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栾春红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6175337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3.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律失常栾春红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心律失常栾春红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心律失常栾春红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心律失常栾春红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心律失常栾春红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律失常栾春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律失常栾春红(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律失常的护理 心血管内科 赵 玲,;,教学目标: 了解心律失常的分类及ECG特点。 熟悉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治疗 熟悉心律失常的护理。,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常和异常心电图的识别,一、 心电图基础,心脏的电位是每个心肌细胞在瞬时间电位的矢量和,所谓矢量,即指有大小和方向。心电图记录的是心肌除、复极过程中总的电位变化,,导联电极安置,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V2V4连线中点 V4第5肋间与锁骨中 线相交处 V5腋前线与V4水平 线相交处 V6腋中线与V4水平 线相交处 安放电极注意事项: 1病人处于放松状态 2 病人平静呼吸,心电图的电极安放胸导联,心电图电极安放 肢导联,

2、正常心电图各波形态及意义,P波:右左心房激动波 QRS波:左右心室激动 波 T波:心室激动波后恢复 的心电位 P-R间期:心房开始除级 至心室开始除级时间 ST段: QRS波终点到T 波起点线段,正常心电图各波形态及意义,P波:心房除极波 直立, AvR倒置,正常心电图各波形态及意义,QRS波:左右心室激动波,正常心电图各波形态及意义,ST段: QRS波终点到T 波起点段 正常ST段应与基线平行,正常心电图各波形态及意义,T波:心室激动波后恢复 的心电位 形态:与主波方向一致。但 AvL AvF V1 V2 例外,正常心电图各波形态及意义,ST段: QRS波终点到T 波起点段 正常ST段应与基

3、线平行,正常心电图图解,看图顺序: 1 心率 2 心律 3 波形 P波 QRS波 T波 U波 4 间期 P-R间期 Q-T间期,知识回顾,(1)心电图纸上小方格,横格为0.04s,纵格为0.1mv。 (2)心率:窦性心律60100次/分。 (3)心律:健康人绝大多数时间为正常窦 性心律,偶有早搏。,心率估算法,一个RR间期的大格数 心率 1 300 2 150 3 100 4 75 5 60 6 50 7.5 40 ,心律失常的定义,心律失常 (Cardiac Arrhythmia) 指心脏跳动的节律(rhythm)或/和频率(rate) 异常,由冲动形成或/和传导异常所致。,按病理生理分类,

4、(一)窦性心律失常 (二)房性心律失常 (三)室性心律失常,按临床心率变化分类,(一)窦性心律:,(1)正常窦性心律 (2)窦性心动过速 (3)窦性心动过缓,什么是窦性心律,1.心率60100次/分; 2. PI, PII , avF直立 ;PavR倒置; 3. PR 间期0.12” 。 4.节律基本一致(一次描记的心电图上,最长的pp间距和最短的间距之差0.12s。 5.QRS波群时限0.10s,正常窦性心律,(2)窦性心动过速 (1)心率: 100次/分 (2)P波、PR间期、 QRS波均正常 (3)婴儿心律150 次分,儿童心律120 次分。,(3)窦性心动过缓 心率:60次/分(成人)

5、一般不低于40 次分,常与窦性心律失常同时存在。 常见于青壮年、运动员、睡眠状态 常同时伴有心律不齐,(4)窦性心律不齐,(1)节律不齐,同一导联RR 间距相差大 于0.12秒。 (2)多与呼吸有关,属生理现象。,(5)窦性停搏(也称窦性静止),心电图特点; 有长PP 间距。长PP 间距与正常 PP间距无倍数关系。,(6)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ick sinus syndrome, SSS,心电图特点: 1. 明显而持久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且不易用阿托品等药物纠正); 2. 多发的窦性静止或严重的窦房阻滞。 3. 明显的窦性心动过缓而常出现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发作,故亦称心动过缓过速综

6、合征。,(二)房性心律失常,(1) 房性期前收缩 (2) 房性心动过速 (3) 房扑 (4) 房颤,(1)房性期前收缩,起搏点:窦房结以外的心房任何部位 心电图特征: 1. 提早出现的QRS波一般不变形,其前有一个异常P波,P-R0.12sec; 2. 代偿间歇不完全; 3. 有早搏之P波之后可不出现QRS波,且与其前面的T 波相融合而不易辨认,称为房早未下传。,频发性房性期前收缩,1.心率60100次/分; 2. PI, PII , avF直立 ;PavR倒置; 3. PR 间期0.12” 。 4.节律基本一致(一次描记的心电图上,最长的pp间距和最短的间距之差0.12s。 5.QRS波群时

7、限0.10s,频发性多源性房性期前收缩,1.心率60100次/分; 2. PI, PII , avF直立 ;PavR倒置; 3. PR 间期0.12” 。 4.节律基本一致(一次描记的心电图上,最长的pp间距和最短的间距之差0.12s。 5.QRS波群时限0.10s,(2) 房性心动过速: 常见于有肺动脉疾患的病人,(3) 心房扑动心电图特点 1. 无正常P波,代之连续的粗齿状F波。 F波间无等 电位线,波幅大小一致,间隔规则; 2. F波频率为250350次/min,大多以2:1 或4:1下传,故心室律规则;如房室传导比 例不恒定,心室律也可不规则;,心房扑动,(4)心房颤动心电图特点,(1

8、)P波消失,代之一系列大小不同、形态各 样、间隔极不规则的颤动波(f波),频率350600次分。 (2)QRS波群形态为室上型,与窦性节律中的QRS 波群 基本相同。 (3)心室波群间隔很不规则,但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心室率变得慢而匀齐,心房颤动:,交界性心律: 起搏点在房室结 下传心室时逆传心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率:160-220次/分。P波规律,埋藏于QRS波中而不可见,或在QRS波之后QRS波可稍有不齐。有突然发生,突然停止的特点。,(三)室性心律失常,(1)室性期前收缩 (2)室性心动过速 (3)室扑 (4) 室颤,(1) 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特点: (1)提前出现Q

9、RS波群及T波,其前无P波 (2)提前出现的QRS波群成宽大畸形, 时间0.12s,并有继发性的T波改变 (T波方向与QRS的主波方向相反)。 (3)室性期前收缩后有一完全性的代偿间期 (即期前的QRS波前后两个R-R间隔等于两 个正常 的R-R 间隔),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是在每一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 期前收缩,连续发生3次者; 三联律:是在每一个窦性搏动后出现2个期前 收缩,或每2个窦性搏动后出现1个期前 收缩。,(2) 室性心动过速,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最常见为冠心病,特别是心肌梗死。 1. 3个或以上室早连续出现 2. QRS波群宽大畸形,ST-T与主波方向相反 3. 心室率10

10、0250bpm; 4. 房室分离,偶有心房夺获; 5. 突发突止; 6. 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室性心动过速,(3) 室 扑,心电图特点: (1)规则、频速、大振幅的连续性波形,频率 为200250次/分。 (2)QRS-T波群不能辨认。 心室扑动通常持续时间短暂,常很快转为正 常,或转为心室颤动致死亡,室 扑,(4) 室 颤,心电图特点: (1)QRS-T波群完全消失。 (2)出现形状不一、大小不等、节律不整 的基 线摆动波形,频率约为200500次/分。,下图为: 室速转室颤,四、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是指由于房室传导系统某个 部位(有时两个以上部位)的不应期异常延长、激动自心房向

11、心室传播的过程中发生传导速度延缓或部分甚至全部激动不能下传的现象 根据传到障碍的轻重程度可分为三度房室传 导阻滞,,(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时间延长,但每个来自心房 的激动均可下传至心室。心电图表现为 P-R间期0.21(14岁以下儿童P-R间期 0.18s),每个P波之后有QRS波群。,(2)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一部分心房的激动不能下传心室。根据有为Wenckebach现象(文氏现象)分为两种类型: (1)度型 又称莫氏型或文氏型。,二度型房室传导阻滞,P波规律地出现; P-R间期呈进行性延长,直至出现一 次心室漏搏.,度型 又称莫氏型, P波有规律地出现,P-R间期都恒定(正常范围或

12、延长) QRS波群成比例地脱漏,房室传导比 例常为2:1、3:2、4:3等。,度型 又称莫氏型,二度型 :传导阻滞按一定的房室传导比例下传,常见者为43或54即4个P波由3个下传至心室或5个P波有4个下传至心室。,型,(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所有来自心房的激动都不能下传至心室而引起房室脱节,心房与心室的活动分别由各自的起搏点控制。 (1)P波与QRS波群无固定关系,P-P与 R-R间距各有其固定的规律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2)心房率心室率,即P波频率高于 QRS波群频率。 (3)QRS波群形态正常或宽大畸形。,心律失常的护理,【病情观察】 1心律 当心电图或心电示波监护中发现以下任何 一种

13、心律失常,应及时与医师联系,并准备急救处 理。 (1)频发室性早搏(每分钟5次以上)或室性早搏呈二 联律。,(2)连续出现两个以上多源性室性早搏或反复发作的 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 (3)室性早搏落在前一搏动的T波之上。 (4)心室颤动或不同程度房室传导阻滞,2心率 当听心率、测脉搏lmin以上发现心音、脉搏消失,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或心率大于每分钟160次的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并作出及时处理。 3血压 如患者血压低于106kPa,脉压差小于26kPa,面色苍白,脉搏细速,出冷汗,神志不清,四肢厥冷,尿量减少,应立即进行抗休克处理。,4阿-斯综合征 患者意识丧失,昏迷或抽搐,此时大动脉搏动消失,

14、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到,呼吸停止或紫组,瞳孔放大。 5心脏骤停突然意识丧失、昏迷或抽搐,此时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血压为0,呼吸停止或紫绀,瞳孔放大 。,【对症处理】 1阿-斯综合征抢救配合 (1)叩击心前区和进行胸外心脏挤压,通知医 师, 并备齐各种抢救药物及用品 (2)静脉推注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 (3)心室颤动时积极配合医师作电击除颤,或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2心脏骤停抢救配合 (1)同阿-斯综合征抢救配合。 (2)保证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 配合医师行气管插管及应用辅助呼吸器,并做好护理。 (3)建立静脉通道,准确、迅速、及时地遵医嘱给药。 (4)脑缺氧时间较长者,头部可置冰

15、袋或冰帽。,(5)注意保暖,防止并发症。 (6)监测记录24h出入量,必要时留置导尿。 (7)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填写特别护理记录单。 3电击复律 4人工心脏起搏见人工心脏起搏器安装术护理,【一般护理】 1休息对于偶发、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不需 卧床休息,注意劳逸结合,对有血液 动力学改变的轻度心律失常患者应适当休息,避免劳累。 严重心律失常者应卧床休息,直至病情好转 后再逐渐起床活动。,2饮食按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3心理护理按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4药疗护理根据不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给予相应的护理, 如(1)利多卡因可致头晕、嗜睡、视力模糊、抽搐和呼吸抑制,因此静脉注射累积不宜超过 300mg2h; (2)苯妥英钠可引起皮疹,WBC减少故用药期 间应定期复查WBC计数;,(3)普罗帕酮易致恶心、口干、头痛等,故宜饭后服用; (4)奎尼丁可出现神经系统方面改变,同时可致血压下降、QRS增宽。QT延长,故给药时须定期测心电图、血压、心率,若血压下降、心率慢或不规则应暂时停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