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转变

上传人:luoxia****01801 文档编号:56185723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新常态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转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经济新常态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转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济新常态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转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新常态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转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新常态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转变一、 “新常态”阶段的内涵“新常态”的提出及本质我国 GDP 增速在 xx 年世界金融危机以后处于波折阶段,总的来说呈现出持续下降 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新常态” 内涵反映出的是绝非以往只注重经济总量增加, 而是向宏观经济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转变。 由于不同于“三期叠加”之前表现出的宏观经 济政策难以为继,故而体现了“新常态”中的“新”字;此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将会表现出的相 对稳定的国家经济状态则直接反映了“新常态”的“常”字。可以简单地说, “新常态”下我国经 济增长的内在要求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反哺经济的健康增长。“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我国

2、正处于向“新常态”过渡的阶段,我国的宏观经济已经表现出相当一些新的变化。 这些新的变化可以说是提前预知了“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些主要特征。从这些 提前预知的变化来看,我国经济的运行有如下重要特征。1.经济潜在增长率在 7%左右。经济潜在增长率就来源来说主要取决于资本投入增长 率、劳动投入增长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可以通过改善生产要素供给和提高生产率予以提升。2.我国消费对总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了“半壁江山”,出口和投资已难以超越。 2016 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制造品生产国家,逐渐超越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的增长方 式由改革开放 20 年来以投资等为主导的外部需求结构向以“三驾马车”为主

3、导协调拉动经济 结构调整,完善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化升级。二、 “新常态”下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风险金融风险暴露当前中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但稳中有险、稳中有忧,潜在的 金融分析按不可忽视。尤其在我国经济增速下行和结构性问题的背景下,要特别注意重点 领域的三大区域性金融风险,房地产市场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产能过剩风险。产业空心化风险决策者出台了一些列扶持政策,促进我国创新型工业和新兴技术产业的发展,资源 更多地向这两个部门倾斜,而处于价值链的底端的一些产业必然会促使本产业向资源方转 移,努力使自身走向价值链的两端,产业的稳定毫无疑问经受了冲击。这具体表现在三个 方面:第一是新

4、兴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等的转移引起了产业空心化风险;第二是第三产业在 GDP 的占比持高不下,产业的结构逐渐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空心化风险;第三是我国外贸 政策向外倾斜导致的产业空心化风险。三、 “新常态”下我国几个重要经济政策转变分析上世纪 90 年代末以来,我国领导层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基本倾向于需求管理,决策者 为维持我国 GDP 增速差不多是 10%的高速增长而以长期的扩张性政策来刺激国内总需求。 然而, “新常态”下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一?供给面的问题,而这个供给面的问题应该是一个长 期性趋势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以凯恩斯主义为核心的需求管理对于解决结构失衡的长 期问题上并不具有比较优势,此时我们

5、就应从供给端、从体制改革等顶层设计来着手调整。“新常态”下货币政策转变在我国“十二五”规划的结尾之年,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异常复杂,在这种经济增速 下行态势下,决策者需要看清当前国内宏观经济与国际不稳定因素,通过继续实施稳健的 货币政策,更加注重适度宽松。曾经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是不管不顾、一心着重我国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增速的加快,根据短期的经济结构性问题形势的变化,频繁使用强刺激手段来调节经济,进而导致如产 能过剩、地反政府债务、金融风险和极为严重的通货膨胀等后遗症。“新常态”下财政政策转变加强民生投入,激发消费潜力。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揽子的财政政策,加强 对民生、社会保障等惠及大众的财政投

6、入,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能力。在我国经济下行时, 金融危机的爆发不可抑制的进一步减缓我国经济增速,这又无可避免的造成对居民生活水 平的压抑。但可以预见在今后的一段时期,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望加速提升,而城乡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将逐步解决居民消费的一大后顾之忧,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得益于政 府对民生投入力度的加大。四、 “新常态”下宏观经济政策转变要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常态”下宏观经济政策转变的很好切入点和抓手19 世纪 90 年代末以来,我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偏向于需求而忽略供给,决策 者为维持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而以长期的扩张性政策来刺激国内总需求。然而,我们在“新 常态”下面临的问题

7、主要是一个供给面的问题,而这个供给面的问题应该是一个长期性趋势 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以凯恩斯主义为核心的需求管理对于解决结构失衡的长期问题上 并不具有比较优势,此时我们就应从供给端、从体制改革等角度来着手调整。以“微刺激”实现精细化管理是“新常态”下宏观经济政策转变的意图曾经的政府宏观调控目标是不管不顾、一心着重我国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增速的加快, 根据短期的经济结构性问题形势的变化,频繁使用强刺激手段来调节经济,进而导致如产 能过剩、地反政府债务、金融风险和极为严重的通货膨胀等后遗症。就当前我国经济运行 仍处于良性区间的形式来说,以往的政府强刺激手段很难奏效了。经济“新常态”下,我国 政府对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目标不应只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的短目标,而应是在中长期目 标得以实现的同时兼顾起短期目标的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