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 第4次课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6186789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PPT 页数:132 大小:8.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心理学 第4次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医学心理学 第4次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医学心理学 第4次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医学心理学 第4次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医学心理学 第4次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心理学 第4次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心理学 第4次课(1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医患关系与 医患沟通,内容要点,医生角色与医疗行为医患关系医患沟通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本原则,第一节 医生角色与医疗行为,医疗行为中的人际关系是指在医疗行为中以医疗方和患者方为基础所建立起来的关系。,医务人员 患者及其亲属 社会的其他人员,涉及,医患关系是核心,一、医生角色,第一节 医生角色与医疗行为,医务人员角色(role of medical practitioner) 与患者角色对应。是一种社会角色。,(一)医生角色的心理素养,第一节 医生角色与医疗行为,1、角色形象 2、角色行为 3、医生的语言 4、态度和价值 5、认知特征 6、情感

2、7、胜任力,医生角色的心理素养,(二)医生的责任,第一节 医生角色与医疗行为,1.诊断和治疗的责任;2.预防和保健的责任;3.为社会提供安全感。,医生角色的责任,(三)医生的权利,第一节 医生角色与医疗行为,医生角色的权利,1诊断的权利; 2了解患者隐私的权利; 3对患者进行各种检查的权利; 4对患者进行医学治疗的权利 ; 5死亡判定权; 6. 参与医学司法活动的权利; 7. 从事医学研究和参与医学学术交流的权利 8. 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四)医生的义务,第一节 医生角色与医疗行为,医生角色的义务,1人道主义的义务 2. 告知义务 3. 为患者保密的义务 4. 健康教育的义务 5. 为患者提

3、供其他医学资源的义务,二、社会文化因素对医疗行为的影响,第一节 医生角色与医疗行为,1患者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对医疗行为的影响 2. 患者隐私对医疗行为的影响 3. 患者病耻感对医疗行为的影响, 一、医患关系的定义,第二节 医患关系,医患关系是指医务人员在给病人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与病人建立的相互关系。广义:指提供医疗服务的群体与接受医疗服务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狭义:指医生个体与病人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医患关系的基本结构,第二节 医患关系,四个基本成分,1、医生对患者病情的了解 2、患者对医生的信任 3、患者对医生的忠诚 4、医患间的相互尊重, 三、医患关系的特点,第二节 医患关系,1、目的

4、的指向性 2、医患关系的职业性 3、医患关系有时限性 4、医患关系的动态性, 四、医患关系的类型,第二节 医患关系,(一)主动-被动型(Active-passive mode ) (二)指导-合作型(Guidance-cooperation mode ) (三)共同参与型(Mutual participation mode ),美国学者Szasyt 和Hollander提出了医患关系的三种模式。, 四、医患关系的类型,(一)主动-被动型 (二)指导-合作型 (三)共同参与型,受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影响而建立的医患关系模式。模式的原型是“父母-婴儿”。,这种医患关系的特点是“医生为病人做什么”。,

5、四、医患关系的类型,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及疾病治疗为指导思想而建立的医患关系。,(一)主动-被动型 (二)指导-合作型 (三)共同参与型,这种医患关系的特点是 “医生告诉病人做什么和怎么做”。模式的原型是“父母-儿童”。, 四、医患关系的类型,(一)主动-被动型 (二)指导-合作型 (三)共同参与型,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思想而建立的医患关系。,这种医患关系的特点是 “医生帮助病人自我恢复”。模式的原型 是“成人-成人”。,五、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第二节 医患关系,(一)医生因素(二)患者因素(三)就医过程因素(四)社会传媒导因素,医生的沟通技巧、医生个人应激性事件、医生对患者

6、的反移情、医生的职业素养与人格,患者的疾病因素、患者对医生的移情、患者的人格、患者文化因素,就医时间、患者对就医过程的体验,如传媒对医疗负性事件的不负责任的报导,第三节 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本原则,一、医患关系应建立在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基础上二、医患关系应该保持职业 的关系三、处理好“移情”和“反移情” 的问题四、良好的医患沟通,一、医患沟通,第四节 医患沟通,是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的交流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是一种面对面的直接沟通形式。,沟通 (communication),二、医患沟通的形式与层面,第四节 医患沟通,沟通的形式,1.面对面的言语

7、沟通2.书面沟通 3.非言语沟通,沟通的层次,1.情感层面交流2.文化层面交流 3.知识层面交流,三、医患沟通的结构,第四节 医患沟通,沟通的结构,1.信息源2.信息(文字、声音、表情、姿势、动作等) 3.通道(各种感觉器官,视听为主要的通道) 4.信息的接受对象5.反馈,四、医患沟通的功能,第四节 医患沟通,沟通的功能,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2.提高治疗依从性 3.获得完整准确的病史资料 4.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 5.告知预后 6.诊疗费用的合理支付 7.化解医疗纠纷 8.提供对患者人道主义的关怀 9.健康指导,五、医患沟通的基本方法,第四节 医患沟通,(一)选择正确的沟通形式 (二)选择恰

8、当的沟通场所 (三)正确运用沟通的技巧,正确运用沟通的技巧,第四节 医患沟通,认知 诚信 准确 简明 人情味,沟 通 五 大 原 则,正确运用沟通的技巧,第四节 医患沟通,沟通注意,1形式2渠道3距离,言语体语,书面 口头,目光接触,面部表情 动作姿势,躯体接触,公众距离: 37米 社交距离: 14米 个人距离: 0.41米 亲密距离: 00.5米,第四节 医患沟通,医 患 双 赢,医,患,受到尊重,医术提高,市场扩大,医 患 双 赢,感受温暖,信心增强,费用节俭,掌握要点,概念:医患关系、沟通、移情 问题:1.医患关系的特点 2.医患关系的类型及特点、模式原型3.医患沟通有哪些功能? 思考题

9、: 结合临床谈谈,影响医患关系有哪些因素?如何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心理评估,内容要点,心理评估概述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神经心理测验评定量表,第一节 心理评估概述,一、心理评估的概念及作用,心理评估(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作出的鉴定。,心理诊断(psychological diagnosis):对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人作出心理方面的判断和鉴别。,心理评估的范畴比心理诊断更广泛,第一节 心理评估概述,一、心理评估的概念及作用,心理评估的作用,1、区分心理的正常和异常 2、寻找心理异常的原因 3、对心理异常的程度做出判断 心

10、理问题心理障碍 精神疾病,第一节 心理评估概述,二、心理评估的方法,1、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 2、会谈法(interview method) 3、调查法 4、心理测验法(psychological test)及临床评定量表,第一节 心理评估概述,三、心理评估的一般过程,确 定目的,明确问题与方法,了解特殊问题,结果描述与报告,第一节 心理评估概述,四、心理测验发展,心理测验是一种心理测量最主要的工具之一,就是依据一定法则,用数量化手段对心理现象或行为加以确定和测定。,在测验领域中,“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顿的十年,90年代是卡特尔的十年。20世纪头10年则是比纳的十年

11、。” 美国心理史学家波林,离不开心理测量先驱们的努力,第一节 心理评估概述,四、心理测验发展, 1879年心理学奠基人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从事人的感知觉和反应时的研究。, 1884年高尔顿在英国国际博览会上建立了一个人类学测量实验室,为人的个别差异研究积累了大量资料。将统计学方法用于心理测量。, 1890年卡特尔首先使用了“心理测验”这个概念;并指出心理测验应当建立在统计学与实验室的基础上。,第一节 心理评估概述,四、心理测验发展, 1905年比奈和助手西蒙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比奈西蒙量表,标志着人们对智力的鉴别进入了数量化阶段。,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We

12、chsler)进一步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概念。离差智商不是以一个人的年龄为标准,而是以其所在团体平均水平为标准来衡量他的智商高低。,目前,国际上大约有上千种心理测验在应用。,第一节 心理评估概述,四、心理测验发展,第一节 心理评估概述,五、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条件,为了减少误差,就要控制无关因素对测验目的的影响,控制的过程,称做标准化。,指与测验目的无关 的因素所引起的测验结果不稳定或不准确的效应。,标准化:,第一节 心理评估概述,五、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条件,(一)施测条件 (二)主试者因素 (三)受试者因素 (四)信度、效度及常模,1应试动机 2测验焦虑 3生理状态,误差来源,一测验工具对同一

13、对象的几次测量中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一个测量工具能测量出所要测东西的真实程度,指某种测验在某种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即可比较的标准,第一节 心理评估概述, 六、应用心理测验的基本原则,标准化:工具标准,方法标准保密性:是心理测验的一条伦理道德标准。 客观性:对结果解释要符合受试者实际情况。,第二节 智力测验,一、智力、智商和智力水平的分级,智力:是人们在获得知识和掌握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备的心理条件或特征。,智商:智力的量化单位,1比率智商:IQ=(MA/CA)100 2离差智商:IQ=100+15(测值-均值)/SD,智力的量化单位,智龄,实龄,第二节 智力测验,一、智力、智商和智

14、力水平的分级,智力的量化单位,智力水平分级,国际常用的智力水平分级方法,第二节 智力测验,一、智力、智商和智力水平的分级,智力:是人们在获得知识和掌握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备的心理条件或特征。,智商:智力的量化单位,1比率智商:IQ=(MA/CA)100 2离差智商:IQ=100+15(测值-均值)/SD,智龄,实龄,第二节 智力测验,一、智力、智商和智力水平的分级,智力等级 智商范围 理论百分数 非常优秀 140 1.6 优秀 120139 11.3 中上 110119 18.1 中等 90109 46.5 中下 8089 14.5 边缘状态 7079 5.6 智力缺陷 69 2.9 另外,智力缺陷又可分为愚鲁(IQ为5069)、痴愚(IQ为2549)和白痴(IQ为25以下)三个等级。,中国比内测验的智商分布表,第二节 智力测验,二、常用智力测验和发展量表,国际上通用的智力测验:比奈量表(B-S)韦氏量表(W-S) 考夫曼儿童能力成套测验(K-ABC),成人量表(16岁以上) 儿童量表(616岁) 学龄前量表(46岁),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S) 由龚耀先修订,适用16岁以上成人。,第三节 人格测验,人格:指一个人的思维、情绪和行为的特征模式,以及这些模式背后隐藏或外显的心理机制。,问卷法(自陈量表) 投射测验,最常用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