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马鞍山高级技工学校典型案例(3个)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6185096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马鞍山高级技工学校典型案例(3个)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安徽马鞍山高级技工学校典型案例(3个)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安徽马鞍山高级技工学校典型案例(3个)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安徽马鞍山高级技工学校典型案例(3个)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安徽马鞍山高级技工学校典型案例(3个)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马鞍山高级技工学校典型案例(3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马鞍山高级技工学校典型案例(3个)(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典型案例马马鞍山高鞍山高级级技工学校技工学校2014 年年 7 月月目 录深化融合,深化融合,创创新合作培养模式新合作培养模式1一、实施背景1二、主要目标2三、实施过程2四、条件保障4五、主要成果与成效5六、体会与思考6技能大技能大师师工作室育工作室育师资师资8一、实施背景8二、建设目标8三、实施过程8四、实施条件11五、主要成效与成果11六、体会与思考13相相约约心理心理团辅团辅,促,促进进全面全面发发展展14一、实施背景14二、主要目标14三、实施过程15四、条件保障18五、主要成果与成效19六、体会与思考19- 1 -深化融合,创新

2、合作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企业在职员工技师班”实践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马鞍山高级技工学校成功探索出“订单培养”、 “定向培养”、 “冠名班”、 “中短期培训”等校企合作模式。2013 年,学校紧紧抓住政策机遇,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创新技工院校转型发展新途径,成功开办校企合作“企业在职员工技师班”,取得良好效果。一、实施背景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现已形成钢铁、机械、汽车、电力等一批产业集群,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升级转型,迫切需要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2012 年 11 月,马鞍山市出台马鞍山市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工作实施意见。意见指出,2013 年起

3、正式实施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试点,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构建院校与企业之间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工作平台,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半工半读、定向培养,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产业发展、促进就业”紧密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2013 年初,学校获批“马鞍山市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定点院校”。与圣戈班(马鞍山)铸造有限公司、马鞍山立白日化有限公司、马鞍山山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马鞍山科达机电有限公司、马鞍山梦都集团等 6 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筹办马鞍山市首期- 2 -企业在职员工技师班。二、主要目标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在职员工技师班”教学,培养一批具备较强动手能力和较高综合职业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实现

4、“一个培养机制(订单式培养),两张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学历证书),三方满意(政府、企业、职工)”的社会效应。三、实施过程(一)校企共研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专门抽调教学、招生、培训鉴定、相关系部负责人和专业教师,主动上门服务,深入上述合作企业,同企业人力资源主管、车间主任、设备主管、班组长和生产一线核心技术人员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对技能人才职业素养、知识结构和岗位技能的需求。同时现场实地查看企业设备种类、管理方式及生产工艺,了解企业生产管理现状。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校企双方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和有关专业职业资格要求,联合制定出技师人才培养方案。 “量身定制”的人才培养方案,适应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受到企业和技

5、师班学员的广泛欢迎。(二)校企共商人才培养方式校企双方根据企业需求和培养对象实际情况,结合培养目标定位,实行“全脱产”、 “半脱产”、 “业余”、 “送教上门”等多元的培养方式。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学员在一段时间内,完成教学- 3 -内容,累计达到规定要求的即可毕业。对于企业有特别要求的,校企双方共同确定,可采取更为灵活的培养方式。学校与企业商定,首批两个技师班实行“半脱产”形式培养,即企业职工白天在厂上班,晚上和周末作为学员来到学校上课、实训。每个班指定一名学校骨干教师担任班主任。班主任全程跟踪督促,加强管理,同时随时为他们解疑答惑,确保技师班教学质量。学员在校学习一年,第二年带着实习课题

6、回厂工作,老师继续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毕业时,经考核合格取得双证书,即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学校毕业证书。(三)校企共施人才培养过程将学员的“半工半读”看成一个完整人才培养过程,学员从参加技师班学习的第一天起至毕业,白天的工作、晚上和周末的学习、第二年的实习都是人才培养过程的组成部分,校企双方都要全程做好教学、指导和服务工作。在校学习期间,老师采用理实结合、模块化教学模式。机修钳工技师班一年两学期实施钳工工艺与技能、检测技术、液压技术、机械设备维修等 4 个模块教学(每学期 2 个模块),维修电工技师班一年两学期实施电工、电子、现代控制、职业素质等 4 个模块教学(每学期 2 个模块),考核合格即

7、视为修满学分。采用项目和课题形式,精讲多练,充分调动学员能动性,引导他们动脑动手,切实将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实习期间,学校安排老师定期赴学员工作岗位开展针对性技术指导,和他们一同实践,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实际难题。- 4 -(四)校企共建人才评价制度将企业纳入职业技能评审委员会,充分发挥企业参与技能人才评价作用,努力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业绩和贡献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技师班的教学模块依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考核依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二级)的方式进行。部分子模块采用操作与现场模拟相结合或以赛代考等考核方式。综合实践考核采用企业考核、实习报告和论文答辩的

8、方式进行。 “论文答辩”、 “以赛代考”、 “实习报告鉴定”等,都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全程完成人才的考核评价工作。四、条件保障(一)组织保障。政府成立了马鞍山市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工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市协调指导委员会由市分管领导担任主任,市人社局、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市总工会、市财政局(国资办)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企业和院校代表以及有关方面专家组成。学校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与企业协商,有效解决技师班办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技术与师资保障。首期两个技师班配备专职班主任,全职管理学员,做好学员、老师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任课教师均具备高级职称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同时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担任兼

9、职教师。教学均在功能齐全的一体化实训室进行,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员工的实践操作和解决生产一线实际难题的能力。 - 5 -(三)资金保障。 马鞍山市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工作实施意见中规定,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的经费来源,原则上按照“政府补贴一部分、企业支付一部分、职工承担一部分”的方式加以解决,总体比例按 7:2:1 确定。政府补贴从就业专项基金中列支,企业支付从国家规定的 1.5%2.5%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中列支,职工本人承担的学费,在报名时直接向学校一次性缴纳。明确的经费支持,有力保障校企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五、主要成果与成效(一)政府主导校企合作的示范效应显现企业在职员工技师班,是在马鞍

10、山市政府成立的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工作协调指导委员会领导下开办的。指导委员会较好的统筹马鞍山职业教育和企业两种资源,发挥了政府的组织优势、资源优势、公共管理优势,指导和协调校企合作有序开展。制定的激励政策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和员工的参学积极性,今年的参学人数比去年增加了近 3 倍,政府推动的良好示范效应显现。(二)探索技工院校转型发展新途径校企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招收企业在职员工,开办技师班是技工院校实现多元化办学、转型发展的新路子。企业在职职工在完成规定培训课程和学时后,经考核合格,取得技师学院毕业证书和技师职业资格证,实现技能提升。用非全日制的方式开展学制教育,为技工院校拓宽了发展空间,扩展

11、了校企合作领域,- 6 -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三)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技师班安排的授课教师全部是“双高教师”,即高级职称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专业教师。同时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充分保障了教学质量。一年不到,技师班学员就迅速成为企业技术骨干。合作企业圣戈班(马鞍山)管道有限公司举办的钳工技术比武大赛中,获奖的全部是“企业在职员工技师班”学员。(图为马鞍山圣戈班管道系统有限公司开展技术比武大赛情况)六、体会与思考校企合作对于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我们还将进一步立足实际,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为经- 7 -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2、马鞍山高级技工学校校企合作“企业在职员工技师班”的成功探索,明示政府、企业、学校三个社会主体,要扮演好各自角色,承担各自职责。政府需担起主导作用,搭建有效平台;企业需落实主体地位,将技能人才培养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来抓;学校更要夯实办学基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企业在职员工技师班取得了良好办学效果。当然,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学员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企业的不同需求增加了教学难度,学员工学矛盾比较突出。学校将在今后的办学过程中,继续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力度,深化融合,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持。- 8 -技能大师工

13、作室育师资“甄林禹技能大师工作室”是安徽省唯一一所建在技工院校的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在中职示范学校建设过程中,我校依托大师工作室平台,充分发挥名师名教引领作用,成功探索出一套专业教师培养的新模式。一、实施背景安徽马鞍山因钢设市,是座工业基础雄厚的创新型城市,现已形成钢铁、机械、汽车、电力、化工、建材、食品、铸造等一批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亟需高端电气专业技能人才。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急需双师型教师,为此,学校聘请省内知名职教专家、电气智能评估师、高级技师甄林禹老师,组建名师工作室,开展师资培养。2010 年 12 月 6 日, “甄林禹名师工作室”被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甄林

14、禹技能大师工作室”。二、建设目标实施名师名教战略,依托“甄林禹技能大师工作室”平台,创新师资培养模式,打造一支精理论、能实践、专兼结合的、适应经济和专业发展需求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为其他专业作出示范,为兄弟院校师资队伍培养提供可借鉴经验。三、实施过程甄林禹大师能工能教,他充分利用工作室平台,聚集我市电气专业技能精英,组成一个实力强大的实践专家型大师团队。他的团队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技术津贴的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有获- 9 -全国大赛冠军的企业杰出青年;有全国行业技术能手、电气高级技师。他们带来生产一线最新的生产工艺、最高的技能水平、最严的工作规程,在育骨干教师、促专业发展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师带徒”培养。要想成为大师的贴身徒弟并不容易,需要通过甄林禹大师日常观察关及专业考核关,经过严格筛选,甄老在电气专业中选择了最具发展潜力的三名教师为徒,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他们跟随大师身边,大师手把手教,徒弟认认真真学,在点点滴滴中的潜移默化中实现德艺双馨。(二)“成班制”培养。开办教师培训班,是批量性、高效率培养专业师资的好办法。学校投入大量资金,购置先进的电气设备,创建较为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硬件具备了,发挥这些设备的作用成为学校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大师工作室针对实训设备,举办校本教师培训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