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临床诊治ppt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185864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7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临床诊治ppt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糖尿病临床诊治ppt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糖尿病临床诊治ppt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糖尿病临床诊治ppt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糖尿病临床诊治ppt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糖尿病临床诊治ppt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临床诊治pptppt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赖丽娟,糖尿病临床治疗,概论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 代谢性疾病,目前病因不完全明确,考虑与遗传、免疫及环境因素等相关。糖尿病患者呈逐年增多趋势,预计到2025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将达到3亿。,糖尿病分型 1、1型糖尿病(免疫性、特发性,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2、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或相对不足)3、特殊类型糖尿病(其他内分泌疾病、胰腺手术及外伤等)4、妊娠糖尿病(妊娠后发生的任何糖代谢紊乱,不包括妊娠之前已患有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T1DM 1、遗传因素:多基因多因素共同相互作用;HLA基因是主效基因,其余为次效基因;新生儿糖尿病的病因为ATP依赖性K通道或S

2、UR1亚基突变。 2、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化学因素;饮食因素。 3、自身免疫因素:B细胞自身抗体(GADA和IA2);HLA-DR抗原异常表达;IL-2受体及胰岛HLA-1类抗原过表达;血CD4+/CD8+增高;血IL-1和TNF-a增加;氧化应激及内质网应激。 T2DM 1、遗传因素:易感基因,胰岛素抵抗,B细胞功能障碍。 2、环境因素:肥胖;脂毒性和慢性应激;胎儿和婴儿期低体重。,并发症发病机制,微血管病变 1、高血糖及糖基化终末产物引起炎症反应和血管病变; 2、多元醇代谢旁路和己糖胺途径导致微血管病变; 3、血液动力学改变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和微血管病变; 4、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与视网膜病变

3、和肾脏病变有所不同。 大血管病变 1、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糖脂代谢紊乱-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白蛋白尿症构成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群; 2、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或高胰岛素原)血症; 3、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升高; 4、蛋白质非酶促糖基化; 5、内皮细胞损伤和低度炎症反应与内质网应激。,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1、大血管并发症:冠心病、脑动脉硬化、颈动脉硬化及下肢动脉硬化等。 2、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病 等。,微血管并发症,视网膜病变:1)非增殖型(微血管瘤、出血、软性及硬性渗出物、视网膜动脉及静脉病变);2)增殖型(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和玻璃

4、体积血、视网膜脱离、周边虹膜粘连、青光眼);3)其他眼病(白内障、屈光改变、虹膜睫状体炎)。 肾病:I期:肾脏增大、GFR增加;II期:运动后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24h)伴毛细血管基膜增厚;III期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GFR正常,血压略高(亚临床糖尿病肾病);IV期:常规尿化验蛋白阳性,伴水肿和高血压,GFR降低,肾功能减退(临床糖尿病肾病);V期:终末期肾病,尿毒症伴视网膜病变。 神经病变:累及神经系统任何部分;病变为对称性和多发性;感觉异常、痛觉过敏、肢痛;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肌肉萎缩和瘫痪;反射亢进、减弱或消失;皮肤溃疡、急慢性骨髓炎或败血症;营养不良性关节炎;单一神经病变或神

5、经根病变;自主神经病变。 糖尿病皮肤病变:糖尿病性水疱病;糖尿病脂性渐进性坏死。 糖尿病合并感染:皮肤感染:疖痈、化脓性汗腺炎、真菌感染;败血症和脓毒血症;膀胱炎和肾盂肾炎;急性气肿性胆囊炎;鼻脑毛霉菌病;结核病。,急性并发症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 3、乳酸酸中毒 4、急性感染,诊断标准: 1、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空腹血糖 7.0mmol/L-OGTT2小时血糖 11.1mmol/L-HbA1c 6.5% 2、只有血糖高而无症状者,需另日重复测定血糖后明确诊断。 3、儿童和成人的诊断标准一致。 注意:急性感染、外伤、大手术和其他应激情况下,虽出

6、现高血糖,亦不立即诊断糖尿病,理想的办法是病情稳定后测定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糖尿病前期(糖调节受损):指血糖升高但未达到或超过诊断分割点的时期。(IFG+IGT) 空腹血糖受损(IFG):5.6mmol/LFPG 7.0mmol/L。 糖耐量减低(IGT):7.8mmol/LFPG 11.1mmol/L。,鉴别诊断,1、确定是否糖代谢异常:只有高代谢症状者,须与“甲亢”鉴别,排除感染、应激、药物等因素影响,至少两次或以上血糖异常。 2、确定糖代谢异常后进一步分期(是否为前期后进入糖尿病期)及分型。,治疗原则:早期、长期、全程及个体化 治疗。 治疗要素:患者教育、饮食控制、体育锻炼、自我检测

7、及降糖治疗。 -1型糖尿病患者确诊后立即给予胰岛素治疗,同时予非药物治疗。 -2型糖尿病初诊时,如无严重高血糖导致的急性并发症,可采用非药物治疗;如症状典型或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及时采用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1、患者教育:认识糖尿病危害及高血糖风险,积极进行饮食、运动干预及生活方式调整等。 2、饮食控制:总热量:根据标准体重、体重指数及劳动负荷计算,以维持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5%-60%;脂肪:占总热量的20%-30%;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0%-15%。 3、戒烟限酒 4、增加体育运动和锻炼。,药物治疗: 口服药:1、促胰岛素分泌(磺脲类、非磺脲类)2、双胍类(二

8、甲双胍)3、a-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4、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短效R、中效N、长效L;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预混人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类似物。,磺脲类药物:促进胰岛素分泌起到降糖作用,有赖于胰岛B细 胞存在分泌功能,并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肝糖的输出。第一代:甲苯磺丁脲 第二代: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 第三代:格列美脲 适应症:2型糖尿病患者用饮食及运动不能使病情控制;如已使用胰岛素治疗,其每日用量在20-30U以下;对胰岛素抗药性或不敏感,胰岛素每日用量虽超过30U,亦可试加用SUs。 注意事项:1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并发症、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糖尿病合

9、并妊娠的患者不适合用。 副作用:低血糖、消化道症状、肝肾功能损害、过敏反应等。,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 (格列奈类),特点:作用机制与磺脲类药物相似而结合位点不同;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迅速 而短暂。 适应症:与磺脲类药物基本相同,在控制餐后高血糖方面具有更多优势。适应于具备一定B细胞功能的T2DM,尤其是新诊断者,并可与二甲双胍并用(并用时对控制血糖比各自单独使用时更能达到协同功效,单药降糖效果达HbA1c1.5%-2.0%,联合二甲双胍可增加疗效)或与其他除促泌剂以外的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联合治疗。 安全性:低血糖的频率及程度少许磺脲类;无“肾功能不全”的药物禁忌症;对体重无明显影响。 不良反应

10、:不良反应较少、轻度低血糖、胃肠功能失调、皮疹、瘙痒、荨麻疹、肝酶升高。,双胍类:抑制肝糖的输出,增加肝脏、肌肉、脂肪等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对正常血糖无降糖作用,单用一般不引起低血糖。 适应症:为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用药。 副作用:胃肠道反应,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偶有过敏反应。由于双胍类药物促进无氧糖酵解,产生乳酸,在肝肾功能不全、低血容量休克或心力衰竭等缺氧情况下,易诱发乳酸酸中毒,对上述情况者忌用,对老年患者应小心使用。,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机理:通过抑制小肠粘膜上皮表面的a葡萄糖苷酶而延缓碳水化 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适

11、应症: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尤其适用于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明显升高的患者,单用本药不引起低血糖。 注意事项:肝功能不正常者慎用;忌用于胃肠功能障碍者,例如消化不良、结肠炎、慢性腹泻及胃肠道术后等,也不宜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及18岁以下儿童。,噻唑烷二酮(TZD)罗格列酮、比格列酮 机理: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 适应症:主要用于其他降糖药疗效不佳的2型糖尿病特别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可单独使用。也可与胰岛素促泌剂或胰岛素连用 副作用:肝功能损害、水钠潴留等,胰岛素 适应症:1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和乳酸酸中毒伴高血糖时;合并重症感染、消耗性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急性心梗、脑血管意外;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妊娠和分娩;2型糖尿病经饮食和口服药物控制不理想;全胰腺切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 剂型:按起效作用快慢和维持时间,可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按来源可分为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 使用方法:早晚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三餐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一天中某一时间注射长效效胰岛素;一天中某一时间注射长效效胰岛素,配合口服降糖药。 副作用:低血糖、一过性视物模糊、局部过敏反应。,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