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标志检查67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6185093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6.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炎症标志检查67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炎症标志检查67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炎症标志检查67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炎症标志检查67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炎症标志检查67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炎症标志检查6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炎症标志检查67(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液一般检查,九江学院临床学院/附属医院 刘 怀,血常规检查,血液一般检查,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白细胞检查,血液一般检查,单核细胞 (monocyte M ),杆状核粒细胞(st) 分叶核粒细胞(sg),中性粒细胞,循环血液中的5种白细胞,(neutrophil N),嗜酸性粒细胞 (eosinophil E ),嗜碱性粒细胞 (basophil B ),淋巴细胞 (lymphocyte L ),(一)白细胞总数检查,是测定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一)白细胞总数,白细胞数:成人 (4 10) 109L新生儿 (1520) 109L6个月2岁 (1112) 109L,正常参考值,(二)W

2、BC分类计数,将血液制成涂片,经Wright染色后在油浸镜下进行分类,求得各种类型白细胞的相对比值(百分数),以观察其数量,形态和质量的变化。,WBC分类计数正常参考值,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st) 15 ,单核细胞(M),淋巴细胞(L),嗜碱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E),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sg) 5070 ,2040 ,38 ,0l ,0.55 ,病理变化 :,WBC临床意义,WBC总数,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多,WBC总数10109 /L为增多,1.急性感染,2.急性大出血,3.急性中毒,中性粒细胞增多,4.严重的组织损伤,6.白血病及恶性肿瘤,5.大量血细胞破坏,大面积烧伤,WB

3、C,1.感染:,WBC 30109/L,中性粒细胞,爆冷爆热,日光紫外,白细胞临床应用,实验前:,实验中:,白细胞临床应用,溶血时间太短 红细胞抗溶血 溶血时间太长 网织红细胞 新生儿红细胞 巨大血小板,标本采集:毛细血管,静脉,动脉。 IgM介导中性粒细胞聚集 冷球蛋白假结晶,加热37可消除。 个体变异:16-17%,实验中:,白细胞临床应用,实验后,1.年龄,(1520) 109/L,10109/L,新生儿, 30109/L,34d后,3个月,白细胞临床应用,细 胞 数 109 /L,10,出生 24 2 7 2 5 3 12 2 15,小时 天 周 月 年 (岁),分布曲线,白细胞总数,

4、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2妊娠与分娩,但如无合并症,产后2周内恢复正常,此后如再次升高,有产感染的可能性。,中性粒细胞比值多为正常!,妊娠期,初期,轻度增加,5个月,15109/L,最后一个月,(1217) 109/L,34109/L,分娩,白细胞临床应用,由于WBC生理波动很大 WBC计数波动在30以下(甚至有人认为50), 在临床诊断上无意义 只有通过定时和反复观察才有意义。,白细胞临床应用小结,1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以下哪些情况:,A情绪激动 B月经期 C急性感染 D类风湿性关节炎 E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思考题,答案ABCD。 中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很多,生理性有:饱餐、情绪激动

5、、剧烈运动、高温或严寒等均能使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暂时性升高。新生儿、月经期; 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有:急性感染或炎性(最常见)、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急性溶血、急性失血、急性中毒、恶性肿瘤和其他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痛风、严重缺氧、应用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三)白细胞形态学检查,正常外周血WBC形态,1、中性粒细胞形态学检查,白细胞形态异常改变,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慢粒或中性粒细胞型类白,明显左移,急性化脓 性感染,左移,正常,右移,原粒,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杆状核,2叶,3叶,4叶,五叶及以上,分叶核粒细胞,过渡型,未成熟型中性粒细胞,1)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

6、化,核左移:周围血中杆状核增多,有时还可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5%称为核左移。,1)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核左移,WBC,+,急性化脓性感染,伤寒,核左移常伴毒性改变:,1)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核变性,中毒颗粒,空泡,大小不一,杜勒小体,核右移:正常人周围血中的中性粒细胞核以23分叶为主,若五分叶核以上超过3时称核右移。,常伴有WBC总数减少,属造血功能衰退的表现。,1)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异形淋巴细胞 :在病毒或过敏原等因素刺激下,外周血淋巴细胞增生并发生形态变异的不典型淋巴细胞,称为异淋或Downey s细胞。,2)淋巴细胞的核象变化,此种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少数为B淋巴细

7、胞。正常人外周血中偶可见到,但不超过2。,主要见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异形淋巴细胞增多,2)淋巴细胞的核象变化,疾病恢复后异形淋巴细胞仍可在外周血中持续数周、数月才逐渐消失。,10以上,传单、流行性出血热等,出血热,异形淋巴细胞增多,2)淋巴细胞的核象变化,病毒性肝炎、流感、带状疱疹、风疹等较多见。 正常人偶可见到,尤以小儿较多见,最高可达6%。 少数细菌感染 如布氏病、结核; 原虫感染 如弓形虫病、疟疾; 药物过敏 如对氨基水杨酸、苯妥英钠、酚噻嗪; 其他血清病、肺炎支原体感染、梅毒、SLE等。,嗜酸性粒细胞与免疫系统之间有密切关系。,嗜酸性粒细胞,EOS集落形成因子,淋巴细胞,抗原,EOS,

8、干细胞,骨髓,相对值 0.55 绝对值 0.5109/L,嗜酸性粒细胞,正常参考值,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意义,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荨麻疹,EOS呈轻度或中等度增高。,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寄生虫病:,临床意义,常可达10以上,血吸虫,肺吸虫,丝虫,钩虫,(3)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呈轻度或中度增高。,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2.病理变化,(4)血液病,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慢粒,恶性淋巴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EOS,2.病理变化,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某些急性传染病的早期。,2)

9、嗜酸性粒细胞减少,2.病理变化,Eos计数临床应用,观察急性传染病的预后,观察大手术和烧伤病人的预后, 测定肾上腺皮质功能和脑垂体前叶功能,临床应用,下视丘,垂体前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实验前:劳动、寒冷、饥饿、精神刺激等,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组胺,抑制,骨髓,小 结,WBC 计数及分类,反应快,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最常用。,正常范围偏大,某些反应性差的患者,即使存在细菌感染,WBC亦正常。 白细胞增多,可明确感染,但是在局部感染和无菌性炎症时不敏感。 非病理性影响白细胞增多因素太多。,病例分析,某患者,男性,18岁,血液一般检查: Hb140g/L, WBC12109/L,N8

10、2%,L18%, PLT180109/L;,有无贫血? 有无炎症? 有无出血?,实验前 实验中 实验后,诊断程序,病例分析,男性,23岁,工人,因高热、咳嗽5天急诊入院。患者5天前洗澡受寒后出现寒战,体温高达40度,伴咳嗽、咳痰,痰少呈铁锈色,无痰中带血,无胸痛。体温波动于38.5至40。 查体:左中上肺叩浊音,语颤增强,可闻湿性罗音,实验室检查:Hb140g/L,WBC12109/L,N82%,L18%,PLT180109/L;尿常规(-);粪便常规(-)。 初步诊断?,本例初步印象是:左侧肺炎(肺炎球菌性)。 其诊断依据是:病史中急性起病,着凉后寒战、高热、咳嗽铁锈色痰。左中上肺叩浊音,语

11、颤增强,可闻及湿性罗音。 血WBC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进一步检查:根据初步诊断与鉴别诊断,为确诊应作:X线胸片,可见左肺炎症阴影。痰直接涂片或培养细菌学检查 可证实致病菌。,病例分析,WBC 计数及分类,类白血病反应,反应快,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最常用。,小结,二、红细胞沉降率测定,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二、红细胞沉降率测定,ESR: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简称血沉率 。,男 ESR15mmh女 ESR20mmh,Westergren法:,参考值,(一)炎症性疾病 (二)组织损伤及坏死 (三)恶性肿瘤 (四)高球蛋白血症,临床

12、应用及评价,急性时相反应物质 1抗胰蛋白酶 2-巨球蛋白 C-反应蛋白 纤维蛋白原,(一)炎症性疾病,在不同程度上促进红细胞聚集,故在炎症发生后23天即可出现血沉增快。,1、一般炎症性疾病,风湿热 慢性炎症,2、特殊炎症性疾病,活动期,病情好转,ESR,肺结核,风湿性心脏病,(一)炎症性疾病,范围较大的组织损伤或手术创伤,(二)组织损伤及坏死,一般23周内恢复正常,如无并发症,ESR,缺血性组织坏死,持续13周,发病23天后,ESR,心绞痛,心梗、肺栓塞,(二)组织损伤及坏死,(四)恶性肿瘤,恶性肿瘤,ESR,良性肿瘤,鉴别良性与恶性肿瘤:,治疗后,(五)各种原因所致的高球蛋白血症,恶性淋巴瘤

13、,风湿性疾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肾炎,肝硬化,ESR,数量: Hb低于90gL时,血沉可轻度增快,并随贫血加重而增快越明显。但严重贫血时,因红细胞过少不易形成缗钱状聚集,故血沉的加快并不与红细胞的减少成正比。,贫血,形态:,临床应用及评价,球形红细胞,镰形红细胞,红细胞异形症,动脉粥样硬化 糖尿病 肾病综合征 粘液性水肿 原发性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临床应用及评价,1、新生儿: 因纤维蛋白原含量低,血沉较慢。 2、12岁以下的儿童:血沉可略快。 3、妇女月经期: 子宫内膜破损及出血有关。 4、妊娠3个月以后: 孕第四周开始,逐渐加快,直至分娩后3周逐渐恢复正常。 5、部分老

14、年人: 血浆Fn含量逐渐增加 6、高原地区居民: RBC代偿性增多 7、口服避孕药: 纤维蛋白原浓度上升,临床应用及评价,生理性变化,采血必须顺利抽血不畅或加入抗凝管内未立即混合,部分血液凝固,使直沉减慢, 溶血、脂血标本,或装管时有气泡混入阻断血柱均有碍测定; 温度对血沉有显著影响温度越高,血沉越快 斜置血沉管可使血沉加快,故必须使血沉管垂直竖立。,临床应用及评价,(三)外在因素的影响,WBC与ESR炎性指标的比较,均可由多种感染及非感染因素均可引起升高。WBC计数:不同微生物感染时可以升高、降低甚至缺乏,但受影响因素较多,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 ESR:可作为许多感染和非感染疾病诊断的辅助参考指标,但无特异性,影响因素多。,CRP对感染进展性疾病的敏感性更高。 区分细菌与病毒感染更有价值。 但CRP正常,不能排除炎性疾病的存在。如SLE,进行性全身性硬化症,皮肌炎和溃疡性肠炎等的存在。 如果发病12h,即使有细菌感染的明显表现, CRP值可以是正常的。但12小时后(3h6h)可疑的细菌感染通过再测CRP被证实。) 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