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170897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临江市宝山中学 高平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列举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情感目标 1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2引导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课前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交流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评价 能力。 2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让学生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2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课型课型】新授课

2、【教学时数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真菌引起农作物患病的标本、ppt 课件 2学生准备:收集查阅有关资料,预习教材;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名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思想 一、情境引入一、情境引入 大家还记得小猫种鱼的故 事吗?到秋天,小猫会不 会收获很多的小鱼? 一段时间以后,小鱼不见 了,但是小猫发现附近的 草都长的特别的旺盛,这 是怎么回事? 学生展开想象并发言 从己有的知识基础上逐步展 开,非常自然地引出课题。 1、看图片,提问: 一个梨长时间放置你会 观察到什么现象?(生霉、 腐烂)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发 生?(枯草杆菌以水果为 营养源,分解掉了水果中 的有机

3、物,导致水果腐烂)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忆、思考后,很快就 能探究出细菌、真菌与水果生霉、腐烂的关 系。课本上的讨论题也就解决了 通过这样层层推进的过程, 进行思维训练、学法指导, 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 所以然。 二、新课教学二、新课教学 (一)(一) 作为分解者参作为分解者参 与物质循环与物质循环 2、技能训练 为了能证明细菌对植物遗 学生阅读 P69 评价实验方案。各小组讨论并 作好记录,然后与全班同学交流讨论题的答 这是一组对照实验,在此要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 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 同学分别提出三种实验方 案,请你来评价一下哪个 方案更好? 3、利用课件演示细菌、 真菌在物质

4、循环中的作用。 案 。 学生归纳它们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分解动植 物的遗体,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同进完 成讨论题 和交流让他们说出方案的不 完善之处。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细菌、真 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二)二) 引起动植物和引起动植物和 人患病人患病 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 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的动 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 导致动植物患不同的疾病。 请同学们举一些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收集的有关 细菌和真菌使人患病的例 子。给植物带来哪些危 害? 举例说明 举例 阅读 通过学生对资料的收集和整 理,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而且了有效 地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表达能 力和分析评价能力。 (

5、三)(三) 与动与动 植物共生植物共生 1、什么是共生呢?指导 学生看书 P68 2.课件展示与植物共生的 一些例子。 3、豆科植物的根瘤共生 现象在农业生产上有何意 义。(课后练习第 1 题) 4、课件展示与动物共生 的一些例子。 阅读 观察地衣和豆科植物的根瘤。 提高土壤肥力,环保、高效、节能、收益大 等。 进一步明确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通过实例明确共生的意义 环保教育 三、小结三、小结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细菌 和真菌与动植物的关系呢? 概括、总结:细菌和真菌是广泛分布在生 物圈中的生物,一些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有 利,有些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不利,还有些 细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因此我们应该辩 证地看待细菌、真菌与动植物的关系。 培养学生分析、表达能力 四、作业四、作业 1.阅读教材 p70“以菌治虫” 2.请以“如果没有细菌和真菌”为题,写一篇 200 字左右小短文 五五.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腐生)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寄生) 三、与动植物共生( 共生) 六六.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