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a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6186117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PPT 页数:190 大小:6.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a_第1页
第1页 / 共190页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a_第2页
第2页 / 共190页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a_第3页
第3页 / 共190页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a_第4页
第4页 / 共190页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a_第5页
第5页 / 共1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a(1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试行),云南省交通科学研究所 倪 志 海,主讲内容,Page 2,第四章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道路客运安全警钟长鸣,中国拥有全世界3的汽车,引发的交通死亡事故却占了全球的16,中国的车祸死亡率已经连续10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2011年,全国共发生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0812起,造成62387人死亡。 2011年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27起,造成451人死亡,其中,大中型客货车引发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23起,造成390人死亡,分别占特大事故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85.1和86.5。数据来源:公安部网站,2012年4月12日,安徽萧县,2

2、4人死亡,3人受伤,2011年11月7日,天津滨保高速,35人死亡,19人受伤,2009年4月25日,云南楚雄昆楚公路发生特大交通事故。事故造成21人死亡,其中人当场死亡。2010 年4月1日石林县昆河公路一辆开往昆明方向的依维柯客车与一辆向弥勒行驶的大巴车发生相撞事故,事故造成致10人死亡10人受伤 。2012年月日,兰海高速1765km+500处处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一辆贵州客车冲过中间隔离带及对向车道,最后冲出护栏,跌入深约8.8米的路坎下水沟 ,事故造成18人死亡死亡。2012年月日时左右,云南省嵩待高速公路公里处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一辆昆交集团的客车和一辆货车相撞,事故造成人死亡

3、,人受伤。,2012年2月18日楚雄至大理方向K2428+850M处时,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造成车上乘客9人当场死亡,24人受伤。2012年04月 25日楚大高速公路楚雄至大理方向K49+200M处,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一辆卧铺大客车单方肇事,撞断桥上右侧护栏,翻入桥下10余米的空地上,事故造成9人死亡,36人受伤。 2012年6月20日,福建宁德市霞浦发生特大交通事故一辆大巴翻坠入50余米的深谷。事故造成17人死亡、3人重伤。超载是引发事故的首要原因,达到56%;下午2到6时最易发生事故,接近一半的事故发生在这个时间段。据统计,在2001年至2010年这10年里,我国已经有近90万人死于

4、各类道路交通事故。,第二节 车辆管理,本节共10条,规定了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对营运车辆管理的要求,主要包括不得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的车辆技术条件、车辆技术管理机构的设置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配备、车辆技术档案、车辆维护、车辆应急装置及标识、车辆检测及审验、车辆改型及报废、车辆牌证管理及派车单制度等内容。第二十七条 客运企业应加强车辆技术管理,确保车辆的良好技术状况客车是客运企业进行旅客运输经营的生产工具,车辆的技术状况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对近年来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道路运输行车事故进行分析,由于车辆技术故障导致的道路交通事故的比例接近30%。加强车两技术管理,保障营运车辆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对于保障道路

5、旅客运输安全意义重大。营运车辆的技术管理应贯彻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适时更新与报废的原则。做好车辆技术管理,就是要坚持预防为主和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按照营运车辆管理的规定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选购符合标准要求的车辆,建立健全车辆技术档案,正确使用与维护车辆、定期进行车辆检测与审验、车辆等级评定、客车类型等级评定,视情进行车辆故障修理,按规定报废或转出车辆等。,第二十八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不得使用达到报废标准、检测不合格、非法拼(改)装等不符合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客车以及其他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车辆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经营 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规定,禁止使用报废的、擅自改装的、拼装的、

6、检测不合格的客车以及其他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车辆从事道路客运经营。1、车辆的报废标准关于实施有关问题的通知 (公交管20012号)的规定,营运客车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报废:累计行驶50万公里;车辆使用10年;因各种原因造成车辆严重损坏或技术状况低劣,无法修复的;车型淘汰,已无配件来源的;汽车经长期使用,耗油量超过国家定型车出厂标准规定值50%的;经修理和调整仍达不到国家对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要求的;经修理和调整排放污染物仍超过国家规定的汽车排放标准的。,营运大客车延缓报废使用不超过4年,延长期间每年定期检验4次。旅游载客汽车延长使用年限最长不超过10年。延缓报废使用的旅游载客汽车每年定期检验4次

7、。2006年商务部发布了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征求意见稿),规定根据机动车使用和安全技术、排放检验状况,国家对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实施强制报废,对达到一定行驶里程的机动车引导报废。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强制报废: 达到规定的使用年限的; 经修理和调整仍不符合机动车安全技术国家标准对在用车要求的; 经修理和调整或者采用控制技术后,向大气排放污染物或者噪声仍不符合国家标准对在用车有关要求的; 在检验有效期届满后连续3个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周期内未取得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的。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还未正式发布,营运客车的报废标准仍按照2001年调整后的标准执行。,机动车使用年限和行驶里程参考值,2

8、、检测不合格的车辆机动车检测不合格主要是指机动车的技术条件不符合机动车的安全运行条件和尾气排放要求,检测依据的标准分别是强制性国家标准机动车安全运行技术条件、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汽车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等。3、关于拼(改)装车辆拼装车辆是指使用报废汽车的发动机、方向机、变速箱、前后桥、车架以及其他零配件组装的机动车。擅自改装车辆指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未经批准,随意改变车辆的原车型(包括厢式改罐式、冷藏车、普通客车改卧铺客车等)和更换不同的主要总成部件(包括如发动机、车架、驾驶室、燃料种类等)以及变更载质量和乘员数。4、其

9、他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其他不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车是指不符合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燃料消耗量限值要求,车辆的技术等级和类型等级应符合相应班线的要求等规定的车辆。,第二十九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设立负责车辆技术管理的机构,配备专业车辆技术管理人员 拥有10辆以上(含)营运客车的企业应设置车辆技术管理机构,配备专业技术管理人员;10辆以下客车的企业应配备专业技术管理人员。1、车辆技术管理机构的重要性和主要职责相关法规的规定,车辆技术管理机构主要职责为:做好营运车辆购置前有关车辆综合性能要求、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及客车类型等级、车辆与道路的适应性的评估和论证;根据国家标准及车辆的结构性能、使用条件等因素

10、,科学、合理制定车辆技术管理定额标准,包括维护周期、作业项目及燃料消耗量定额,轮胎行驶里程定额等。制定车辆定期维护计划并组织实施,向管理机构报送相关备案资料和二级维护、维修计划;组织车辆技术检测和年审;负责车辆技术档案建立和记录填写,保证档案的完整和准确。做好一级维护和安检工作。开展燃料消耗量考核监管工作和安全行车、节能降耗、车辆维护等业务培训、技术竞赛活动;定期开展车辆维护、使用培训。,落实营运车载安全应急设备的应用与监管工作;车辆的报废和转出。推广使用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结构的车辆等。开展油料、轮胎等易耗材料的定额考核。2、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技能水

11、平,要定期进行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具备一般性故障的排除和诊断的水平,同时要掌握维护工艺,会对车辆进行简单的维护和保养。要对各类车型的结构、性能、工作质量都有所了解,具备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的意识,同时具备较强的事业心,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专业技术人员应执行执证上岗和年度审验制度设置专门的车辆技术管理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目的是:确保每一辆营运客车的技术状况都要有专人负责,各项车辆管理的制度和规范都能够落实到位。,第三十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按照国家规定建立营运车辆技术档案,实行一车一档,实现车辆从购置到退出市场的全过程管理逐步建立车辆技术信息化管理系统,完善营运车辆的技术管理。道路旅

12、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规定,客运经营者和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应分别建立车辆技术档案和管理档案,并妥善保管。客运经营者车辆技术档案主要内容应当包括:车辆基本情况、主要部件更换情况、修理和二级维护记录(含出厂合格证)、技术等级评定记录、类型及等级评定记录、车辆变更记录、行驶里程记录、交通事故记录等。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车辆管理档案主要内容应当包括:车辆基本情况、二级维护和检测记录、技术等级评定记录、类型及等级评定记录、车辆变更记录、交通事故记录等。客运企业可在此基础上建立更为详细的车辆技术档案。营运车辆档案是车辆生命全过程中的记载,可起到落实车辆技术管理和规范运营管理的作用。保存期为:自车辆办理道

13、路运输证起,至车辆退出营运后止。,第三十一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当建立车辆维护制度,企业车辆技术管理机构应制定车辆维护计划,保证车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技术规范以及企业的相关规定进行维护车辆的日常维护由驾驶人或专门人员在每日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执行。一级维护和二级维护应由具备资质条件的车辆维修企业执行。1、车辆维护制度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规定,客运经营者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对车辆进行定期维护,确保客运车辆技术状况良好。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 18344)将汽车维护分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其中营运车辆二级维护由专业的修理企业实施,属于强制维护,必须按期进行。

14、为了做好营运车辆的维护工作,车辆技术管理机构首先应制定车辆维护计划。企业应将车辆送往具备相应车型资质的汽车整车维修企业进行定期二级维护,并将车辆二级维护情况记入营运车辆技术档案。 【案例】,2、车辆维护的分级及中心作业内容根据道路运输车辆维护管理规定(交通部2001年第4号令) 和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 18344)的规定,道路运输车辆的维护分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车辆的日常维护由驾驶人或专门人员操作执行,在车辆维护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心内容是清洁、补充和安全检视,可分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3个阶段操作,并特别注意轮胎的使用。一级维护是由维修企业负责执行的车辆维

15、护作业。其作业中心内容是除日常维护作业外,以清洁、润滑、紧固为主,并检查有关制动、操纵等影响行车安全的部件。二级维护是由维修企业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其作业中心内容是除进行一级维护作业外,以检查调整为主,检查调整转向节、转向摇臂、制动蹄片、悬架等经过一定时间使用容易磨损或变形的影响行车安全部件,并拆检轮胎,进行轮胎换位,检查调整发动机工作状况和排气污染控制装置等,由机动车整车维修企业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第三十二条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应定期检查车内安全带、安全锤、灭火器、故障车警告标志的配备是否齐全有效,确保安全出口通道畅通,应急门、应急顶窗开启装置有效,开启顺畅,并在车内明显位置标示客运

16、车辆行驶区间和线路、经批准的停靠站点 在车厢内前部、中部、后部明显位置标示客运车辆车牌号码、核定载客人数和投诉举报座机、手机电话,方便旅客监督举报。安全应急设备和设施为发生交通事故后能够立即进行事故救援、人员疏散的基础保障,及时有效的救援可大大减轻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在营运客车上标注必要的站点信息、车辆牌号、核载人数和举报电话等,有利于乘客和社会公众对营运客车的经营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及时纠正违规行为,对客运驾驶人也是一种警示作用。1、车辆安全应急设备和设施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的要求,客车安全设施主要包括安全带、灭火装置、故障车警示标志、安全提示和标识。一、二、三类客运

17、班线和包车客运、旅游客运的道路客运车辆所有座椅应装置汽车安全带。,客运车辆车厢内应配备手提式灭火器,单个容量不小于2kg;车身9m以上或座位在20座以上的客运车辆,灭火器数量应不少于2个。灭火器放置点的环境温度不得超出灭火器的使用温度范围。后置式发动机的客运车辆宜设置发动机仓自动灭火装置。客运车辆车厢内明显位置应有禁止吸烟和禁止明火的标志。灭火器、安全门(窗)、安全锤、旅客门、安全出口的应急控制器等设施附近应有明显的红色醒目标识,并注明其操作方法。同时应确保安全出口通道畅通,应急门、应急顶窗开启装置有效,开启顺畅。2、建立和完善旅客安全监督举报制度建立和完善旅客安全监督举报制度,是为了加强道路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对驾驶人行车途中驾驶行为的监督 。企业应落实专门的人员接受乘客及社会各界的举报和投诉,对旅客及社会各界的举报投诉要详细进行登记,认真核实,并及时予以回复。对多次被举报的驾驶人要坚决停止其驾驶资格,停班进行教育,直至中止经营合同。对屡教不改的取消其从业资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