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下“舞”出的黄金职业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5618021 上传时间:2017-09-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指尖下“舞”出的黄金职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指尖下“舞”出的黄金职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指尖下“舞”出的黄金职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指尖下“舞”出的黄金职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指尖下“舞”出的黄金职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指尖下“舞”出的黄金职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指尖下“舞”出的黄金职业(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指尖下“舞”出的黄金职业2006 年 08 月 09 日 09:45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新闻当事人:张田田(高级速录师)采访记者:俞霆 吴竞速录过程就像是“弹钢琴”记者(以下简称记):今天新闻会客厅迎来了一位资深的高级速录师,你好!张田田(以下简称张):你好!记:请先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速录?张:速录就是同声记录别人的讲话,将语音实时打成文字,最终成稿的一项专业技能。记:既然叫速录,到底能有多快,真能做到人声同步吗?张:当然,一般人语速在 170200 字分钟,情绪激动时可以达到 220 字分钟,高级速录师至少要能达到 220 字分钟以上,现在全国最快的是 500 多字分钟,我的速度一般在 2

2、40 字分钟,这样就可以完全驾驭人的语速。我们可以做个小实验,我们一边对话我可以一边记录,等我们谈完,初稿便可以给你了。(此时张田田拿出一台机器,连上笔记本电脑,准备记录。)记:这是什么?你们就是用它把字打得这么快。张:是的,这就是我们平常使用的速录机,你看速录机的键盘从中间分开,左右两边各有 12 个键,代表着声母和韵母,操作时等于是两只手在同时操作两个键盘。同样是拼音输入,它运用了“多键并击”的高效输入法,击键效率提高了 4 倍。一般计算机的键盘输入,都是每次用一个指头击一个键;速录机一次可以同时击打25 键,击键一次就可以打出一个字。比如要打“爸爸”这个词,只要左右手同时按下代表“”、“

3、”的两个键位便会打出“爸爸”了。记:看你打字的样子好像在“弹钢琴”。张:是的,这也是我们的操作特点,曾有人形容速录师这行是指尖下跳舞的职业。速录被称为“粉领”行业记:当初你是怎样踏入这行的?张:我是土生土长的合肥人,2002 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到了速录机,了解到速录员每分钟可以打 200 多字,我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可当时速录这行在合肥还是一个空白,我就自己跑到北京的速记协会学习,2002 年底就在北京加入了速录师的队伍。记:速录难学吗?张:在我来看不难,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入门,半年的时间可以熟练运用,一年左右的时间便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速录师。但是练习过程很枯燥,需要有相当的耐心才可以坚持

4、下去。记:目前从事这行的都是什么人?张:一般是高中、中专学历者居多,当然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高学历的人加入进来了。因为电脑速录的入行门槛较低,速录机的原理非常简单,它不需要有太多的知识去理解分析。但有一点,你一定要能耐下性子坐得住,也许是因为这个特点,从事这行的女孩子占到大多数,加上它的工作环境比较好,一般都在室内,因此速录行业也被称为“粉领”行业。功夫更在键盘外记:你现在是高级速录师,这属于什么级别?张:应该属于国家一级,速录行业国家认证的有速录员、速录师、高级速录师三个级别,高级速录师已经是最高级别了。记:你刚开始参加这项工作的时候应该是从速录员做起吧?张:当然,不过当时国家是到 2003

5、年 8 月才正式颁布速录师从业资格标准,所以当时也没有职称这一说。记:你什么时候成为高级速录师的呢,在合肥获得的吗?张:其实我在 2003 年的时候速录的速度就达到 220 字分钟,也就是高级速录师的标准,2004 年底通过国家资格考试成为高级速录师。当时是在北京考的,因为合肥还没有开展这项考试,作为合肥人我应该是第一批获得高级速录师国家资格认证的。记:从一个普通的速录员到一个高级速录师,中间有什么样的跨度呢?张:工作经验非常重要。速录师的速度不仅取决于对键盘的熟练程度,更重要的是看你的知识水平。如果你对所记录的内容不了解,比如说听不懂一些专业术语,那便无法完整记录。速录师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

6、,就是说他的第一学历不一定要多高,但是他的综合能力一定要强,这个就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积累。记:听不懂的时候怎么办?张: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是先用拼音记录下来,回去再恶补相关专业知识查正确的字,不过做长了之后知识面丰富了,这方面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记:那你们岂不是要经常学习新的知识?张:现在有人把速录师称为杂家,就是各行业的东西他都要了解,对于一个优秀的速录师来说,其功夫更在键盘外。手写全是“蝌蚪形”符号记:聊了这么多有关速录机的话题,在速录机诞生之前速录师们应该都是手写速录的吧。张:是的,速录机是 1993 年立项,1997 年开始全国推广使用,此前人们都是用手写。记:可手写如何能跟上人说话的速

7、度呢?张:手写速录是用特殊的符号记音,不记汉字,行内人称它为“蝌蚪形”符号。因为符号比较简单,记录起来比较快,尽管如此手写一般最快的也就达到 100 字分钟。记:既然全部是符号,后期应该还有一个翻译过程。张:对,并且这个过程是很累的。你一天记的东西,翻译的时间大概是它的三到四倍。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手写速记可以有多种符号来标注,自己记的别人无法识别,最终还得由自己去翻译。因此其中存在诸多不便,现在速录机已经普及开来,手写速录几乎没人再用了。白岩松也有自己的速录师记:速录最先发源于哪个行业之中?张:基本上速录师出席的场合都是比较前沿、比较重要的一些地方。比如说现在像北京的速录行业已经发展到只要

8、是国台办有新闻发布的时候,旁边肯定会有速录师在那记录。从速记行业的渊源来说,最早的速录都是服务在领导人身边。记:这么看速录的工作与秘书有几分相近。张:以后的趋势就是一个好的秘书要懂速录。比如白岩松和潘石屹就有自己的速录师。有的人善说,他不一定善写;那么他配一个速录师把他说的东西记下来,这就说到了“口述出书”。记:现在速录一般应用在哪些场合?张:最广泛的就是各式各样的会议记录和庭审记录,嘉宾访谈的网站直播和网站会议内容直播,还有商务谈判,庭审记录、录音、录像的整理及字幕制作等等。记:速录师工作环境比较特殊,应该会牵涉到一些机密的文件,你怎么去面对这个问题呢?张:这牵涉到我们速录师的职业操守,20

9、05 年国家颁布的速录师从业资格标准,第一条就规定了速录对会议内容保密的相关条例。记:速录技术发达国家比我们更先进吗?张:不能这么说,中国的速录记的是汉字,国外是字母,因此我们跟国外只存在一个相互交流的关系,中国最早的手写速记是1896 年诞生的。后来唐亚伟先生发明了速录机,现在已经成为国内统一的速录标准。记:速录这一行从手写速记一直发展到速录机,今后有没有一个更新的速录方式?张:您是不是想了解语音识别方面的信息。其实现在的语音系统已经可以把文字变声音,比如科大讯飞与你们合肥晚报合作的有声报纸,但这正好与速录的过程是相反的,速录是声音变文字。目前世界上语音识别率最高的系统是美国公司开发的,光是

10、要建立一个模拟的实验室就需要几百万美元的投资,还有它的软件又需要降噪系统和一个声音定位。另外,我们速录行业它是由人来操作的,有很多灵活性,比如方言、说倒装句等等。从目前趋势看,完全用电脑语音系统来做速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做不到这一点。合肥现有速录员不足 10 名记:你之前一直在北京发展,为何又回到合肥?张:女孩子肯定更希望回到父母身边,正好公司也有意开拓安徽市场,因此我在 2004 年底便回到合肥。记:当时回合肥,这里的速录市场怎么样?张:我刚回来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人知道什么是速录,但看过我们的演示几乎每个人都会非常感兴趣,慢慢的需要这样服务的开始主动地找我们。记:现在你主要做哪些业务?张:就

11、安徽市场来讲,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电视台、网站直播和政府的会议记录,并且一些大型的会议都会找我们。像 7 月 4 日在黄山召开的全国财政部会议,还有去年在国际会展中心召开的资本对接会和国际美术大会。记:现在合肥速录市场的供需比例是什么样?张:现在在合肥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数非常少,据我们统计还不满 10 人,有速录师资格证书的最多也就两三个人。平时我们的业务非常多,一到大型会议根本忙不过来,大型的会议一般都是几个组同时开,一般我们是两个人管一组,一个主记、一个辅打,遇到这种情况只能从北京总公司调人。记:没有试过对外招聘吗?张:去年三四月份我们公司在人才市场招了 4 次,结果连报名的都没有一个人,许多人

12、都在问速录这行究竟是做什么的。后来公司干脆招来几位有潜质的人进行长期培训,她们很快便可以加入我们的队伍。速录这行有它的特殊性,各地都有各地的方言,因此培养当地的速录人员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记:为何会出现这种需远大于供的局面?张:首先速录这个行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的真空期,没有人从事甚至没有人去学这行。而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非常快,以合肥为例,会展经济、网站经济、电视媒体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得到迅速发展,速录行业的需求骤然增大,这与长期的人才真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记:速录师如此吃香,薪酬应该不低吧。张:在合肥一般的速录员每月底薪一般在 15002000 元,再加上业务提成经常可以达到 40005000 元,至少都在 3000 元以上,高级速录师肯定更高。并且只要你速录技术过硬,在全国大中城市都不愁找不到工作,这个职业目前也被称为黄金职业。记:合肥现在有没有专门的速录师培训机构?张:现在还没有,不过据我了解很快就会有了。(采访进行到这里已经结束,此时张田田已经把谈话内容全部记录下来,并直接从电脑上发到了记者的电子信箱,只要稍加编辑便可整理成为稿件,记者写稿时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和快捷。) 张田田为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做速录服务时的留影。 张田田在为合房网做网上直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