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说课稿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6167938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说课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已知比一个数多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少)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这个数个数 说课说课稿稿一、 说教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过的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类应用题是教学中的难点,在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混合练习中,难以判断用乘法还是用除法解答。教学这类应用题,要紧密联系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先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在此基础上再教学用分数除法来解答,这样不但加强了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的联系,同时也加强对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分析,特别是判断哪个数量是单位“1”的量,分析它是已知还是

2、未知来确定怎样用方程解。另外,还加强了方程解法与用除法解法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掌握方程解法的基础上,切实学会用除法来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灵活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又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2、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找准单位“1” ,找出数量关系。教学难点:能正确地分析数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应用题。二、 说教学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依据现代认知科学理论,运用直观性原则,采用线段图展示条件和问题,帮助学生

3、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在师生共同分析、教师主导基础上,紧扣学生已有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联系,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比较、互动、合作讨论等方式分析数量关系,再独立完成解答过程,做到扶放适度,促进学生在半独立、独立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三、 说教学过程设计及意图:教学过程主要分三个层次。第一、通过形式多样的复习做铺垫,面向全体学生为学习新知做好充分准备。主要设计三道复习题:1、找单位“1”的量;2、根据分率句写数量关系式;3、分数乘法应用题。第二、探究新知教学。首先例 1 的教学通过教师与学生逐步图示和引导,着重帮助学生分

4、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明确这种题型的分析思路与乘法应用题是一致的,再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练习,明确解题的基本方法,通过比较复习题与例 1 的异同,让学生感知乘、除法的内在联系,最后进行口述检验,旨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在教学例 2 时,与例 1 不同之处,只是涉及到两种量,教学画图时要画两条线段,再放手让他们小组合作完成作图,数量关系的分析,放手让他们自己解答,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是巩固提高阶段。练习安排上做到循序渐进,第 1 题基本上同例题一样叙述数量间关系,第 2 题在叙述上稍做变化,第 3 道增加一步为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旨在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同时注重对学生语

5、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练习中基本上采用全部放手的做法,让学生独立分析解答,教师在引导、鼓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给学生营造自主的学习氛围。练习后,师生共同进行课的小结,老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38 页例 5 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 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难点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掌握“已知比一个数多(少)

6、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 应用题的解答思路和解答方法。教学准备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单学生活动单教师教学策略教师教学策略个个性性调调整整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掌握“已知比一个数多(少) 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的解答方法。2、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活动方案活动方案】 活动一:活动一:复习铺垫 1、看图回答问题。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课件出示)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课件出示) 看图回答问题。4 41 1多多“1“1”问题:问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怎样理解“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41383

7、4 41 1多多“1”“1”小组讨论:小组讨论: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怎样理解“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41你能说说男、女生人数之间有怎 样的等量关系? 活动二:探究新知 1、小明的体重是 35kg,他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小明爸爸的158体重是多少千克? (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怎样理解“小明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 “ ”?158(3)这道题怎样解答,请你根 据题意先画出线段图,再找出爸爸体 重和小明体重之间的等量关系,最后 列方程解答。 画出线段图:找到分率句,确定单位“1” 。 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解法进行 计算,独立解决问题。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 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

8、的解题思路。你能用算术法列式计算吗?你能说说男、女生人数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例 5:(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怎样理解“小明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 “”?158(小明体重和爸爸体重在比较;爸爸的体重是 “1” ;把爸爸体重平均分成 15 份,小明的体重就 是(158)份;小明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1 ) 。 )158(3)这道题怎样解答,请你根据题意先画出 线段图,再找出爸爸体重和小明体重之间的等量 关系,最后列方程解答。 启发学生找到分率句,确定单位“1” 。 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解法进行计算, 独立解决问题。 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并与其 他同学

9、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课件出示线段图)方法一:方法一: 爸爸的体重小明比爸爸轻的部分小明的体重爸爸的体重小明比爸爸轻的部分小明的体重 解:设爸爸的体重为 x kg。x x35158x35157x35157x35715x75 方法二:爸爸的体重爸爸的体重(1 )小明的体重)小明的体重158解:设爸爸的体重为 x kg。2、回顾与反思 刚才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求 出了爸爸的体重,那么对不对呢? 都可以怎样检查?三、检测反馈 1、这本课外读物我读了 35 页,还剩下没读。这本课外读物一共有72多少页?2. 学校足球队一共有 30 人,比篮球队的人数多,篮球队有多少人?51(1)x35158x351

10、57x35157x35715x75 小结:虽然两种解法不同,但是都是依据分数乘小结:虽然两种解法不同,但是都是依据分数乘 法的意义找到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法的意义找到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 问,你能用算术法列式计算吗? 2 2、回顾与反思、回顾与反思 刚才同学们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求出了爸爸的 体重,那么对不对呢?都可以怎样检查?方法 1:看看小明的体重是不是爸爸的。1573535 7575 157方法 2:看看小明的体重是不是比爸爸轻。158(75753535 )7575 158方法 3:看看小明的体重是不是 35 千克。7575 (1 1)3535158三、检测反馈1、这本课外读物我读了 3

11、5 页,还剩下没读。72这本课外读物一共有多少页? 2. 学校足球队一共有 30 人,比篮球队的人数多,篮球队有多少人? 51四、师生共同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第 47 页练习八,第 6、8 题。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已知比一个数多已知比一个数多( (少少) )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小明的体重是 35kg,他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 ,小明爸爸的体重是多少158千克?方法一:方法一: 方法二:方法二:爸爸的体重小明比爸爸轻的部分小明的体重爸爸的体重小明比爸爸轻的部分小明的体重 爸爸的体重爸爸的体重(1 )小)小明的体重明的体重 解:设爸爸的

12、体重为 x kg。 解:设爸爸的体重为 x kg。x x35 (1)x35158 158x35 x35157 157x35 x35157 157x35 x35715 715x75 x75 小结:虽然两种解法不同,但是都是依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找到等量关系,用方程小结:虽然两种解法不同,但是都是依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找到等量关系,用方程 解答。解答。算术法:35(1)=35=35=75(千克)158 157 715答:小明爸爸的体重是 35 千克。教师教师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无止境的追求。怎样做才能提高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呢?我认为首先要准确的确定每个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与难点,然后围绕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在思考教学应采取的有效的活动方式。为了保证四十分钟的高效,数学教学中,尤其要善于选准重点和难点展开有效的教学活动,重点、难点一突破,对于后续的学习会有推波助澜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