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应学会依法自我保护共享精品课件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185014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8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应学会依法自我保护共享精品课件_1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青少年应学会依法自我保护共享精品课件_1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青少年应学会依法自我保护共享精品课件_1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青少年应学会依法自我保护共享精品课件_1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青少年应学会依法自我保护共享精品课件_1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少年应学会依法自我保护共享精品课件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应学会依法自我保护共享精品课件_1(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少年应学会依法自我保护,一、诱惑面前学会拒绝 二、是非面前学会辨别 三、遭遇面前学会机智 四、突发事件面前学会自救互救,一、诱惑面前学会拒绝,据江苏某强制戒毒所调查,因好奇心在不法分子的诱惑下吸毒的青少年占收治戒毒人员的45%,不法分子花言巧语诱骗青少年“毒品并不可怕,吸一、两次不会上瘾”、“吸毒可以治病”、“吸毒可以减肥”、“不要你的钱可以免费尝试”。歌舞厅里,不法分子拿着“摇头丸”诱骗青少年说“这种药非常流行,不是毒品,不会上瘾,吃了你会玩得更开心。”结果一尝上瘾,不可收拾。进而走上吸毒路,为筹资吸毒,走上盗窃、抢劫、杀人的犯罪道路。我们办理的一起贩毒案件,其中,有一个17岁的维吾尔族少

2、女,这是一个非常不幸的孩子,年幼时父母因性格不合而离异,她随父生活,父亲再娶,后母虐待她,无奈之下,16岁的她,嫁给了比她大十多岁的男子,本来想求得关心温暖,然而,事与愿违,该男子酒天酒地,喝了酒足饭饱就打人,她被打得遍体鳞伤,离家出走,浪迹社会。当她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到处寻求帮助。一天,她在同学家,同学的姐夫了解她的身世处境后,认为是可以利用的对象,特别对她殷勤,问她:我到常州去开饭店,你愿不愿意去当服务员?她自认为遇到救星、遇到贵人,满口答应:去。善良的少女,没有识破这位同学的“姐夫”,是以谋生手段来诱惑她。她被“姐夫”骗到常州。到达常州后,只见租了房子住下,并没有开饭店,见到的是他从早到

3、晚诡秘地进进出出。一天下午,“姐夫”叫她将“东西”(毒品)送到指定的地点,按规定的联络信号接头,反复叮嘱要把“货”送到收“货”人的手上。在运送毒品时,被警方抓获。当法官审判时,问她为什么替“姐夫”送毒品?她说,当时,我是想拒绝的,可是一想到常州来,吃、住、用都是“姐夫”给的,怎么开得了这个口呢?不幸的花季少女就这样被诱骗走上了参与贩卖毒品的犯罪活动。网络游戏、网络色情的诱惑更令人触目惊心,致使一些青少年走火入魔,网络成瘾,有学不想上,有书不想读,迷恋网络游戏、沉迷网上色情信息、色情表演,进行网恋、网上结婚,迷茫于虚拟世界。有些青少年为了上网搞钱,走上盗窃、抢劫、诈骗、绑架、杀人等犯罪道路。经统

4、计,我们目前办理的大部分青少年犯罪案件,都与网络诱惑有关。,青少年只有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拒绝各种诱惑,才能预防各种悲剧的发生。那么,怎样在诱惑面前学会拒绝呢?一是掌握法律武器。法律是识破诱惑的最好武器。它告诉人们什么行为是受保护的,可以做的,什么是禁止的,不能做的,什么行为是合法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的,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如杀人、放火、抢劫、贩毒、诈骗、盗窃等大家都明白是犯罪的,但是有的诱惑是披着“善良”的外衣的。关键的是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如聚众斗殴,有的约人说,走,帮帮我的忙。糊里糊涂跟着走,结果是聚众斗殴,把人打伤,构成了犯罪。如果,你发现真相,应迅速离开,不去参与。,二是提高自控

5、能力。自控能力,就是控制冲动的能力,按理智判断行事,克服追求一时感情满足的本能愿望。选择法律,就是选择理智。所以说一个人在不良诱惑面前的表现,是对一个人法律意识高低的检验。自控能力,来源于判断能力鉴别能力,它植根于你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以说,青少年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三是养成良好习惯。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是要有毅力、有恒心的,付出短期不自在的代价,换取享受长期的更大的报偿。现在是信息时代,不懂电脑,不会利用网络资源就等于瞎子、聋子。因此,我们既要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便捷服务,又要认真预防不良信息给我们带来的伤害,养成一个健康的上网习惯,做到上网有目的性、计划性、选择性、

6、警惕性。有些青少年开始可能有点不自在,但慢慢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对其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是大有益处的。,二、是非面前学会辨别,法治从价值意义讲,“是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理性、文明、秩序、效益与合理性的完美结合。”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标准,是人类追求的一个理想目标。也是法治社会辨别是非的一个标准。法治国家里,凡是没有被法律明文禁止的,都是不受惩罚的;每个人只要其行为不侵犯他人的自由和公认的公共利益,就有权利和自由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活动,对侵犯公民权利和自由的行为,也能得到合理、及时、公正的预防、扼制和处理。可是有些青少年由于法制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不依法办事,不分

7、是非曲直,不分青红皂白,不分荣辱界限,盲目跟随、纵容、参与,干出了一些蠢事、傻事、错事。,讲江湖义气,帮友抢手机。17岁的胡某打工中结识一帮朋友,有一朋友需要用钱,即为朋友凑钱,与人合谋抢劫,采用故意撞人的手法以手机被撞坏为由,与团伙成员一起将被害人强行带到附近居民楼楼道内,进行殴打实施抢劫,劫得被害人现金286元和价值764元的手机一部。事后,胡某虽然向公安机关自首,但是胡某等人的行为已构成抢劫罪,受到了法律应有的处罚。听了一句戏言,一声不吭抢劫。20岁的徐某家住新北区,没心思上班,有了钱就跑出去闲逛。2007年12月26日晚11时许,徐某和刚刚认识的郑某聊天,谈到手头没钱,郑某说不如去抢摩

8、的司机的钱,徐某想都没想就同意了。两人于是一个准备了九五砖,一个准备了刀,在一个超市门口打了一辆摩的。途中,郑某悄声说“这车蛮新的,一道抢了”,徐某表示同意。摩的到目的地一停下来,徐某一声不吭拿起,九五砖砸向摩的司机头部。摩的司机吃痛后奋力反抗,碰到了摩托车,报警器响了起来,徐某和郑某吓得分头逃窜,抢劫未遂。徐某没跑出500米,就被附近的联防队员抓住。他们的行为构成了抢劫罪,受到了法律应有的惩罚。插队埋祸根,打架伤了人。某小学吃午饭排队打饭,是应有的公共秩序。可是六年级一同学插队,另一同学看不惯,提出来,双方发生争吵,当场被老师制止。两人仍不服气,相约饭后一较高下。身边的同学,本该劝阻的,可个

9、别同学竟看热闹不分是非,在一旁鼓动插队的同学说:“打,打不过我帮你!”次日晨到校后,两人要对决“算帐”。身边的同学仍没有劝阻,反而为他们定下打架规则。看热闹帮腔的同学与看不惯的同学展开了对决较量。结果,造成看热闹帮腔的同学右尺桡骨骨折,花去医疗费二万多元。不但伤害了身体,还赔偿了经济损失。法院判决受伤的同学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20%,加害的同学承担主要民事责任60%、学校承担相应民事责任20%。,上述事例,都是不分是非而发生的事。为了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要教育青少年一定要提高辨别是非能力,注意自我保护。一是要掌握一个科学思维方法。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力争避免盲目性。思维是智慧的源泉,是理性的使者

10、,是创造的火花,是情感的母亲。既要正面思维,又要反向思维、换位思维,这样才会不做盲目的事,不做糊涂的事,不做违法违纪的事。,二是要把握一个处事标准。筑牢道德防线,坚守法律底线。法律是最底线的道德,道德是最高标准的法律。国家的法律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就是我们辨别是非的标准,处理问题的准则,凡符合法律规定合法的和社会主义道德所要求的就为,反之,则不为。三是要胸怀一个公平正义的心态。遇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先入为主,不偏听偏信,客观分析,分清是非。凡处理是非曲直,要坚持公平、公正、正义的原则,不以个人得失为轴心,不做损人利己的事,不做有损国家、集体的事。,三、遭遇面前学会机智,未成年人

11、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往往是一些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或者被不法分子作为侵害他人的砝码。因此未成年人时有遭受不法分子的各种侵害,如遭受性侵害、或遭受抢劫、或遭受劫持人质等。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侵害,如何沉着应对,以智取胜,既保护自己,又打击犯罪,是青少年最需要研究的实际问题。,青少年在与不法分子作斗争中,有许多智斗取胜的事例:目睹老太被盗,认母吓走小偷。一天,一女孩行走在路上,忽然发现3个小偷跟踪一位烧香的老太太准备行窃。这位女孩走在后面,看见小偷在吊钱,她心想,与3个小偷硬斗,可能会受到人身伤害,要斗、必须智斗。于是当看到那个小偷把手伸进老太太包里时,立时冲上前喊一声:“妈!”既提醒了老太太,又吓退

12、了小偷。随后,老太太检查自己的包包,发现包的最外面一层和中间的拉练已打开,还好旁边装钱包的拉练没有拉开,钱包里有700多元钱。,遭绑架巧周旋,提线索擒绑匪。一天早上6点10分,15岁的初二男生与往常一样步行上学,路上被两名绑匪绑架。遭绑架后,处于弱势的小男生,第一反应是,不能抗争,否则生命就有危险。于是,他很配合绑匪,安静地坐在摩托车上,他利用乘头盔摘下的一瞬间看清周围的状况。夜里在关押地点,他乘绑匪酣声大作时,又努力把蒙住眼睛的黑布挪了挪,看到了周围的情况,还听到了附近有许多鸭叫声音。警方接报警后,在确保人质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引救。绑匪拿到勒索的五万元后,放了小男生后潜逃。由于小男生向警方详细

13、提供了绑匪的体貌特征、关押地点环境等线索,警方48小时侦破此案,捉拿了绑匪。,三男子凌晨打劫单身青年,女友悄录抢劫对话全过程,从向警方报案到抓获犯罪分子前后仅1小时。2008年4月10日凌晨,受害人黄某从网吧上网后回家,自行车坏了,于是边推行边给女友打电话聊天。忽然,从他身后窜出3个20岁左右的小青年,将他团团围住。黄某意识到自己遇到了打劫,他悄悄将保持着通话状态的手机切换成了免提格式,电话另一头的女友也意识到黄某遇到麻烦了,立刻打开了同步录音。机智的受害人女友利用手机录下了抢劫犯罪的全过程,帮助民警迅速破案。,但是,也有一些青少年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遭受强暴,既不勇斗,又不善斗,使犯罪分子更加

14、嚣张,连续遭受侵害,有的事例令人深思:,错失报警、自救良机,最终遭遇不幸。一天晚上8点多钟,学校晚自修后,一16岁初中女生和4名女生结伴回家,路过一公园门口,被3名骑摩托车的男青年抓住,她既没有叫喊也没有反抗。她的同学也没有在第一时间报警,而是把电话打给她所谓的男朋友,对方敷衍几句便挂了电话。后来,同学们放心不下,一起到公园里寻找,不见她的踪影,这时她们预感到问题严重,于是报告了老师和家长,经多方寻找无着,才去报警,此时已是23点39分,离女生被劫持已过去3个半小时。该女生被抓后,3个男青年带着她在公园里逛一圈后,觉得公园里人太多,就连推带搡将她抱上摩托车,开出域区,路上摩托车坏了,2名男青年

15、留下修车,1名男青年拦一辆人力三轮车与她先走。此时,她完全可以把握机会向三轮车夫求救,但她没有。她被3个男青年“囚禁”了几个小时,她提出“时间太晚了,要给家里打个电话。”3人同意了她的要求,陪她到附近小卖部打电话。这时候,她仍然没有向小卖部店主暗示自己的处境,也没有给家人打电话,而是把电话打给了自己所谓的男朋友。就这样,她错过了一次又一次报警和自救的机会,最终遭遇不幸。,忍气吞声,成就色狼。2007年1月21日,某地警方侦破一起案件:某校31名高中女生面对一个深夜闯入自己住处的陌生男子,生怕败坏“名声”,既不反抗,又不报警,而选择沉默,使色狼胆子越来越大,先后被摧残。该犯供认作案不下60次,这

16、幕悲剧竟上演了三年之久。,这些都说明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青少年只有充分利用自己的力量、社会的力量和法律的力量,才能保护好自己。在遭遇侵害时,勇敢、沉着应对,保护自己。,一是当不法分子尾追、跟踪或与你搭讪时,用沉着应对,善于用言语、托辞与对方周旋,采取“缓兵之计”或“金蝉脱壳计”。设法摆脱可能带来的威胁,或者说:“有人来接我啦!”或者改变行走方向,向闹市区人员往来较多的地方走,或设法将不法分子引入距公安机关较近的地方寻求保护。二是当遇到违法犯罪分子威胁时,视情况采取对策,力量对比悬殊时,一般不要直面发生冲突,努力寻求既保护生命安全,又打击犯罪分子嚣张气焰的方法,或者采取暂时妥协法,暂时的妥协是保护自己的最好办法。但这仅仅是“暂时”,是为了寻求有利时机打击犯罪。,三是当初次遭受不法侵害后,要尽量记住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或者划伤作案分子的脸部,或者拉下一粒纽扣等留下印记和物证,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告诉家长或老师,决不要保持沉默。四是平时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上学、放学不要走偏僻的地方,最好同学结伴同行,相互关照,相互帮助,防范途中遭遇侵害。五是远离诱发犯罪的高发地。未成年人要自觉不进营业性歌厅、游戏室、网吧等场所,远离它,既可以保护自己,防止被侵害。又可以防止自己被腐蚀,走入歧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