病原检测- 流行病学调查- 防治; “预防”则包括花费- 效果。,传染/感染病学学科问题的对策,提高临床诊治水平:重点在病原学诊断、医院感染和抗菌药物应用3

13、 个方面 增加教学学科完整性 从单纯传染病扩展到感染病 应根据当前的感染病格局变化调整授课内容 科研上突出实用、特色和创新,新发感染性疾病(EID),新发感染性疾病是指在过去20 年中发病率显著增加或是在不久的将来威胁会增加的一些感染性疾病,包括由于原有物种进化或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新的感染、在一个新的地方流行的已知的感染、由于生态进化而出现的新的感染以及由于已知病原体发生耐药突变而导致的感染等。截至2005 年底,新发传染病的病原体共有177 种。,EID防治体系缺陷,有关招生、招工的体检标准自行制订 西方国家媒体上包括临床的医学介绍应用具有专业资质的专栏作家主持,我国无此规定 不实医药广告 有

14、关感染病相关药物的公费、医保范围确定,系由行政部门作出,难以选用有效药物 在缺乏专家参与的情况下,与EID防治相关的多种法规不能迅速有效建立,EID防治对策,加强政府领导、管理和监督职能,设立专门机构; 修改传染病防治法,提出EID 防治工作5 年计划; 加大投入,稳定现有的基础、防疫和临床队伍; 设立EID 防治基金,课题内容及目标纳入五年计划; 建立和健全EID网络系统及相匹配的预防工作体系; 重视审定对不同感染病的隔离、治疗及入院标准及费用来源,设立指定医院感染病科,界定收治范围,从而将感染病的传播危险控制在最低程度。,感染病学科的未来,感染病的防治并行不悖 学科间交叉和协作将更为突出

15、医、教、研全面发展 学科军民两用的特色更加突出 与国际接轨,共同应对,古老假说面临挑战:Koch病因三段论,可从每例病人发现有机体 该有机体不可能成为与另一疾病相关的无害寄生物 从人体分离并在体外培养的有机体可感染新宿主并导致发病 从第二代宿主可分离到微生物,修正:可从感染组织直接提取感染因子的DNA或RNA可直接证实病原核酸/抗原与组织病变的关系借用此法曾在多种“非感染病”中发现了感染因子的存在和参与 反修正:人体中常见多种无害微生物的存在(如TTV) 综合:有必要制订新的有关感染病病因规则,病毒、立克次体病原微生物 传染病 细菌、螺旋体寄生虫 原虫或蠕虫 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一、感染的概念感染(infection)共生状态(commensalism): 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感染谱(infection spectru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